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贵州省铜仁市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9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8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
意.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1.(2 分)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汽油挥发
B. 湿衣服被晾干了 C. 冰雪消融
D. 煤的燃烧
2.(2 分)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或用途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一氧化碳中毒
C. 浓硫酸具有腐蚀性
B. 氧气具有助燃性
D. 氢氧化钙能改良酸性土壤
3.(2 分)下列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
A. 镁
B. 铜锌合金[来源:学
C. 水
D. 二氧化锰
科网]
)
D. ①④②③
①②③④
C. ①③②④
B. ④①②③
4.(2 分)下列加点元素的化合价由低到高的排列顺序正解的是(
①2 ②O2 ③HO3 ④H3.
A.[
来
源:
学
科
网
ZXX
K]
5.(2 分)下列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6.(2 分)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其中不合理的是(
)
A. “花香满园”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 5mL 水与 5mL 食醋混合后总体积小于 10mL,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C. 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用肉眼看不见,说明分子的体积很小
D. 水结成冰,说明分子停止了运动
7.(2 分)下列各种物质中,用于实验室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是(
)
A. 木炭
B. 红磷
C. 硫
D. 铁丝
8.(2 分)在一密封容器中,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各物质的
质量变化情况如下表:
物质
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g
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g
该容器内发生的反应属于(
)
甲
0
25
乙
31
16
丙
20
10
丁
7
7
A. 分解反应
B. 置换反应
C. 化合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9.(2 分)如图表示的是身边一些物质在常温时的近似 PH,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草木灰水呈酸性
B. 鸡蛋清的碱性比草木灰水的碱性要强
C. 橘子汁呈酸性
D. 柠檬汁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二、填空题(本题共 4 个小题,每空 1 分,共 17 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10.(3 分)请用化学符号表示:
(1)2 个碳酸根离子 _________ ,
(2)2 个氧分子 _________ ,
(3)1 个铁原子 _________ .
11.(5 分)请按要求填空.
(1)请在横线上填写人体所缺物质或元素所引起的后果:
缺铁元素 _________ ,缺维生素 C
(2)请写出给定条件下的化学方程式:
二氧化碳的检验 _________ ,
用过量的稀盐酸除铁锈 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
e 水
12.(5 分)请从下列五种物质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注:填序号)
a 羊毛 b 金刚石 c 铝 d 干冰
(1)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_________ ;
(2)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 _________ ;
(3)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是 _________ ;
(4)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 _________ ;
(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_________ .
13.(4 分)自然界中的水根据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多少分为 _________ 和
_________ 两大类,水是我们 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之一,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在实验室
中可用电解水的方法获得少量氢气和氧气,在电解水的实验中与电源正极和负极相连的玻璃
管内所得到的气体体积之比为 _________ ,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 .
三、简答题(本题共 2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 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14.(3 分)2014 年“元旦”期间,小明同学随同他的父母去长城游玩,看到不少游客佩戴
防 PM2.5 专用口罩,此口罩中的活性炭具有 _________ 作用;景区内随处可见游客随手
丢弃的饭盒及食品袋,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这种现象在我市梵净山等其他景区同样存
在,请说出减少“白色污染”的有效措施.(至少答二点)
15.(3 分)2014 年清明节,在晴朗的天空下,王祭祖完毕,躺在一草地上休息,当他睁开
眼睛时,看到四周一片火海,而在他的手里,只有二瓶矿泉水及一把镰刀,王刚应怎样做才
能脱离危险?
四.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共 2 个小题,每空 1 分,共 13 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
位置.)
16.(7 分)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_________ ,b
(1)写出仪器 a,b 的名称:a
_________ .
(2)写出实验室用装置①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 .
(3)用装置③来收集一瓶氧气,进气管口是 _________ 端,当气体从 d 端进入时,能收
集密度比空气 _________ (填“大”或“小”或“相等”)的气体.
(4)若要收集 20mL 的氧气,在装置③中应装满水,同时还缺少的化学仪器是
_________ .
(5)实验室用装置②制取氧气时,试管口一小团棉花的作用是 _________ .
17.(6 分)实验室中有三瓶溶液:稀盐酸、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由于平时使用不
当,导致标签受到严重腐蚀,已分不清瓶中所装的是什么溶液了.我校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
学,为了鉴别瓶中所装溶液各是什么?给三个瓶子编号为 A、B、C,并取样进行鉴别,实验
过程如下:(注:①未使用其他任何试剂,②有些生成物已略).
请回答:
(1)写出 A、B 瓶中溶质的化学式:A
(2)分别写出 A 与 C、B 与 C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 、 _________ .
(3)写出实验室制取 D 的药品名称: _________ .
(4)盖好瓶盖的三瓶溶液在放入药品柜前应如何操作?答: _________ .
_________ ,B
_________ .
五、计算题(本题共 1 个小题,共 6 分.请将计算过程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18.(6 分)小红同学在网店花了 200 元买了一个 10g 重的手镯(银锌合金),她想探究此手
镯中银的含量,于是请化学老师和她一起探究:在实验室用足量的稀硫酸分多次与手镯充分
反应,实验结果如下表:
稀硫酸/g
剩余固体质量
/g
10
8.7
10
7.4
10
6.1
10
4.8
10
4.8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如果小红用所得的银制作一枚戒指,其质量不超过多少克?
(2)计算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9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8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
意.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1.(2 分)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汽油挥发
B. 湿衣服被晾干了 C. 冰雪消融
D. 煤的燃烧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
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汽油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湿衣服被晾干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冰雪消融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煤的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
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2 分)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或用途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一氧化碳中毒
C. 浓硫酸具有腐蚀性
B. 氧气具有助燃性
D. 氢氧化钙能改良酸性土壤
考点:一氧化碳的毒性;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氧气的化学性质;常见碱的特性和
用途.
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A、根据一氧化碳的毒性分析;
B、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分析;
C、根据浓硫酸的特性分析;
D、根据氢氧化钙的碱性分析;
解答:解:A、一氧化碳中毒描述的不是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故 A 错误;
B、氧气能够供给呼吸,支持燃烧,故 B 正确;
C、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故 C 正确;
D、氢氧化钙显碱性,能够中和土壤里的酸性物质,故 D 正确.
故选 A
点评: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应物质的性质,记住常见物质的性质及用途是解答本题
关健,难度不大.
3.(2 分)下列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
A. 镁
B. 铜锌合金
C. 水
D. 二氧化锰
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分类.
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
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
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 合物.
解答:解: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镁属于单质,故选项正确;
B、铜锌合金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水属于化合物,故选项错误;
D、二氧化锰属于化合物中的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
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4.(2 分)下列加点元素的化合价由低到高的排列顺序正解的是(
①2 ②O2 ③HO3 ④H3.
A. ①②③④
C. ①③②④
B. ④①②③
)
D. ①④②③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 0、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各选项中的
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解答:解:氢显+1 价,氧显﹣2 价,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 0、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
代数和为零可知,氮气、二氧化氮、硝酸、氨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 0、+4、+5、
﹣3,因此氮元素的化合价由低到高排列的顺序是氨气、氮气、二氧化氮、硝酸,故
选项 B 是正确的.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
题.
5.(2 分)下列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测量容器-量筒;固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的取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依据量筒的读数方法分析解答;
B、依据检查气密性的方法分析解答;
C、依据取用固体药品的方法分析解答;
D、依据滴加液体药品的注意事项分析解答;
解答:解:A、读取量筒内液体的体积时,视线要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相平,故操作
错误;
B、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将导管伸入烧杯内水中,两手紧握试管壁,导管口有气泡冒
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图示操作正确;
C、不能用手取用药品,图示操作错误;
D、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滴管不应伸到试管中接触试管,应垂悬滴加,故操作错误;
故选 B.
点评: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在平时的练习中要多操作,掌握操作要
领,使操作规范.
6.(2 分)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其中不合理的是(
)
A. “花香满园”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 5mL 水与 5mL 食醋混合后总体积小于 10mL,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C. 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用肉眼看不见,说明分子的体积很小
D. 水结成冰,说明分子停止了运动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
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
可.
解答:解:A、花香满园,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
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B、5mL 水与 5mL 食醋混合后总体积小于 1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
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
C、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用肉眼看不见,说明分子的体积很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D、分子总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水结成冰,分子仍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故选项解释错
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
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2 分)下列各种物质中,用于实验室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是(
)
A. 木炭
B. 红磷
C. 硫
D. 铁丝
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实验室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是利用可燃物燃烧耗尽空气中氧气,测量剩余气体的体
积,因此测定实验中所选用的物质应能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且不生成新的气体.
解答:解:A、木炭虽然可在空气中燃烧而消耗氧气,但因反应后生成气体二氧化碳会影响
到对剩余气体的测定,因此不能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不正确;
B、红磷可在 空气中燃烧,与氧气反应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可用于实验室测定空气
中氧气含量.故正确.
C、硫虽然可在空气中燃烧而消耗氧气,但因反应后生成气体二氧化硫,会影响到对
剩余气体的测定,因此不能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不正确;
D、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无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不正确;
故选:B.
点评:正确理解实验室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对于解答此类问题会有很大帮
助.[来源:Z*xx*k.Com]
8.(2 分)在一密封容器中,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各物质的
质量变化情况如下表:
物质
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g
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g
该容器内发生的反应属于(
)
甲
0
25
乙
31
16
丙
20
10
丁
7
7
A. 分解反应
B. 置换反应
C. 化合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反应后甲物质质量增加了 25g,是生成物;
反应后乙物质质量减少了 15g,是反应物;
反应后丙物质质量减少了 10g,是反应物;
反应后丁物质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既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
解答:解:该反应中,乙物质反应后质量减少了了 15g,是反应物,丙物质反应后质量减少
了了 10g,是反应物,反应后甲物质质量增加了 25g,是生成物,反应物是两种,生
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
故选:C.
点评: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
的质量之和.
9.(2 分)如图表示的是身边一些物质在常温时的近似 PH,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草木灰水呈酸性
B. 鸡蛋清的碱性比草木灰水的碱性要强
C. 橘子汁呈酸性
D. 柠檬汁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 pH 值的关系;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
专题: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根据溶液 pH 值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进行解答.当溶液的 pH 等于 7 时,呈中性;当溶
液的 pH 大于 7 时,呈碱性;当溶液的 pH 小于 7 时,呈酸性;当溶液的 pH 小于 7 时,
随着 pH 的减小酸性越强.
解答:解:A、草木灰水的 pH 大于 7,呈碱性.故 A 错误;
B、鸡蛋清的 pH 大于 7,显碱性,且 pH 值比草木灰水的 pH 值小,所以碱性弱,故 B
错误;
C、橘子汁的 pH 小于 7,显酸性,故 C 正确;
D、柠檬汁的 pH 小于 7,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但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
红.故 D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