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四川广安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试题卷(1—4 页)和答题卡两部分。满分 50 分,和道德与法治同堂,考试
时间共 120 分钟。
2.考生答题前,请先将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用黑色墨迹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
置,待监考员粘贴条形码后,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自己准考证上的信息是
否一致。
3,请将选择题答案用 2B 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非选择题直接用黑色墨迹签字笔
在答题卡上书写答案。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监考员必须将参考学生和缺考学生的答题卡、试题卷一并收回。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1. 2021 年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 100 周年。“一部殷墟发掘史,半部中国考古史。“殷墟”
发掘有助于研究(
)
A. 中国文字的形成和发展历史
B. 中央王朝对西域的管理
C. 玉米、甘薯、马铃薯等的引进
D. 中外陆路和海路交通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一部殷墟发掘史,半部中国考古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商朝的历
史,商的考古发现可能会有大量甲骨,有助于研究中国文字的形成和发展历史,A 项正确;
中央王朝对西域的管理最早是西汉,排除 B 项;玉米、甘薯、马铃薯等的引进,最早是明朝,
排除 C 项;中外陆路和海路交通,与材料无关,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2. 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
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联姻等。这些措施(
)
A. 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C. 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答案】B
【解析】
B. 促进了民族交融
D. 加强了社会经济控制
【详解】孝文帝改革实行的是以汉化为中心的改革。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B 项正确;
材料中措施有利于民族融合,不是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发展了科举制以及加强了社会经济
控制,排除 A、C 和 D 项。故选 B 项。
3. 首钢滑雪大跳台从远处看宛如一只“水晶鞋”,因设计灵感源于敦煌壁画中的“飞天”,
又名“雪飞天”,与“冰丝带”“雪如意”(河北张家口崇礼国家跳台滑雪中心)等冬奥场馆
一样,突出中国元素,彰显了(
)
A. 道路自信
B. 理论自信
C. 文化自信
D. 制度自
信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因设计灵感源于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又名‘雪飞天’……”可知,
“雪飞天”的造型融入了世界文化遗产敦煌壁画中“飞天”,突出中国文化元素,彰显了中
国文化自信,C 项正确;题干中国元素没有涉及道路、理论、制度信息,排除 ABD 项。故选
C 项。
4. 甲午中日战争后,晚清绅商初步萌生了近代民族主义意识,呼吁商人确立“公共思想”,
尽“公共义务”,同西方开展“商战”。这表明晚清绅商(
)
A. 主张兴办新式学校
C. 救亡图存意识增强
【答案】C
【解析】
B. 主张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
D. 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
【详解】根据材料甲午战争后,晚清绅商初步萌生了近代民族主义意识、和西方开展“商战”
及所学可知,伴随着甲午战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晚清绅商提出“公
共思想”,尽“公共义务”,和西方开展“商战”的主张,体现了他们通过“商战”,御辱救
亡的意识,C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主张兴办新式学校,排除 A 项;材料未体现向西方学习、
改革内政,排除 B 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发展实业,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5. 《辛丑条约》签订后,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
回头》《警世钟》等著作(
)
A. 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
B. 宣传维新思想,号召变法图强
C. 号召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D. 宣传民主与科学思想,抨击旧道德
和旧文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
涨。资产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出现了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
军》、陈天华的《猛回头》和《警世钟》等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号召人们起来推翻清
政府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C 项正确;A 项是洋务运动的目的,排除;B 项是资产阶
级维新派的主张,排除;D 项是新文化运动内容,排除。故选 C 项。
6. 1946 年 5 月 4 日毛泽东指出,现在类似大革命时期,农民伸出手来要土地,共产党是否
批准,今天必须表明态度。这反映了(
)
A. 国民革命运动发展迅猛
B. 革命形势发展要求改变土地政策
C. 地主减租减息土地政策必须实施
D. 土地改革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
条件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946 年 5 月解放战争即将爆发,国共两党矛盾尖锐。当时
的革命形势要求中共改变抗战时期的双减双交政策,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争取农民对解
放战争的支持,以推翻南京国民政府,B 项正确。此时并非国民大革命时期,A 项排除;减
租减息政策是抗战时期的土地政策,C 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农村生产关系急需调整而非已
经调整,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7. 下列美术作品,属于电视剧《跨过鸭绿江》所反映的重大主题的是(
)
A. 雕塑《大刀进行曲》
C. 油画《淮海大捷》
【答案】D
【解析】
B. 油画《狼牙山五壮士》
D. 油画《黄继光》
【详解】根据题干“《跨过鸭绿江》”结合所学知识,反映的是抗美援朝战争。黄继光是抗美
援朝战争时期的战斗英雄,故“油画《黄继光》”属于题干反映的主题,D 项正确;“《大刀
进行曲》”是抗日救亡歌曲,排除 A 项;《狼牙山五壮士》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期间的事迹,排
除 B 项;《淮海大捷》反映的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战役,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8. 2000 年以来,世界卫生组织把青蒿素类药物作为首选抗疟药物,青蒿素在全世界已挽救
数百万人生命,每年治疗患者数亿人。“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从东晋
葛洪《肘后备急方》对青蒿截疟的记载中获得灵感的科学家是(
A. 屠呦呦
【答案】A
C. 袁隆平
B. 钱学森
)
D. 邓稼先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青蒿素、抗疟药物”可知,本题考查屠呦呦发明的青蒿素,青蒿素对于
治疗疟疾具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A 项正确;钱学森涉及国防工业,排除 B 项;袁隆平被称
为“杂交水稻之父”,排除 C 项;邓稼先是“两弹元勋”,排除 D 选。故选 A 项。
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全面
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体现在(
)
A. 参加万隆会议,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B.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建交
C. 提出“一国两制”构想,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D. 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表现之一是秉持共商
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D 项正确;1955 年,周恩来率领中国代
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与材料中“改革开放以来”的时间不符,排除
A 项;1971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 年中日建交,与材料中“改
革开放以来”的时间不符,排除 B 项;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
族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了“一国两制”构想。“一国两制”构想是为实现国家和平统一而提
出的,与外交无关,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10. 公元前 4 世纪的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但东征和亚历
山大帝国的建立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亚历山大帝国(如下图)疆界内的古代文明
区域有(
)
A. 古埃及文明
B. 古代美洲文明
C. 古代罗马文明
D. 古代阿
拉伯文明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亚历山大帝国”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 334~公元前 324
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对东方波斯等国进行的侵略战争。公元前 4 世纪,马其顿国征服希
腊各邦。前 334 年,马其顿王亚历山大率军进攻波斯,开始了亚历山大东征。历时十年,经
过伊苏斯之战、高加米拉战役、吉达斯普河战役,亚历山大征服了波斯、埃及、小亚细亚、
两河流域。最终建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A 项正确;BCD 不符合题意,排
除。故选 A 项。
11. 随着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发展,新生资产阶级渴求开拓新的贸易市场。新航路的开辟
(
)
A. 推动了《查士丁尼法典》的编纂
B. 导致了提倡个性的人文主义思潮的出现
C. 促进了欧洲自由自治的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D. 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逐步确立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从
此逐步确立起来,D 项符合题意;《查士丁尼法典》编纂于公元 6 世纪,早于新航路的开辟,
排除 A;提倡个性的人文主义思潮指的是文艺复兴运动,开始于 14 世纪,它对新航路的开
辟起了推动作用,排除 B;欧洲自由自治的城市和大学的兴起也早于新航路的开辟,排除 C。
故选 D。
12. 1929—1940 年,苏联社会总产值年均增长 13.4%,国民收入年均增长 14.6%。促进这一
时期苏联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 新经济政策的推行
B. 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C. 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现
D. 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推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给出的时间 1929—1940 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 年到 1937 年,苏
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由强大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20 世纪 30
年代初,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故这一时期苏联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工
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现,C 项正确;1921 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与材料
时间不符,排除 A 项;1947 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
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B 项;经济互助委员会是 1949 年由苏联组织建立的一个由社会主义
国家组成的政治经济合作组织,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13. “炉边谈话”是富兰克林·罗斯福通过广播的形式向美国民众进行政策解读、宣传乃至
社会动员的演讲方式。富兰克林·罗斯福在任期间发表“炉边谈话”30 余次,其内容包括
(
)
A. 颁布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B. 争取民众对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政的支持
C. 支持玻利瓦尔、圣马丁领导的南美洲独立运动
D. 分世界为“自由国家”和“极权政体”两个营垒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罗斯福发表“炉边讲话”是针对经济危机,实行罗斯福新政
内容的重要方式,他的内容主要涉及建立和保持政府控制力、以工代赈等内容,即争取民众
对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政的支持,B 项正确;1787 年宪法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排除 A
项;玻利瓦尔、圣马丁领的南美洲独立运动是 19 世纪初,罗斯福新政是 20 世纪,排除 C
项;D 项内容是冷战政策的影响,罗斯福在二战结束前就逝世,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14.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体现在
(
)
A. 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B. 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
C.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D. 重建了战后国际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
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客观上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推动了世界的
和平与发展,B 项符合;ACD 都是一战后带来的影响,排除。故选 B 项。
15. 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表现在(
)
A. 北约与华约对峙,欧洲共同体建立,日本崛起
B. 广大发展中国家开始成为影响世界发展的重要力量
C. 苏联的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 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
【答案】D
【解析】
【详解】苏联解体之后,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
化持续推进,D 项正确;北约与华约对峙,欧洲共同体建立,日本崛起都是美苏冷战时期,
排除 A 项;广大发展中国家开始成为影响世界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属于冷战时期,排除 B 项;
二战后苏联的改革也是冷战结束之前,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在我国 960 多万平方公里
的广袤大地上红色资源星罗棋布,在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百年奋斗的伟大历程中红
色血脉代代相传。每一个历史事件、每一位革命英雄、每一种革命精神、每一件革命文物,
都代表着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取得的重大成就,展现了我们党的梦想和追求、情怀和担
当、牺牲和奉献,汇聚成我们党的红色血脉。红色血脉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
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源泉。
——摘自习近平《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
(1)某学校筹备“用好红色资源,讲好党的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研学实践活动,准备瞻
仰中国共产党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革命圣地、红色旧址、革命历史纪念场所,以及社会主义
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重要纪念场所等。请在下图中选取两个地点,写出推荐理由(包括当
地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历史影响)。
中国地图(局部)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
义的历史,也是一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和改造中国的历史。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坚
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理
论创新成果,指导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开创新局。
——编自《求是》编辑部《续写新时代红色华章》
(2)请写出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逐渐形成并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
想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名称。(任答两个即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
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任举两例即可)
(4)从中国近现代历史和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历史启示?
【答案】(1)北京:
示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1949 年 9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成
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
示例二: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
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
了;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示例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会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
家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了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历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共八大及以后历次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任答其中一次
会议的内容或影响即可)
示例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主阵地(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
策源地,最早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是党在北京早期革命活动的历史见证地;1920
年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示例五:2008 年夏季奥运会、残奥会,2022 年冬奥会、冬残奥会举办地。展现了中国强大
的综合国力,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示例六: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永久性、综合性党史展览馆,全方位、全过程、全景式、
史诗般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是体悟红色文化、接受红色教育的神圣殿堂。
示例七: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这是全球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为亚
洲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顺利实施。
上海:
示例一:中共一大会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就
焕然一新了;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
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充分展现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
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形成了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