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 学年贵州安顺关岭县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及
答案
一、选择题。(在答题卡上涂正确答案的标号,每题 2 分,共 30 分。)
1. 既是质数又是偶数的数是(
)。
B. 2
C. 6
D. 13
A. 1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质数和偶数的概念,直接解题即可。
【详解】既是质数又是偶数的数是 2。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了质数和偶数。一个数的因数只有 1 和本身,那么它是质数。2 的倍数是
偶数。
2. 一个玻璃杯最多能装 300mL 水,它的(
)是 300mL。
B. 体积
C. 表面积
D. 占地面
A. 容积
积
【答案】A
【解析】
【分析】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它们的容积;
物体所有面的总面积叫做物体的表面积;物体的底面积叫做占地面积;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容积的意义,一个玻璃杯最多能装 300mL 水,它的容积是 300mL。
故答案为:A
【点睛】掌握容积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3. 0.301 用分数表示为(
)。
B.
31
1000
C.
301
100
D.
301
1000
A.
31
100
【答案】D
【解析】
【分析】小数化分数:先把小数写成分数,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 1 后面写几个 0 作为分母,
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为分子,能约分的要约分,据此解答。
【详解】分析可知,0.301 用分数表示为
301
1000
。
故答案为:D
【点睛】掌握小数和分数互相转化的方法是解答题目的关键。
4. 下面选项中的三个连续自然数都是合数的是(
)。
A. 4、5、6
B. 7、8、9
C. 8、9、10
D. 11、12、
13
【答案】C
【解析】
【分析】一个数(0 除外)除了 1 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其他的因数,这样的数就是合数。据此
选择即可。
【详解】由分析可知:
三个连续自然数都是合数的是 8、9、10。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合数,明确合数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1
3
,弟弟吃了
1
6
,两人一共吃了这个蛋糕的(
)。
C.
1
2
D.
2
3
5. 妈妈买了一个蛋糕,哥哥吃了
A.
1
6
【答案】C
【解析】
B.
1
3
【分析】利用加法,求出两人一共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
【详解】
1
3
+
1
6
=
1
2
所以,两人一共吃了这个蛋糕的
1
2
。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了异分母分母加法,计算时先通分。
6. 一段铁丝被截成 A、B 两段,A 段占全长的
1
3
,B 段长
1
3
m,比较两段的长度,(
)。
A. A 段长
B. B 段长
C. 一样长
D. 无法比
较
【答案】B
【解析】
【分析】把铁丝的总长度看作单位“1”,A 段铁丝占全长的
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即可。
1
3
,则 B 段铁丝占全长的(1-
1
3
),
【详解】A 段铁丝占全长的分率:
1
3
2
3
1
3
=
B 段铁丝占全长的分率:1-
>
,所以 B 段长。
2
3
因为
1
3
故答案为:B
【点睛】
1
3
是 A 段铁丝占全长的分率,
1
3
m 是 B 段铁丝的具体长度,二者不能比较大小,求
出 B 段铁丝占全长的分率是解答题目的关键。
7. 下图中涂色部分表示的算式是(
)。
B.
11
8
C.
5
8
1
8
D.
5
8
1
8
A.
51
8
【答案】C
【解析】
【分析】把一个圆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 8 份,第一个图形涂色部分占了其中的 5 份,用
分数
5
8
表示,第二个图形取走了其中的 1 份,用分数
1
8
表示,根据减法的意义解答即可。
【详解】由分析可知:
涂色部分表示的算式是:
5
8
。
1
8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同分母分数减法,明确图形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
8. 旋转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相比,(
)。
A. 形状变了,大小不变
C. 形状和大小都变了
【答案】D
B. 形状不变,大小变了
D. 形状和大小都不变
【解析】
【分析】旋转是指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点按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运动叫做
图形的旋转;旋转的特征:图形旋转后,形状和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
【详解】旋转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相比,形状和大小都不变。
故答案 为:D
【点睛】掌握旋转的意义及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9. 正方体的棱长扩大到原来的 2 倍,则表面积就扩大到原来的(
)倍,体积就扩大到
原来的(
)倍。
A. 2;8
【答案】B
【解析】
B. 4;8
C. 2;4
【分析】假设正方体原来的棱长是 1,那么扩大后的棱长是 2。据此,结合正方体的表面积
和体积公式分别计算出扩大前后的表面积和体积,再利用除法求出倍数关系即可。
【详解】令原来的棱长是 1,扩大后的棱长:1×2=2
2×2×6÷(1×1×6)
=24÷6
=4
2×2×2÷(1×1×1)
=8÷1
=8
所以,表面积扩大到原来的 4 倍,体积扩大到原来的 8 倍。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正方体体积
=棱长×棱长×棱长。
10. 小虎用一根 72cm 长的铁丝正好焊接成一个正方体框架(接头处忽略不计),那么这个正
方体框架的棱长是(
)cm。
B. 13
C. 18
D. 24
A. 6
【答案】A
【解析】
【分析】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已知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求正方体的棱长。可用正
方体的棱长总和除以 12 来计算。
【详解】正方体框架的棱长: 72÷12=6(厘米)
A.6 厘米正确;
B.13 厘米错误;
C.18 厘米错误;
D.24 厘米错误。
故答案为:A
【点睛】正方体的 12 条棱的长度都相等是解决此题的关键,即正方体的棱长=棱长和÷12。
11.
11
15
A. 10
减去(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化简后是
B. 9
。
1
5
C. 8
D. 7
【答案】C
【解析】
【分析】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取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把
被减数、减数、差的关系即可求解。
1
5
写成
3
15
,然后根据
【详解】
=
1
5
3
15
=
8
15
11
15
−
所以
3
15
11
15
减去 8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化简后是
1
5
故答案为:C
【点睛】熟练掌握分数单位的概念以及被减数、减数、差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2. 五(1)班的学生少于 50 人,每 2 人分一组,剩 1 人,每 3 人分一组,剩 1 人,每 5
人分一组,也剩 1 人。五(1)班有(
)名学生。
B. 30
C. 31
D. 46
A. 29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每 2 人分一组,剩 1 人,每 3 人分一组,剩 1 人,每 5 人分一组,也剩
1 人;说明五(1)班的学生总人数比 2、3、5 的公倍数还多 1;先求出 2、3、5 的最小公倍
数,再求最小公倍数在 50 以内的倍数,最后加上 1,就是五(1)班的学生总人数。
【详解】2、3、5 的最小公倍数:2×3×5=30
30×2=60,60>50,不符合题意;
30+1=31(名)
五(1)班有 31 名学生。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最小公倍数的实际应用,利用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解决问题。
13. 一个几何体由若干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下面是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搭这个几何
体需要(
)个小正方体。
B. 10
C. 11
D. 12
A. 9
【答案】B
【解析】
【分析】这个几何体从上面看,至少有 8 个小正方体,从左面看,上层有 1 个小正方体,从
正面看,上层有 2 个小正方体,摆法如图:
,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得,8+2=10(个)
摆成这样需要 10 个小正方体。
故答案为:B
【点睛】此题的解题关键是根据三视图的认识来确认几何体的形状。
14. 有 23 袋糖果,其中 22 袋的质量相同,另一袋重一些,用天平至少称(
)次才能保
证找到这袋糖果。
A. 2
【答案】B
【解析】
B. 3
C. 4
D. 5
【分析】根据找次品的方法,逐渐缩小次品的所在范围,直到找出这袋较轻的糖果。
【详解】第一次:将 23 袋糖果分成 3 份,其中 2 份各 8 袋,另 1 份 7 袋。将前 2 份放在天
平两端,如果平衡,那么次品在另 1 份里,如果不平衡,哪边较重哪边含次品;
①第二次:将含有次品的 7 袋糖果分成 3 份,其中 2 份各 2 袋,另 1 份 3 袋。将前 2 份放在
天平两端,如果平衡,那么次品在另 1 份里,如果不平衡,哪边较重哪边含次品;
第三次:a、将含有次品的 3 袋糖果分成 3 份,每份 1 袋,任选 2 袋放在天平两端,如果平
衡,那么次品在另 1 份里,如果不平衡,哪边较重哪边是次品;
b、将含有次品的 2 袋糖果放在天平两端,哪边较重哪边是次品。
②第二次:将含有次品的 8 袋糖果分成 3 份,其中 2 份各 3 袋,另 1 份 2 袋。将前 2 份放在
天平两端,如果平衡,那么次品在另 1 份里,如果不平衡,哪边较重哪边含次品;
第三次:a、将含有次品的 3 袋糖果分成 3 份,每份 1 袋,任选 2 袋放在天平两端,如果平
衡,那么次品在另 1 份里,如果不平衡,哪边较重哪边是次品;
b、将含有次品的 2 袋糖果放在天平两端,哪边较重哪边是次品。
所以,用天平至少称 3 次才能保证找到这袋糖果。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了找次品,掌握找次品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15. 一个长方体的底面积是 2dm2,如果高增加 10cm,那么它的体积就会增加(
)。
B. 20dm3
C. 20cm3
D. 2000cm3
A. 0.2dm3
【答案】D
【解析】
【分析】长方体的高增加 10cm 时,长方体的底面积不变,利用“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
高”求出增加部分的体积,据此解答。
【详解】10cm=1dm
2×1=2(dm3)
2dm3=2000cm3
所以,长方体的体积增加 2000cm3。
故答案为:D
【点睛】掌握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是解答题目的关键。
二、判断题。(在答题卡相应题号后,对的涂“√”,错的涂“×”,每题 1 分,共 5 分。)
16. 折线统计图既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也可以表示数量的增减情况。(
)
【答案】√
【解析】
【详解】根据折线统计图的意义:折线统计图既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也可以表示数量的增
减情况。
原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17. 一个物体从一个面看到正方形,这个物体一定是正方体。(
)
【答案】×
【解析】
【分析】正方体的 6 个面都是正方形,从任何一个面看都是正方形。一般情况下长方体的 6
个面都是长方形。也有一对面是正方形,其它 4 个面是长方形的长方体,此时从一个面看可
能看到正方形,据此解答。
【详解】由分析可知,当一个长方体中有一对面是正方形时,从一个面看到的可能是正方形,
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考查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明确长方体的特殊情况,当有 4 个面相同时,
另外 2 个面是正方形。
18. 小红吃了一个苹果的
4
3
。(
)
【答案】×
【解析】
【分析】把一个图形、一个整体、一些物体等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
叫做分数。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分子表示其中的几份。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 3 份,不可
能吃到 4 份。
【详解】依据分析可知:小红不可能吃到一个苹果的
4
3
。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是考查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表示,分母是分成的
份数,分子是要表示的份数。
19. 把一个正方体橡皮泥捏成一个长方体,它的形状变了,体积不变。(
)
【答案】√
【解析】
【分析】把一个正方体的橡皮泥捏成长方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都是这块橡皮泥的体积,
据此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