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 年四川南充市六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部编版)
1. 认真听两遍,完成下列各题。
1.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文与可每天都去观察竹子,看看在不同时间、不同气候下有什么变化。
B.南宋时期有个著名画家,叫文与可。
C.那只猫抓着那幅画玩的原因是:把画上的竹子当成真的了。
D.文与可画竹的秘诀是:非常熟悉竹子,每当要画竹子的时候,竹子的样子就在他心中出
现。
2.给这个故事取名字,最恰当的是(
)
A.全神贯注
B.别出心裁
C.胸有成竹
D.妙笔生花
【答案】
【解析】
①. B
②. C
【分析】听力内容:
北宋时期有个著名画家,叫文与可。无论是人物、动物,还是山水、花草,他都画得十
分出色。
文与可特别爱画竹子。他家院子前后栽满了青翠的竹子。文与可每天都去观察竹子,看
看在不同时间、不同气候下有什么变化。他看得高兴了,就挥笔作画。转眼之间,他的笔下
就出现了一竿竿生动传神的竹子。
一次,文与可把一幅刚完成的画放在书桌上,走出了书房。画面上是几竿新生的嫩竹,
靠近竹根的地方,有几个刚出土的竹笋,生动极了。当他从外面回到书房时,发现一只猫正
抓着那幅画玩呢。原来,那只猫把画上的竹子当成真的了。
有人问文与可画竹的秘诀,他回答说:“我非常熟悉竹子,每当我要画竹子的时候,竹
子的样子就在我心中出现了。我只不过是把心中的竹子画到纸上罢了。”
【详解】1.此题考查我们对听力材料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解答时注意一定要先把每一道题提供的关键信息记住,然后注意听听力内容,根据题目提供
信息进行填空即可。
结合句子“北宋时期有个著名画家,叫文与可。”可知答案。
2.此题考查我们对听力材料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全神贯注:全副精神高度集中。
别出心裁 :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胸有成竹:画竹子之前心中要先有竹子的形象。比喻在做事之前心中要有完整的谋划打算。
妙笔生花:比喻写作能力大有进步。也形容文章写得很出色。
结合句子“我非常熟悉竹子,每当我要画竹子的时候,竹子的样子就在我心中出现了。我只
不过是把心中的竹子画到纸上罢了。”可知和“胸有成竹”最搭配。
2. 下面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恍然大悟 襟飘代舞 奄奄一息
B. 坚强不屈 沧海一粟 理直气状
C. 平弹无味 你拥我挤 和蔼可亲
D. 千钧一发 心惊肉跳 余音绕梁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学生注意平时要多积累。
A 项,“ 襟飘代舞”应为“襟飘带舞”。
B 项,“理直气状”应为“理直气壮”。
C 项,“平弹无味”应为“平淡无味”。故选 D。
3. 下面带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我们来到黄山脚下,居高临下....向上望:黄山真是险峰林立,危崖突兀!
B. 三个小时过后,她又从窗子爬了出来,大步流星....地从前门回家。
C. 我家小弟收到爸爸的礼物,忘乎所以....,在沙发上跳来跳去,直接摔倒在地上。
D. 这一望无际....的草原又绿又大,真美呀!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搭配,学生注意平时要多积累。
A 项错误,居高临下:立足高处,俯向下边。形容不可阻挡的形势。也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
与句子的“黄山脚下”相矛盾,故不符合语境。
B 项,大步流星:形容脚步迈得大,走得快。符合语境。
C 项,忘乎所以:形容由于过度兴奋或骄傲自满而忘记事理常情。符合语境。
D 项,一望无际:一眼望不到边,形容非常辽阔。符合语境。故选 A。
4. 下面对带点词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三支队伍)
B. 美丽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暗中察看)
C. 看到老师脸上的神情,我们刚才的那份小小的怨恨和沮丧..化为乌有。(灰心失望)
D. 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大方;不吝惜)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词理解,学生注意结合句子内容分析作答。
A 项错误,“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出自毛泽东《七律·长征》,意思是更加
令人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这里
的“三军”指的是“红军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故选 A。
5. 下面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风,咆哮吧!咆哮吧!让有些人的内心颤抖!(反复)
B. 人们爱秋天,爱它的天高气爽,爱它的色彩斑斓,爱它的硕果累累。(排比)
C. 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比喻)
D.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对比)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学生注意平时要多积累。
D 项错误,“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水”
赋予人格化,会舔人们的腰。故选 D。
拟人是一种修辞方式,就是把事物人格化,把本来不具备人的一些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
人一样有感情、有语言、有动作。
排比是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
组成的句子。
比喻就是打比方。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和它有相似点的事物或道理打比方。也就是把
一个事物比喻成另一个事物,使之更加形象。
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
特意重复使用某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
对比是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
加以描述或说明,这种写作手法叫对比,也叫对照。
6. 下面围绕“演讲稿要有说服力”不合适的一项是(
)
A. 观点要鲜明。
B. 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好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C. 选择合适的材料说明观点,如,列举有代表性的事例,引用名言警句。
D. 要有感染力,可以引用生动的故事。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演讲稿,注意结合日常积累作答。
演讲稿最大特点是直接应用于口头表述,既要口语化,又符合书面语法规范。演讲稿要有说
服力,观点要鲜明,要选择合适的材料说明观点,如,列举有代表性的事例,引用名言警句,
要有感染力,可以引用生动的故事。
B 项不合适,“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好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是在写记叙文,描
述事件的时候才用上的,故错误,答案选 B。
7. 下面是环境描写的一项是(
)
A. 马宝玉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
B. 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举起双手叫道:“好极了!我可以参加了!”
C. 窗外一片黑暗,时不时还有海风呼啸的声音,屋里却很温暖,妻子静静地等待丈夫归来,
突然又一阵强烈的海啸席卷而来!
D.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表达方式,学生注意平时要多积累。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
C 项属于环境描写,从句中的“窗外一片黑暗”“海风呼啸的声音”“屋里却很温暖”可看
出对当时夜晚的环境进行了描写。故选 C。
8. 下面书写提示错误的一项是(
)
A. 注意行款整齐、布局合理。
B. 现在提倡多读书,书写只要正确,书写不规范没关系。
C. 书写要正确,不出现错别字和不规范的字。
D. 养成自我检视的习惯,不断提高书写水平。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书写,注意看选项作答。
B 项,“书写只要正确,书写不规范没关系。”表述错误。书写时要注意行款整齐、布局合
理。书写要正确,不出现错别字和不规范的字。也就是书写不仅要正确还要规范。故选 B。
9. 下面搭配有错误的一项是(
A.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每一句诗都是一副画
B. 《开国大典》——“阅兵式”部分运用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描写了阅兵式的庄严、
)
隆重
C. 《穷人》——说明性文章——桑娜对丈夫的担忧、体贴,以及对邻居的关心
D. 《少年闰土》——选自鲁迅的《故乡》——勇敢机智、见多识广的少年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理解与填空。学生注意平时要多阅读、多积累。
C 项错误,《穷人》的作者是列夫·托尔斯泰,体裁是记叙文。课文记叙了渔夫和她的妻子
桑娜关心、同情邻居西蒙,在西蒙死后毅然收养了她的两个孤儿的故事,反映了穷人纯朴善
良的同情心和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作者通过桑娜一家的生活反映了那一时期穷苦人民的苦
难生活和他们美好的心灵。选项中“说明性文章”表述错误,故选 C。
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0. “腐、棋、拜、梯、焰、租”是按音序排列的。(
)
11. “稍微(shāo)、沸腾(fèi)、揪住(jiū)、蹦出来(bèn)”中带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
(
)
12. 读古诗词的时候,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可以借助注释理解。(
)
13. “五彩”指的是黄、青、赤、白、黑。(
)
14. 同一篇文章,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15. 《丁香结》围绕丁香写了丁香花和丁香结,由丁香结引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
)
)
11. ×
【答案】10. ×
13. √
12. √
14. √
15. √
【解析】
【分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
腐:fǔ;棋:qí;拜:bài;梯:tī;焰:yàn;租:zū。音序顺序为:A、B、C、D、E、F、
G、H、I、J、K、L、M、N、O、P、Q、R、S、T、W、X、Y。故错误。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
“蹦出来(bèn)”应为“蹦出来(bèng)”,故错误。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古诗阅读。
在学习、阅读读古诗词的时候,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可以借助注释理解。正确。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五彩”指的是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泛指颜色多。故正确。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阅读方法。
在阅读时,同一文章可以有不同的阅读方法,可以是略读、精读、选读等等。故正确。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丁香结》主要内容是:作者这么多年来心里一直装着丁香,装着古人歌颂丁香的诗句,在
一次春雨中忽然发现一柄柄的花蕾恰似一个个的“结”,于是联想到“丁香空结雨中愁”的
诗句,开始了作者的人生体悟。最后作者写到丁香结是每个人一辈子中都有的不顺心的事,
而我们能做的是采取乐观豁达的心态去对待。”
16. 背一背,然后补写完整。
(1)祖宗疆土,当以____________,不可以____________与人。——李纲
(2)__________寻芳泗水滨,无边___________一时新。——《春日》
(3)惟有__________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_____________。——鲁迅
《学界的三魂》
①. 死守
②. 尺寸
③. 胜日
④. 光景
⑤. 民魂
⑥. 真进步
【答案】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背诵默写,注意对学过的课文及时巩固复习。
(1)本题考查的是“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摘自《宋史·列传·卷一
百一十七》解释:祖先留给我们的土地,应当拼死捍卫,不能让人分毫。
(2)本题考查的是朱熹的《春日》,全诗内容是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
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3)本题考查的是“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华
盖集续编》中的《学界三魂》,意思是:中国与中华民族是一体的。中国想要发展,前提是
中华民族的发展。而最能代表一个民族的就是他的民族精神和文化,这就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也就是民族魂。只有民族魂发扬起来,民族才能站立起来,国家才能发展。
17. 按要求写句子。
(1)读下面的句子,想想分号的用法,再用上分号写句子。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一读,体会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写一写你高兴时的心理活动。
我的心紧缩着,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实在忍耐不住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出声来。我
几次回过头来,不敢朝他那儿看,不忍看着我的战友被活活烧死,但是我又忍不住不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上加点词语写句子。
生物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我不禁感叹:昨天..是苞蕾,今.
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既然选择了大海,就选择了波平如镜的蔚蓝;既然选择了高山,就选择了
②. 清晨,我背上书包兴高采烈地向学校走去。一路上,阳光灿烂,
漫漫征程的遥远。
松柏苍翠,小鸟在树上叫过不停,我蹦蹦跳跳地走着,一会儿闻鲜花,一会儿摸树叶,要知
道这次大考,我的语文、外语、数学平均分数在 96 分以上,“三好”学生,当然是我喽!
我想着想着,笑了。 ③. 昨天是一粒小种子,今天是一棵小树苗,明天是一棵参天大树。
【解析】
【分析】
【详解】(1)本题考查用分号写句子。
分号一般用于并列复句内部分句之间的停顿,停顿比逗号要长。 在句中凡用逗号不能很清
楚地表并列分句关系的地方就用分号。
示例:周总理的举止,还是那么的优雅;周总理的话语,还是那么的铿锵。
(2)本题考查写心理活动的句子。
心理活动描写从来不是孤立的,要和外貌描写、景物描写、动作描写、对话描写等有机结合。
环境描写能烘托人物心理活动,观察图中景物,尝试着将景物描写和心理活动描写相结合写
一段话。
可以通过周围的事物来烘托人物的心情。
示例:吃过早饭,爸爸带我去颐和园,这是我第一次去颐和园,心里甭提有多高兴啦!一路
上,我只觉得天空是那样的蓝,那样的辽阔,空气是那样的清新,大地是那样的宽广,高楼
是那么的雄伟,就连太阳公公发出的万道金光,我也觉得格外灿烂。我们乘着汽车在公路上
飞奔,可我还觉得它驶得太慢太慢,我恨不得插上一对翅膀一下子飞到颐和园。
(3)本题考查词语造句。
我们要用所给字词,用恰当的语言,将自己想象到的语句表达出来,要语句通顺,表意明确,
符合题目要求。
用上“昨天……今天……明天……”表示某种植物或者事物的成长。合理即可。
18. 实践平台。
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一些现象:有些同学在家里衣来张口,饭来伸手。有些同学的父母稍有
不满足要求的时候,他们就对父母大喊大叫……同学们,我们健康快乐地成长都离不开父母
的关爱。为了感恩父母,请你向大家提出倡议。想好后,根据提示写下来。
倡议的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倡议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 2 点)
【答案】
①. 关于“感恩父母”的倡议书
②. 每天坚持帮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
务,如洗碗、扫地等。
每天早晚上下学时,向父母说一句问候的话,节假日给父母写贺卡表示祝福。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写倡议书。
倡议书指的就是由某一组织或社团拟定、就某事向社会提出建议或提议社会成员共同去做某
事的书面文章。它作为日常应用写作中的一种常用文体,在现实社会中有着比较广泛的使用,
比如“节约用水倡议书”、“保护益鸟倡议书”等等。
倡议书标题一般由文种名单独组成,即在第一行正中用较大的字体写“倡议书”三个字。另
外,标题还可以由倡议内容和文种名共同组成。所以本文的标题是关于“感恩父母”的倡议
书。
倡议的内容一定要具体化。开展怎样的活动,都做哪些事情,具体要求是什么,它的价值和
意义都有哪些均需一一写倡议的具体内容一般是分条开列的,这样写往往清晰明确,一目了
然。
倡议的内容(合理即可):父母下班回家后,主动为他们捶捶背,倒杯水;
注意和父母说话的语气,不要随意对父母发脾气。
19.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蜀中有杜处士,好_______,所宝以_______。句子的意思是:________。句子出自宋
代______的《书戴嵩画牛》。
(2)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_________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
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_________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
上______了大风,________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答案】
①. 书画
②. 百数
③. 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书画
有几百种。
④. 苏轼
⑤. 水天相接
⑥. 一缕一缕
⑦. 刮起
⑧. 卷起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理解与填空,学生注意平时要多阅读、多积累。
(1)宋代苏轼《书戴嵩画牛》原文:蜀中有杜处士 ,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
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