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高中化学面试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29页
第2页 / 共29页
第3页 / 共29页
第4页 / 共29页
第5页 / 共29页
第6页 / 共29页
第7页 / 共29页
第8页 / 共29页
资料共29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8 下半年教师资格高中化学面试真题及答案 第一批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1 月 5 日上午 湖南省岳阳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物质的量 2.内容: 在研究物质转化的过程中,人们除了关注物质转化方法的选择、转化条件的控制以外,还十 分关注转化过程中物质间的定量关系。 由于化学变化中涉及的原子、分子或离子等单个粒子的质量都很小,难以直接进行称量,而 实际参加反应的粒子数目往往很大,为了将一定数目的微观粒子与可称量物质之间联系起 来,在化学上特引入物质的量(amount of substance)。 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物理量之一,符号为 n,单位为摩尔(简称为摩,符号为 mol)。 1 mol 某种微粒集合体中所含的微粒数与 0.012 kg C-12 中所含的原子数相同。0.012 kg C-12 中所含的原子数称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用 NA 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 NA 近似为 6.02×10 的 23mol-1。例如: 1 mol O2 中约含 6.02×10 的 23 个氧分子; 1 mol C 中约含 6.02×10 的 23 个碳原子; 1 mol H2SO4 中约含 6.02×10 的 23 个硫酸分子; 1 mol NaOH 中约含 6.02×10 的 23 个 Na+和 6.02×10 的 23 个 Cl-; n mol 某种微粒集合体中所含微粒数约为 n×6.02×10 的 23。 物质的量(n)、阿伏伽德罗常数(NA)和微粒数(N)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N=n×NA 3.基本要求: (1)简要写出教学过程。 (2)教学过程中要有适当的提问环节。 (3)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适当板书设计。 (4)试讲时间十分钟。 答辩题目 1.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是什么? 2.摩尔是物质的质量单位。这种说法对吗?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导入新课 提问学生化学反应的本质,学生回答之后提出假设:要是可以计算反应有“多少”粒子参加 反应,我们是不是可以控制反应呢?是否可定量的要求多少粒子参加反应?引发学生思考和讨 论。 教师结合学生讨论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微观粒子,跟前面例子中的大米、绿豆等,在计量 本质上是一样的,不可能通过数数目,得到具体的多少。提出新问题:称量粒子质量可以吗? 那我们要怎么办呢?引入本节课《物质的量》。 (二)情景设置 新课讲授 1.物质的量 教师讲解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概念、单位和符号。说明物质的量是国际七个基本物理量之
一。 2.阿伏伽德罗常数 提问:同样是物理量,比如质量,人们规定好一系列标准是多重,比如 1 g、10 g 等,那么, 其他事物的质量就跟设立好的标准去对照,就可以得出属于他自己的质量。同样的物质的量 也有自己的标准。 教师进行讲解:使用物质的量,要设立 1 mol 是多少。而这个多少,就是阿伏伽德罗常数。 它的符号是 NA,近似为 6.02×10 的 23 mol-1。有了这个概念,任何数目的微观粒子都可以 用物质的量来表示,同样,任意的粒子数目也可以用物质的量来表示。 提问:1 mol O2、H2、NaCl 中含有微观粒子数目为多少,n mol 某种微粒集合体中所含微 粒数约为多少。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进行总结:物质的量(n)、阿伏伽德罗常数(NA)和微 粒数(N)之间存在如下关系:N=n×NA (三)拓展提升 小结作业 小结: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收获了哪些。 作业:查找阿伏伽德罗这位科学家的简介。 【板书设计】 物质的量 1.物质的量(n):单位是 mol。 2.阿伏伽德罗常数(NA):N=n×NA 【答辩题目解析】 1.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是什么? 【参考答案】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1)从认识发展的视角进行学生分析;(2)深入分析教学 内容;(3)提升运用各种教学技能的能力。 2.摩尔是物质的质量单位。这种说法对吗? 【参考答案】 这个说法是错误的,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的名称;它是表示构成 物质的基本微粒数目多少的一个物理量;国际上摩尔这个单位是以 0.012kg12C 中所含的原 子数目为标准的,即 1mol 粒子集体所含的粒子数与 0.012kg12C 中所含的原子数相同,约为 6.02×10 的 23 个。 高中化学《蒸馏》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1 月 5 日上午 四川成都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蒸馏 2.内容:
从混合物中分离和提纯某些物质,除了可用过滤、蒸发等方法外,对于液态混合物,还可以 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用蒸馏的方法除去易挥发、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 例如,实验室通过蒸馏的方法除去自来水中含有的 Cl-等杂质制取蒸馏水。实验室制取蒸馏 水常用的装置如图 1-4 所示。 3.基本要求: (1)教学过程中要设置小组讨论、互动环节。 (2)如果需要实验或辅助教学工具,采用语言模拟即可。 (3)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适当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 1.简述水的蒸馏实验中用到的仪器设备? 2.教学过程中对于演示实验有什么要求?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在海边,渔民们都是怎么解决生活用水的问题的呢?如何把盐水变为淡水呢? 我们今天就来帮助渔民们解决这个问题。 (二)新课讲授 【提出问题】饮用的自来水是纯净的水吗? 【学生回答】不是,自来水中除了含有 Cl-,还含有很多未除去的可溶性杂质。 【提出问题】怎样检验自来水中含有 Cl-? 【学生回答】可以向自来水中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观察到有明显的白色沉淀生成。 证明自来水中确实含有氯离子。 【提出问题】用什么方法除去自来水中的氯离子呢?能否加入硝酸银溶液? 【学生回答】不能,会引入新的杂质。 【教师引导】联系在家里烧开水的时候,锅盖上常有水珠出现,这些水珠是什么?这件事对 你有什么启发? 【小组讨论】锅盖上的水珠是纯净的水,为了得到纯净的水,可以先将水加热变为水蒸气, 收集冷凝后的水蒸气。 【提出问题】怎样确认我们得到的液体就是纯净的蒸馏水? 【学生回答】向其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检验溶液中是否还存在 Cl-。 【视频展示】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蒸馏装置及蒸馏过程。 【提出问题】观看视频,思考蒸馏经历了哪两个过程,各部分装置的作用是什么? 【师生共同总结】蒸馏是蒸发和冷凝两种操作的联合,在这里烧瓶:通过加热把水变成水蒸 气;冷凝管:冷凝水蒸气重新变为液态水;牛角管、锥形瓶:把冷凝水导入锥形瓶中。 【提出问题】蒸馏原理是什么? 【学生回答】利用液态混合物中各组分沸点不同,用蒸馏的方法除去易挥发、难挥发或不挥 发的物质,再冷凝以分离整个组分的操作过程。 【提出问题】冷却水的通入方向为什么要遵循下进上出? 【学生回答】为了使蒸馏出的水蒸气与冷却水长时间充分接触,增大冷凝水与蒸气的接触面 积,使冷却水带走更多热量,热交换效率比较高,方便水蒸气的冷凝。 【提出问题】蒸馏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小组总结】烧瓶要垫上石棉网加热不能直接给烧瓶加热;烧瓶内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烧瓶 容积的 2/3;烧瓶中要加入沸石防止爆沸;实验开始时,先开冷凝水后加热,结束时,先停止 加热后关冷凝水;溶液不可蒸干。 (三)巩固提高 【教师引导】各实验小组根据这一装置制取蒸馏水,并检验氯离子存在与否。 (学生进行蒸馏实验,并检验氯离子,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评价总结学生实验操作。 (四)小结作业 小结: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 作业:思考混合液体中若含有多种组分,如何通过蒸馏装置分别得到各个组分,所用装置与 本节课所学有何不同,并搜集淡化海水的其他方法。 【板书设计】 蒸馏 1.装置:烧瓶→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 2.原理:各物质沸点不同 3.注意事项:
【答辩题目解析】 1.简述水的蒸馏实验中用到的仪器设备? 【参考答案】 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蒸馏烧瓶、冷凝管、温度计、胶塞、牛角管(尾接管)、锥形瓶、 胶管。 2.教学过程中对于演示实验有什么要求? 【参考答案】 对于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演示实验有以下基本要求:①明确实验的目的;②尽可能保证实 验的成功;③确保实验安全、环保、无污染;④注意实验操作的规范性;⑤边示范边向学生讲 解;⑥尽量提高对于学生的可见度。 煤油是多种烷烃的混合物,实验表明这些烷烃分子中与碳原子相连的氢不能被金属钠置换。 但乙醇分子中羟基(—OH)上的氢原子能被金属钠置换。我们已经知道水分子中—OH 上的氢 原子也能被金属钠置换,水与金属钠反应比乙醇与金属钠反应要剧烈得多。 3.基本要求: (1)认识乙醇与钠的反应、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
(2)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适当板书设计。 (3)请在 10 分钟内完成试讲。 (4)教学过程中实验操作进行模拟演示即可。 答辩题目 1.你是如何导入新课的,为什么采用这种方法? 2.在醇生成烯烃的消去反应中,浓硫酸的作用是什么?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图片展示】白酒、红酒、啤酒图片。各类酒瓶上写的度数代表的到底是什么的度数? 【学生回答】酒精的度数。 【引入新课】酒精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乙醇,那么乙醇都有哪些化学性质呢? 环节二:讲授新课 1.乙醇与钠的反应 【提出探究性问题】金属钠可以与乙醇反应吗? 【学生实验】实验 1:观察钠的保存方法,并向无水乙醇中投入一小粒金属钠,观察实验现 象。 【学生回答】钠与煤油不反应,在乙醇中缓慢放出气泡。反应结束后,向溶液中滴加少量酚 酞试液,溶液变红。 【教师讲解】煤油是多种烷烃的混合物,说明这些烷烃分子中与碳原子相连的氢不能被金属 钠置换,但乙醇分子中羟基(—OH)上的氢原子能被金属钠置换。 【展示模型】水分子和乙醇分子的结构。 【提出问题】结合结构模型,对比钠和乙醇的反应,与钠和水的反应,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回答】水分子中—OH 上的氢原子也能被金属钠置换,但是水与金属钠反应比乙醇与 金属钠反应要剧烈得多。所以水中羟基上的氢更活泼。 【提出问题】仿照水与钠的反应,尝试写出乙醇和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环节三:巩固提升 【提出问题】人们常说“酒喝多了伤肝”什么原因?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乙醇与钠的反应以及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 作业:请学生调研饮酒对人体的影响并写成科研小论文。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你是如何导入新课的,为什么采用这种方法? 【参考答案】 本节课开始,我展示了魔术实验,采用了实验导入的方式。中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是:急 于想了解本节知识的大概内容,想知道有哪些有趣的实验,喜欢观察鲜明、生动、不平常的 实验。在观察过程中,他们的心理活动是好奇、好看、急于想了解实验中出现各种现象变化 的原因,要求解惑的心情特别迫切。根据学生学习之始的心理活动特征,在学习的开始,可 由教师演示实验或者学生实验,尽量挖掘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的实验,巧布疑阵、设置悬念, 就会使学生学习时明确目的、增强动机,起到“激其情、引其疑”的作用。 2.在醇生成烯烃的消去反应中,浓硫酸的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 浓硫酸的作用是作催化剂和脱水剂。 第二批 高中化学《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一、考题回顾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