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08上半年北京教师资格考试中小学教育心理学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资料共5页,全文预览结束
2008 上半年北京教师资格考试中小学教育心理学真题及答 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桑代克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他撰写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发表于( )年. A、1868 B、1897 C、1903 D、1921 2.下面对心智技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B、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完成 C、动作结构具有展开性 D、通过有意识的反复练习而形成 3.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最高层次的需要( ). A、生理与安全 B、社交与自尊 C、求知与审美 D、自我实现学习 4.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 大约为个组块( ). A、5±2 B、6±2 C、7±2 D、8±2 5. 在学期即将结束时, 教师为了解学生本学期的学习情况而进行的考试属于一种( ). 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配置性评价 D、非正式评价 6.下面不属于元认知策略的是( ). A、计划策略 B、组织策略 C、监视策略 D、调节策略 7.由于过去的反复经验而使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具有某种倾向性或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 这 现象即( ). A、定势 B、顺应 C、变式 D、同化 8.在( )时期, 自我意识从效仿他人的评价发展到独立地进行道德评价. A、幼儿 B、小学 C、中学 D、大学 9.教育心理学的实验研究应该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 避免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伤害.教育 心理学研究应该遵循的这种原则被称为( )原则.
A、客观性 B、发展性 C、理论联系实际 D 教育性 10.即使不给予强化或奖励, 学习也能够发生.这种学习被称为( ). A、替代学习 B、潜伏学习 C、试误学习 D、意义学习 二、填空题: 11.知识直观主要是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_______. 12.埃里克森认为,青年期面临的主要矛盾是_______. 13.研究表明,教师对于期待影响的反应的敏感性不同,可概括为过敏型教师、_______、抗 敏型教师三种类型. 14.成就动机理论将个体的成就动机分为两类:力求成功和_______ . 15.教育心理学采用的实验研究方法通常有实验室实验法和 _______实验法. 16.操作技能的学习需要经过定向阶段、模仿阶段、和_______熟练阶段. 17.元认知有三个即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成分, 元认知知识、_______、元认知监控和调 节. 18.道德认识的三个主要环节是道德知识的掌握、_______、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 19.研究认为, 成员为_______ 、群体的领导方式、群体内部目标结构和奖励方式是影响群 体凝聚力的因素. 20.斯金纳认为,凡是能够提高反应概率或者反应发生可能性的手段,都可以称为_______ . 三、判断说明题: 21.场独立型学生比场依存型学生的问题解决水平高. 22.陈述性知识回答“做什么”和“怎么做”. 23.认知策略有多种, 每一种策略都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24.技能是习惯. 四、简答题: 25.简述影响自我效能感的主要因素.
26.简述如何协调学校非正式群体和正式群体的关系. 27.简述专家和新手在解决问题上的差异. 28.简述教师在编制测验的是非题时应注意的问题.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 2 个小题, 每小题 10 分, 共 20 分. 29.结合实际分析在教学中应如何促进学习迁移. 30.阐述如何运用记忆规律, 促进知识的保持.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个小题, 每小题 2 分, 共 20 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C 2.C 3.D 4.C 5.B 6.B 7.A 8.C 9.D 10.B 二、填写题:本大题共 10 个小题, 每个小题 2 分, 共 20 分.把答案填写在横线上. 11.言语直观 12.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13.反应型教师 14.避免失败 15.自然 16.整合阶段 17.元认知体验 18.道德信念的确立 19.群体目标的认同 20.强化 三、判断说明题:本大题共 4 个小题, 每小题 4 分,共 16 分.先判断正误, 再简要说明理由. 21.场独立型学生比场依存型学生的问题解决水平高.错(1 分) 认知风格或认知方式是个体偏爱的加工信息的方式, 无优劣好坏之分, 不能决定学习或问 题解决水平高低.(3 分) 22.陈述性知识回答“做什么”和“怎么做”. 错(1 分) 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 是个人有意识地提取线索, 因而能用语言直接陈述的知识.主 要用来回答“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3 分) 23.认知策略有多种, 每一种策略都具有普遍的适用性.错(1 分) 认知策略有很多种, 每一种策略都有其适用的特定条件, 在学习的不同阶段、对不同类型的 学习内容及其不同的学习者, 各种认知策略的适用性不尽相同.(3 分) 24.技能是习惯.错(1 分)
技能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 通过练习而形成的确保某种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合乎法 则的活动方式.而习惯是指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和特殊倾向.所 以技能不是习惯.(3 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4 个小题, 每小题 6 分, 共 24 分. 25.简述影响自我效能感的主要因素. 答:(1)根据班杜拉的观点, 自我效能感是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活动(或成就行 为)的主观判断.(1 分) (2)影响因素主要有四种:成败经验(1 分)、对他人观察(1 分)、言语劝说(1 分)、情 绪和生理状态.(1 分) 对上述四个要点有适当解释或展开论述(1 分) 26.简述如何协调学校非正式群体和正式群体的关系. 答:(1)要不断巩固和发展正式群体, 使班内学生之间形成共同目标和利益关系, 产生共同 遵守的群体规范, 满足学生的归属需要和彼此间的相互认同, 巩固班集体.(3 分) (2)要正确对待非正式群体, 具体可针对积极型、中性型、消极型的非正式群体采用不同 的引导方.(3 分) 27.简述专家和新手在解决问题上的差异. 答:专家和新手在解决问题上的差异表现在: (1)专家不注意中间过程, 新手需要很多中间过程.(2 分) (2)新手先明确目的, 专家或立即推理, 或搜集信息.(2 分) (3)新手更依赖正确的方程式来解决问题, 专家更多地利用表征和自觉.(2 分) 28.简述教师在编制测验的是非题时应注意的问题. 答:(1)措辞严密, 引发学生的慎重思考(2)少用否定句(3)避免同时考察两个概念 (4)平衡答案种类(5)保持题目长度相近 以上各点全答出给 6 分, 每少一点扣 1 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 2 个小题, 每小题 10 分, 共 20 分.
29.结合实际分析在教学中应如何促进学习迁移. 答:(1)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1 分) 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 (2)改革教材内容, 促进迁移(2 分) (3)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促进迁移(2 分) (4)改进教材呈现方式, 促进迁移(2 分) (5)教授学习策略, 提高迁移意识性(2 分) 每个要点要有观点有说明 (6)举例 1 分 30.阐述如何运用记忆规律, 促进知识的保持. 答:(1)深度加工记忆材料(2 分) (2)有效运用记忆术(2 分) (3)进行级块化编码(2 分) (4)适当过度学习(2 分) (5)合理进行复习(2 分) 每个要点 2 分, 有观点 1 分, 有说明 1 分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