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5年山西普通高中会考语文真题.doc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资料共10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5 年山西普通高中会考语文真题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准考证号、考场号等信息填写在密封线内 的相应位置。 2、答卷时考生务必用蓝、黑墨水笔或圆珠笔作答,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密封线内不 要答题。 3、本试卷共 6 页,答题时间 120 分钟,满分 100 分。 一、(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医疗质量是关系到病人生命安危的大事,救死扶伤是医务人员 _______的天职。 ②中国传统的严父慈母型的家庭关系,常令父亲们 _______地承担起教育子女的义 务。 ③在全国比赛中屡获金奖的我省杂技团,_______地承担了这次出国演出任务。 A.当仁不让 责无旁贷 义不容辞 B.责无旁贷 义不容辞 当仁不让 C.义不容辞 责无旁贷 当仁不让 D.义不容辞 当仁不让 责无旁贷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由于教育部在音乐课程中增加京剧内容的举措,引发了全社会激烈的争论,真可谓“一 石激起千层浪”。 B.我国的汽车产量已经超过法国,位居全球第四,销量突破 400 万辆,我国目前是继美、
日之后的第三大汽车销售国。 C.旧北京城经元、明两代统治者精心的建造经营,在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都城设计的基础上, 最后完成的杰作。 D.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语文教学中经常组织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语言表 达能力和水平。 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印象中,成熟的向日葵,花盘都是低垂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①一阵晨风拂过 ②可我家的这几株向日葵初出茅庐 ③所以有诗人赞叹,愈是成熟,愈是谦虚 ④在绿叶一片低沉而嘈杂的合唱中,传出她们清亮而高亢的欢叫 ⑤依然高昂着头,开心而单纯地笑着,就像稚气未脱的乡野小妹子 ⑥尚不懂得伟大的谦虚,也不懂得谦虚的世故 A. ③②⑥⑤①④ B. ④②①⑤⑥③ C. ②⑥⑤①④③ D. ③①⑤②⑥④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把读书作为自己终生的功课 王东成 与读世间这部“无字之书”一样,读有字之书的最根本、最重要的价值,也在于它能 够潜移默化地构建、陶冶人的思想、情感、意志等文化素质。实践证明,一个人的阅读史, 就是一个人的生命史,“你告诉我你读了些什么书,我就知道你是什么人”。一个人,应 该是书生气越少越好,因为书生气是幼稚;而书卷气越浓越好,因为书卷气是教养,是一
个人文化素质的自然流露与体现。犹太人认为,读书是拯救他们民族的秘密之一。美国人 每年人均读四十五本书;以色列人每年人均读六十五本书;中国人每年人均读五本书。这 实在应该引起我们的警醒。我们是立国泱泱五千年的文化大国啊。“耕读”,是我们的文 化传统:“诗书传家远,忠厚济世长”。读书的民族有未来,读书的个人有希望,有情趣 和情怀。在时下浮躁、奢靡的文化氛围里,我们尤其应当谨记和实践石涛这样的叮嘱:“冷 淡生涯本业儒,家贫休厌食无鱼;菜根切莫多油煮,留点青灯教子书!”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一个人读书的状况对他的人格与事业有极大的影响:其优 长与特色往往能够丰富其人格,促进其事业;其弱点与不足,则常常可能给他带来人格的 缺陷和事业的缺憾。毛泽东之所以能够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成为一个革命家、战略 家,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一生大量地、手不释卷地研读中国古代历史、哲学、文 学、军事一类的书,获得了渊博的学识,这种学识恰恰有用于中国共产党武装夺取政权和 巩固政权的需要。 一个人应该努力博览群书,以获得渊博的学识,构建美好的人格和深厚的素养。但是, 生也有涯而知无涯,因此,读书要有战略。相对来说,青少年读书,应当宽阔些、驳杂些, 更多地采取“开卷有益”“多多益善”“一目十行”“不求甚解”的态度和做法,以打下 宽广些的基础。而走出青年时代,走出“初级阶段”,读书就当收敛些、精粹些,更多地 采取“任凭你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只恐荆棘丛中行太速”“从一而终”的态度与做 法,以建立稳定而巩固的“根据地”。这就叫“先打游击后攻城”(朱光潜),这就叫博 与专、广与深的完美统一。 (节选自《文化素养的有效建构》《光明日报》 2013 年 9 月 16 日) 4.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第一段意思的一项是( )
A.读世间这部“无字之书”,能够潜移默化地陶冶人的思想、情感、意志等文化素质。 B.人最好不要有书生气,因为书生气是幼稚;人应有书卷气,因为书卷气是教养,书 卷气越浓越好。 C.“诗书传家远,忠厚济世长”。读书的个人有希望,读书的家庭有传承,读书的民 族有未来。 D.“冷淡生涯本业儒,家贫休厌食无鱼;菜根切莫多油煮,留点青灯教子书!”作者 引用石涛的诗目的是告诉人们要安贫乐道。 5.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第二段意思的一项是( ) A.“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说一个人读书的状况对其人格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 B. 中国古代历史、哲学、文学、军事一类的书,其优长与特色丰富了毛泽东的人格, 促进了毛泽东的事业。 C. 毛泽东因为博览中国古代历史、哲学、文学、军事一类的书,获得了渊博的学识, 所以成为了一个革命家、战略家。 D. 开卷并非一定有益,读书不当也可能给人带来人格的缺陷和事业的缺憾。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中国人每年人均读五本书,这实在应该引起我们的警醒: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未 来的。 B. 我们是立国泱泱五千年的文化大国,“耕读”,是我们的文化传统,我们的未来 不是梦。 C. 要想构建美好的人格和深厚的素养,努力博览群书是一条很好的途径。 D. “先打游击后攻城”,形象地说明了一般人的读书战略,即先博后专,先广后深。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9 题。(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 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 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 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 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声非加疾也 疾:强,这里指声音宏大 B.而闻者彰 C.而绝江河 彰:清楚 绝:断绝 D.君子生非异也 生:同“性”,资质,秉赋 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学不可以已 已:停止 B.假舆马者 假:借助 C.臂非加长也 加:增加 D.虽有槁暴 槁暴:晒干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作者从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角度来“劝学”,阐明了学习要逐步积累、坚持不懈和专 心致志的道理。 B.人们掌握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积累、逐步发展,由不知到知、由知少到知多、由 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C.第二段以雕刻“朽木”与雕刻“金石”作对比,说明“朽木不折”与“金石可镂”的关 键在于“不舍”与“舍”。 D.结尾用蚯蚓的“用心一”和螃蟹的“用心躁”对比论证,意在说明学习必须要专心致志, 的道理 。 四、(21 分) 10.把上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1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7 分) 马嵬驿 (清)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1).这首诗用了三个典故:一是白居易写的《长恨歌》中 的 故事;一是神话传说中 的故事;一是杜甫写的《石壕 吏》中 的故事。 (3 分)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 分) 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 分) (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杜甫《登 高》)
(2)小楼昨夜又东风, 。(李煜《虞美人》) (3)是故无贵无贱, ,道之所存, 。(韩愈《师说》) (4)故国神游, , 。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5 题。(12 分) 搭桥 (1)市幼儿园举办搭积木比赛,说是为了培养孩子们动手动脑的能力。当然,既是比 赛,就得隆重才是。 (2)怎样才能算隆重呢?请领导讲话?那些严肃的空话孩子们不喜欢。真正能让孩子们 起劲的事儿,莫过于上电视了。 (3)好在不难,园长和台长一商量,就直播,园长曾经是台长的同桌。 (4)摄像机镜头下忙碌的孩子们,像炸了窝的小麻雀,唧唧喳喳地议论着,有板有眼 地忙碌着。他们都想搭出最漂亮的造型,最后能定格在大家心目中的图案。 (5)这些积木作品中,有豪华的宫殿,有漂亮的四合院,有欧式的教堂。还有……还 有什么呢?主持人走到一组作品前,不知道该如何解说了。 (6)主持人眼前出现了三道积木搭成的圆拱。 (7)一个小男孩正怯生生地望着她。 (8)主持人愣了片刻,还是把话筒递了过去:“能告诉阿姨你搭的是什么吗?” (9)“桥!”小男孩不假思索地一指地面,“三座桥!” (10)主持人笑了笑,如果说两座桥的话她还可以理解,那第三座桥能算桥么?有那么 微型的桥么?它还没有两指长呢, (11)“这是一个从乡下来的孩子。”园长说,“他爸爸是建筑工人。” (12)“哦!”主持人来了兴趣,“能告诉阿姨为什么要搭三座桥吗?”
(13)小男孩看了看镜头,脸红得不行,他指着那个中号的桥说:“我家住在山坡上, 四面都是沟,一有山雨下来,就不能出门。我想在沟上架座桥,把妈妈背出家门,让她看 看山外面的世界。妈妈腿不能动,一辈子没下过山!” (14)主持人鼻子一酸,眼光移向另一座桥。小男孩指着那座大号的桥自顾自说了下去! “这座桥我想搭在山脚下的小河边,我们山里人出门都得靠一条渡船。那次我跟爸爸进城, 渡船坏了,十几个过河的人等了两天两夜才修好,大家又冷又饿,有几个小朋友还哭了……” 小男孩顿了顿,冲主持人一笑,“不过,阿姨我没哭,真的没哭!” (15)主持人点点头:“阿姨相信你没哭。那这个干什么用呢?”她用手指指那个小到两 指长的微型小桥。 (16)“这个吗?”小男孩沉吟片刻,“我们对门邻居家的小妹妹有先天性心脏病,不 能跟我下山玩!听爸爸说要做心脏搭桥手术!我想把这座桥搭在她的心脏上!” (17)主持人不说话了,只是使劲将小男孩搂在怀里。小男孩给弄得莫名其妙,说:“阿 姨,我们家对门的小妹妹太瘦太小,这座桥挤在胸口会不会让她心里更疼呀?” (18)“不,不会的!”主持人再也忍不住了,泪花溅落开来。 (19)当天的电视直播画面就定格在这三座桥上,很多人都流下了泪。 (20)小男孩年底回家时。意外地发现两座桥架起来了,一座在山脚下的小河边,一 座在自家门口,并且,小男孩还发现对门的小妹妹居然推着坐在轮椅上的妈妈一起在桥上 等他。 (21)小男孩还小,他当时没听见主持人阿姨在直播结束前的一句话:“其实,我们每 个人心中都应该搭建这样一座桥!”小男孩只记得在场的大人们都哭了。 13.说说第(5)段中划线句子的作用。(4 分)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