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安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一、〔12 分〕
1.以下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震憾
B.点缀
C.膨胀
D.暇想
通霄达旦
良辰美景
明辩是非
萍水相逢
殒身不恤
焕然一新
饱经苍桑
粗制烂造
)〔3 分〕
2.以下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为(
A.经过奋力拼搏,他最终在运动会上获得跳高比赛冠军,真是大快人心。
B.面对困境中等待救援的群众,公安干警再三表示警方一定会鼎力相助。
C.曾经炙手可热的商品房,受金融危机影响,销售状况变得不太景气了。
D.随着中央各项优惠政策的相继出台,中部六省的崛起应该指日可待了。
)〔3 分〕
)〔3 分〕
3.以下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逐步健全和建立社会医疗保障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
B.这家企业重视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仅报刊每年就订了大约百种以上。
C.问题奶粉全面曝光以后,食品平安问题很快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D.为了防止考试作弊行为的不再发生,学校在教学楼内安装了屏蔽设备。
4. 把以下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列正确的一项为(
)(3 分〕
①所有这一切都唤起了游子们浓郁的中华情。
②中华儿女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在天之涯、海之角,都不会忘记自己的根——故土的山,故
土的水,故土的四合院,故土的竹篱笆。
③中华文化虽历经劫难,却经久不衰,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④文化,就其广义而言,指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⑤还有那端午的龙舟,中秋的月饼,重阳的登高,阴历年大门上贴的红纸黑字的春联。
A.④③②⑤①
B.③④①②⑤
C.③②⑤①④
D.④②①⑤③
二、〔9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5~7 题。
诗文都以语言文字为媒介。做诗文有一些专门的学问,前人对于这些学问已逐渐蓄积起许多
经验和成绩,而不是任何人只手空拳、毫无凭借地在一生之内所可得到的。自己既不能件件
去创造,就不得不利用前人的经验和成绩。文学家对于语言文字是如此,一切其他艺术家对
于他的特殊的媒介也莫不然。各种艺术都同时是一种学问,都有无数年代所积成的技巧。学
一门艺术,就要学该门艺术所特有的学问和技巧。这种学习就是利用过去经验,就是吸收已
有文化,也就是模仿的一端。
古今大艺术家在少年时所做的功夫大半都偏在模仿。米开朗琪罗费过半生的功夫研究希腊罗
马的雕刻,莎士比亚也费过半生的功夫模仿和改作前人的剧本,这是最显著的例子。中国诗
人中最不像用过功夫的莫过于李太白,但是他的集子中摹拟古人的作品极多,只略看看他的
诗题就可以见出。杜工部说过:“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他自己也说过:“解道长江静
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他对于过去诗人的关系可以想见了。
艺术家从模仿入手,正如小儿学语言,打网球者学姿势,跳舞者学步法一样,并没有什么玄
妙,也并没有什么荒唐。不过这步功夫只是创造的始基。没有做到这步功夫和做到这步功夫
就止步,都缺乏以言创造。我们在前面说过,创造是旧经验的新综合。旧经验大半得诸模仿,
新综合那么必自出心裁。
模仿有流弊,但是这也不是模仿本身的罪过。从前学者有人提倡模仿,也有人唾骂模仿,往
往都各有各的道理,其实并不冲突。顾亭林的《日知录》里有一条说:“诗文之所以代变,
有不得不然者。一代之文,沿袭已久,不容人人皆道此语。今且千数百年矣,而犹取古人之
陈言一一而模仿之,以是为诗可乎?故不似那么失其所以为诗,似那么失其所以为我。〞这
是一段极有意味的话,但是他的结论是突如其来的。“不似那么失其所以为诗〞一句和上文
所举的理由恰相反。他一方面见到模仿古人缺乏以为诗,一方面又见到不似古人那么失其所
以为诗。这不是一个矛盾么?
这其实并不是矛盾。诗和其他艺术一样,须从模仿入手,所以不能不似古人,不似那么失其
所以为诗;但是它须归于创造,所以又不能全似古人,全似古人那么失其所以为我。创造不
能无模仿,但是只有模仿也不能算是创造。
但凡艺术家都须有一半是诗人,一半是匠人。他要有诗人的妙悟,要有匠人的手腕,只有匠
人的手腕而没有诗人的妙悟,固不能有创作;只有诗人的妙悟而没有匠人的手腕,那么创作
亦难尽善尽美。妙悟来自性灵,手腕那么可得于模仿。匠人虽比诗人身份低,但亦绝不可少。
青年作家往往忽略这一点。
〔节选自朱光潜《谈美》,略有改动〕
5.对上文讨论的关于文学创作的话题,概述准确的一项为(
A.谈模仿与创造的区别
B.谈模仿对创造的制约
C.谈模仿对创造的促进
)〔3 分〕
D.谈模仿与创造的关系
6.对文中引用?日知录?中一段话的目的,解说正确的一项为(
A.为了说明完全模仿前人决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
B.为了说明不注意模仿前人也不能创作出好作品。
C.为了说明模仿和创造在文学创作中都是必需的。
D.为了说明模仿和创造在文学创作中是有矛盾的。
)〔3 分〕
7.以下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为(
A.掌握创作的各种专门学问和技巧离不开模仿。
B.古今大艺术家的创作都离不开对前人的模仿。
C.艺术家学习和模仿前人的目的正是为了创造。
D.真正的艺术家与匠人是没有任何共同之处的。
)〔3 分〕
三、〔13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8~11 题。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
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
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
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
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
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假设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
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
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8.以下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
)〔3 分〕
A. 茂林修竹 修:长,高。
B. 信可乐也 信:相信。
C. 世殊事异 殊:不同。
D. 其致一也 一:一样。
9.以下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为(
)〔3 分〕
①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③仰观宇宙之大
②当其欣于所遇
④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A.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B.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10.对下面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为(
)〔3 分〕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A.后世的读者,也将对我这篇文章的文采产生感慨。
B.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产生感慨。
C.后来的游览者,也将对我的这篇文章产生感慨。
D.后来的游览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产生感慨。
11.对上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
A.一、二两段主要是叙事、写景。
B.三、四两段主要是抒情、议论。
C.文中情感复杂多变,波澜起伏。
D.文章写山水抒豪情,情景交融。
)〔4 分〕
四、〔6 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 12~13 题。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2.对这首词中语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
A. “莫听〞二字主观色彩强烈,有外物不值得放在心上的意思。
B. “何妨吟啸且徐行〞一句显示出作者雨中前行的洒脱和沉着。
)〔3分〕
C. “吹酒醒〞三字间接交代作者是在带有醉意的状态下出游的。
D. “萧瑟处〞在词中是指凄冷荒凉、没有生机、无人游历的地方。
13.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为(
A. 上片写在风雨中行走而无畏,可见作者乐观的人生态度。
B. 下片写斜照相迎,突显了作者渴望重返政坛的勃勃雄心。
C.“风雨〞语意双关,既指自然界风雨,也指人生中的坎坷。
D. 全词即景生情,写眼前景,寓心中事,谈自己的人生感悟。
)〔3分〕
五、〔5 分〕
14.补写出以下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意选填五句〕 〔5 分〕
⑴ 青,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青于蓝。
〔《荀子·劝学》〕
⑵吾所以为此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⑶茕茕孑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密《陈情表》〕
⑷ 潦水尽而寒潭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勃《滕王阁序》〕
⑸丛菊两开他日泪,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秋兴八首》〕
⑹闻道有先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⑺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柳永《雨霖铃》〕
⑻ 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六、〔15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5~18 题。
囚绿记〔节选〕
陆 蠡
①我快活地坐在我的窗前。度过了一个月,两个月,我留恋于这片绿色。我开始了解渡越沙
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人是在自
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
②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
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我细细欣赏它纤细的脉络,嫩
芽,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
婆娑的摆舞。
③突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
我的屋子里来,叫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
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
喻猗郁的年华。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④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
我好似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从前我有个时候,住在乡间的一所
草屋里,地面是新铺的泥土,未除净的草根在我的床下茁出嫩绿的芽苗,蕈菌在地角上生长,
我不忍加以剪除。后来一个友人一边说一边笑,替我拔去这些野草,我心里还引为可惜,倒
怪他多事似的。
⑤可是每天在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
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它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
的善意。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可是我囚系住
它,仍旧让柔弱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
⑥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似病了的
孩子。我渐渐不能原谅我自己的过失,把天空底下的植物移锁到暗黑的室内;我渐渐为这病
损的枝叶可怜,虽那么我恼怒它的固执,无亲热,我仍旧不放走它。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
⑦我原是打算七月尾就回南去的。我计算着我的归期,计算这“绿囚〞出牢的日子。在我离
开的时候,便是它恢复自由的时候。
⑧卢沟桥事件发生了。担忧我的朋友电催我赶速南归。我不得不变更我的方案,在七月中旬,
不能再留连于烽烟四逼中的旧都,火车已经断了数天,我每日须得留心开车的消息。终于在
一天早晨候到了。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我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
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
⑨离开北平一年了。我思念着我的圆窗和绿友。有一天,得重和它们见面的时候,会和我面
生吗?
15.上文是围绕“绿〞展开的,请理清文章的思路,用简洁的语言填空。〔3 分〕
恋绿
16.常春藤的枝条被囚前后各有哪些外在特征?请概括说明。 〔4 分〕
(1)被囚前:
(2)被囚后:
17.揣摩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请分别谈谈其中“总〞、“固执〞两个词的表达效果。 〔4
分〕
(1)“总〞的表达效果:
(2)“固执〞的表达效果:
18.文中第⑧段写到“卢沟桥事件发生了〞,请结合这一背景,说说文中常春藤的寓意。 〔4
分〕
七、〔40 分〕
19.请以“信任〞为题 ,写一篇文章。 〔40 分〕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否那么扣分。
④不得抄袭。⑤不少于 600 字。⑥字迹工整,卷面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