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年浙江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18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依稀 澎涨 戈壁滩 云蒸霞蔚
B. 涵盖 阴霾 捉谜藏 烘云托月
C. 贻误 函道 交际舞 寥若晨星
D. 吆喝 绪论 擦边球 名门旺族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或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来大家商量好,届时一起提出反对意见,可到了经理室,他们几个竟然噤若寒蝉,
只得由我独自“战斗”了
B. 晋北的天险雁门关被敌军突破之后,太原大有奄奄一息之势,国人对华北紧张的形
势都非常关心
C. 外援和主教练在转会费、出场费等问题上意见不合,虽经多方斡旋,但终至琴瑟失
调,不得不分手
D. 我们青年学生对那种“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及时行乐的思想,理
应予以摒弃
3.对下列特殊句式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判断句)
B. 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
C.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介宾短语后置句)
D.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宾语前置句)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人格 , 。 , , , 。
①它要求一个人应有高尚的道德追求
②勇于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义务
③是做人的尊严、价值和品质的总和
④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⑤是指人与动物相区别的内在规定性
⑥做到自尊、自爱、自强、自律
A. ③⑥①④⑤②
C. ⑤②①⑥④③
B. ③⑤①②⑥④
D. ⑤③①②④⑥
5.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并对后世的文化教育及选士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的人
是()。
A. 汉武帝
C. 郑玄
B. 董仲舒
D. 朱熹
6.教育者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教育,并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道德实
践活动,这符合中学德育()的原则。
A. 言行一致
B. 正面说服教育、积极引导
C. 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D. 通过集体进行教育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0 分)
7.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相应的古诗文名句。
(1)寄蜉蝣于天地,。哀吾生之须臾,。 (苏轼《前赤壁赋》)
(2)天地也!,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 (关汉卿《窦娥冤》)
(3)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字余曰灵均。(屈原《离骚》)
(4)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
8.与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9.语文教学应在师生的过程中进行。
10.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着眼于其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和课程所具有的的特点。
三、简答题(20 分)
11. 简述《诗经·蒹葭》诗中“伊人”的形象意义。(8 分)
12. 试述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区别。(6 分)
13. 观察就是用眼睛看吗?观察力强的人是不是视觉特别敏锐?为什么?(6 分)
四、鉴赏题(26 分)
14. 赵树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开拓之功的重要作家,是我国现当代文学创作中独树一
帜的作家,是一位公认的语言艺术大师。他的作品给人一种亲切、自然的感觉,小说语言具
有通俗化、大众化、民族化的特点。下面的材料是其代表作《小二黑结婚》中的片段,试分
析其作品的语言结构风格。(7 分)
①刘家峧有两个神仙,一个叫二诸葛,一个叫三仙姑……
②刚才跑出去那个小闺女,跑到外边一宣传,说有个打官司的老婆,四十五了,擦着粉,穿
着花鞋,临近的女人们都跑来看,挤了半院,唧唧哝哝说:“看看,四十五了!”“看那裤腿!”“看
那鞋!”三仙姑半辈子没有红过脸,偏这会撑不住气了,一道道热汗在脸上流,交通员领着小芹
来了,故意说:“看什么?人家也是个人吧,没有见过?闪开路!”一伙女人们哈哈大笑。
③三仙姑却和大家不同,虽然已经四十五岁,却偏爱当个老来俏,小鞋上仍要绣花,裤
腿上仍要镶边,顶门上的头发脱光了,用黑手帕盖起来,只可惜宫粉涂不平脸上的皱纹,看
起来好像驴粪蛋上下上了霜。
15. 阅读下面一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10 分)
裴给事宅白牡丹
裴潾
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
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注:唐代牡丹以大红大紫为贵,白色牡丹不受重视。
(1)前两句是如何写紫牡丹的?这跟写白牡丹有什么关系?(4 分)
(2)第三句中诗人用一“别”字引出盛开的白牡丹,这样写好在哪里?全诗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思想感情?(6 分)
16. 试赏析曹操的《观沧海》的抒情艺术。(9 分)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五、案例分析题(共 12 分)
17. 以下是一位教师执教《三顾茅庐》的片段。谈谈本案例中的“词义教学”给你什么启示。
(6 分)
学生朗读课文中的片段:
张飞说:“一个村夫,何必哥哥您亲自去呢?派个人把他叫来得了。”刘备斥责他:“胡
说!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呢?”
师:什么叫“大贤”?老师先来考考大家。你们知道武艺十分高强的人叫什么?
生:大侠!
师:家里钱非常多的人呢?
生:大款!
师:能够做一手美味佳肴的人呢?
生:大厨!
师:当今非常出名的歌星、影星叫什么?
生:大腕!
师:在文学、艺术方面具有高深造诣的人呢?
生:大师!
师:现在你们明白什么叫“大贤”了吗?
生:就是指在道德和才华方面非常出众的人。
生:就是思想素质和才华能力方面最伟大的人。
18. 对学生来说,由于知识基础的差异和个性品质的不同,对课程也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
比如,新课程提倡的研究性学习,就有很多学生不知所措。一个班少则有四五十人,多则六
七十人,要进行有效的合作和探究,难度很大。据上课教师分析,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只有
那些主动性强的学生受益,三分之二的学生是跟着走或跟不上。在众多的课堂实践活动中,
表现突出的只是那些性格外向的学生,性格内向的学生只能做旁观者。这种现象很容易导致
学生出现两极分化。
问题:对于新课程改革遇到的这个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采取
哪些方法,才能使所有学生在教改中受益?(6 分)
六、技能应用题(14 分)
1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炉中煤(节选)
——眷念祖国的情绪
郭沫若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不辜负你的殷勤,
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1) 如果请你来为学生命制试题,请以这首诗为阅读材料,设计两道阅读理解测试题,
并注明参考答案。(8 分)
(2) 在《炉中煤》这首诗里,韵律和节奏的和谐是很值得我们注意的。全诗每一节都
是五句,而开头一句总是有意的重复,使得思想感情的抒发层层深化。请以节选部分为例,
对其进行节奏停顿的划分。(6 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解析] A 项中“ 澎涨”应为“膨胀”;B 项“捉谜藏”应为“捉迷藏”;D 项中“名门
旺族”应为“名门望族”。本题正确答案为 C。
2.A[解析] A 项“噤若寒蝉”,噤:不作声;寒蝉:深秋的知了。意思是像深秋的蝉那样
不鸣叫。比喻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含贬义,用在此处符合语境。B 项“奄奄一息”,形容
气息微弱,全身瘫软,濒临死亡。用在此处不合语境,故排除。C 项“琴瑟失调”,指琴瑟
演奏得不协调。比喻政令不当,失去调节;也比喻夫妇不和。 外援和主教练之间的意见不
合既不属于政令也不属于夫妻之间的意见不合,故排除。D 项“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
瓦上霜”,比喻只顾自己﹐不关心别人。 并不是一种及时行乐思想,故排除。本题正确答案
为 A。
3.A[解析] A 项属于省略句。
4.D[解析] 略
5.B[解析] 西汉时期,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
对后世的文化教育及选士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A[解析] 言行一致原则也叫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育者既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理
论教育,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的训练和培养。
二、填空题
7.(1)渺沧海之一粟羡长江之无穷
(2)只合把清浊分辨
(3)名余曰正则兮
(4)仙之人兮列如麻
8.工具性人文性
9.平等对话
10. 文化功能人文学科
三、简答题
11. [参考答案] “伊人”是主人公日夜思念的意中人。他虽望穿秋水、执著追求,但“伊
人”却缥缈阻隔,可望难即,故而诗句中荡漾着无可奈何的心绪和空虚惆怅的情致。 如果
把诗中的“伊人”认定为情人、恋人,那么,这首诗就是表现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
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精神是可贵的,感情是真挚的,但结果是渺茫的,处境是可悲的。
然而这首诗最有价值、最令人共鸣的东西,不是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创造的“在
水一方”——可望难即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意境。好诗都能创造意境。意境是一种格局、
一种结构,它具有包含一切具备相似格局、类同结构的异质事物的性能。“在水一方”的结
构是:追寻者—河水—伊人。由于诗中的“伊人”没有具体所指,而河水的意义又在于阻隔,
所以凡世间一切因受阻而难以达到的种种追求,都可以在这里发生同构共振和同情共鸣。
12. [参考答案] 它们之间的区别是:(1)生活真实是自然形态的、纯客观的东西;艺术
真实是观念形态的东西,是主客观的统一。(2)艺术真实是生活真实典型化和审美化的反映。
13. [参考答案] (1)观察不一定要用眼睛,观察是通过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嘴巴
尝和皮肤接触等形式来认识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有一定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比较持久
和主动的知觉。(2)观察力强的人并不一定视觉特别敏锐。观察力强是说心思缜密能发现常
人不能发现的问题和细节并加以分析和总结。
四、鉴赏题
14. [参考答案] 从题干材料的引用中,可以看出赵树理作品语言通俗化的特点。赵树理
一方面从人民群众的语言中吸取丰富的营养,予以充分的加工,另一方面借鉴中国古典小说、
民间文学和戏曲的语言与表达方式加以创造性的运用,从而成功地将农民群众的口头语言提
炼为准确、质朴、明快、活泼、鲜明生动和风趣幽默的文学语言。从第①段的描写,可以看
出作者为了体现语言的通俗化,并迎合农民大众的口味,文章开头采用讲故事的方式。从第
②段可以看出小说的语言带有农民所熟悉的强烈的形象性,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具有通俗
晓畅、简洁生动、质朴明快、幽默风趣的特点。从第③段可以看出在小说中采用了大量的群
众口头语言,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精心的加工和艺术锤炼,形成了质朴平实、简洁畅达、诙
谐风趣、雅俗共赏的书面语言。
15. [参考答案] (1)本诗采用侧面烘托的手法,通过写长安豪贵争赏紫牡丹侧面描写出
紫牡丹花开之盛、之美;通过对紫牡丹花开之盛、之美的描写,为下面写白牡丹作了有力的
铺垫,紫牡丹的被争赏与白牡丹遭受冷遇构成鲜明对比。(意思正确即可得分)
(2)一个“别”字引出了迥然不同的另一番景象,一动一静,一热一冷的对照凸显出
白牡丹盛开的形象和冷清的处境。表达了诗人对白牡丹及裴给事的高洁形象的赞美和对其处
境的同情。(意思正确即可得分)
16. [参考答案] 《观沧海》这首诗的基调是苍凉慷慨,折射出曹操非凡的胸襟气度,诗
中亦透露出些许悲凉感慨之意,耐人寻味,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这首诗表象
句句写景,实际句句抒情。境由心生,同样的景物入各人眼,经思考提炼成文字又是各个不
同。诗人把自己远眺大海时涌上心头的那种豪情壮志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一切景语皆情
语”,本诗很好地体现了写景诗的这一特点,堪称写景诗的上品,也是诗歌、散文等文学作
品写景和我们作文写景状物的典范,很值得细品、学习和借鉴。
五、案例分析题
17. [参考答案]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
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案例中,教师紧紧抓住“大贤”一词,接连提问 5 个与之有着密切关
系的问题,这样,就把文中的语言内化成学生自己的语言,变成学生能够理解的东西了。理
解了“大贤”这个词,孔明不同一般的丰满的形象就立刻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了,这就把握了
全文的精神,能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样的词义教学可以使学生体验到文字背后的生活,感受
到文字背后的精彩,广化、深化、敏化了学生的思维,突出一点盘活全文,这应该是我们语
文老师追求的一种境界。
18. [参考答案] 要解决新课程改革遇到的这个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智力开
发与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中,重视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特别重视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另外还应重视个别差异,每个
学生已有的经验及其天资、禀赋、兴趣、性格等心理品质差别很大,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个
别指导。
六、技能应用题
19. [参考答案] (1)①诗中运用了托物言志、比拟的手法,试述其作用。
参考答案:以燃烧着的煤的口气来抒写的“炉中煤”是一种自喻,比喻诗人自己思恋祖
国的炽热感情;“年青的女郎”象征“五四”时期我们祖国的蓬勃生机,采用的是拟人化的
手法。诗中虽然没有出现“怀念祖国”这类直接抒情的诗句,却很形象地表达了作者热爱祖
国,立志报效祖国的强烈感情,体现了此诗借物方志,托物寄情的艺术特色。
②简述“炉中煤”的象征意义。
参考答案:首先,“炉中煤”象征着诗人的爱国热情。诗人以煤的口吻倾诉自己的衷肠,
更加形象地体现了诗人火山爆发式的内在情感,同时也显示出诗人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其
次,由于煤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曾经活埋在地下多年,比喻诗人的爱国热情早就
深藏于心中,只是受社会环境的限制,一直被压抑,而今朝总得重见天光,庆幸欢呼“五四”
运动使中华民族挣脱了几千年来封建主义的束缚,为古老的中国带来新的希望,也使诗人长
期积淀在心中的爱国感情得以爆发,这种象征意味体现了“五四”时期很多青年知识分子的
共同心声,因而具有一定的时代感。
(2)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不辜负‖你的|殷勤,
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