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七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浙教版A卷.doc

第1页 / 共24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3页 / 共24页
第4页 / 共24页
第5页 / 共24页
第6页 / 共24页
第7页 / 共24页
第8页 / 共24页
资料共24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七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浙教版 A 卷 一、选择题(共 60 分) 第 I 卷(选择题) 1.(本题 3 分)(2021·浙江浙江·)一辆轿车在公路上行驶,经过如图所示的标志牌,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志牌中的“30”,表示限制车速不超过 30m/s B.轿车行驶过程中,以汽车为参照物,标志牌是运动的 C.轿车若按规定速度行驶,轿车行驶到萧山机场至少需要 2.5h D.轿车经过某一长为 200m 的路段,所用时间 10s,则小轿车没有超速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标志牌中的“30”,表示限制车速不超过 30km/h,故 A 错误; B.轿车行驶过程中,以汽车为参照物,标志牌相对于汽车的位置发生改变,标志牌是运动 的,故 B 正确; C.轿车若按规定速度行驶,轿车行驶到萧山机场至少需要 t   s v 12km =0.4h 30km/h 故 C 错误; D.轿车经过某一长为 200m 的路段,所用时间 10s,轿车的速度 v    s  t  200m =20m/s=72km/h 10s >30km/h 小轿车超速,故 D 错误。 故选 B。 2.(本题 3 分)(2021·浙江浙江·)甲同学将耳朵贴在一根 20m 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另一 端用力敲一下铁管,甲同学能听到(空气中声速为 340m/s,铁中声速为 5200m/s)
( ) A.1 次敲击声 B.2 次敲击声 C.3 次敲击声 D.4 次敲击声 【答案】A 【解析】 【详解】 由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传播最快,而在气体中传播最慢。当乙同学 在一端用力敲一下铁管。甲同学将耳朵贴在一根长铁管的另一端时,声音会传播两次,即第 一次是通过铁管这一固体传播过来的,另一次是通过铁管周围的空气传播过来的。由于铁管 长 20m,据 v= s t 可知,故其通过铁管传播的时间是 t1= = s v 1 20m 5200m / s  0.00385s 同理声音通过空气传播的时间是 t2= s v 2 = 20m 340m / s  0.0588s 分析上述数据,可知声音通过空气和铁管的传播时间之差小于 0.1s,所以此时人耳朵是不 能区分开这两次声音的,故只能听到一次声音。 故选 A。 3.(本题 3 分)(2021·浙江·宁海县星海中学)下列估测比较接近实际的是( ) A.中学生课桌的高度约为 1.2m B.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 1500Pa C.两只鸡蛋的质量约为 1kg D.中学生骑自行车的速度约为 4m/s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中学生身高大约在 1.6~1.7m 左右,而课桌的桌面大约在它们的腰间,因此高度大约为 0.8m 左右,故 A 不合题意。 B.人对桌面的压力等于重力,大约为 500N,脚掌的着地面积大约为 200cm2,则人站立时对 地面的压强约为 故 B 不合题意。 Fp  S  500N   200 2 10 m   12500Pa 2 4
C.托起两只鸡蛋的力大约为 1N,则两个鸡蛋的质量为 Gm  g  1N 10N / kg  0.1kg 故 C 不合题意; D.中学生骑自行车的速度约为 4m/s,在正常范围内,故 D 符合题意。 故选 D。 4.(本题 3 分)(2021·浙江·台州市书生中学)下列情况是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 A.登山包的背带做得较宽 B.铁道铁钉的尖端尽可能尖些 C.坦克的轮子外装有履带 D.铁轨下面放了很多枕木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登山包的背带做得较宽,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不符合题意。 B、铁道铁钉的尖端尽可能尖些,是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容易扎进去。 符合题意。 C、坦克装有宽大的履带,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坦克和路面的受力面积来减小坦克对路面 的压强,不符合题意。 D、铁轨下铺枕木,增大了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了对地面的压强,保护路面,不符 合题意。 故选 B。 5.(本题 3 分)(2021·浙江浙江·)端午节赛龙舟,全体运动员有节奏地齐向后划水,船就 快速前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船前进时,船上的运动员相对于河岸是静止的 B.船加速前进,因为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船过终点后减速滑行,在水平方向受平衡力作用
D.船冲过终点后最终能停下来,是由于惯性变小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船前进时,船上的运动员相对于河岸的位置发生改变,船上的运动员相对于河岸是运动 的,故 A 错误; B.船加速前进,船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由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 B 正确; C.船过终点后减速滑行,速度发生了变化,处于非平衡状态,船在水平方向上受到非平衡 力的作用,故 C 错误; D.船冲过终点后最终能停下来,因为受到阻力的作用,惯性的大小不变,故 D 错误。 故选 B。 6.(本题 3 分)(2021·浙江·)下列估算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一个中学生受到的重力约为 50 牛 B.家用微波炉的额定功率约为 100 瓦 C.科学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约为 8 微米 D.成年人正常步行速度约为 1.3 米/秒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中学生受到的重力约为 500N,故 A 不符合题意; B.电饭锅的功率约 1000W,家用微波炉的功率与此差不多,在 1000W 左右,故 B 不符合题 意; C.科学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约为 80μm,故 C 不符合题意; D.成年人正常步行速度约为 4.6km/h≈1.3m/s 故 D 符合题意。 故选 D。 7.(本题 3 分)(2021·浙江·杭州市风帆中学)足球运动员踢足球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球被脚踢出去,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B.脚踢球使球飞出去,说明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 C.足球在空中飞行过程中,它的惯性逐渐发生变化 D.若飞行的足球所受力全部消失,它一定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A 【解析】 【详解】 A.球被脚踢出去,足球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 A 正确; B.脚踢球,使球飞出去,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 B 错误; C.足球在空中运动过程中,质量不变,惯性不变,故 C 错误; D.空中飞行的足球,若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它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沿原来的方向做 匀速直线运动,故 D 错误。 故选 A。 8.(本题 3 分)(2021·浙江浙江·)如图所示,2020 年 12 月 17 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 携带 2kg 月壤样品成功在内蒙古中部着陆。关于嫦娥五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火箭发动机反推减速方式降落月球,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在月球上降落留下的压痕,是嫦娥五号的重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 C.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始终保持匀速运动 D.采集回来的 2kg 月壤样品,返回地球后质量变大 【答案】A 【解析】 【详解】 A.火箭发动机反推减速时,火箭发动机向下喷出燃气,同时燃气对火箭产生向上的作用力 使火箭减速,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 A 正确; B.在月球上降落留下的压痕,是嫦娥五号对月球表面的压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故 B 错误;
C.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因受到阻力作用而做减速运动,故 C 错误; D.物体的质量与位置无关,采集回来的 2kg 月壤样品返回地球后质量不变,故 D 错误。 故选 A。 9.(本题 3 分)(2021·浙江·)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中,装有不同的两种液体 甲、乙,在两容器中,距离容器底同一高度分别有 A、B两点。若两种液体的质量相等,则 A、B两点的压强和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关系( ) B.pAF乙 D.pA>pB,F甲pB,F甲=F 乙 C.pA
A.只能将密度小于空气的污浊气体导出 B.该导气管在有风的天气里排气效果会变差 C.管口上下表面做成半球形的突起是为了减小空气流速 D.导气管利用气压与流速的关系,将污浊气体导出 【答案】D 【解析】 【详解】 ABD.空气是流体,根据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可知,导气管上端的空气流速大,其压强 小,导气管下方的空气流速小,即压强大,即利用上述原理将污气压出导气管;且能看出, 在有风的天气里,导气管排气的效果会更好,故 D 符合题意,AB 不符合题意; C.管口上下表面做成半球形的突起是为了增大空气流速,故 C 不符合题意。 故选 D。 11.(本题 3 分)(2021·浙江嘉兴·)2020 年 11 月 10 日,中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如 图)在马里亚纳海汋成功下潜到深度为 10909 米的海底,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设 计“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时最需要考虑深海的( ) A.温度 B.压强 C.咸度 D.溶解氧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公式 p=ρ液gh可知,海水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不断增大,因此潜水器到达马里亚纳 海沟时,受到的压强会很大,为了保证不被压扁,必须选用抗压材料,故 B 正确,而 A、C、 D 错误。 故选 B。 12.(本题 3 分)(2021·浙江浙江·)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340 米/秒,而人 耳能分清先后两个声音的时间间隔大于 0.1 秒,据此,要听到回声,人离障碍物的距离应 B.小于 34 米 D.小于 17 米 ( ) A.大于 34 米 C.大于 17 米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人耳能分清两个声音的时间间隔大于 0.1s,则人离障碍物的距离至少为 s vt  340m/s  0.1s 2  17m 则要听到回声,人离障碍物的距离应大于 17 米。 故选 C。 13.(本题 3 分)(2021·浙江浙江·)据报道,1999 年 5 月 17 日下午 3 时许,一片彩云飞 快飘过深圳赛格广场工地上正在建设的一幢高为 291.6 米的大楼的上空。突然有人惊呼“楼 要倒了”。这引起了邻近数千人惊慌失措地狂奔。造成这种判断的失误,是由于观察者选用 的参照物是( ) A.大楼 B.地面 C.观察者自己 D.彩云 【答案】D 【解析】 【详解】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