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浙江省嘉兴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卷分卷Ⅰ(选择题)和卷Ⅱ(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
2.全卷共 8 页,有 4 大题,39 小题,满分为 200 分。
3.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S—32
Pb—207 。
4.答题时请仔细阅读答题卷上的注意事项,认真审题,细心答题。
卷 Ⅰ
一、选择题(本题有 20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80 分。请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2.冰岛火山灰曾严重影响欧洲飞机的正常飞行。火山灰是细微的火山碎屑物,它质地坚硬、
不
溶于水,含有硫、钙、硅、氧及重金属等成分。这里所说的成分是指
A.元素
B.原子
C.分子
D.单质
3.2011 年 1 月起,中国内地将在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和其他
可能的室外工作场所完全禁止吸烟。 从关注人类健康角度看,下列关于吸烟的说法不
恰当的是
A.吸烟可以诱发心脏病
C.吸烟是时髦的表现
B.烟雾中含有致癌物质
D.烟雾中的一氧化碳能使人中毒
4.下列图示的 “错误操作”,与相对应选项的“可能产生后果”不一致的是
KClO3
(第 4 题图)
A.标签受损
B.不会产生氧气 C.灯内酒精燃烧 D.读数不正确
6.硅酸盐矿泉水具有软化血管,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其中硅酸钠是矿泉水中主要的可
溶性硅酸盐,已知在硅酸钠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则硅酸钠化学式正确的是
A.NaSiO2
B.Na2SiO3
C.NaSiO3
D.Na2SiO4
7.下列事例违背科学原理的是
A.坐在汽车前排的人要系上安全带
B.火车站的站台设置了 1 米以上安全线
C.用普通铁锅将水加热到 120℃
D.在阳光下,用一块冰将一张纸点燃
12.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科学的本质。下列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钠在氯气中燃烧,可看到产生大量的白烟
B.铝箔在氧气中燃烧,可看到淡蓝色的火焰
C.同时贴在蚕豆叶片上下表面的氯化钴试纸,可看到上表面的试纸先变色
D.铁粉和硫粉混合加热后,可得到黄色固体
14.小明在家里整理厨房时,发现三种可用于科学小实验的物质:食盐、白醋、白糖。下
面是他设计的利用这些物质所进行的家庭小实验,能成功的是
①检验洗衣粉中是否含 SO4
③探究鸡蛋壳是否含有碳酸钙
②做植物细胞失水的实验
④比较食盐和白糖在相同温度下的溶解能力
2-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课本中的图表、模型等都能提供很多信息。下面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图”,可分析自己日常饮食结构的合理性
B.根据“常见物质密度表”,可比较相同质量的水、酒精的体积大小
C.根据“酸、碱和盐溶解性表”,可判断两种物质在某温度时的溶解度大小
D.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可比较两地海拔的高低
19.通过实验可以获取证据,得出结论。下列做法中不能获得明显证据的是
A.为了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在其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B.为了证明氧气是否集满,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
C.为了说明盐溶液不一定都呈中性,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D.为了证明汗水中含有 Cl-,加入含稀硝酸的硝酸银溶液
二、简答题(本题有 11 小题 20 空格,每空格 3 分,共 60 分)
卷 Ⅱ
22.碱石灰是由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组成的,实验时常用来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在实验室中
还可以用它和无水醋酸钠反应来制取某种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
△
(1)请写出 X 的化学式为 ▲ 。
CH3COONa+NaOH
X↑+Na2CO3
(2)根据物质分类,碱石灰属于 ▲ (选填 “单质”、“化合物”或“混合物”)。
24.人类在探索自然规律的过程中,总结出了许多科学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 “类
比”、“模型”等,下面两个例子都运用了上述 ▲ 的方法说明分子也具有动能和势能。
运动着的乒乓球有动能,
运动着的分子也具有动能
地球与月球间相互吸引具有势能,
互相吸引的分子也具有势能
(第 24 题图)
25.“碳足迹”标示一个人或者团体的“碳耗用量”。人们消耗的
能源越多,“碳”耗用就多,导致地球变暖的二氧化碳排放也
二氧化碳/102kg
11.2
9.6
8.0
6.4
4.8
3.2
1.6
多,“碳足迹”就大。当 “碳足迹”较大时,就要通过种树来补
0
2
4 6 8 10 12 14
偿,这是因为树能通过 ▲ 吸收二氧化碳。科学家测算
(第 25 题图)
电能/102kW•h
1 棵杉树平均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 15 千克,右图是电能消耗转化为二氧化碳排放的关系
图。小明家里空调的功率为 2400 瓦,假设小明家在一年里使用空调的总时间为 500 小时,
则小明家需要种 ▲ 棵杉树来补偿“碳足迹”。
27.2009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英国华裔科学家高锟以及两位美国科学家。高锟获奖,是
因为他在“有关光在纤维中的传输以用于光学通信方面”做出了突破性成就:提出用玻
璃制造比头发丝更细的光纤,取代铜导线作为长距离通讯线路。这个理论引起了世界通
信技术的一次革命。
(1)光纤这种材料属于 ▲ 。(填写编号)
A.金属材料
B.无机非金属材料
C.有机合成材料
D.纳米材料
(2)光纤的质量要求极严。目前使用的光纤是纯度极高的超纯 SiO2,其制造时的反应原
理是:
SiCl4(气)+O2(气)
高温
SiO2(固)+2Cl2(气)
该反应属于 ▲ (填基本化学反应类型)。
30.我们在做“物质的鉴别”实验时,曾对硫酸铜、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钠四种白色
粉末进行鉴别。以下是某同学设计的鉴别方案,请你沿着该同学的思路回答相关问题。
各取四种
白色粉末
于试管中
分别编号
为 A、B、
C、D
A 试管壁发热,则 A 是氢氧化钠
各加少量
水后振荡
B、C 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各加少量
▲ 溶液
D 试管中看到 ▲ 色,则 D 是硫酸铜。
B 试管中无明显现
象,则 B 是硝酸钾。
C 试管中产生白色沉
淀,则 C 是氯化钠。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 4 小题,15 空格。每空 2 分,共 30 分)
35.小明在购买氢气球时,看到摊主正在把废旧铝锅碎片投入盛有某种液体的铁制容器中,
盖上容器盖子后,氢气就从导管口出来。
小明根据初中学过的科学知识,认为铁制容器中的液体肯定不是稀硫酸或盐酸。这
种液体到底是什么?第二天小明请教老师,老师没有直接告诉答案,而是在实验室配制
了一种液体后,对小明说:铁制容器中装的就是这种液体,它是一种常见化合物的溶液。
还提供了相关信息,请小明自己动手探究。
提供的信息:许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如:
钾——紫色;钠——黄色;钡——黄绿色;钙——砖红色。
下表是小明的实验步骤和现象记录:
序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① 观察溶液
无色液体
②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③ 另取少量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
火焰呈现黄色
④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先滴加硫酸铜溶
先有蓝色沉淀生成,加入稀盐酸后
液,再滴加稀盐酸
沉淀消失,无其它明显现象
回顾与解释:
(1)小明认为铁制容器中的液体肯定不是稀硫酸或盐酸。理由是 ▲ 。
(2)在步骤④中,小明加入稀盐酸的目的是防止 ▲ 的干扰(填写离子符号)。
(3)小明通过实验,可得出该溶液中的溶质是 ▲ 。
(4)小明想进一步了解铝和这种溶液反应的原理,再次请教科学老师,老师启发小明说:
-)的盐和氢气两种物质。
铝和这种溶质以及水发生反应,生成含有偏铝酸根离子(AlO2
请你尝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四、分析计算题(本题有 4 小题,第 36、39 题各 7 分,第 37、38 题各 8 分,共 30 分)
36.2010 年 4 月 20 日美国墨西哥湾钻井平台发生爆炸,使海面下 1500 米深处的管道破裂。
截止
到 5 月 6 日,至少有 6000 米 3 的石油泄漏到大海,导致石油大面积地漂浮在海面上。当
海面上漂浮着大量油膜时,会造成很多危害。例如油膜会降低表层海水中的日光辐射量,
使浮游植物大量死亡,从而使这个地区的海洋生态系统遭受破坏。
(1)浮游植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 ▲ 。
(2)泄油事件发生后,事故处理部门采用“烧油”方法进行处理,即点燃海面上的石油,
但是
环保部门认为这种方法不妥。“烧油”方法不妥的主要原因是 ▲ 。
(3)为了堵塞漏油,事故处理部门曾用一个钢筋水泥罩罩住漏油点。已知钢筋水泥罩体
积为 200 米 3,海水密度为 1.03×103千克/米 3,求钢筋水泥罩浸没在水中(没碰到海底)
时受到的浮力。(取 g=10 牛/千克)
37.2010 年世博会全面使用一种名叫 LED 灯的新型节能灯。使用 LED 灯比旧式灯泡节能 90
℅,
且发出光的颜色会随电压的变化而变化(见下表)。图乙是世博会的吉祥物——“海宝”,
夜晚在 LED 灯的照射下,能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形象十分可爱。
LED 灯
R
LED 灯两端电压
(V)
流过 LED 灯电流
( mA)
LED 灯的颜色
mA
S
甲 (第 37 题图) 乙
1.8
2.4
3.2
20
20
20
红
黄
蓝
(1)根据表中数据,当 LED 灯发出红光时,消耗的电功率是 ▲ 瓦。
(2)把一个 LED 灯接入如上图甲所示的电路中,已知电源电压为 5 伏且保持不变,电阻 R
为 90 欧姆。闭合开关后,毫安表(比安培表更精确的电流表)的读数为 20 毫安,通过
计算说明此时 LED 灯发出什么颜色的光?
(3)有一座“海宝”的质量为 2.0×103 千克,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为 0.4 米 2,求此“海
宝”对地面的压强(g取 10 牛/千克)。
38.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了一种叫“富氧水”的高价饮用水,它是以饮用水为基质,
加压充入氧气制得。
节目中对“富氧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观点一:“富氧水”富含氧分子,活性强、易吸收。喝水后氧气通过胃肠绒毛细胞膜
直接进入细胞,能有效补充体内的氧,在细胞内分解各种营养物质产生能量。
观点二:“观点一”违背科学常识,是概念炒作,在“忽悠”消费者。
(1)石田教授曾对富氧水的效果进行研究。他以 10 名学生为对象,让学生在不同时间分
别饮用 350 毫升普通水和富氧水,但不告诉学生喝的是哪一种水。学生喝完水后被要求
运动 15 分钟,然后由研究人员测试并比较反映他们心率和耐力等生理指标,结果无明显
差异。
石田教授研究的主要方法属于: ▲ 。(选填“查
阅资料”、“建立模型”或“对比实验”)
(2)人应该是由 ▲ 系统吸收氧气。右表是人在呼
吸时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比较。平静状态下,如
果一个人每次吸入与呼出时的气体都是 500 毫升,氧
气的密度为 1.4 克/升,根据表中信息,可求得呼吸 1
次人体可吸收氧气 ▲ 毫克。因此呼吸 1 分钟(16 次)人体吸收的氧气相当于 28 瓶
500 毫升富氧水中的溶氧量。
(3)依据(1)(2)的分析和所掌握的科学知识,你支持哪种观点? ▲ 。
成分 吸入的空气 呼出的气体
N2
O2
CO2
78%
16%
4%,
稀有气体0.94%
较少的水汽
稀有气体1%
较多的水汽
78%
21%
0.03%,
其他
39.电动自行车、小汽车等交通工具中都有为其提供电能的铅蓄电池(又称“电瓶”),它
的优点
是可以充电循环使用。电瓶的正极材料是二氧化铅(PbO2),负极材料是金属铅(Pb),电
瓶内所加液体是溶质质量分数为 36%的稀硫酸,放电(为外界供电)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如下:
PbO2 (固)+ 2H2SO4
+
Pb = 2PbSO4 ↓+ 2H2O
当放电时,反应物反应掉一定量后,就会导致电压下降,不能正常使用,这时就必须及
时充电。
(1)电瓶在放电时, ▲ 能转化为电能。
(2)假如某个电瓶中铅的质量为 1800 克,内装 36%的稀硫酸 1200 克,当有 310.5 克的铅
参加反应时,需消耗稀硫酸中溶质多少克?此时电瓶中硫酸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
少?
(最后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2010 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嘉兴卷)
科学参考答案和评分细则
一、选择题(本题有 20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80 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
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1
D
11
C
2
A
12
A
3
C
13
A
4
B
14
C
5
B
15
C
6
B
16
D
7
C
17
D
8
B
18
B
9
B
19
A
10
D
20
C
二、简答题(本题有 11 小题 20 空格,每空格 3 分,共 60 分)
21. 250.6
22. (1)CH 4 (2)混合物
23. (1)光圈太小、物镜没有对准通光孔或者使用高倍镜对光(写出一条即可)
(2)洋葱表皮细胞未在载玻片上展平或者洋葱表皮撕得太厚(写出一条即可)
24. 类 比
25. 光合作用,64
26. (1)蒸 腾 (2)自然选择 (3)B
27. (1)B (2)置换反应
28. 电 压 , 5 欧
29. 溶解氧(氧气)
30. 硝 酸 银 ( AgNO 3) , 蓝 。
85°
90°
95°
100°
·
35°
30°
25°
20°
(第 29 题图)
31. 由于阻力臂越来越大,动力就越来越大。 只要能答出“阻力臂越来越大”即可。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 4 小题 15 空格,每空格 2 分,共 30 分)
32. (1)血红蛋白(2)将 10 只家兔用(不含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每 3 天皮下注
射 1 次,10mg/kg 剂量,每隔 10 天测一次血红蛋白(10 只家兔不写得 1 分);(3)血铅
含量(或醋酸铅浓度)越高,家兔血红蛋白含量越少(4)推广环保型交通工具;使用环
保装修材料;不吃少吃含铅食品:加大对环境污染企业的监管力度等(只要答案合理均
可给分)
33.(1)一定(2)长(3)通过橡皮筋的伸长来显示(或判断、体现、比较、观察等)拉
力的大小(4)实验中存在两个不同变量(或橡皮筋伸长造成圆周半径也发生改变;速度
和圆周半径都在发生改变)。(只要答案合理均可给分)
34.(1)左,(2)大头针换成小磁针(或者用细铁屑)(其他答案合理也给分)(3)按本题
电路图接好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于一定的位置,首先放入大的铁芯,观察被吸
引的数目,记录数据;再放入小的铁芯,观察被吸引的数目,记录数据,两者进行比较。
[只要能答出用大小铁芯进行对比实验(1 分),观察被吸引大头针的数目(1 分)] (其
他答案合理也给分)
35.(1)铁要和稀硫酸或盐酸反应
(2)CO3
2- (3)氢氧化钠(NaOH)
(4)2Al+2NaOH+2H2O=== 2NaAlO2+3H2↑(化学式正确1分、配平正确1分)
四、分析计算题(本题有 4 小题,第 36、39 题各 7 分,第 37、38 题各 8 分,共 30 分)
36.(1)生产者………………………………………………………………………………(2
分)
(2)造成大气污染………………………………………………………………………(2
分)
(3)F 浮=ρ液 gV 排………………………………………………………………………(1 分)
=1.03×103千克/米 3×10 牛/千克×200 米 3…………………………………………(1
分)
分)
=2.06×106 牛…………………………………………………………………………(1
答: 钢筋水泥罩浸没在水中(没碰到海底)时受到的浮力为 2.06×106 牛。
37.(1)0.036………………………………………………………………………………(2 分)
(2)由 I= U/R 得 UR=IR=0.02A×90Ω=1.8V………………………………………………(1
分)
ULED=5V-1.8V=3.2V ………………………………………………………………(1 分)
查表得 LED 灯发出蓝光。…………………………………………………………(1 分)
(3)F=G=mg=2.0×103千克×10 牛顿/千克=2.0×104牛……………………………………(1
分)
P =
F
S
=
20000
0.4
米
牛
2
……………………………………………………………………(1 分)
=5×104 帕……………………………………………………………………………(1 分)
答:(2)此时 LED 灯发出蓝光,(3)此“海宝”对地面的压强 5×104 帕。
38.(1)对比实验…………………………………………………………………………(2 分)
(2)呼吸 ……………………………………………………………………………(2 分)
35
………………………………………………………………………………(2 分)
(3)观点二……………………………………………………………………………(2 分)
39.(1)化学………………………………………………………………………………(1 分)
(2)解:设需消耗纯稀硫酸 x 克,同时生成水 y 克。
PbO2 (固)+ 2H2SO4 +
Pb = 2PbSO4 ↓+ 2H2O
196
x
196 =
x
207
310
克5.
310
=
克5.
36
y
207
310.5 克
207
36
y
x =294 克 …………………………………(2 分)
y=54 克
…………………………………(1 分)
原来 m 溶质=1200 克×36%=432 克 剩余 m 溶质=432 克-294 克=138 克 …………(1 分)
剩余 m 溶液=1200 克-294 克+54 克=960 克 ………………………………………(1 分)
剩余 H2SO4 %=138 克/960 克=14.38% ……………………………………………(1 分)
答:需消耗稀硫酸中溶质为 294 克,此时电瓶中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14.38%。
(其他合理解法也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