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4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6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8页 / 共16页
资料共16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4 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下面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涂在机读卡 上相应的位置。每小题 2 分,共 18 分) 1.(2 分)电流磁效应的发现,首次揭开了电与磁的联系,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则进一 步揭示了电与磁的联系,开辟了人类的电气化时代.下列最先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家是 ( ) A.法拉第 B.奥斯特 C.安培 D.沈括 考点: 专题: 分析: 解答: 物理常识. 磁现象、电生磁. 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 就会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 解: 1820 年奥斯特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后,很多科学家在思考:既 然电能生磁,那么磁能否生电呢?1831 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首先 利用磁场获得了电流,这种现象称为电磁感应现象. 故选 A. 点评: 多了解物理学史对培养我们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有帮助的,同时考试 中也时有涉及,在学习中应注意. 2.(2 分)下列现象不可以用光沿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 A.小孔成像 B.烈日下行走的人,出现了人影相随 C.日食与月食的 D.放大镜把文字放大 形成 考点: 专题: 分析: 解答: 点评: 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①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 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②当光照射到两种物质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 现象是光的反射,由光的反射形成的现象有:平面镜成像、水中倒 影等. 解:A、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 A 正确,不符合题 意; B、烈日下行走的人,出现了人影相随.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 B 正确,不符合题意; C、日食和月食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 C 正确,不符合题意; D、把文字放大是光的折射现象.故 D 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 D. 一般来说:见到影子、日月食、小孔成像就联系到光的直线传播原 理;见到镜子、倒影、潜望镜就联系到光的反射原理;见到水中的 物体,隔着玻璃或透镜看物体就联系到光的折射原理.
3 .(2 分)汽车的正常运行除了要加油外,还需要加水,水作为冷却剂有其重要的意义, 这是因为水具有( ) A.较低的凝固点 B.较大的比热容 C.较小的密度 D.较高的沸点 考点: 专题: 分析: 解答: 水的比热容的特点及应用. 比热容、热机、热值. 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或降低相同 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升 高或降低的温度少,据此分析. 解:汽车发动机工作时产生大量的热,这些热如果不迅速转移, 就可能损害发动机,因此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相同质量的 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把这些 热迅速吸收,使发动机的温度不致升得太高. 故选 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水的比热容大在生活中的应用的了解,是 一道基础题. 4.(2 分)用同种材料制成两段长度相等,横截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导体,A 比 B 的横截面积 大,如图所示,将它们串联在电路中,通过的电流关系是( ) A.IA>IB B.IA<IB C.IA=IB D.无法确定 考点: 专题: 分析: 解答: 点评: 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电流和电路. A 和 B 是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长度相同、横截面积不同的两段导体, 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串联时电流相同. 解:已知 A 和 B 是由同种材料制成的且长度相同,A 比 B 的横截 面积大,串联时电流相同,即 IA=IB. 故选 C. 本题考查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和欧姆定律的应用,关键知道影响 电阻大小的因素是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要熟记 串联电路电流、电压的特点,这是今后学习中最长用的解题方法 之一. 5.(2 分)如图所示的电路中 a、b 是电表,闭合开关要使电灯发光,则( ) A.a、b 都是电流表B.a、b 都是电压表 C.a 是电流表,b D.a 是电压表,b 是电流表 是电压表
考点: 专题: 分析: 解答: 点评: 有持续电流的条件;电流表的使用;电压表的使用. 图析法. 电流表应该与灯泡串联,若与灯泡并联,则会造成电源短路,烧坏电 源和电流表,灯泡不发光; 电压表应该与灯泡并联,若与灯泡串联,则会造成灯泡不发光,而电 压表会有明显的示数; 所以解答本题可根据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规则去分析判断. 解:由图可知,表 a 与灯泡串联,表 b 与灯泡并联,根据电流表和电 压表的使用规则可知,与灯泡串联的是电流表,与灯泡并联的是电压 表,所以表 a 是电流表,表 b 是电压表; 若两表都是电流表,则由于电流表 b 与灯泡并联,此时会造成灯泡短 路,灯泡不发光,同时由于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源两极上,电流过大会 烧坏电源和电流表; 若两表都是电压表,则由于电压表 a 与灯泡串联,此时灯泡不发光, 而电压表 a 会有明显的示数; 若表 a 是电压表,表 b 是电流表,则电流表 b 会造成灯泡和电压表 a 都被短路,不仅灯泡不发光,而且还会烧坏电源和电流表. 故选 C. 本题考查了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规则,在实验时,一定要按照电流 表和电压表的使用规则进行操作.由于电流表的内阻很小,所以电流 表在测用电器电流时,应该和用电器串联,不能并联,否则会造成用 电器短路,那么我们在简化电路时,可以把电流表当做导线来处理; 由于电压表内阻很大,所 以电压表在测用电器两端电压时,应该和用 电器并联,不能串联,否则会造成电路中电流过小,用电器不能工作, 那么我们在简化电路时,可以把电压表当做开路来处理. 由于电流表和电压表接错而出现的电路故障也是考试中经常出现的一 个考点,所以我们不但要记住它们的使用规则,还要理解它们的使用 规则. 6.(2 分)如图所示的图象中,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 ) A.A 与 B B.A 与 C C.C 与 D D.B 与 C 考点: 专题: 分析: 解答: 匀速直线运动. 图像综合题.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的图象有两种表示方法:s﹣t 图象和 v﹣t 图象.一定 要分清楚其本质的不同. 解:如果是 s﹣t 图象,则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距离,因速度不变,s 与 t 成正比,所以图象是过点 O 的射线,如图 C.
点评: 如果是 v﹣t 图象,则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因速度不变,所以图 象是平行于横轴的射线,如图 B. 故选 D. 本题考查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如何通过图象来表示.图象能很直接的反应物 体的运动规律,对于图象题,首先看清两个坐标轴所表示的物理量,再顺着 图象看随横坐标轴变化,纵坐标轴如何变化,找到物体的运动规律. 7.(2 分)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3G 与 4G 的相继出现,现在我们已经可以很方便的使用 3G 或 4G 手机进行无线网络登陆.下列对手机上网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使用电磁波传 B.使用超声波传输数字信号 输数字信号 C.使用红外线传 D.使用次声波传输数字信号 输数字信号 考点: 专题: 分析: 解答: 移动通信. 信息的传递. 要解答本题需掌握:网络通信是利用电磁波和通信线路将世界各地的计算机 网络联系起来,以及 3G 或 4G 手机是怎样传递信息的. 解:3G 或 4G 手机随时随地进行无线网络登录.对于 手机无线上网,主要是 使用电磁波传递数字信号的. 故选 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现代网络通信的了解和掌握. 8.(2 分)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是常用的物理方法.下列根 据现象所做出的推测,符合事实的是( ) A. B. C. D. 街边的路灯同时亮、灭 路灯是串联的 投篮抛向空中的篮球,离开手后还能继续运动 手对空中的篮球还有力的作用 小磁针放在磁体旁受力偏转 磁体周围有磁场 用超声波可击碎人体内的“钻石” 声波能传递信息 考点: 专题: 分析: 解答: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力与运动的关系;声与能量;磁场. 其他综合题. 本题用到物理学方法“推理法”即:规律不能直接用实验验证,只能在实验 的基础上经过概括、抽象、推理得出. 解: A、路灯同时亮、灭是开关作用的结果,不能推测它们的串并联情况,不符 合事实; B、投篮抛向空中的篮球,离开手后由于惯性继续运动,不是因为受到力的 作用;不符合事实; C、当小磁针受到力的作用时可发生偏转,所以可推测磁体周围有磁场,符
合事实; D、用超声波可击碎人体内的“钻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不符合事实. 故选 C. 点评: 本题的解题关键是先了解“推理法”的实验过程,知道规律不能直接用实验 验证,只能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概括、抽象、推理得出. 9.(2 分)如图所示,将同一个小球分别放入甲、乙、丙三种液体中,静止时小球漂浮在 甲液面上,小球悬浮在乙液体里,小球则沉入丙液体的底部,则小球在三种液体中所受浮力 的关系,正确的是( ) A.F 甲>F 乙>F 丙 B.F 甲=F 乙>F 丙 C.F 甲>F 乙=F 丙 D.F 甲<F 乙<F 丙 考点: 专题: 分析: 解答: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浮力. 知道甲球漂浮、乙球悬浮、C 丙球沉底(三球的质量相等、重力相等),根 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判断三球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 由甲乙丙三个球排开水的体积大小关系,利用阿基米德原理的推导公式 F 浮= ρ水 v 排 g 比较受浮力的大小关系. 解:∵甲球漂浮, ∴F 浮甲=G 甲, ∵乙球悬浮, ∴F 浮乙=G 乙, ∵丙球下沉, ∴F 浮丙<G 丙. 由题,三球的质量相等,所以三球重力相等,即 G 甲=G 乙=G 丙, ∴F 甲=F 乙>F 丙. 故选 B 点评: 解决此类型的题目主要是根据物体的沉浮条件,结合阿基米德原理进行计算 推导. 二、填空题:请把正确答案填写在题目中的横线上方(每空 1 分,共 14 分) 10.(2 分)一辆正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其速度表如图所示,指针显示汽车速度为 90 km/h,合 25 m/s. 考点: 专题: 速度与物体运动. 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 解答: 汽车速度计的单位是 km/h,读出速度值,再进行单位换算. 解:由汽车的速度计算出汽车的行驶速度: v=90km/h=90× m/s=25m/s. 故答案为:90;25. 点评: 本题考查速度计的读数以及速度的单位换算,属于基础题. 11.(2 分)一天,小红看她家电能表的表盘如图所示,此时电能表的读数是 314.5 kW•h; 该电能表的表盘每转 300 转,说明小红家的用电器消耗了 0.5 kW•h 的电能. 考点: 专题: 分析: 电能表参数的理解与电能的求法. 基本仪器的使用专题. (1)电能表的读数时,注意最后一位是小数;单位 kW•h. (2)600r/kW•h 所表示的物理意义.600r/kW•h 表示的是电路中每消耗 1kW•h 的电能,电能表的转盘转 600r,据此求出表盘转 300 转消耗的电能. 解答: 解:电能表的示数:314.5kW•h; 小红家用电器消耗的电能:W= kW•h=0.5kW•h. 故答案为:314.5;0.5.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电能表的读数以及电能表参数的含义,读数时,要注意电能表的最 后一位是小数. 12.(2 分)我市为迎接邓小平同志诞辰 100 周年做了大量的工作,控制噪声污染就是其中 一项,我们用 dB(分贝) 为单位来表示噪声的强弱等级.当人们感觉室外的噪声过大时, 习惯于关闭门窗,从声学角度讲,这是从 传播过程中 减弱噪声. 考点: 专题: 分析: 解答: 声音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 声现象. ①人们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0dB 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 弱的声音; ②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 防治. 解:声音的强弱通常用分贝来表示. 控制噪声有三种途径:阻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和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当人们感觉室外的噪声过大时,习惯于关闭门窗,从声学角度讲,这是从传播 过程中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dB(分贝);传播过程中.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的强弱的表示方法和等级划分以及防治噪声的途径 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13.(2 分)一个晴朗周末的午后,小明陪同妈妈在西溪河边散步,只见水中的鱼儿在“云” 里欢畅的游动.实际上小明看到的鱼儿是光 折射 形成的虚像,而水中的“云”则是光 反 射 形成的虚像. 考点: 专题: 分析: 解答: 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光的反射.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根据光的折射现象和平面镜成像原理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解:①从鱼发出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 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鱼变浅 了,所以小明看到的鱼儿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②当光遇到水面时会发生反射,此时水面相当于一平面镜,水中的“云”则是 光通过水面成虚像, 故答案为:折射;反射.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和平面镜成像现象,都属于物理基础知识的 应用. 14.(2 分)某工人在水平地面上,用 100N 的水平推力推动重为 500N 的物体匀速直线前行 了 2m,则该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 100 N;此过程中重力做的功为 0 J. 考点: 专题: 分析: 解答: 点评: 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功的计算. 其他综合题. (1)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所以摩擦力等于推力; (2)物体水平运动,在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上没有移动距离,据此判断 重力是否做功. 解: 因为物体匀速直线,所以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f=F=100N; ∵物体水平运动,在重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 ∴重力不做功,即重力做功为 0. 故答案为:100;0. 本题考查了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和功的计算,重力是否做功判断.注意三种情 况不做功:一是有力无距离(例如:推而未动),二是有距离无力(靠惯性运 动),三是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 15.(2 分)夏天,奶奶从冰箱里拿出的鸡蛋,不一会儿鸡蛋上便布满了许多细小水珠,过 一段时间小水珠又都自动消失了 .请你帮奶奶解释一下,这一过程先后发生的两种物态变 化依次是 液化 和 汽化 . 考点: 专题: 分析: 液化及液化现象;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要正确判断物态变化过程,首先要弄清水是以怎样的物态形式出现,结合液化
解答: 点评: 是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和汽化是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可得出正确选项. 解:刚从冰箱里取出的鸡蛋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鸡蛋会液化为 水珠,发生液化现象,然后小水珠又慢慢蒸发成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汽化现 象,所以物态变化过程是先液化后汽化. 故答案为:液化;汽化. 由生活现象判断物态变化这类题目,一定要搞清物体先后都是以什么状态出 现,然后结合熔化、汽化、升华、凝固、液化、凝华来判断物态变化过程,结 合题意认真分析,不可盲目判断. 16.(2 分)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小灯泡 L 标有“6V 0.6W”的字样,R 为定值电 阻,闭合 S1,断开 S2,小灯泡正常发光光;若再闭合 S2,发现电流表示数变化了 0.3A,则 R 的阻值为 20 Ω,此时灯泡 L 和电阻 R 消耗的功率之比是 1:3 . 考点: 专题: 分析: 解答: 电功率的计算. 计算题;电能和电功率. 闭合 S1,断开 S2,为灯泡的基本电路,而小灯泡正常发光,因此电源电压等 于灯泡的额定电压; 两个开关都闭合时,为并联电路,电流表串联在干路上,因此电流表示数的 变化为定值电阻 R 中通过的电流,再利用 R=即可求出 R 的阻值; 利用 P=UI 求出电阻的功率,已知灯泡的功率,直接求出其比值即可. 解:闭合 S1,断开 S2,小灯泡正常发光,因此电源电压为 6V; 再闭合 S2,为并联电路,电流表测量的是干路电流,则电流表示数变化了 0.3A,即 IR=0.3A, 由 I=得:R= = =20Ω; 功率为 PR=UIR=6V×0.3A=1.8W, 则 PL:PR=0.6W:1.8W=1:3. 故答案为:20,1:3. 点评: 本题考查欧姆定律的计算公式和电功率的计算公式的灵活应用,本题的关键 是会利用并联电路的互不影响的特点进行分析. 三、实验探究及解答题(共 10 小题,满分 28 分) 17.(1 分)光线 L 射到某平面镜上,使其沿水平方向传播,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所需 平面镜的位置(要求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