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江苏省泰州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 20 分)
第 1~10 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食物腐败
B.干冰升华
C.光合作用
D.煤气燃烧
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雪碧
B.牛奶
C.氧气
D.食醋
3.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氮气 N2
B.氯离子 Cl1-
C.铝元素 AL
D.1 个氢分子 2H
4.下列物质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用钨制作灯丝
B.用铝制作导线
C.石墨制铅笔芯
D.用焦炭冶炼铁
5.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 取用粉末
B 蒸发结晶
C 加热液体
D 连接仪器
6.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工业废气直接排放
B.过度服用维生素 C
C.大量使用农药化肥
D.生活垃圾分类回收
7.下列物质溶于水,能形成溶液的是
A.蔗糖
B 泥土
C 粉笔灰
D 食用油
8 制造北斗三号卫星使用了钛合金材料,钛原子的质子数为 22,相对原子质量为 48,则钛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22
B.48
C.70
D.26
9 儿童体内缺少锌元素,严重时易患的疾病是
A.佝偻病
B.贫血症
C.侏儒症
D.甲状腺疾病
10.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淀粉溶液中滴加碘水,溶液呈红色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岀明亮蓝紫色火焰
C.硬水中滴加肥皂水,产生大量泡沫
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黑色固体
第 11~15 题,每小题有,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
正确得 1 分;错选得 0 分。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11.水杨酸(C7H6O3)能有效抑制葡萄球菌和大肠杄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水杨酸由三种元素组成
B.水杨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1 个水杨酸分子中含有 20 个原子
D.水杨酸中氢、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2:1
12 右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 t2°C 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在 t1°C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甲的质量最大
C.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宜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D.将 t3°C 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1°C 时,只有丙溶液仍是饱和溶液
1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活性炭可用于净水,是因为能吸附水中的杂质
B 洗洁精能洗去油污,是因为洗洁精能溶解油污
C 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
D 铝制品不能用钢丝球擦洗,是因为易破坏表面的致密氧化膜
14.下列有关物质的提纯、分离、鉴别以及检验的做法,正确的是
A.除去 KCl 溶液中混有的少量 CaCl2:加入过量 K2CO3 溶液,过滤
B.分离铁粉与铜粉∶加入适量 AgNO3 溶液,过滤、洗涤、干燥
C.鉴别硫酸溶液与硫酸钠溶液:加入 BaCl2 溶液
D.检验二氧化硫气体:将气体通入稀高锰酸钾溶液
15 中国科学家以 CO2 和 H2 为原料,经催化可转化为有机物,其微观反应原理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化学式为 C4H9
B 反应②属于置换反应
C 催化剂Ⅰ、Ⅱ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均不变
D 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2
CO H
I
催化剂
2
H O CO
2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 40 分)
l6(7 分)在抗击新冠肺炎的过程中,测体温,戴口罩、勤消毒等是必需的防疫措施。
(1)水银体温计中的汞是由__________直接构成;测量体温,汞柱上升,汞微粒之间的
___________增大。
(2)医用防护口罩使用了超细聚丙烯纤维,聚丙烯纤维属于___________材料;戴口罩能
有效阻隔可吸入颗粒物、细菌、病毒等,其阻隔原理与化学实验中的__________基本操作
类似。
(3)免洗手消毒液中含有的酒精,可使细菌中的蛋白质____________达到消毒目的;由于
酒精具有性,开瓶用后应立即拧紧瓶盖,以免浓度降低;酒精使用时应远离火种,酒精不
慎泼酒燃烧,灭火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17.(8 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现提供下列实验仪器和装置:
1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可选
用 F 和___________(填序号)组装成排水法收集氧气的装置;还可用______________
方法收集氧气。
2 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为达到控制反
应生和停止的目的,发生装置应选择 A 和______________(填序号);为除去氢气中的
水分,用 B、C 组装成一套装置,向 B 中加入液体试剂__________________,气体通过
此装置达到目的。
(2)实验室用氯化钠固体配制 5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15%的氯化钠溶液。
①量取水,应选择______________(填“10mL”或“50mL”)量筒。
②下列操作导致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a.取用潮湿的氯化钠
b 称量时,所用砝码表面已生锈
c 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d 转移溶液后,烧杯内还有少量氯化钠固体
18.(8 分)A~F 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A 是生命之源,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B 与 A 发
生化合反应生成 C,C 俗称熟石灰;D 是由三种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盐,D 和 A 混合,溶液温
度显著降低,据此原理可制作“摇摇冰”;C 与 D 混合加热反应生成 A、E、F 三种物质,E
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A 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电解 A 的实验,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
________________。
(2)B 俗称_______________,B 与 A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C 的澄清溶液通常用来检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体。
(4)D 在农业上可用作________________肥。
(5)E 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______________色。
(6)C 与 D 混合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10 分)酸碱中和反应是初中阶段重要的一类反应,请你一起参与探究。
【实验探究】在 50mL 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 50mL 一定浓度的盐酸,并用玻璃棒
搅拌,观察到溶液的温度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现象小李同学得出两者能发生反应
的结论。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后,小张同学发现此结论不够严谨,设计了下列 3 个对比实验:
1
2
3
50mL 一定浓度的盐酸与 50mL 蒸馏水混合,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50mL 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与 50mL 蒸馏水混合,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50mL 一定浓度的盐酸与 50mL 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用数字化实验技术测得 3 个实验,溶液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1)由图可知,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稀释时均______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
但它们稀释时温度的变化量远______________两溶液混合时温度的变化量。
(2)从微观角度分析,此中和反应的温度变化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两种离子发生反应放出热量的缘故。
【实验探究Ⅱ】
(1)在 50mL 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 2~3 滴酚酞试液,再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盐
酸,并用玻璃棒
搅拌,溶液颜色由红色刚好变为无色时,可说明两者发生了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
(3)取一定量反应后的无色溶液加热蒸发,在蒸发的过程中,“意外”发现溶液由无色又
变成红色。同学们对红色溶液中溶质的成分(酚酞除外)进行再探究。
查阅资料:酚酞在 pH-8.2 的溶液中呈无色,在 8.2
同学们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__________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验证:取样,滴加_________________,无气泡产生,猜想三错误。
原因分析:反应后无色溶液中仍存在少量 NaOH,加热蒸发,当溶液的 pH 在______________
范围内,溶液的颜色变红。
总结反思:向某碱性溶液中滴加 2~3 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后溶液的颜色___________(填
“一定”或“不一定”)变红。
20.(7 分)硼及其化合物在现代工农业、医学、国防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利用硼镁矿
可制备硼,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B2O3 中 B 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____。
(2)为加快硼镁矿石与浓 NaOH 溶液的反应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回
收副产物 Mg(OH)2 可制得流程__________的反应物。
( 3 ) H3BO3 加 热 分 解 只 生 成 两 种 氧 化 物 , 流 程 ② 的 化 学 反 应 方 程 式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流程③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
3B O 3Mg
一定条件
2B 3MgO
,理论上制备 1.1
吨的硼,需消耗镁多少吨写出计算过程)?
1
B
2
C
3
A
4
D
5
C
6
D
7
A
16.(1)汞原子
空隙
(2)合成
过滤
参考答案
9
8
A
C
10
B
11
A
12
AC
13
B
14
D
15
CD
(3)变性或失去生理活性
会发
用湿抹布扑灭
17.(1)①
2KMnO
4
K MnO MnO O
2
4
2
2
H
向上排空气的
②
Zn H SO
2
4
ZnSO H
4
2
D
浓硫酸
(2)①50mL
②b
18.(1)H2O
1:2
(2)生石灰
(3)二氧化碳(或 CO2)
(4)氮
CaO H O Ca(OH)
2
2
(5)蓝
(6)
2NH NO Ca(OH)
4
3
Ca(NO )
3 2
2
2H O 2NH
2
3
19.【实验探究Ⅰ】升高
(1)放热
小于
(2)H+
OH-
【实验探究Ⅱ】
(1)
NaOH HCl NaCl H O
2
(2)三
反应物中不含碳元素
实验验证:足量稀盐酸
原因分析:8.2-14
总结反思:不一定
20.(1)+3
(2)将硼镁矿石粉碎
③
(3) 3
2H BO 3H O B O
2
3
3
2
(4)3.6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