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6年河南郑州中原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资料共11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6 年河南郑州中原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0.5 分,共 10 分。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 符合题意,请把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不选、错选、多选均不得分) 1.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各方面工作 D.统一多方面的影响 2.师生关系表现在人格上的特征是( ) A.民主平等关系 B.相互促进关系 C.授受关系 D.思想交流关系 3.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式诞生的标志( ) A.《学记》 B.《普通教育学》 C.《大教学论》 D.《教育漫话》 4.“夫子循循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所强调的德育原则是( ) A.因材施教原则 B.方向性原则 C.疏导原则 D.长善救失原则 5.为了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的评价是( )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相对评价 6.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 B.实际锻炼法 C.榜样教育法 D.陶冶教育法 7.“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启示教师应该( ) A.乐教善教,讲求方法 B.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C.教学相长,相互尊重 D.因材施教,教书育人 8.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组织形式( ) A.小组活动 B.集体活动 C.个人活动 D.文体活动
9.“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这句话体现的动机( ) A.内部动机 B.社会交往动机 C.外部动机 D.自我提高动机 10.教师通过清楚而细致地演算例题来帮助学生形成智力技能的阶段属于( ) A.原型定向 B.原型模仿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 11.学生采用列结构提纲、画网络图的方法来记忆课程内容的学习策略属于( ) A.复述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12.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中,6-12 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冲突是( ) A.自主对羞怯 C.勤奋对自卑 B.主动对内疚 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13.一个不学习的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学习行为时,老师就撤除对他的惩罚,这是( ) A.消退 B.负强化 C.惩罚 D.正强化 14.学习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之后,再学习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学习类型是( )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学习 D.结合学习 15.采取跑步、大喊大叫甚至痛哭的方式来缓解心理压力的方法是( ) A.松弛训练法 B.心理置换法 C.改善认知法 D.合理宣泄法 16.幼儿识记“小兔”的图片比识记词更容易,是因为他们的记忆特点是( ) A.意义识记占优势 B.机械识记占优势 C.抽象记忆占优势 D.形象识记占优势 17.1840 年,在世界上创办第一所幼儿园,被称为“幼儿教育之父”的教育家是( ) A.裴斯泰洛奇 B.赫尔巴特 C.蒙台梭利 D.福禄贝尔 18.幼儿知道了 5+2=7,不经过学习就不能导出 7-5=2,说明他们的思维是( ) A.经验性 B.自我中心 C.不可逆性 D.表面性
19.与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相适应的一项基本权利是( ) A.民主管理权 B.教育教学权 C.管理学生权 D.科学研究权 20.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原则是( ) A.及时性原则 B.前瞻性原则 C.预见性原则 D.科学性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 10 小题,每题 1 分,共 10 分。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项 符合题意,请把正确选项的代码填写在答题纸上相应位置。多选、少选、错选、不选均不得 分) 1.教师劳动的主要特点有( ) A.复杂性 B.连续性 C.长期性 D.创造性 E.示范性 2.制定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 ) A.对学生的研究 B.对社会的研究 C.对教育目的的研究 D.对学科的研究 E.对教法的研究 3.以言语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 )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读书指导法 E.参观法 4.我国学校课程的具体表现形式有( ) A.教学进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科书 D.教学计划 E.教案 5.我国教育目的基本层次包括( ) A.国家教育方针 B.国家教育目的 C.学校培养目标 D.教师教学目标 E.学生发展目标 6.自我意识的成分包括( ) A.自我认识 B.自我体验
C.生理自我 D.自我监控 E.心理自我 7.引起和维持有意注意的条件有( ) A.活动的目的和任务 B.间接兴趣 C.坚强的意志 D.言语命令 E.合理组织活动 8.奥苏贝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包括( ) A.学习需要 B.学习期待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附属内驱力 E.认知内驱力 9.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有( ) A.工作对象的幼稚性 B.工作任务的全面性 C.工作过程的创造性 D.工作手段的示范性 E.教育效果的滞后性 10.幼儿生长发育评价的形态指标主要有( ) A.肺活量 B.身高 C.体重 D.头围 E.胸围 三、判断题(本题共 10 个小题,每小题 0.5 分,共 5 分,判断下列各命题的正误,在答题 纸上相应的位置作答,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的教就是为了不教。 ( ) 2.“多学近乎智,无知必无能”说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发展是同步的。( ) 3.课外辅导是上课的延续和必要补充。( ) 4.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 5.高智商者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 ) 6.教师分配学生座位时,最值得关注的是座位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 7.幼儿户外游戏活动一般每天不多于两个小时。( ) 8.幼儿对自己做错事感到内疚的情感是理智感的体现。( )
9.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和公共场所发生突发事件时,应当优先救护公共财产。( ) 10.教师职业道德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体现。( ) 四、简答题(本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请回答要点) 1.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有哪些? 2.合格教师应具备的教育专业素养有哪些? 3.选择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4.贯彻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5.如何有效地促进学习迁移? 五、案例分析题(本题共 3 小题,第 1 小题 8 分,第 2 小题 8 分,第 3 小题 9 分,共 25 分, 阅读案例,回答问题,请在答题纸上相应的位置作答) 1.李老师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为了做好本职工作,她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改进教学 方法。在日常教学中,她关心每一位幼儿的成长,也能针对不同幼儿的发展特点因材施教。 淘淘是个有思想,有个性的小朋友,可能是在教学活动中注意力不集中也不愿意上课。于是 李老师就利用其好奇心特别强的特点,通过课前与小朋友做游戏来吸引淘淘的注意力,当淘 淘加入到游戏活动中时,就及时在班上表扬了淘淘,由此吸引了他的注意力,激发了他的上 课兴趣。为了促使家园教育同步,她主动与家长沟通,虚心接受家长提出的合理化建议。由 于工作成绩突出,李老师多次被评为幼儿园优秀教师。 请运用教师职业道德知识对该案例进行分析。 2.青年教师丁某为了备考研究生,向学校申请辞掉班主任工作。学校考虑到临时更换班主任 不利于学生思想的稳定,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就没有批准他的申请。丁老师认为学校不 支持他报考研究生,便对班主任工作消极懈怠,当班上一名学生突发疾病时,由于他没有及 时处理,致使该患病学生因贻误时机而造成视力下降,学校也为此没有同意其报考研究生。 请运用教育法规知识对该案例进行分析。
3.有关研究表明: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词汇量的多少明显影响到阅读能力的高低,但是当 掌握的词汇量达到 3500-4500 的时候,就会出现约 8 个月左右的滞留时间;达到 6500-7500 时,就会出现约 12 个月左右的滞留时间;当词汇量达到了 9500-10500 的时候,平均滞留约 18 个月。也有人曾经研究收发电报中动作技能的进步,结果发现,在收电报技能上,练习 15 -28 天之间,成绩一度停顿下来,虽有练习,但成绩却不见提高甚至下滑。 请运用心理学知识对该案例进行分析。 六、作文题 材料: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 心之莫用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学记》 请根据以上材料,从教师的角度出发,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 (1)思想深刻,观点明确 (2)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3)800-1000 字。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0.5 分,共 10 分。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 符合题意,请把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写在答题纸相应问题。不选、错选、多选均不得分) 1.B【解析】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和首要任务是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的 中心环节是选拔和培养班干部。 2.A【解析】师生关系表现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关系,教学上是授受关系,道德上是相互促 进关系。 3.B【解析】1806 年,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式诞生。 4. C【解析】疏导原则又称循循善诱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 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5. B【解析】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 结果的评价。 6. D【解析】陶冶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陶冶包括: 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 7. C【解析】“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表明 学生和教师各有特长,他们之间应该互相学习。 8. A【解析】小组活动是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 9. A【解析】“乐之”即指学生学习的兴趣,即内部动机。 10. A【解析】教师通过清楚而细致地演算例题属于原型定向阶段。 11. C【解析】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 结构的策略。 12. C【解析】6-12 岁的儿童处于童年期,主导活动是学习,要解决的主要冲突是勤奋对自 卑。 13. B【解析】负强化是取消厌恶性刺激(惩罚)以提高反应概率的过程。 14. B【解析】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 一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正方形属于特殊的长方形,所以是下位学习。 15. D【解析】发泄是心理学中提倡的心理防御机制之一。为了避免精神上的痛苦和不快, 避免遭受挫折后可能产生的生理疾病,人们常常会采用各种防御机制,以维持自身的心理平
衡。采取跑步、大喊大叫甚至痛哭的方式是一种合理宣泄。 16. D【解析】使用图片就是具体形象的记忆。 17. D【解析】福禄贝尔于 1840 年,在世界上创办了第一所幼儿园,被称为“幼儿教育之父”。 18. C【解析】思维不可逆性指的是思维只能前推,不能后退。 19. B【解析】我国教育过程中,是以教师为主导,所以体现教师的教育教学权要贯彻教师 的主导地位。 20. D【解析】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原则:(1)方向性原则;(2)客观性原则;(3)科学性原则; (4)教育性原则;(5)民主性原则。 二、多选题(本题共 10 小题,每题 1 分,共 10 分。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项符合 题意,请把正确选项的代码填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多选、少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 ABCDE【解析】教师劳动的主要特点有复杂性与创造性、连续性与广延性、长期性、示范 性 2. ABD【解析】制定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1)对学生的研究;(2)对社会的研究;(3) 对学科的研究。 3. ABCD【解析】参观法是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4. BCD【解析】目前在我国,中小学课程主要由课程计划(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大 纲)、教材(教科书)三部分组成。 5. BCD【解析】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国家教育目的、学校培养目标、学科课程目标和教师 教学目标。 6. ABD【解析】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监控。 7. ABCDE【解析】(1)有意注意的形成离不开成人的言语指导;(2)通过自己扩展的外部语 言,使行为受到自我命令的调节和控制;(3)通过内化作用,用内部语言来调节和控制自己 的行为。 要引起或加强有意注意的条件是:(1)加深对活动目的和任务的理解;(2)合理地组织有关 活动;(3)培养间接兴趣。间接兴趣使人们的活动更加持久。(4)培养坚强的意志和抗干扰 能力。 8. CDE【解析】根据学校情境中的学习成就动机,奥苏贝尔等人将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 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