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3年云南玉溪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8页 / 共14页
资料共14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3 年云南玉溪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全卷四个大题,含 23 个小题,共 7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本卷为试题卷。考生作答,必须在答题卡上。答案书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在试 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2.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语文知识积累(本大题含1~6 小题,其中1~5 小题,每小题2 分,只有1 项正确答案;第6 小 题8 分,共18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错误....的一项是 A.恪.守(kè) 解剖.(pō) 脸颊.(xiá) B.笃.信(dǔ) 执着.(zhuó) 怜.悯(lín) C.驯.良(xìn) 澎.湃(póng) 羡慕.(mò) D.呆滞.(zhì) 粗糙.(cào) .....的一项是 打盹.(duè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 A.狭溢 B.笨绌 C.熟捻 D.葱茏 偏袒 决择 亵椟 堪称 褪色 遴选 钟爱 作梗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力挽狂澜.(lán) 恬.淡纯净(kuò) 皮开肉绽.(dìng) 蹑.手蹑脚(niè) 与日俱争 兴高采烈 矢志不渝 融会贯通 A.孩子能干的事就让孩子自己干,家长不能什么事都越俎代庖....。 B.马拉松比赛的起跑线上人头攒动,只听发令枪声一响,运动员们纷至沓来....,向终点跑去。 C.张敏同学坐在凳子上纹丝不动....,专心听讲,不时在课本上写写画画。 D.游客离开后,留下一地的包装袋、餐巾纸,不文明的行为令人叹为观止....。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法律需要通过惩戒和警示来教育和引导人们。 B.政府在政务微博上所发布的信息是否准确,是保证政府公信力不受伤害的关键。 C.经济的高速度,带来环境的高风险,这是不争的事实。 D.因为被评为“生态宜居城市”,使玉溪的知名度越来越高。 5.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一部童趣盎然的作品,作者马克·吐温是 19 世纪美国现实 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B.《天净沙·秋思》、《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作者分别是马致远和辛弃疾,“天净沙”、 “西江月”均为词牌名。 C.春秋战国时期的谋臣策士都很讲究劝谏的艺术,如《左传》中的曹刿,《战国策》中 的邹忌。
D.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和吴敬梓笔下的范进,一个苦读一生却半个秀才也没捞到,饱受 欺凌死去;一个耗尽大半生,50 多岁才中举升迁。他们都是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 6.根据提示填空。(①~④题必做..,⑤⑥两题任选一题....作答,每空 1 分,共 8 分) ①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②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③苔痕上阶绿, ④水何澹澹, 。谈笑有鸿儒, 。(刘禹锡《陋室铭》) 。树木丛生, 。(曹操《观沧海》) ⑤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作者对天下寒士无限关怀的诗句是 , 。 ⑥古人留下了许多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的诗篇。请你写出连续的两句古诗: , 。 二、语文综合运用(本大题含 7~8 小题,共 6 分) 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1)~(2)题。(4 分) 材料一:作为高科技产品的电脑、手机,在十多年前还是一般人不敢企及的高档商品。 如今却走进千家万户,走进寻常百姓家。特别是手机,在中小学生中已不是什么稀罕物了。 据调查,某城镇中学学生手机拥有量已达 80%。手机已不再是用来单一的呼叫接听,还有收 发短信、游戏、聊天、上网等功能,有人甚至在平时考试时用来传送答案。一个自制力差的 学生每天玩手机的时间可达一个多小时。有的课上课下,随时随地手不离机;有的白天不敢 玩,深夜起来偷偷玩。很多学生因为玩手机,成绩越来越差。 材料二:2012 年 10 月,青岛市民张先生约弟弟妹妹带着孩子去爷爷家吃晚饭。饭桌上, 爷爷屡次想和孙子孙女们交流,但孩子们却并不在意,只顾着低头玩手机。老人不高兴了, 说了一句“你们和手机过吧”之后,摔了眼前的一个盘子,生气地回了房间。原本其乐融融 的家庭聚会,立刻变得尴尬无比。 (1)读了两则材料,谈谈你的观点或看法。(2 分) (2)如果看到你的同学在课堂上玩手机,你该如何劝说?(2 分) 8.学校开展创建“文化校园”活动,决定在校园内打造一面文化墙。请你为文化墙设计两 个栏目。(每个栏目四个字)(2 分) 示例:诗海拾贝 三、阅读(本大题含 9~22 小题,共 36 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4 分)
春日 五首(其一) 【宋】 秦观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①。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②。 [注] ①万丝:指密蒙的雨丝。霁光:雨后初晴的阳光。参差:指层叠的瓦片。②春泪: 指雨珠。 9.(1)诗中写了哪些景物,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 分) (2)描摹传神是这首诗的特点。请从最后两句诗中找出一个用得妙的字作赏析。(2 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0~13 题。(10 分)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 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 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 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 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 遂无问津者。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 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处处志.之 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 分) 妻子: 志: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2)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12.文章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先写渔人如何发现桃花源,再写 ,最 后写 。(2 分)
13.作者在文中描绘了一个优美的世外桃源,有何用意?(2 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4~17 题。(10 分) 腰围上的中国 ①和大多数学者不同,英国通亚咨询公司的创办人和首席研究员研究中国的工具是一把 尺子。这把尺子测量的是中国人的腰围。根据他的跟踪测量,他公布了一组数据:目前,中 国城市男性的平均腰围已经从 1985 年的 63.5 厘米增长至 76.2 厘米。在短短的 27 年里,中 国男人的腰粗了 20%,更令人震惊的是,其中 40~50 岁男性的平均腰围已经达到了 86.2 厘 米,这些数据说明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中国人越来越胖了。 ②其实,早在 2002 年,我国就有 2 亿人超重,其中大约 6000 万人肥胖。这个庞大群体 背后是一个巨大的经济黑洞:仅 2003 年,我国成人可归因于超重或肥胖所带来的高血压、 糖尿病、冠心病和脑中风造成的直接经济负担就高达 211 亿元。 ③“仅仅在 20 多年以前,即使在中国最富裕的城市,人们仍在努力填饱肚子,现在他 们却在拼命减肥。”与弗伦奇共同完成著作《富态:腰围改变中国》的另一位作者马修·格 莱博表示,“肥胖问题将成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和公共卫生系统的一枚定时炸弹。” ④从杨柳细腰到大腹便便,中国人只用了短短的二三十年的时间,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 时,我国人口的超重率增长了近 40%,肥胖率增长了近 100%。 ⑤“啤酒肚”所体现的腹内积聚脂肪,即所谓中心性肥胖,更容易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中心性肥胖导致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和心血管病的危险更高,目前中国的肥胖人群中, 八成以上存在这种肥胖类型。在中国,中心性肥胖是指男性腰围超过 90 厘米,女性腰围超过 80 厘米。按照这个标准,本世纪初,我国 35~74 岁成年男性中心性肥胖患病率为 16.1%,女性 患病率为 37.6%。换句话说,我国已有近 4000 万名男性和 9000 万名女性处于危险之中。心脑 血管研究专家介绍,肥胖很容易引起血压高、血脂高和血糖高。这“三高”会造成血管的动脉 粥样硬化,就像水管里的斑斑锈迹。这些“锈迹”脱落下来,就容易造成血管破裂。如果这种 情况发生在脑子里就是脑出血。这些脱落下来的“锈迹”还会堵塞血管,造成脑栓塞。如果堵 塞发生在心脏就是冠心病。近年来,此类心脑血管疾病造成的死亡率也在逐步攀升。 ⑥更让人忧心的是,在成年人腰围越来越粗的同时,中国的小胖子也越来越多,疾控中心 数据显示,我国 17 岁以下的肥胖人群已超过 55 万人,12%的儿童体重超重。 ⑦是什么导致中国人的腰围越来越粗?在格莱博看来,造成中国人日益“心宽体胖”的 罪魁祸首之一..是饮食结构的变化。2003 年,位于上海市中心的来福士广场开业时,他注意 到那里售卖美国热狗、土耳其烤肉、超级汉堡包和哈根达斯冰激凌,却几乎没有中式餐饮。 ⑧与饮食结构同时改变的,还有人们的生活方式。最新发布的《健康中国 2020 战略研究报 告》显示,我国有 83.8%的成年人从不参加锻炼。
⑨两位来自大洋彼岸的学者还注意到,城市化进一步“加粗”了中国人的腰围。“爱护草坪 是中国公园的一个最普遍的规定。这意味着公园只是一条装饰得很漂亮的小径,而不是可以让 人们嬉戏、锻炼的场所。”弗伦奇说。 ⑩这样看来,要创造健康中国,需要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减小腰围,更需要政府出台 政策,创造支持性环境 。 14.文章第②段划线句用了 和 的说明方法,说明了 。(3 分) 15.第⑦段中加点的“ 之一 ”能否删去,为什么?(2 分) (选自《读者》2013 年第二期,有改动) 16.阅读全文,说说肥胖带来哪些危害。(3 分) 17.请结合⑦~⑨段的内容给政府提几条创造支持性环境的建议。(不少于两条)(2 分)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8~22 题。(12 分) 悠悠故乡情 晓风 ①又是一个月圆之夜,月光如水,匀匀地,缓缓地,在我心底潺潺流淌;月光如纱,轻 轻地,柔柔地,萦绕了我多少乡梦。 ②那句“月是故乡明”,该是我们这些漂泊他乡的游子才有的感怀吧?是我们对故乡带 有那么一点儿私心的偏爱吧?也将自己说不完道不尽的乡愁包含其中了! ③故乡,是我们在那里出生,在那里长大,离别之后又最让人牵肠挂肚的地方! ④儿时的我们,从不去留意时光飞转,任其在童戏间、在喧闹中轻轻滑过,悄悄溜走。 可是当有一天,我们忽然感觉自己已强壮得如一匹马儿,便开始不再甘于驯服,不甘于寂寞, 于是跃跃欲试,踏蹄出征。于是,我们把浓浓的乡情珍藏心底,告别父母,告别乡亲,告别 故土,不管千里万里,也要奔赴他乡。 ⑤又在不知不觉中,步履已把光阴远远地甩在身后,多少喜悦,多少忧愁,编织了沧桑 岁月;多少欢聚,多少离别,汇聚在人生旅途。可是,不管我们奔波了多远的行程,辗转了 多少个地方,也不管我们与他乡结下了怎样的情感,只要身在他乡,就有一种漂泊的感觉。 仿佛自己是一朵流云,飘浮在途中,却又不知归期,不知归处;不管我们或闲暇或忙碌或贫 穷或富有,也不管我们那一脉传承的乡音已经改变了多少,只要身在他乡,那个生你养你的 地方总能让你魂牵梦绕,思绪总能牵起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人,故乡的事。 ⑥一次又一次,我将思念叠成一只小小的纸船,企图满载着我的乡愁,穿越茫茫烟雾, 绕过绵绵群山,驶入我故乡的河湾,驶入我远去的童年······ ⑦我仿佛又看见了:绚丽的夕阳,烘托着矮房上升起的袅袅炊烟;夏日的和风,梳理着 那一望无际的碧绿麦苗;秋夜的深处,传来收割归来的串串牛铃;还有那冬日的火炉,母亲 的一把干柴,将本来的穷日子烘烤得热热乎乎。我还能回想起:那一句句耳熟的乡音依旧让
你感到亲切和温暖;那一张张淳朴的面孔仍然让你感到慈祥和信任;那一件件乡间故事至今 还让你痴迷和神往。 ⑧门前的老榆树下啊,那是乡人劳累一天后喘息的地方。月光透过枝叶,如撒碎银,斑 斑驳驳地洒在脸上,印在脊背上。男人们卷起旱烟,夹在嘴角一边有滋有味的深吸着,一边 饱含兴致地说“三国”道“西游”,间或也敞开喉咙唱一段“二人转”,也会满怀着期望估摸 年景,盘算收成;女人们或做着针线,或哄着孩子,聊起因白天忙碌而没有说完的家长里短。 而我们一帮淘气鬼则穿梭在大人中间,渲染着热闹,有的竟然猴跃枝丫间,揪一把青叶,伴 随着嬉笑故意洒落进大人的脖颈里,引一句笑骂责怨,换来恶作剧后的满足。 ⑨屋后的小菜园啊,那是父亲闲暇的园地。从春到秋,总是把它侍弄得郁郁葱葱,鲜鲜 润润,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几个玩伴聚在一起,趁人没留神的空当,偷偷溜进去,潜藏在 葱翠茂密之中,专心致志地玩弄欲滴的露珠儿,玩累了,顺手摘一根比自己手指还细嫩的黄 瓜,可是刚刚把它塞进嘴里,又被父母一声严厉的呼唤声吓跑。顷刻间,松软的田垄上便留 下一串慌乱的脚印,交错掩映的绿叶间荡漾起一串稚嫩的笑声。 ⑩还有那东山坡上扑蝴蝶、逮蝈蝈,兴致勃勃,淋漓酣畅;西场院里摔跤、捉迷藏,各 显神通,互不相让。又总是优而得意,劣而黯然,尽现在一张张童稚的脸上。 11 还有村边那条小河,清澈的河水“哗哗、哗哗”,如拨动的琴弦,沿着两岸绿草黄花, 留下一路悦耳的欢歌,那是故乡永不停息的脉搏;村口那座破旧的磨坊,沉重的碾砣“吱吱、 吱吱”,似年轮的呼唤,碾进一年一年的收获,碾出一天一天的温饱,碾进岁月的心酸,碾 出生活的欢乐。 12 身在他乡,心却在故乡,不知漂泊的路还有多长,而乡愁却早已填满行囊。 13 此时,故乡是雨,又一次在我的眼眶里湿润了;故乡是风,又一次载走了我的思绪, 故乡就如眼前的这轮明月,是我心中永不衰败的风景。 18.本文的线索是什么?(2 分) 19.说说第⑥段在全文中的作用。(2 分) 20.故乡的哪些记忆让作者魂牵梦绕,难以忘怀?(3 分) 21.萧乾写的《枣核》一文中友人对“我”说“年纪越大,思乡越切”,选文中哪句话与这 句话的意思相近?(2 分) 22.下列句子富有表现力,请任选一句....赏析。(3 分) ①又是一个月圆之夜,月光如水,匀匀地,缓缓地,在我心底潺潺流淌;月光如纱,轻 轻地,柔柔地,萦绕了我多少乡梦。 ②那一句句耳熟的乡音依旧让你感到亲切和温暖;那一张张淳朴的面孔仍然让你感到慈 祥和信任;那一件件乡间故事至今还让你痴迷和神往。 四、写作(40 分) 23.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40 分) 要求:
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 600 字。 ②文章中不得出现与考生相关的真实地名、姓名。 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作文题一: 请以“品味 作文题二: 请以“筑梦”为题,写一篇文章。 ”为题,写一篇文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 (全卷四个大题,含 23 个小题,共 8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参考答案 一、语文知识积累(本大题含1~6 小题,其中1~5 小题,每小题2 分,只有1 项正确答案;第6 小 题8 分,共18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错误....的一项是 A.恪.守(kè) B.笃.信(dǔ) C.驯.良(xìn) D.呆滞.(zhì) 解剖.(pō) 执着.(zhuó) 澎.湃(póng) 粗糙.(cào) 脸颊.(xiá) 怜.悯(lín) 羡慕.(mò) 打盹.(duèn) 力挽狂澜.(lán) 恬.淡纯净(kuò) 皮开肉绽.(dìng) 蹑.手蹑脚(niè) 答案:C(驯应读为“xùn”;澎应读为“péng”;慕应读为“mù”;绽应读为“zhà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 .....的一项是 A.狭溢 B.笨绌 C.熟捻 D.葱茏 偏袒 决择 亵椟 堪称 褪色 遴选 钟爱 作梗 与日俱争 兴高采烈 矢志不渝 融会贯通 答案:D(A.“狭溢”中的“溢”应写为“隘”;“与日俱争”中的“争”应写为“增”; B.“笨 绌”中的“绌”应写为“拙”;“决择”中的“决”应写为“抉”; C.“熟捻”中的 “捻”应写为“稔”;“亵椟”中的“椟”应写为“渎”。)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孩子能干的事就让孩子自己干,家长不能什么事都越俎代庖....。 B.马拉松比赛的起跑线上人头攒动,只听发令枪声一响,运动员们纷至沓来....,向终点跑去。 C.张敏同学坐在凳子上纹丝不动....,专心听讲,不时在课本上写写画画。 D.游客离开后,留下一地的包装袋、餐巾纸,不文明的行为令人叹为观止....。 答案:A (B.“纷至沓来”指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用于形容参加赛跑的运动员,与 跑步的情景不符;C.“纹丝不动”形容一点儿也不动,与句中的“不时写写画画”矛 盾;D.“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是褒义词,与语境不符。)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法律需要通过惩戒和警示来教育和引导人们。 B.政府在政务微博上所发布的信息是否准确,是保证政府公信力不受伤害的关键。 C.经济的高速度,带来环境的高风险,这是不争的事实。 D.因为被评为“生态宜居城市”,使玉溪的知名度越来越高。 答案:C(A.语序不当,应为“警示和惩戒”;B.两面对一面,应为“信息是否准确,是保 证政府公信力是否受伤害的关键。”D.缺少主语,或删去“因为被”;或删去“使”。) 5.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一部童趣盎然的作品,作者马克·吐温是 19 世纪美国现实
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B.《天净沙·秋思》、《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作者分别是马致远和辛弃疾,“天净沙”、 “西江月”均为词牌名。 C.春秋战国时期的谋臣策士都很讲究劝谏的艺术,如《左传》中的曹刿,《战国策》中 的邹忌。 D.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和吴敬梓笔下的范进,一个苦读一生却半个秀才也没捞到,饱受 欺凌死去;一个耗尽大半生,50 多岁才中举升迁。他们都是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 答案:B(“天净沙·秋思”中的“天净沙”是曲牌名。) 6.根据提示填空。(①~④题必做..,⑤⑥两题任选一题....作答,每空 1 分,共 8 分) ①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②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③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④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 ⑤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作者对天下寒士无限关怀的诗句是:安得广厦千 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⑥古人留下了许多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的诗篇。请你写出连续的两句古诗: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或: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俱怀逸 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⑤⑥两题 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按第⑤题评分。) 二、语文综合运用(本大题含 7~8 小题,共 6 分) 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1)~(2)题。(4 分) 材料一:作为高科技产作品的电脑、手机,在十多年前还是一般人不敢企及的高档商品。 如今却走进千家万户,走进寻常百姓家。特别是手机,在中小学生中已不是什么稀罕物了。 据调查,某城镇中学学生手机拥有量已达 80%。手机已不再是用来单一的呼叫接听,还有收 发短信、游戏、聊天、上网等功能,有人甚至在平时考试时用来传送答案。一个自制力差的 学生每天玩手机的时间可达一个多小时。有的课上课下,随时随地手不离机;有的白天不敢 玩,深夜起来偷偷玩。很多学生因为玩手机,成绩越来越差。 材料二:2012 年 10 月,青岛市民张先生约弟弟妹妹带着孩子去爷爷家吃晚饭。饭桌上, 爷爷屡次想和孙子孙女们交流,但孩子们却并不在意,只顾着低头玩手机。老人不高兴了, 说了一句“你们和手机过吧”之后,摔了眼前的一个盘子,生气地回了房间。原本其乐融融 的家庭聚会,立刻变得尴尬无比。 (1)读了两则材料,谈谈你的观点或看法。(2 分) 答案:观点:高科技产品也有利有弊。(或:手机电脑的不当使用成为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 因素之一。手机的不当使用影响了学生的成绩。手机的不当使用阻碍了亲情的交流。 让手机回归工具的角色。) 看法:高科技产品如果使用不当,也会产生不利影响。(或:手机终归只是一个“工 具”,永远代替不了亲情。)(言之有理即可) (2)如果看到你的同学在课堂上玩手机,你该如何劝说?(2 分) 答案:某某同学,你好,上课玩手机既影响了你的学习,又不尊重老师的劳动,请你收起来 好吗?(言之有理即可) 8.学校开展创建“文化校园”活动,决定在校园内打造一面文化墙。请你为文化墙设计两 个栏目。(每个栏目四个字)(2 分) 示例:诗海拾贝 答案:只要符合题目要求均可给分。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