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
μ
σ
μ
σ
0.4
0.3
0.2
0.1
4
3
2
1
0
1
2
3
4
5
武汉大学 姚宜斌
前言
每一位同学拿到《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一
书时,脑子里马上就有许多问题涌现:这是一门什么
样的课程?学习这门课有什么用处呢?我应该怎样去
学好它?……故在讲课之前,简单地向大家介绍一下
本课程的基本情况。
测量平差是测绘专业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主
要讲授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是理论与实
践并重的课程。通过学习测量平差,牢固地掌握测量
数据处理的理论和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
扎实的基础。
前言
一、教学内容
全书共有十二章:
第一章 绪论
第二、三章 全书的基础知识
第四章 介绍测量平差理论
第五、六、七、八章 4种平差方法
第九章 各种平差方法的总结
第十章 讨论点位精度
第十一章 统计假设检验的知识
第十二章 近代平差概论
根据本科教学大纲的要求,重点讲解第二章~第十
章以及第十二章(部分)的内容。
前言
二、怎样学好测量平差
1. 要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只有牢固地掌握
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概率与数理统计等课
程的知识才能学好测量平差,因此课前要做到
预习,对与以上三门课程有关内容进行复习,
只有这样才能听懂这一门课。
2. 听课时弄清解决问题的思路,掌握公式
推导的方法以及得到的结论,培养独立思考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课后及时复习并完成一定数量的习题,从
而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
第一讲 绪论
一、本课程在测绘科学与技术中的作用与地位
二、测量误差与测量平差(Surveying Adjustment)
误差与测量误差
测量误差的来源
测量误差的分类
测量误差与多余观测带来的问题
测量平差的诞生
三、测量平差的目的和任务
四、本课程的体系结构
误差理论
平差方法
测量数据(观测数据)是指用一定的仪器、工具、
传感器或其他手段获取的反映地球与其它实体的空间
分布有关信息的数据,包含信息和干扰(误差)两部
分。
误差与测量误差:
所谓测量误差,就是对某量进行测量时,其测量结果
(即观测值)与该量客观存在的真正大小或理论上应
满足的数值(通称真值,从概率与数理统计的观点
看,就是观测值的数学期望)之间的差异,即:
观测误差= 真值-观测值
以Δ表示观测误差, 表示真值,L表示观测值,则上
式可写为
通常称Δ为观测值的真误差。
LL −=Δ
L~
~
第一讲 绪论(续)
测量误差的来源:
1.测量仪器
2.观测者
3.外界条件
上述仪器,观测者,外界条件是观测误差的主要来
源,我们通常把它们综合起来称为观测条件。
测不准原理:所有测量都具有观测误差,观测误差自始
自终存在于测量过程之中。
第一讲 绪论(续)
测量误差的分类:
1.偶然误差:指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作一
系列的观测时,从单个误差看,该列误
差的大小和符号表现出偶然性,无规
律,但就大量误差的总体而言,具有一
定的统计规律,这种误差称为偶然误
差,也称随机误差。
处理方法:采用多余观测,利用测量平差
的方法求出观测值的最或然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