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2年天津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资料共8页,全文预览结束
2012 年天津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本试卷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第Ⅰ卷 一、(本大题共 11 小题,共 29 分。1-4 小题,每小题 2 分;5-11 小题,每题 3 分)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娴.熟 C.泯.灭 沉湎. 戛.然而止 亢.奋 迥.然不同 B.眷.念 D.梦寐. 禁锢. 销声匿.迹 归省. 忍俊不禁.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品茶,亦可谓品历史,品文化,一盏佳茗在手,盏中是清淡的龙井,鼻端 的茶香似 有若无,思绪慢慢随着汤茶中的涟漪向悠远的中华文明 开来,细细地品,那寖泡在盏中 的不是茶,而是滚滚红尘中偶尔 的一颗散淡的心。 A.缭绕 荡漾 歇息 C.环绕 飘扬 歇息 3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B.环绕 荡漾 栖息 D.缭绕 飘扬 栖息 A.矗立在鲁迅纪念馆前的雕像,是由热爱鲁迅的人士集资铸成并提出倡议的。 B.将在天津举办的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给弘扬天津精神和天津的形象带来良机。 C.周汝昌先生的代表作《红楼梦新证》,被学术界誉为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 D.通过日新月异的技术,使体育迷无须紧盯电视屏幕也能观看到 2012 年伦敦奥运会。 4.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淡泊,是人生态度,表现了一种平和;淡泊,是人生境界,表现了一种超脱。 B.我国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海洋动力资源,如潮汐能、波能、温差能、密度差能等…… C.鉴赏印章,除了看材质,最重要的是了解他的几个组成部分:印面 ,印款, 印饰。 D.网路改变了阅读方式,读者“百度”一下“电子书下载”,可搜到三千多万个相关网页。 5.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诗人选择早春时节特有的景物,生动的描绘出大自然从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与活力。 B.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这是词人对记忆中豪迈壮美的军营生活的描写“醉里”“梦回”表现出词人渴望为国建 (辛弃疾《破阵子》) 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C.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着广大的土地;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诗人由“残损的手掌”展开想象,“广大的土地”象征祖国,“灰烬”“血”“泥”写出了 (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 1
沦陷区的凄惨景象。 D.我想那飘渺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界上没有的珍 奇。 诗句描绘了“天上街市”的奇景,诗人用两个“定然”,语气肯定,将读者带入美好的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现实世界。 阅读《中国石拱桥》的节选文字,回答 6—8 题。 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 282 年, 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 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 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 石桥。这座桥修建于公元 605 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 到解放的时候,桥身有些残损了,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彻底整修,这座古桥又恢复了 青春。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 50.82 米,两端宽 9.6 米,中部略窄,宽 9 米。桥的设计完全合 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 37.4 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 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是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 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 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 28 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作 成了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 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 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 艺术价值,充分显示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 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刻着他的名字。 6.下面对赵州桥说明内容及顺序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依次介绍了赵州桥的修建时间、结构特征、建造规模和设计者。 B.依次介绍了赵州桥的地理位置、结构特征、修建时间和建筑规模。 C.依次介绍了赵州桥的地理位置、修建时间、建造规模和结构特征。 D.依次介绍了赵州桥的修建时间、地理位置、结构特征和设计者。 7.下面对选文所使用说明方法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以赵州桥为例,说明了我国古代石拱桥在设计和建造上取得的光辉成就。, B.选文通过科学的数据,准确地说明了赵州桥的悠久历史和雄伟规模。 2
C.选文引用唐朝张嘉贞的评价,赞美赵州桥设计和施工的巧妙绝伦。 D.选文中的“初月出云,长虹饮涧”,以生动的比喻说明了赵州桥四周景色优美。 8.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为说明“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援引《水经注》上的记载,令人信服。 B.选文第三段的结构是先分说、后总说,这种结构使文章条分缕析,井然有序。 C.选文高度肯定了赵州桥的技术水平和艺术价值,同时也赞美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D.选文中“当时”“可算”等限定的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 阅读《小石潭记》的节选文字,回答 9—11 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 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 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 记之而去.。 9.下面句中的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尤清冽. B.卷.石底以出 C.潭中鱼可.百许头 D.乃记之而去.。 冽:凉 卷:弯曲 可:可以 去:离开 10.下面句中的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影.布石上 B.潭西南..而望 C.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D.其岸势犬牙..差互 11.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写隔竹林,闻水声,“伐竹取道”才见小潭的经过,给文章增加了探奇的情趣。 B.作者描写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二者相互映衬,具有画面感。 C.小潭“不可久居”是因为“其境过清”,面对悄怆之景,作者心境不免凄寒悲凉。 D.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山水的描绘之中,直抒胸臆,表达了被贬流放的忧伤怨愤。 机密★启用前 2012 年天津市初中毕业生生学业考试试卷 语 文 3
(本试卷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第Ⅱ卷 二、(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8 分。) 12.请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6 分) (1)东临碣石, 。 (曹操《观沧海》) (2)沉舟侧畔千帆过,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 ,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岱宗夫如何? 。 (杜甫《望岳》) (5)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范仲淹《岳阳楼记》) (6) ,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下) 13.自古以来,月的圆缺象征人间的离散,可谓“人有悲欢离合, ,此 事古难全”。在诗人的笔下,“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勾起了游子思乡之情;“共 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抒写了骨肉离散之愁;“ ,千里共 婵娟”寄予了人间最美好的祝愿。(2 分) 三、(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7 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 14—16 题。 竹似贤,何哉?竹本①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②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 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③者。竹心空,空似体道④;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⑤者。 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⑥名行⑦,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 庭实焉。 【注释】①本:根。②建:树立。③倚:偏颇。④体道:包含仁德。⑤虚受:虚心接受。 ⑥砥砺:磨练。⑦名行:名节操行。 14.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 分) (1)竹本固. (2)夫如是.. 固: 如是: 15.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 分 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 16.文中“竹似贤”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2 分) 四、(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6 分。) 阅读《清秋书简》,回答 17—20 题。 清秋书简 潘纤云 4
倚灯夜读,有虫声从院角黄菊丛内传来,时停时续,忽高忽低,带点诗词里的平仄音律, 不紧不慢地在秋夜里弹唱。“灯下草虫鸣”,想着这几个字,指尖慢慢滑过书页,伴着秋虫 的浅吟读书,心里更觉温暖得很。 古人说,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我觉得,这四种声音里,春夏的 鸟声蝉声过于激烈,浮躁张扬了些,冬天的雪声又过于清寂,单调孤寒了些。而端坐在秋虫 声里,听虫们一唱三叹的唧唧声,不紧不慢,清越激昂,犹如诗人们的雅集聚会,内心不由 自主地抒情起来,或捧卷展读,或邀友煎茶,才不负这诗意秋声。 “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经》里描述了季节的转变。西风起, 月冷霜寒,虫鸣断续,伴着捣衣的砧声,夜风中的箫声,思妇远望征人,虫语的低吟亦如她 的心声:唧——唧唧——,分明是“盼——盼啊——”。她仰头观天,雁阵穿过暗夜的云朵 长鸣而去;俯首看地,草丛里秋虫声声低语,天地间响彻它们的叫声。大雁知道南飞,蟋蟀 知道归家,良人又在哪里?她的身影在秋灯里愈发孤凄。 这种意象定格在诗书里,便是一幅幽凄伤情的画卷,也是文学里的抒情美,让人回味有 加,如叶圣陶所言,虫声会引起劳人的感叹,秋士的伤怀,独客的微喟,思妇的低泣,是无 上的美的境界,而常人世界里的秋虫声,又是另一番自然诗篇。 幼时在乡下亲戚家,跟着婶婶到田野里守秋。我们爬上木柱搭成的高高的草棚,田野里 的作物尽收眼底。花生、山芋、玉米等,黑黝黝的藤蔓伏在野地里,有新稻的清香从远处飘 来。婶婶略有睡意,让我注意有无田鼠野獾的出没。我静静聆听,耳中灌满的却都是虫声, 分不清哪是蟋蟀、蚂蚱、蝈蝈……有的若大提琴,有的若竖琴,有的若风笛,仿佛一场绝妙 的交响曲,此起彼伏响个不停。当时头顶上有金黄的秋月,田野里有成熟的庄稼,草棚里有 醒着的我,我们都是虫们肃穆的听众。那晚我为这秋之天籁所着迷,到黎明方才睡去。 我钟情秋天的虫声,它们谱在大自然的音符 ........,更能令我内心充满宁静。我品味着刘墉的 这句话:“秋虫声就是要这样聆听,在那细小的音韵中感触,即使到了极晚秋,只要以心灵 触动,仍然可以感受到那微微的音响。”通常在这样的细小音韵中,一杯滚烫的热茶,一本 心仪的书,窗前的灯影里,我在阅读,窗外的草丛里,秋虫们在吟唱。它们的话语和我心灵 的声音汇合,那是无比美妙的体验。 (选自《散文》2011 年第 2 期,有删改) 17.文章第三自然段引用《诗经》中的诗句,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概括。(3 分) 18.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 分) 分不清哪是蟋蟀、蚂蚱、蝈蝈……有的若大提琴,有的若竖琴,有的若风笛,仿佛一场 绝妙的交响曲,此起彼伏响个不停。 19.秋虫的鸣叫是“谱在大自然里的音符”,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去聆听?(3 分) 20.文章是从哪些角度表现“秋虫之声”充满诗意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 分) 5
五、(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0 分。) (一)综合性学习(5 分) 某班开展了“青春随想”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按照要求,回答 21-22 题。 【材料一】24 岁的无臂钢琴师刘伟,凭借顽强的毅力,苦练琴艺,最终登上了维也纳金 色大厅的舞台,让世界见证了中国男孩的奇迹。 【材料二】北京大学的保安甘相伟,来自湖北农村,他通过艰苦努力考上了北大中文系, 并出版了个人专著《站着上北大》。 【材料三】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青年女教师张丽莉,在客车失控冲向学生的瞬间,奋不 顾身去救学生,自己却被卷入轮下。 【材料四】“分人”刘翔走出北京奥运会因伤退赛的低谷,不断创造佳绩。在 2012 年国 际田联钻石联赛尤金站的比赛中,以 12 秒 87 的成绩强势夺冠,再回巅峰。 【材料五】山西师范大学学生孟佩杰,七八岁时就担当起照料养母的重任,后来又带着 母亲去上学,这个“久病床前无孝女”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 21.上面是某同学为“用青春谱写爱的赞歌”主题演讲搜集的一组材料,不符合...这一主题的 三则材料是 、 、 。(3 分) 22.下面是一段青春励志宣言,请你仿照加点部分,将后面的句子补充完整。(2 分) 青春的岁月不会一帆风顺。或许青春的道路常遇荆棘 ......,但我们有足够的勇气追求自己的一片蓝天 ......,但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开拓自己的 ........... ...............;或许 人生之路....;或许青春的天空时有阴霾 青春的 ,但我们 。 (二)名著阅读(5 分) 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是一部对后世影响巨大的人物传记,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 回答 23-24 题。 23.阅读下面读书卡片中的语段,填写与之对应的人物。(只填序号)(3 分) ①贝多芬 ②米开朗琪罗 ③列夫·托尔斯泰 作品 人物 语段 “我的体力比以往更加地随着智力的发展而增强……不,我将 名人 A. 忍受不了病痛了。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将无法使我完全屈 传 服……啊!千百次地享受人生是多么美好啊!” “亲爱的索菲娅,长期以来,我一直为我的生活与我的信仰的 B. 不一致而苦恼着。我无法强迫你们改变你们的生活以及你们的习 惯……现在,我决心做我长期以来一直想做的事了:我要离……” 6
“如果我的粗笨的锤子把坚硬的岩石忽而凿出一个形象,忽而 C. 凿出另一个形象的话,那是因为它从握着它、引导它、指挥它的那 只手那儿接受了动作……” 24.《托尔斯泰传》的基调深沉,有人评论它是“一首挽歌,一首哀歌,一首死亡之歌”。 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2 分) 六、(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50 分) 25.作文。(50 分)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花儿是泥土的微笑。”在大千世界中,每一个生命,每一种体悟, 每一段时光,甚或每一次破茧而出、痛并快乐的经历,都值得我们以微笑迎接,以微笑倾听, 以微笑包容,以微笑纪念和珍藏…… 题目:以微笑___________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 除外);(4)字数不少于 600 字;(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2012 年天津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一、本大题共 11 小题,共 29 分。(1-4 小题,每小题 2 分;5-11 小题,每题 3 分) 1.B 2.A 3.C 4.B 5.D 6.C 7.D 8.B 9.C 10.A 11.D 二、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8 分。 12.(1)以观沧海 (2)病树前头万木春 (3)忽如一夜春风来 (4)齐鲁青未了 (5)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6)天时不如地利 (6 分) 13.(1)月有阴晴圆缺 (2)但愿人长久 (2 分) 三、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7 分。 14.(1)稳固 (2)像这样 (2 分) 15.因此君子大多种植竹子,作为庭院中的观赏物。(3 分) 16.竹“本固”“性直”“心空”“节贞”,如同君子的美德。(2 分) 四、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6 分。 17.表明古人对秋虫之鸣也有感怀,为下文写作者的感受进行铺垫,同时丰富了文章的 意蕴。(3 分) 7
18.排比、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各种虫声此起彼伏、优美动听,表现了作者对秋之 天籁的迷恋和陶醉。(4 分) 19.在秋夜静静聆听,并以心灵去感受那细小的音韵。(3 分) 20.自然界中的秋虫之声,富有音律美和节奏感,如同动人的音乐;由此联想到古典文 学秋虫的意象,具有文学的抒情美,令人回味;在秋虫的吟唱中,或邀友品茶,或倚灯夜读, 这种诗意的生活令作者的内心宁静、温暖而美妙。(6 分) 五、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0 分。 21.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四(3 分) 22.示例: 或许青春的航船历经风浪,但是我们有足够的力量驶向自己的理想彼岸。(2 分) 23.A.① B.③ C.②(3 分) 24.《托尔斯泰传》叙写了列夫·托尔斯泰这位伟大作家一生痛苦与挣扎的心路历程。 他出身贵族,却具有平民情怀,他的理想、追求被自己所属的阶级排斥和中伤。他期待家人 的爱与理解,但是他的理想、行为又被家人怀疑和抵制。最终,他绝望至极,离家出走,孤 独而死。(2 分) 六.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50 分。 25.(50)略。 8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