2014 山东省菏泽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一、识别与选择(本题包括 8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6 分)
1.(2 分)(2014•菏泽)家庭生活中处处都有物质变化,下列发生在家庭生活中的变化属
于物理变化的是( )【出处:21 教育名师】www.21-cn-jy.com
A.鲜牛奶变质 B.酵母粉发酵 C.钢丝球刷碗 D.洁厕精除垢
考点:
专题:
分析:
解答: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
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据此分析判断.
解:A、鲜牛奶变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酵母粉发酵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钢丝球刷碗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洁厕精除垢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
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2 分)(2014•菏泽)水是生命之源,也是重要的溶剂.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B.用肥皂水不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C.将黄河水经沉降、过滤、吸附,灭菌等净化操作后,可供人们生活用水
D.水体有一定的自净功能,部分工业污水可直接排放
考点:
专题:
分析:
解答:
点评:
电解水实验;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
空气与水.
A.根据水的组成分析;
B.根据肥皂水的鉴别方法来分析;
C.根据自来水的净化过程分析;
D.根据水体污染的原因来分析.
解:A.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故
错误;
B.区分硬水和软水用肥皂水,加入肥皂水后搅拌,出现泡沫较
多的是软水,出现泡沫较少的硬水,故错误;
C.由自来水的净化过程可知,黄河水经沉降、过滤、吸附、灭
菌等净化操作后,可供人们生活用水.故正确;
D.工业污水一定要经过净化处理后才能排放,故 D 错误.
故选 C.
本题考查许多知识点.有利于学生通过题目对水的组成,净化、
硬、软水的鉴别,水体污染等有关知识加以归纳总结.掌握基础
知识点即可轻松解题.
3.(2 分)(2014•菏泽)下列是几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微粒①易得到电子
B.微粒②和④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属于同种元素
C.微粒③易形成+1 价金属阳离子
D.微粒④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考点:
专题:
分析:
解答: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
4,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达到 8 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进行解答.
解:A、微粒①最外层电子数为 7,所以易得到 1 个电子,形成 8
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故 A 正确;
B、微粒②和④的质子数分别为 9、12,所以属于不同种元素,故
B 错误;
C、微粒③最外层电子数为 1,容易失去 1 个电子,形成+1 价金
属阳离子,故 C 正确;
D、微粒④有 12 个质量,核外有 10 个电子,所以带两个单位正
电荷,故 D 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含义的理解及解题中应用的能
力,难度较小.
4.(2 分)(2014•菏泽)如图表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反应物甲的质量等于生成物丁的质量
C.甲和丙均为有机物
D.甲的化学式为 C2H2
考点:
专题:
分析:
解答: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反应类型的
判定;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物质的微观构成及质量守恒定律,分
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方程式,据此分析有关的问题.
解:由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及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反应物是乙
炔和氧气;由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方
程式是:2C2H2+5O2
4CO2+2H2O,由方程式可知:
A、该反应是乙炔和氧气发生了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 A 说法
错误;
B、由反应的方程式可知,反应物甲的质量不一定等于生成物丁
的质量,故 B 说法错误;
C、甲是有机物,丙不是有机物,故 C 说法错误;
D、甲的化学式为 C2H2,故 D 说法正确;
答案:D
本题在解答时,首先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及物质的微观构成示
意图,写出反应的方程式,再根据反应的方程式,进行分析判断
比较简单.
点评:
5.(2 分)(2014•菏泽)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NaOH
NH4NO3
C.H2SO4
NaNO3
NHO3
B.KNO3 CaCl2
HCl
FeCl3
D.NaCl BaCl2
Na2CO3
考点:
专题:
分析:
解答:
点评:
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可知,若物质之间相互交换成分不能
生成水、气体、沉淀,则能够在溶液中大量共存;本题还要注意
能得到无色溶液,不能含有明显有颜色的铜离子、铁离子和亚铁
离子等.
解:A、NaOH 和 NH4NO3 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硝酸钠、水
和氨气,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B、三者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
正确.
C、三者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但 FeCl3 的水溶液黄色,故选
项错误.
D、BaCl2、Na2CO3 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
化钠,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了物质共存的问题,判断物质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
看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还要注意特定离
子的颜色.
6.(2 分)(2014•菏泽)在化学知识中有许多规律,下列具体物质的性质符合对应规律的
是( )
A.某些非金属氧化物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例如:二氧化碳和三氧化硫
B.一般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例如:氢氧化钙和氯化钠
C.常温下金属一般为固态;例如:汞和金
D.某些非金属单质可以将金属从其氧化物中还原出来;例如:氢气和一氧化碳
考点:
专题:
分析:
解答:
碱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金
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金属与金属材料;
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
A、根据碱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常见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金属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氢气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A、某些非金属氧化物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如:二氧化碳
和三氧化硫等,故选项说法正确.
B、一般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氢氧化钙的溶
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
故选项说法错误.
C、常温下金属一般为固态,如金等,汞在常温下为液态,故选项
说法错误.
D、某些非金属单质可以将金属从其氧化物中还原出来,这些非金
属单质具有还原性,如:氢气,一氧化碳也具有还原性,但属于化
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碱的化学性质、常见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
响的变化趋势、金属的物理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2 分)(2014•菏泽)仅用下列各组试剂无法完成验证 Zn,Cu,Ag 三种金属活动性顺
序的是( )21 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1 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Zn、Ag、CuSO4
B.Cu、ZnSO4 溶液、AgNO3 溶液
溶液
C.Zn、Ag、稀硫酸、
D.Zn、Cu、稀硫酸、AgNO3 溶液
ZnSO4 溶液
考点:
专题:
分析:
解答: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金属与金属材料.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验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否合理,可根据金
属与酸、盐溶液“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进行分析判断,
通过分析方案所能得到的结论,确定是否能得出 Zn、Cu、Ag 三种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解:A、铁可以置换 CuSO4 溶液中的铜而出现红色固体,证明铁的活
动性比铜强;银和 CuSO4 溶液不反应,证明铜比银的活动性强.可
以证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此方案可行.
B、铜与 ZnSO4 溶液液不反应,证明锌的活动性比铜强;铜与 AgNO3
溶液能反应,证明铜比银的活动性强,可以证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
强弱,此方案可行.
C、试剂中没有铜的单质或铜的盐溶液,无法比较金属与铜的活泼
性的大小.此方案可行..
点评:
D、锌能与稀硫酸反应,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证明锌比铜活泼;
铜能与硝酸银反应说明了铜比银活泼.因可以证明三种金属的活动
性强弱.此方案可行.
故选 C.
同学们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设计实验,去验证金属的活动性强
弱.前边的金属会与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酸反应,前边
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但也要注意,与金
属反应酸一般是指稀硫酸和盐酸,不包括浓硫酸和硝酸.
8.(2 分)(2014•菏泽)利用实验器材(规格和数量不限),能完成相应实验的一项是( )
实验器材(省略夹持装置)
烧杯、玻璃棒、蒸发皿
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滤纸
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量筒
相应实验
硫酸铜溶液的浓缩结晶
用水除去二氧化锰中的氯
化钾
用固体碳酸钠配制 5%的
溶液
烧杯、玻璃棒、pH 试纸、标准比色卡、玻璃片
测定雨水的酸度
A.A
B.B
C.C
D.D
考点:
专题:
分析:
解答:
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混合物的分离方法;溶液的酸碱度测定.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A、根据硫酸铜溶液的浓缩结晶所需的仪器进行分析判断.
B、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
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
C、根据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步骤分析解答需要的仪
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测定雨水的酸度可使用 pH 试纸,进行分析判断.
解:A、硫酸铜溶液的浓缩结晶,应加热蒸发水分,所需实验器
材有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铁架台等;题目提供的实验器材
无法完成该实验,故选项错误.
B、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
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所需实验器材有烧杯、玻
璃棒、漏斗、滤纸、铁架台等;题目提供的实验器材无法完成该
实验,故选项错误.
C、用固体碳酸钠配制 5%的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碳酸钠
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碳酸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在
这些操作中需要的实验器材: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
烧杯和玻璃棒;题目提供的实验器材无法完成该实验,故选项错
误.
D、测定雨水的酸度可使用 pH 试纸,所需实验器材有烧杯、玻璃
棒、pH 试纸、标准比色卡、玻璃片,题目提供的实验器材可以完
成该实验,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原理、所需仪
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理解与应用题(本题包括 4 小题,共 18 分)
9.(5 分)(2014•菏泽)化学物质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请根据下列用途选择对
应物质(填字母).21 教育网 21 教育网
A.干冰 B.钛合金 C.生石灰 D.熟石灰 E.乙醇 F.硝酸钾 G.硫酸钾
(1)常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A ;
(2)实验室最常用的燃料是 E ;
(3)可用于制造人造骨的是 B ;
(4)可用作食品干燥剂的是 C ;
(5)可作为复合肥料使用的是 F .
考点:
专题:
分析:
解答:
二氧化碳的用途;合金与合金的性质;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常
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1)从干冰升华时,可吸收周围大量的热量,从而使周围温度
迅速降低,使空中的水蒸气冷凝去分析解答;
(2)从实验室最常用的火源是酒精灯,酒精灯里的燃料是酒精,
酒精的学名是乙醇去分析解答;
(3)从钛合金与人体具有很好的相容性,因此可用于制造人造
骨去分析解答;
(4)从生石灰可以和水反应,可以吸收水分,所以可用作食品
干燥剂去分析解答;
(5)从硝酸钾里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含有两种营养元素去分
析解答.
解:(1)由于干冰升华时,可吸收周围大量的热量,从而使周
围温度迅速降低,使空中的水蒸气冷凝;故答案为:A;
(2)实验室最常用的火源是酒精灯,酒精灯里的燃料是酒精,
酒精的学名是乙醇;故答案为:E;
(3)由于钛合金与人体具有很好的相容性,因此可用于制造人
造骨;故答案为:B;
(4)由于生石灰可以和水反应,可以吸收水分,所以可用作食
品干燥剂;故答案为:C;
(5)由于硝酸钾里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含有两种营养元素,
所以硝酸钾可作为复合肥料使用;故答案为:F.
点评:
复合肥料是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的化肥.
10.(5 分)(2014•菏泽)请从 C,H,O,S,Cl,Na,Fe 等 7 种元素中选择恰当的元素,
用离子符号、化学式或化学方程式按下列要求填空:21cnjy.com21cnjy.com
(1)硫酸钠中的阴离子 SO4
写一种).www.21-cn-jy.com21·cn·jy·com
2﹣ ;氯化铁中的阳离子 Fe3+ ;由四种元素组成的盐 NaHCO3 (只
(2)写出一个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H2SO4═FeSO4+H2↑ ;写出一个有气体生成的复
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2CO3+2HCl═2NaCl+H2O+CO2↑ .2·1·c·n·j·y
考点:
专题:
分析:
解答:
点评: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书写化学方程
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2﹣;氯化亚铁中
(1)硫酸钠中的阴离子是硫酸根离子,氯化亚铁中的阳离子是亚铁离
子,写出其离子符号即可;由四种元素组成的盐碳酸氢钠.
(2)按要求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解:(1)硫酸钠中的阴离子是硫酸根离子,符号为 SO4
的阳离子是亚铁离子,符号为 Fe3+;由四种元素组成的盐如碳酸氢钠
NaHCO3;
(2)铁与稀硫酸反应属于置换反应:Fe+H2SO4═FeSO4+H2↑;碳酸钠与
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二氧化碳,是有气体生成的复分解反应;
Na2CO3+2HCl═2NaCl+H2O+CO2↑;
答案:(1)SO4
(2)Fe+H2SO4═FeSO4+H2↑;Na2CO3+2HCl═2NaCl+H2O+CO2↑.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
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
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2﹣;Fe3+;NaHCO3;
11.(4 分)(2014•菏泽)分析下列图象,按要求回答问题:
(1)图Ⅰ中 M 点表示的意义是 t1℃时甲和乙 的溶解度相等 ;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受温
度影响较大的是 甲 .【来源:21·世纪·教育·网】2·1·c·n·j·y
(2)图Ⅱ是中和反应过程中溶液 pH 值变化的图象,其中能表示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
盐酸的是 A (填“A”或“B”),若在氢氧化钠溶液中预先滴加酚酞试液,则在滴加稀盐
酸的过程中溶液颜色的变化为 溶液的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 .21·世纪*教育网【来源:21·世
纪·教育·网】
考点:
专题:
分析:
解答: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1)根据溶解度曲线交点的含义解答;根据溶解度曲线图解答;
(2)根据氢氧化钠溶液的 pH 大于 7,PH 值的图象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
解:
(1)M 点表示的意义是 t1℃时甲和乙 的溶解度相等,由图可知:甲的溶
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
(2)根据 PH 值的图象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pH 值是由大于 7 逐渐的减
小到 7 在减小至小于 7,可以得出原溶液是碱性的,加酸进行中和反应,
变成中性然后变成酸性,既然原溶液显碱性所以酚酞的颜色开始是红色的,
加酸后,红色会逐渐的褪去,故答案为:A,溶液的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
答案:
(1)t1℃时甲和乙 的溶解度相等
(2)A,溶液的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
甲
点评: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并能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来分析和解答相关问题,是
解答此题的关键因素.
12.(4 分)(2014•菏泽)2013 年 11 月,习近平总书记到菏泽视察,让菏泽牡丹和牡丹
产业再次成为热点,尤其是牡丹产品之一的牡丹油,更是供不应求.在牡丹油中不饱和脂
肪酸含量高达 92%,其中α﹣亚麻酸(化学式为 C18H30O2)占 42%,同时含有牡丹酚等多种天
然生物活性成分.(已知不饱和脂肪酸和生物活性成分在空气中易被氧化).请根据以上
信息回答: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
(1)从物质分类看,牡丹油属于 混合物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α﹣亚麻酸由
三 种元素组成,其中含量最低的是 氢 元素.2-1-c-n-j-ywww-2-1-cnjy-com
(2)你认为保存牡丹油时应注意什么? 隔绝空气,密封保存 .(只答一条)
考点:
专题:
分析:
解答: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化学
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1)根据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来分析;根据物质的化学式来分析其组成
元素以及元素的含量;
(2)根据题干信息结合物质的化学性质来解答.
解:(1)由题干信息可知,牡丹油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一种混合物;由α
﹣亚麻酸的化学式 C18H30O2 可知,它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其中碳
元素的质量为:12×18,氢元素的质量为:1×30=30,氧元素的质量为:16
×2=32,则其中氢元素的含量最低;
(2)由题干信息“不饱和脂肪酸和生物活性成分在空气中易被氧化”,所
以牡丹油要隔绝氧气,密封保存.
故答案为:(1)混合物;三;氢;
(2)隔绝空气,密封保存.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类,化学式的意义以及相关计算,还考查了物质的性质,
难度不大.
三、实验与探究(本题包括 2 小题,共 10 分)
13.(5 分)(2014•菏泽)实验室制取气体时需要的一些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