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7河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资料共12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7 河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考试时间:120 分钟满分:15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个人行为层面的基本理念是()。 A.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B.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C.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D.爱国、民主、自由、平等 2.2017 年 5 月 14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发表主旨演 讲时指出,要将“一带一路”建成()。 A.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之路 B.和平、繁荣、共享、发展、文明之路 C.和平、发展、开放、创新、富强之路 D.和平、繁荣、共享、发展、富强之路 3.《河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指出,教育工作的重中 之重是()。 A.高等教育 B.职业教育 C.义务教育 D.民办教育 4.教师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进行学术交流,这是《中 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赋予教师的()。 A.教育教学权 B.民主管理权 C.科学研究权 D.参加培训权 5.体现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属性,统帅整个教师职业道德体系的是()。 .
A.教师职业道德范畴 B.教师职业道德评价 C.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D.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 6.“人过四十不学艺”的说法违背了()。 A.民主教育的思想 B.终身教育的思想 C.生活教育的思想 D.多元教育的思想 7.“良好的教育目的能使人付出为达到该目的所需的力量”说明教育目的具有()。 A.激励作用 B.评价作用 C.导向作用 D.聚合作用 8.个体身心发展的速度、成熟水平等具有不均衡性,所以教育应该()。 A.因材施教 B.抓住关键期 C.分阶段实施 D.扬长避短 9.学生的模仿性和向师性特点决定了教师的劳动特点具有()。 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长期性 10.“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强调教学过程中要坚持的教学规律是()。 .
A.发展性规律 B.间接性规律 C.双边性规律 D.教育性规律 11.当某学生上课分心向窗外看时,教师采取的下列处理方式中最为恰当的是()。 A.迅速对其提问 B.用语言对其提醒 C.用目光注视该生 D.边讲课边走到该生旁对其暗示 12.“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儿”启示我们应该坚持的教学原则是()。 A.巩固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直观性原则 13.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学制是()。 A.癸卯学制 B.壬寅学制 C.壬戌学制 D.六三三学制 14.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 A.提高学生学业成绩 B.组织建立良好的班集体 C.促进后进生转化 D.协同任课教师做好教学工作 15.春秋时期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它们从课程类型来看是()。 A.广域课程 .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学科课程 16.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认为,6~11 岁儿童主要面 临的心理发展危机是()。 A.自主感对羞耻感 B.勤奋感对自卑感 C.主动感对内疚感 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17.教师对遇事总是举棋不定、犹豫不决的学生,应着重培养其意志品质的()。 A.自觉性 B.坚持性 C.自制性 D.果断性 18.小明在语文学习中,经常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否有效。他使用的学习策略是()。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精细加工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19.学生在阅读《西游记》时,大脑里呈现出孙悟空的形象属于()。 A.再造想象 B.无意想象 C.创造想象 D.幻想 20.学生掌握乘法原理后,可以将其运用到许多问题情境中,这种迁移属于()。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
C.一般迁移 D.特殊迁移 21.教师通过详细演算例题来帮助学生形成的心智技能阶段是()。 A.原型模仿 B.原型操作 C.原型定向 D.原型内化 22.班杜拉认为影响个体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 A.个体的努力程度 B.个体的成败经验 C.个体的学习动机 D.个体面 临的任务难度 23.小刚发现自己的观点和其他同学不一致时,也能坚持己见,其认知方式属于()。 A.集中型 B.沉思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 24.如果将期末考试结果的解释视为总结性评价,那么对教学过程中测验结果的解释就 是()。 A.非正式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真实性评价 25.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是()。 A.全体学生 B.有心理障碍的学生 .
C.有品行问题的学生 D.有学习困难的学生 二、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 26.记得是一个寒冬的早晨,西北风呼呼地刮着。因为昨晚校外辅导班下课太晚,早读 铃声响过。我才走进教室。这时赵小明匆匆忙忙从我身后冲进来。我大声说:“赵小明,你 为什么又迟到?把手从裤兜里拿出来,站好!”此时,我听到有同学嘀咕:“自己手不也是插 裤兜里吗,自己不也是刚进教室吗。”我心头一惊,正要发作的火一下子熄灭了,并陷入了 沉思:平时,一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细节.就会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同学们板演后 随手把粉笔往台上一扔,学生干部管理班级用教鞭敲击讲台,这不都是我的行为在学生身上 的再现吗? 请运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知识对该教师的做法进行分析。 27.赵老师是学校公认的好教师。在师范院校就读期间,为了成为一名称职的语文教师, 除了认真学习本专业各门课程,他还广泛涉猎了其他专业知识。在从事语文教学之后。他经 常阅读中外名家名著。从教近 10 年来,为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与科研水平。他还不断地 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现代教育技术等,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形 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和实践智慧。 请从教育学角度分析赵老师的知识素养。 28.在一节数学课上,学习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之后,李老师让前后桌的每 4 位学 生组成一个小组(班级学生的座位是按照他们的身材高矮编排而成的)讨论“三角形在日常生 活中的应用”。同时,李老师告知学生:“你们小组内部每个人不仅只为自己的学习负责, 还要为你们小组同伴的学习负责。”学生立即讨论起来。 “晾衣架是三角形的。” “我家空调下面的支架是三角形的。” “我的风筝是三角形的。” 当学生讨论时,李老师适时地介入、引导,促使学生畅所欲言。 请运用教学方法的相关理论对李老师的做法进行分析。 三、论述题(15 分) 29.请结合实际论述教育心理学对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作用。 四、教学设计题(15 分) 30.请根据所提供的教学材料和相关情况,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教学材料:某版本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编入《秋天的图画》一课,课文内容如下图所示。 .
相关情况:授课对象为某乡村小学二年级(1)班的学生,班级人数为 43 人。 设计要求: 1.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为本节课设计一个课堂导入活动。 3.围绕“梨”字的学习,设计一个教学活动。 五、作文题(40 分) 31.阅读下面的材料,选好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在一节科学课上,老师正拿着一只蚯蚓讲解相关知识,一位学生突然问蚯蚓是什么味道, 老师抱歉地说不知道,因为从来没有尝过。这位学生接着问可不可以尝尝,老师说当然可以。 学生又问尝了能否加分,老师告诉他当然能。于是,这位学生把蚯蚓洗干净尝了一口,并把 蚯蚓的味道讲给大家听,引起同学们一片惊叹。老师表扬了这位学生,并给他“创造力表现” 一项上加了 10 分。后来,这位学生成了著名的生物学家。 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解析: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 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 强、民主、文明、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 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中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2.【答案】A。解析:国家主席习近平于 2017 年 5 月 14 日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旨演讲,强调坚持以和平 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携手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行稳 致远,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之路,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3.【答案】C。解析:《河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指 出,义务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到 2020 年,高水乎、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 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 4.【答案】C。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七条规定,教师享有从事科学研究、 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的权利。题干描述的是教师的 科学研究权。 5.【答案】D。解析: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教师在教育职业活动中正确处理各种利 益关系所应遵循的最根本的指导准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提出的最根本 的道德要求。它贯穿于教育劳动始终,指明了教师职业实践中道德行为的总方向,体现出教 .
师职业道德的本质属性,统帅整个教师职业道德体系,是衡量和判断教师行为善恶的最高道 德标准。 6.【答案】B。解析:终身教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需要受到各种教育培养。终 身性是终身教育最大的特征。它突破了正规学校的框架,把教育看成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 的学习过程,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实现了从学前期到老年期的整个教 育过程的统一。“人过四十不学艺”的说法跟终身教育的思想相违背。 7.【答案】A。解析:目的反映人的需要和动机,是人们在一起共同活动的基础。因此, 共同的教育目的一旦被人们认识和接受,它不仅能指导整个实践活动过程,而且能够激励人 们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题干说明教育目的具有激励作用。 8.【答案】B。解析: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主要表现为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不平衡性、阶 段性、个别差异性和互补性。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教学要抓住关键期,以求 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效果。 9.【答案】C。解析: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是指教师言行举止都会成为学生仿效的对象, 教师的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可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学生的模仿性和向师性特点决定 了教师的劳动特点具有示范性。 10.【答案】D。解析:赫尔巴特早在 19 世纪便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概念,以后一直成 为教学应遵循的原则。“教育性教学”指没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也没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其主要内容是教学和教育(道德教育)是相互联系的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体现了教学过程具 有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育性规律)。 11.【答案】D。解析:暗示干预是一种向分心的学生传递其行为不恰当的非言语暗示。 这种暗示必须指向学生,它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行为是不恰当的,心思该回到学习任务上来了。 当某学生上课分心向窗外看时,边讲课边走到该生旁边对其暗示可以既不打断课堂讲授,又 达到提示的目的。 12.【答案】B。解析: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 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儿”符合因材施教原则。 13.【答案】A。解析:1902 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 这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近代学制,但未实施。1904 年初,清政府又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 亦称“癸卯学制”,这是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近代学制。 14.【答案】B。解析: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组织建立良好的班集体。班主任工作 的中心任务是促进班集体全体成员的全面发展。 15.【答案】D。解析:学科课程是指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分门别类地从各 门学科中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征与发展水平的知识所组成的教学科目,也称分科课程。历史 上分门别类设置课程由来已久,春秋时期的六艺就是学科课程。 16.【答案】B。解析: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认为,6—11 岁儿童主要面临的心理 发展危机是勤奋感对自卑感。这一阶段的儿童开始进入学校,希望通过自己勤奋的活动以获 .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