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贵州普通高中会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36 小题,考试时间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
卡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
卡“考生条形码区”。
3.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
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选择题
选择题共 3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0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
合题目要求。
一、(4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藤蔓( wàn ) 惫懒( bèi ) 间或一轮( jiàn )
B.榫头( shǔn ) 游说( shuō ) 途有饿殍( piǎo )
C.朱拓( tuò ) 逡巡( qūn ) 度长絜大( dù )
D.畏葸( sī ) 宵柝( chè ) 殒身不恤( yǔn )
答案:A 葸 xǐ、说 shuì、拓 tà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潦倒 惆怅 天方夜谭 B. 须臾 溯漠 茕茕孓立
C.碟血 放诞 再接再励 D.国萃 黯然 不经之谈
答案:A 朔漠、喋血、国粹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消息, 了最早具有飞天梦想的中国。中国是嫦娥的故乡,火
箭的发源地,是 了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的国度。在航天时代到来之际,中国,不
能再一次 。
A.振动 诞生 落后 B.震动 诞生 落伍
C.震动 产生 落后 D.振动 产生 落伍
答案:B
4.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那女人虽是山里人模样, 应酬很从容,说话也能干,寒暄之后,就赔罪,说她特来叫
她儿媳回家去, 开春事务忙, 家中只有老的和小的,人手不够了。
A.尽管 因为 但 B.然而 因此 而
C.尽管 因此 但 D.然而 因为 而
答案:D 第一层是转折,第二层是因果,第三层是承接。
5.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先生博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都能背诵得出。 ....
B.《红楼梦》真切细致地描写了贾府这个钟鸣鼎食之家“树倒猢狲散”的没落过程。....
C.动物的游戏,是为了“学习”,还是为了“自娱”?研究者们各自为政,众说纷纭。....
D.从现实和深远的意义上说,人类的命运与横无际涯、辽阔瑰丽的宇宙息息相关。....
答案:C 也作博闻强识(zhì) 。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钟鸣鼎食形容贵族的豪
华排场。各自为政,各自按自己的主张办事,不互相配合。比喻不考虑全局,各搞一套。
息息相关,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
6.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警察反复询问了目击者提供的两个弹壳,并进行技术分析,最终确定它们和从现场
得到的弹壳并不是出自同一支枪。
B.这本书精心选配了 10 多幅契合文意而且版式设计非常优美的图片,为广大读者营造
了一个极具文化魅力的立体阅读。
C.国家发布司法解释,明确食品安全相关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如将“地沟油”用作
食用油等行为,根据刑法规定将被定罪。
D.一个全新的、相对成熟的行业,不仅电子商务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也冲击了历史悠久的传统模式。
答案:C A、询问??弹壳,搭配不当 B、营造??缺少宾语 D、主语一致关联词放在主语后
面。
7.下列句子中,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广大优秀教师无一不是道德修养、知识引领的楷模。
B.教育局通知李校长 18 日前去孔子学堂参加学术讲座。
C.春暖花开,学校领导同意学生跟老师去看百里杜鹃。
D.市长要求几个学校领导在新学期抓好精神文明建设。
答案:A B、18 日前去—有歧义 C、学校领导同意学生跟老师去看百里杜鹃。D、几个
学校领导
8.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
②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
③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A.夸张 排比 比喻 B.比喻 反问 夸张
C.夸张 反问 排比 D.比喻 设问 拟人
答案:B 比喻、反问、夸张
9.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涵义通常不很好,但是在文学,无论阅
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严谨。 ; , ,情感还没有凝练。
①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 ②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感情 ③文字上面有含糊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②③①
答案:D
10.下列最适合做“良医三指续春秋”的上联的一项是
A.妙手回春担道义 B.莫笑阳春供一喜
C.药下病除起手奇 D.信誉感召四海心
答案:A 良药和妙手相对,续和担相对。
11.下列各句的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
A.我们学校想请您来作报告,想必您一定会感到非常荣幸!。
B.我很想参加你们的活动,可今晚实在没时间,太抱歉了!
C.宴会马上就要开始了,该来的怎么还不来?真急死人了!
D.老大爷,大家都等着您,您别这么磨磨蹭蹭的,行不行?
答案:B“非常荣幸”是谦词只能用于自己。“该来的怎么还不来?”言外之意是不该
来的来了。“老大爷,大家都等着您,您别这么磨磨蹭蹭的”对长辈如是说不礼貌。
12.对下面语段中必须山删去的词语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曹雪芹的①一生经历了曹
家由②盛极而衰的过程。少年时代曾经③在南京过过④一段“锦衣纨绔”的生活,晚年住
在北京西郊,生活贫困,“举家食粥酒常赊”。他深刻感受到了世态的⑤炎凉,对社会与
人生的认识也随之更⑥加深。
A.①②⑤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③④⑥ 答案:B
13.下列句子的默写,有误的一项是
A.涉足行伍之间,而崛起阡陌之中。 B.飞湍瀑布争暄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C.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D.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答案:
A 蹑足行伍之间, 倔起阡陌之中
1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A.《张衡传》----范晔----南朝 B.《鸿门宴》----司马迁----西汉
C.《归去来兮辞》----陶渊明----东晋 D.《劝学》----韩愈----唐代 答案:D 《劝
学》—荀子—战国
15.对下面短讯内容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5 月 13 日,一台光学天文望远镜在中国科学院云南丽江高美古天文观测站落成并正式
运行。这台大型光学天文望远镜高 8 米,通光孔径 2.4 米,重 40 余吨,是东南亚地区最大
口径的通用光学天文望远镜之一。据悉,2.4 米光学望远镜可以清晰地分辨出 300 公里以外
一根蜡烛的火苗,其综合性能属同级望远镜中的国际中上水平,主要用于对恒星和星系进
行观测。据介绍,这台望远镜是中国目前最大的望远镜,该望远镜投入使用后,每年能容
纳数十项先进水平的天体物理观测课题的研究工作。
A.丽江的这台光学天文望远镜能有效进行天体物理观测课题的研究工作。
B.东亚地区最大口径的通用光学天文望远镜落成并在云南丽江正式运行。
C.中国目前最大的天文望远镜在云南丽江天文观测站落成并正式运行。
D.能分辨出 300 公里外一根蜡烛的火苗的天文望远镜在丽江开始运行。
答案:C 从导语中概括新闻标题。
二、(21 分,每小题 3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6----20 题。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
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
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
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
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
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
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
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
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
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
不坠青云之志。
1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潦水尽而寒潭清 尽:消尽 B.穷岛屿之萦回 穷:极尽 ..
C.纤歌凝而白云遏 遏:遏制 D.识盈虚之有数 识:知道 ..
答案:C 遏:阻止
17.下列句中“而”的用法和意义,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爽籁发而清风生 ②地势极而南溟深 ③天柱高而北辰远 ④怀帝閽而不见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①表承接②表并列③表并列④表转折
18.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层峦耸翠,上出重霄”从仰视的角度写出了滕王阁所处之地的景色。
B.“飞阁流丹,下临无地”写了滕王阁的壮丽,鲜艳的阁道及阁的高耸。
C.“鹤汀凫渚??即冈峦之体势”充分描写滕王阁周围的多姿多彩景色。
D.“披绣闼??川泽纡其骇瞩”从平视角度,写在滕王阁上看到的全景。
答案:D “披绣闼??川泽纡其骇瞩”从俯瞰角度,写在滕王阁上看到的全景。
19.对下列典故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怀帝閽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表明自己生不逢时,但期盼得到皇帝的召见。
B.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表明自己好似屈原和贾谊,有对皇帝的怨恨之情。
C.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表明即使自己年龄大了不会因而改变自己的心志。
D.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表明自己虽身处逆境,仍不会改变远大崇高的志向。 答
案:B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表明并不是没有圣明的君主,只不过由于君子安于
贫贱,通达的人知道自己的命运罢了。
20.对文章画线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A.所以凭借的是君子察觉先兆,通达事理的人知道社会人事的规律。
B.能够依赖的是君子事前洞察事物的动向,通达事理的人知道命运。
C.所以能够凭借是君子先兆,通达事理的人有智慧了解社会的规律。
D.能够依赖的是君子见机行事,通达事理的人知道社会人事的命运。
答案:B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 21----22 题。
竹枝词 何景明
十二峰①头秋草荒,冷烟寒月过瞿塘②。
青枫江上孤舟客③,不听猿啼亦断肠。
【注】十二峰:指巫山十二峰。瞿塘:即瞿塘峡,险峻为三峡之首。孤舟客:作者自
指。
21.对这首诗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本诗第一、二句写景,第三、四句抒情,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
B.本诗前三句精心选用不同意象,用了以哀景写哀情的写作技巧。
C.本诗是写景诗,描写了过高峻险阻的瞿塘峡时阴森恐怖的景象。
D.本诗用秋草、冷烟、寒月、孤舟等意象描写出荒凉凄清的景象。
答案:C
22.对这首诗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作者用“青枫江上孤舟客”中的“孤”、“客”写漂泊异乡的凄苦。
B.作者用“不听猿啼亦断肠”中的一个“断”字表达出自己的悲痛。
C.诗中秋景既凸显了江峡令人心悸,也寄寓诗人孤舟过三峡时的愁思。
D.本诗借用三峡壮阔苍茫的各种景物,表达出诗人悲伤的思乡之情。
答案:D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 23----26 题 差不多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科学家发现,只
消在半夜快速点亮灯光再关掉,就可以控制植物的开花时间。取一种短日照植物——比如
说大豆来做实验,只要在半夜点亮仅仅几分钟的灯光,就可以让它在短日照条件下仍不开
花。另一方面,同样只要在半夜点亮仅仅几分钟的灯光,科学家就可以让鸢尾之类的长日
照植物在仲冬(这是白昼最短的时候,长日照植物正常情况下不开花)也能开花。这些实
验证明,植物测量的不是白昼的长度,而是连续的黑暗时期的长度。
科学家还好奇于植物看到的光的颜色。令人惊奇的是,他们发现不管用什么植物做实
验,这些植物都只对夜晚的紅色闪光有反应。夜间的蓝色或绿色闪光都不会影响植物的开
花时间,但几秒钟的红色闪光却会。植物能够区分颜色:它们靠蓝光知道向哪个方向弯曲,
却红光测量夜晚的长度。
之后,在 20 世界 50 年代早期,哈利.波斯维克和他的同事又获得一个惊人的发现:远
红光——这是波长比鲜红色光略长的光,最常在日暮的时候勉强看到——可以消除红光对
植物的效应。说得更详细一些,如果你取来几株在长夜条件下不能正常开花的鸢尾一样鲜
艳美丽的花朵。但如果在红色闪光之后紧接着再给它们照射远红光,它们又开花了;再照
远红光,又不开花了,如此类推,而且,根本不需要太长时间的照射,无论红光还是远红
光都是几秒钟足矣。从一个更哲学化的层次来说,植物能记住它看到的最后一种颜色。
瓦伦.巴特勒及其同事证明,红光效应和远红光效应都是由植物中单独一种光受体引发
的。他们把这种受体叫做“光敏色素”。红光使光敏色素活化,转化为能够接收远红光的
形态。远红光使光敏色素失活,转化为能够接收红光的形态。在生态学上,这一效应意义
重大。
23.下列关于控制植物开花的时间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控制植物的开花时间,可以在半夜快速地点亮灯光,然后再关掉。
B.如果在半夜打开灯几分钟,短日照植物就不会在短日照下开花。
C.想要长日照植物在仲冬开花,只需在半夜打开灯几分钟就可以了。
D.把握好植物面对黑暗时期的时间长短,就能控制植物开花的时间。
答案:D 就能控制植物开花的时间。——过于绝对
24.下列关于“光敏色素”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光敏色素是植物体内引发红光效应和远红光效应的单独一种光受体。
B.光敏色素好似一种光激活的开关,红光把它打开,远红光把它关掉。
C.借助红光活化光敏色素,不能正常开花的鸢尾就能在长夜中开花。
D.远红光使光敏色素失活,转为接收远红光形态,这一效应意义重大。
答案:D 红光使光敏色素活化,转化为能够接收远红光的形态。远红光使光敏色素失活,
转化为能够接收红光的形态。在生态学上,这一效应意义重大。
25.下列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波长略长的远红光可以消除颜色对植物的影响。
B.夜间绿色闪光和蓝色光不影响植物开花时间。
C.植物一般能通过蓝色光知道应向哪个方向弯曲。
D.夜间的红色闪光往往会影响到植物开花的时间。
答案:A 可以消除红光对植物的效应。
2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花农可以通过控制夜晚的光照,从而改变温室中的花期。
B.科学家证实,任何植物在任何情况下对红色光都有反应。
C.从哲学层面看,植物往往会记住它看到的最后一种颜色。
D.鸢尾的实验证明,无论红光还是远红光都不需要照射太长。
答案:B 任何植物在任何情况下对红色光都有反应。——太绝对
四、(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7----30 题
学问的用处是娱乐、装饰和增长才识。在娱乐上学问的主要的用处是幽居养静;在装
饰上.....
学问的用处是辞令;在长才上学问的用处是对于事务的判断和处理。在学问上费时过
多是偷懒;把学问过于用做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的怪癖。学问
锻炼天性,而其本身又受经验的锻炼;人的天赋有如野生的花草,他们需要学问的修剪;
而学问的本身,若不受经验的限制,则其所指示的未免过于笼统。多诈的人渺视学问,愚
鲁的人羡慕学问,聪明的人运用学问;因为学问的本身并不教人如何用它们;这种运用之
道乃是学问以外,学问以上的一种智能,是由观察体会才能得到的。不要为了辩驳而读书,
也不要为了信仰与盲从;也不要为了言谈与议论;要以能权衡轻重、审察事理为目的。
有些书可供一尝,有些书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咀嚼消化;这就是说,有
些书只要读读他们的一部分就够了,有些书可以全读,但是不必过于细心地读;还有不多
的几部书则应当全读,勤读,而且用心地读。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
使人精确。因此,如果一个人写得很少,那么他就必须有很好的记性;如果他很少与人会
谈,那么他就必须敏捷、机智;并且假如他读书读得很少的话,那么他就必须要有很大的
狡黠之才,才可以强不知以为知。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
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
学问改变性格和气质,精神上的缺陷没有一种是不能由相当的学问来补救的:就如同
肉体.........
上各种的病患都有适当的运动来治疗。同此,如果一个人心志不专,他顶好研究数学;
因为在数学的证理之中,如果他的精神稍有不专,他就非从头再做不可。如果他的精神不
善于辨别异同,那么他最好研究经院学派的著作,因为这一派的学者是条分缕析的人;如
果他不善于推此知彼,旁征博引,他顶好研究律师们的案卷。如此看来,精神上各种的缺
陷都可以有一种专门的补救之方了。
27.下列关于“学问的用处”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幽居养静是学问在生活娱乐上的最主要的用处。
B.有学问的人对事务由较好的判断和处理能力。
C.一个人的天赋犹如花草,经常需要学问的修剪。
D.培根认为学问的本身也在于传授一种运用之道。
答案:D 培根认为学问的本身也在于传授一种运用之道。——这种运用之道乃是学问
以外,学问以上的一种智能,是由观察体会才能得到的。
28.下列对“读书”观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现实中值得咀嚼消化、用心去读的书并不多。
B.读书很少的人,离开了狡黠,难以不懂装懂。
C.作者认为读书的方法大致可分为粗读和细读。
D.作者认为读书的目的是权衡轻重、审察事理。
答案:C 有些书只要读读他们的一部分就够了,有些书可以全读,但是不必过于细心
地读;还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全读,勤读,而且用心地读。
29.下列分析,不属于“学问改变性格和气质”的一项是
A.一个人精神上的任何缺陷都可以由学问来补救。
B.在数学的证理之中可以提高一个人的专注程度。
C.研究经院学派著作有助于提高辨别异同的能力。
D.研究律师的案卷使人学会旁征博引、推此知彼。
答案:A 任何缺陷都可以由学问来补救。——太绝对
3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文各句之间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节奏感强,便于阅读。
B.在语言风格方面,作者力求做到准确清晰,而不乏诗意。
C.本文警句隽语很多,有人称之为“格言体”、“简约体”。
D.本文运用总分的形式,举例说明了“读书为学”的道理。
答案:D 本文叙述了 学问的用处、读书的方法和学问改变性格和气质三个方面的内容。
五、(15 分,每小题 3 分) ①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
屋边有一堆柴炭,拿几块来,生在地炉里。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
撼,摇振得动。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
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五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
便去包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
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
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②行不上半里多路,看见一所古庙,林冲顶礼道:“神明庇佑!改日来烧钱纸。”又
行了一回,望见一簇人家。林冲住脚看时,见篱笆中挑着一个草帚儿在露天里。林冲径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