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 学年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北片九年级上学期化学
月考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 15 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下列在厨房中发生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水果榨汁
C. 铁锅生锈
【答案】A
【解析】
【分析】
B. 冬瓜腐烂
D. 煤气燃烧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
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详解】A、水果榨汁是物质形状的改变,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正确;
B、冬瓜腐烂是物质缓慢氧化的过程,生成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错误;
C、 铁锅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发生化学变化,错误;
D、煤气燃烧生成新的物质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错误。
故选 A。
2. “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废旧报纸应投入的垃圾箱是
B.
D.
A.
C.
【答案】B
【解析】
【详解】A、“其他垃圾”标志的垃圾桶用来装不属于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的垃
圾,报纸属于可回收垃圾,选项 A 不正确;
B、“可回收物”垃圾桶应投入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包括纸类、塑料、玻璃、织物和瓶罐等,
废旧报纸应投入其中,选项 B 正确;
C、“有害垃圾”标志的垃圾桶用来装有害物质、需要特殊安全处理的垃圾,包括电池、灯
管和日用化学品等,报纸不属于此类,选项 C 不正确;
D、“厨余垃圾”标志的垃圾桶用来装米和面粉类食物残余、蔬菜、动植物油、肉骨等厨房
垃圾,报纸不属于此类,选项 D 不正确。故选 B。
3. 下列物质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
)
①煤燃烧产生烟; ②汽车排放的尾气; ③化工厂排放的废气; ④石油燃烧产生
的气体;
⑤动植物呼吸排出的气体。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④⑤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煤燃烧产生粉尘,会造成空气污染;
②汽车排放的尾气中的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等造成有害气体污染空气;
③化工厂排放的废气中的有害气体污染空气;
④石油中的氮、硫元素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有害气体造成空气污染;
⑤动植物呼吸排出的气体为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不属于有害气体,不污染空气。
故选:A。
4. 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 加热液体
B. 溶解食盐
C. 闻气体气味
D. 检查装置气密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A、加热试管内的液体,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夹夹持在试
管的中上部,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加热时先均匀预热,加热过程中来回移动,以防局部温度
过高液体喷出试管,试管口朝向无人的方向,选项 A 正确;
B、量筒是量取液体体积的仪器,不能直接在量筒内进行溶解,应该先在烧杯中溶解再转移
到量筒内,选项 B 错误;
C、闻气体气味时,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让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而不能将鼻孔直接凑到
瓶口去闻气味,选项 C 正确;
D、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将装置连接好后,将导管放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导管口有气
泡冒出,松开手,导管口形成一小段水柱,气密性好,选项 D 正确。
故选:B。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木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
B. 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
烈燃烧
C.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烟雾
D.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答案】D
【解析】
A. 木炭燃烧后生成无色气体,错误;B. 加热到发红的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
烧,错误;C.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烟,错误;D.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正
确。故选 D。
6. 氧气与世间万物如影随形。下列关于氧气说法错误的是(
)
A. 空气中的氧气与水中溶解的氧气化学性质同样活泼
B. 工业上可以利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
C. 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D. 氧气能供给呼吸,它和体内物质反应,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A、空气中的氧气与水中溶解的氧气是同一种物质,化学性质同样活泼,故 A 正确;
B、工业上可以利用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控制温度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故
B 正确;
C、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不是可燃性,故 C 错误;
D、氧气能供给呼吸,它和体内葡萄糖等物质反应,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故 D 正确。
故选 C。
7. 单晶硅是信息技术和新能源开发的基础材料。硅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在元素周期
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硅原子的质子数为 14
B. 硅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C. 硅元素的原子质量为 28.09g
D. 硅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
期
【答案】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A、硅原子的质子数为 14,原子质子数等于原子序数,故 A 正
确;B、硅元素为非金属元素,故 B 正确;C、硅元素的原子相对质量为 28.09,相对原子质
量没有单位,故 C 错误;D、硅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硅原子核外三个电子层,
属于第三周期,故 D 正确。
点睛∶相对原子质量没有单位。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核内
质子数等于原子序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8. 下列各图中“○”“●”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纯净物是指由同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指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所含微粒
微粒种类
物质种类
纯净物或混合物
A
B
C
D
1
3
1
1
1
3
1
1
纯净物
混合物
纯净物
纯净物
点评: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根据微粒的种类可判断物质的种类。
9.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据此判断以
下与钛有关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钛元素是金属元素
B. 钛的原子序数为 22,相对原子质量为 47.87
C. 钛元素与钾元素、钙元素等位于同一族
D. 钾、钙、钪、钛等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
原子内,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等。
【详解】A、钛元素是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B、钛的原子序数为 22,相对原子质量为 47.87,
不符合题意;C、钛元素与钾元素、钙元素不位于同一族,符合题意;D、钾、钙、钪、钛等
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不符合题意。故选 C。
10. 在医院给病人输氧气时,常利用如图的类似装置,并在装置中盛放大约半瓶蒸馏水,以
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a 导管连接病人吸氧导气管
B. 该装置可用来观察输出氧气的速
度
C. 该装置可用来观察是否有氧气输出
D. a 导管连接供氧钢瓶
【答案】D
【解析】
【详解】A、a 导管连接病人吸氧导气管时,病人吸的是氧气,故 A 说法正确;
B、氧气经过水里多时,氧气的流速快,产生气泡就快,该装置可用来观察输出氧气的速度,
故 B 说法正确;
C、氧气从 b 导管进入,a 导管导出,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经过水里面时会呈气泡冒出,
现象明显,很容易判断是否有氧气输出,故 C 说法正确;
D、若 a 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时,装置内的氧气越来越多,装置内压强大于外面的大气
压,水就会沿着 b 导管被排出,故 D 说法不正确;
故选:D。
11. 下列实验装置中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是(
)
B.
D.
A.
C.
【答案】C
【解析】
【分析】
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欲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该实验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装置的气密性好;②所用药品必须是足量;③读数时一定要冷却到原温度;④所选除氧剂
要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据
此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A、图中所示装置,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使装置内气体体积减少,压强减小,能用于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选项错误。
B、图中所示装置,用凸透镜引燃红磷,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使装置内气体体积减少,压强减
小,能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选项错误。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或者一氧化碳气体甚至是两者的混合气体,虽除去
氧气,而增加了新的气体,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选项正确。
D、热水提供的热量引燃白磷,白磷燃烧消耗氧气使装置内气体体积减少,压强减小,使活
塞左移,能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
12. 在进行实验室制取和收集 O2 的过程中,有关做法不正确的是()
A. 选择装置①或②作为 O2 的发生装置
B. 选择装置③或④作为 O2 的收集装
置
C. 装置④气泡均匀冒出时才收集气体
D. 将装置①中的长颈漏斗下端管口
插入液面以下
【答案】B
【解析】
【详解】A、当用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时,选择装置①作为 O2 的发生装置,
当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制氧气时,选择装置②作为 O2 的发生装
置,做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O2 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不能用向下排空
气法收集,既不能选择装置③,做法错误,符合题意;
C、装置④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才可收集气体,做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D、将装置①中的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插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产生气体从长颈漏斗逸
出,做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13. 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B
C
D
鉴别二氧化碳和氧气
倒入澄清石灰水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
鉴别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观察药品的颜色
鉴别木炭粉和二氧化锰粉末
分别取样于试管中,滴入过氧化氢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