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 学年天津市西青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及
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Cl 35.5 Fe 56
一、单选择(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 下列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木材燃烧
B. 铁丝变弯
C. 冰雪融化
D. 玻璃破
碎
【答案】A
【解析】
【详解】A、木柴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符合题意;
B、铁丝变弯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冰雪融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玻璃破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2. 从环保角度考虑,最理想的燃料是
B. 氢气
C. 酒精
D. 天然气
A. 汽油
【答案】B
【解析】
【详解】氢气燃烧产物只有水,为最理想的燃料,故选 B。
3.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用滴管滴加液体
B. 闻气味
C. 液体的倾倒
D. 点燃酒精灯
【答案】B
【解析】
【详解】A、胶头滴管加液时,既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应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
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B、闻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气味飘进鼻孔中,不能凑到瓶口去闻,符合题
意;
C、倾倒液体时,瓶塞应倒放,瓶口应紧挨,标签应朝向手心处,图中瓶塞未倒放,瓶口未
紧挨,不符合题意;
D、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防止发生火灾,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4. C60 分子形似足球,这种足球结构的分子很稳定,C60 属于
B. 混合物
C. 氧化物
D. 化合物
A. 纯净物
【答案】A
【解析】
【详解】C60 是由 C60 分子构成的,每个 C60 分子中含有 60 个碳原子,由化学式可知,C60 是由一
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选 A。
5.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C.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产生黑色固体
D. 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放入二氧化碳集气瓶后变红
【答案】C
【解析】
【详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不是雾,选项错误;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红,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选项错误;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产生黑色固体,选项正确;
D、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放入二氧化碳集气瓶后不变色,选项错误。
故选 C。
6. 在元素周期表中铈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序数为 140
C. 相对原子质量 140.0g
B. 属于非金属元素
D. 元素符号为 Ce
【答案】D
【解析】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符号、元素
种类等,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A、根据铈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元素符号左边的数字是核电荷数,原子中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58,故 A 错误不符合题意;
B、根据铈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该元素的名称是铈,属于金属元素,故 B 错误不符
合题意;
C、根据铈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40.1,单位是“1”,
故 C 错误不符合题意;
D、根据铈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铈元素的元素符号为 Ce,故 D 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 D。
7. 下列有关甲醇(CH4O)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一个分子由 4 个原子构成
B. 由 3 种元素组成
C. 属于化合物
【答案】A
【解析】
D. 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详解】A、由化学式可知,1 个甲醇分子中含有 1 个碳原子、4 个氢原子和 1 个氧原子,共
6 个原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由化学式可知,甲醇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该选项说法正确;
C、甲醇为含有多种元素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该选项说法正确;
D、元素的质量分数=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个数
相对分子质量
100%
,相对分子质量相同,且
甲醇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2:(1×4):16=3:1:4,则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大,该
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A。
8. 铁生锈的条件
A. 仅需要氧气
B. 仅需要水
C. 氧气和水
D. 氧气或
水
【答案】C
【解析】
【详解】铁与氧气和水共同接触时会生锈,故选 C。
9.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乙醇燃烧是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B.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因为分子构成不同
C. “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D. “热胀冷缩”现象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降而变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A、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则分子种类改变,该选项说法正确;
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构成不同,则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该选项说法正确;
C、“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该选项说法正确;
D、“热胀冷缩”的过程中分子大小不变,但分子的间隔随温度的升降而变化,该选项说法
不正确。
故选 D。
10. 将一定量的苯(C6H6)和氧气置于一个完全密闭的容器中燃烧,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
一种未知物 X。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
苯 氧气 二氧化碳 水 X
反应前的质量/g
3.9
9.6
0
反应后的质量/g
0
0
6.6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0
2.7
0
m
A. 参加反应的氧气总质量为 9.6 g
B. 表中 m 值为 4.2
C. 物质 X 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D. 物质 X 能在氧气中燃烧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表可知,反应后,氧气的质量为 0,故参加反应的氧气的总质量为:9.6g,
不符合题意;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 3.9g+9.6g=6.6g+2.7g+mg,
m=4.2,不符合题意;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苯中氢元素的质量为:
3.9g
6
12 6 6
100% 0.3g
,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
2.7g
2
18
100% 0.3g
,苯中
氢元素质量与水中氢元素质量相同,故 X 中一定不含氢元素,符合题意;
D、苯中碳元素的质量为:3.9g-0.3g=3.6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6.6g
12
44
100% 1.8g
,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为:6.6g-1.8g=4.8g,水中氧元素的
质量为:2.7g-0.3g=2.4g,故 X 中含 C、O 元素,碳元素的质量为:3.6g-1.8g=1.8g,氧元
素的质量为:9.6g-4.8g-2.4g=2.4g,故 X 分子中 C、O 原子的个数比为:
1.8g 2.4g
16
12
:
1:1
,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故 X 为 CO,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能在氧气中燃烧,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 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
1~2 个符合题意,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的多选不得分。有 2 个选项符合题意的只选一个且
符合题意得 1 分,若选 2 个有一个不符合题意则不得分。
11. 下列做法对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是
A. 大力植树造林,保固水土
B. 对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进行标准化处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C. 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D. 大力开发使用化石能源
【答案】AB
【解析】
【详解】A、大力植树造林,能保固水土,该选项做法符合要求;
B、对污水进行处理,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该选项做法符合要求;
C、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该选项做法不符合要求;
D、大力使用化石能源,会增加污染物和烟尘的产生,该选项做法不符合要求。
故选 AB。
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空气中的成分按体积(大的)计算由多到少:氮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
B. 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O、S、Al
C. 氯元素的化合价由高到低:KClO3、Cl2、KCl
D. 1-18 号元素中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由多到少:稀有气体原子、非金属原子、金属原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A、空气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由多到少的顺序是: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
碳、其他气体和杂质,故 A 选项错误;
B、地壳中各元素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钛,占
第二位的是硅,不是硫,故 B 选项错误;
C、氯酸钾中氯元素化合价为+5 价,氯气中氯元素化合价为 0 价,氯化钾中氯元素为-1 价,
故 C 选项正确;
D、1-18 号元素中,硼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3, 稀有气体原子中氦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2,其他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8,除硼外非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大于或等
于 4,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小于 3,该排序不正确,故 D 选项错误;
故选 C。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13. 如下图是自来水厂净化水的主要步骤。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步骤①中可加入明矾作絮凝剂
B. X 试剂吸附是物理变化
C. 步骤④的作用是消毒杀菌
D. 净化后的水为纯净物
【答案】D
【解析】
【详解】A、过滤时可向水中加入絮凝剂明矾,明矾溶于水形成胶状物,可吸附水中悬浮的
杂质,使其沉降,该选项说法正确;
B、常用的吸附剂为活性炭,活性炭吸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说
法正确;
C、吸附后的水需要杀菌消毒,该选项说法正确;
D、自来水净化水的过程中只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颜色和异味等,仍还有可溶性杂质,
则得到的水中仍含有可溶性杂质,为混合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 D。
14. 下图是一组用于研究可燃物燃烧条件对比实验,对有关实验现象和结论的判断不正确的
是
A. 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并达到着火点
B. 实验 1 中红磷未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白磷
C. 实验 2 中如果停止通入氧气,燃着的白磷会熄灭
D. 实验 2 中白磷燃烧,说明实验 2 中的热水温度高于实验 1
【答案】D
【解析】
【详解】A、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并达到着火点,同时具备,缺一不可,选项正
确;
B、实验 1 中红磷未燃烧,是因为红磷的着火点高于白磷,选项正确;
C、实验 2 中如果停止通入氧气,燃着的白磷会熄灭,因为白磷燃烧需要氧气,选项正确;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D、实验 2 中白磷燃烧,是因为白磷具备了燃烧的条件,同时具备氧气和温度达到着火点,
实验 2 中的热水温度等于实验 1,因为要控制变量,错误。
故选 D。
15. 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对该图示描述正确的是
A. 反应前后原子个数改变
B. 反应中各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
2:3:1:6
C. 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 生成物丁不可能是氧化物
【答案】BC
【解析】
【详解】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该选项描述不正确;
B、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根据
的个数,可知甲前的系数为 2,再根据
的个数,可知丁的系数为 6,最后根据
的个数,可知乙前的系数为 3,则反应中各物质
的分子个数比为 2:3:1:6,该选项描述正确;
C、该反应为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该选项描述正确;
D、生成物丁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一种元素为氧元素,可能为氧化物,该选项描述不正
确。
故选 BC。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70 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l35.5 Fe 56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21 分)
16.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化学。现有 ①干冰 ②一氧化碳 ③氮气 ④75%的酒精 ⑤稀有气体
⑥青铜,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1)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_____;
(2)可用于制造多种用途光源的是__________;
(3)医院常用酒毒杀菌的是___________;
(4)焊接金属时常用作保护气的是__________;
(5)使用最早的合金是__________;
(6)能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是__________。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答案】(1)①
(2)⑤
(3)④
(4)③
(5)⑥
(6)②
【解析】
【小问 1 详解】
干冰为固体二氧化碳,干冰升华吸热,则可用于人工降雨,故填①。
【小问 2 详解】
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盐酸的光,可制造多种用途光源,故填⑤。
【小问 3 详解】
医院常用酒毒杀菌的是 75%的酒精,故填④。
【小问 4 详解】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则可作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故填③。
【小问 5 详解】
最早使用的合金为青桐,故填⑥。
【小问 6 详解】
能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是一氧化碳,故填②。
17.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A 图集气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该实验结论为:氧气的占空气总体积的
________;
(2)用 B 图装置进行电解水的实验,a、b 两玻璃管中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比为______;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该实验证明水是由________组成的。
(3)C 图中玻璃棒末端要轻轻地斜靠在________(填“单层“或“三层”)滤纸的一边,玻
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过滤后滤液仍浑浊的原因是_______(填序号)。
①滤纸破损
②过滤时液面高出滤纸边缘
③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
【答案】(1)
①.
4P 5O
+
2
点燃
2P O
2
5
②. 五分之一
(2)
①. 2:1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