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 年 10 月浙江省自学考试鲁迅研究真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40 分)
1.
1969 年,在法国国立科学研究中心支持下,成立了 。[每空 1 分]
2.
美国的史沫特莱认为,在鲁迅的杂文中,“畅流着 的两支文化巨流”。[每空 1 分]
3.
1981 年 8 月,在美国举行了“ ”国际学术讨论会。[每空 1 分]
4.
1938 年 10 月,上海的一些学者召开“鲁迅思想座谈会”,希望进一步“从 的角度来认识这
一巨人”。[每空 1 分]
5.
瞿秋白认为鲁迅的思想发展道路是“从进化论到 论,从绅士阶级的逆子贰臣进到 和劳动
群众的真正友人,以至于战士”。[每空 1 分]
6.
鲁迅等翻译的《域外小说集》初版于 年。[每空 1 分]
7.
1923 年, 在谈到读鲁迅小说的感受时写道:“犹如久处黑暗的人们骤然看见了绚丽的阳
光”。[每空 1 分]
8.
鲁迅在《灯下漫笔》中明确地提出要“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 。[每空 1 分]
9.
《出关》的主要人物是 。[每空 1 分]
10.
鲁迅在《彷徨》扉页,引了《离骚》中的两句:“ , ”。[每空 1 分]
11.
鲁迅说他的小说:“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 , ”。[每空 1 分]
12.
鲁迅在《且介亭杂文•序言》中说:杂文“作者的任务,是在对于有害的事物, ,是感应
的神经,是 ”。[每空 1 分]
13.
鲁迅在杂文《 》中创造了一个细腰蜂的形象。[每空 1 分]
14.
鲁迅最后十年间,共创作了十本杂文集,其中《 》表现了作家向马克思主义的过渡。到《 》,
可以说便完成了这个过渡。[每空 1 分]
15.
鲁迅从《二心集》开始的八本杂文集,即《南腔北调集》、《 》、《 》、《 》和《且介亭杂
文》及它的续编、末编三本。[每空 1 分]
16.
鲁迅把艺术划分为“生产者艺术”和“消费者艺术”,前者指 文化,后者指 文化。[每空
1 分]
17.
鲁迅认为“仙才李太白的善作 ”,李贺想学,但学不象。[每空 1 分]
18.
唐人传奇是在六朝人 小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鲁迅认为他们的创作“都是有所为的”。[每
空 1 分]
19.
鲁迅认为讽刺小说与谴责小说的差异,首先表现在 。[每空 1 分]
20.
鲁迅赞扬《铁流》与《毁灭》等小说,写了“ 和 ”。[每空 1 分]
21.
鲁迅翻译的《桃色的云》是 的作品。[每空 1 分]
22.
鲁迅的《起死》和他翻译的巴罗哈的《少年别》都是“用 来写的新形式的小说”。[每空 1
分]
23.
鲁迅在《〈竖琴〉前记》中认为: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其主流还是一个: ”。[每空 1 分]
24.
《域外小说集》介绍的东欧弱小民族文学,有波兰的 、 的阿霍、希腊的蔼夫达利阿谛斯。
[每空 1 分]
25.
《野草》的艺术方法受波特莱尔的影响,波特莱尔是法国 的先驱。[每空 1 分]
26.
鲁迅在《摩罗诗力说》中写道:“有作至诚之声,致吾人于 者乎?”[每空 1 分]
27.
鲁迅翻译了 的《苦闷的象征》。[每空 1 分]
28.
《摩罗诗力说》介绍英国的两位浪漫主义诗人是 和 。[每空 1 分]
29.
鲁迅在《摩罗诗力说》一文中提出:“首在审己,亦必知人,比较既周, ”。[每空 1 分]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
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 1 分,共 5 分)
30.
日本的“鲁迅研究会”成立于(
A
1942 年
B
1952 年
C
1962 年
D
1972 年
31.
在《呐喊》中,以张勋复辟为历史背景的小说是(
A
《阿 Q 正传》
B
)[1 分]
)[1 分]
)[1 分]
)[1 分]
)[1 分]
《风波》
C
《白光》
D
《孔乙己》
32.
《狂人日记》最早发表于 1918 年出版的(
A
《新潮》
B
《小说月报》
C
《新小说》
D
《新青年》
33.
鲁迅的第一本杂文集是(
A
《华盖集》
B
《坟》
C
《热风》
D
《二心集》
34.
下列作品中,鲁迅称之为黑幕小说的是(
A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B
《儒林外史》
C
《聊斋志异》
D
《孽海花》
三、简答题(每小题 5 分,共 25 分)
35.
简述《故事新编》的艺术特色。[5 分]
参考答案:
作家往往拮取相近或相拟于现实的古人古事,加以开掘和生发,使之能有活的生命。为了
突出它的讽刺性,还大胆地把现实生活中的细节、语言引入历史故事。但又并不因此而混淆
历史事实,也不破坏作品的整体结构和气氛。
36.
简述瞿秋白在《〈鲁迅杂感选集〉序言》中对鲁迅为什么致力于杂文写作的分析。[5 分]
参考答案:
(1)急遽的剧烈的社会斗争,使作家不能够从容的把他的思想和情感熔铸到创作里去,表现
在具体的形象和典型里。
(2)残酷的强暴的压力,又不容许作家的言论采取通常的形式。
(3)作家的幽默才能,就帮助他用艺术的形式来表现他的政治立场,他的深刻的对于社会的
观察,他的热烈的对于民众的同情。
37.
鲁迅关于民间文艺的论述。[5 分]
参考答案:
民间文艺是劳动人民创造的;民间文艺具有“刚健”、“清新”的艺术特色,因为它“未染旧
文学的痼疾”;民间文艺真实自然、刚健清新,给文人创作以新的养料。
38.
鲁迅对《诗经》的评价。[5 分]
参考答案:
鲁迅认为“《诗经》是经,也是伟大的文学作品”。其中《风》诗是“闾巷之情诗”,最有
价值;“二《雅》,则或美或刺,较足见作家之情”;而“《颂》诗,大率叹美”,“早已拍马”。
39.
《药》受哪些外国作品的影响?[5 分]
参考答案:
《药》的构思近于安德烈耶夫与屠格涅夫的作品。其主题与安德烈耶夫的《齿痛》和屠格涅
夫的《工人与白手人》近似。这篇小说的结尾与安德烈耶夫的《默》接近。
四、论述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
40.
从《过客》和《死火》看鲁迅的人生哲学。[15 分]
参考答案:
(1)《过客》以一个不停息地向前走的“过客”作为主角,他“困顿倔强,眼光阴沉”,纵使
经过长途跋涉,身心疲倦,仍然顽强地向前走去。表现了鲁迅的韧性战斗精神和顽强进取的
人生哲学。
(2)《死火》中的冰谷象征着寒冽的旧社会,大石车象征着恶势力,“我”从冰谷中救出死火,
并且不怕自己被大石车辗压,让死火跃出了冰谷在人间燃烧。这表现了鲁迅人生哲学的另一
个侧面,即无私的自我牺牲精神。
41.
鲁迅早期力主抗争美学思想所表现的具体美学内容。[15 分]
参考答案:
(1)主张发扬真美,移人性情。反对以“观念的真实”来代替“感情的真实”,即以“移人情”
的观点来对抗“持人性情”的封建主义的传统美学观。
(2)阐明文艺的特殊功能,提出“不用之用”的观点,认为文艺有“涵养人之神思”、“直语
其事实法则”、启发人生之真理等社会功能。
(3)指出“兴感怡悦”是一切艺术美的本质。所谓“兴感”即是引起感情上的共鸣,所谓“怡
悦”,也就是一种快感和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