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2年辽宁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真题.doc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资料共7页,全文预览结束
2012 年辽宁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 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古代教育家是( ) A.孟子 B.荀子 C.孔子 D.朱熹 2.由十七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编写的教育著作是( ) A.《爱弥儿》 B.《大教学论》 C.《教育漫话》 D.《普通教育学》 3.主张“儿童中心”的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 B.洛克 C.赫尔巴特 D.杜威 4.一定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 ) A.教育的领导权 B.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C.受教育权
D.教育为谁服务 5.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求教育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 ) A.循序渐进 B.抓住成熟期和关键期 C.因材施教 D.有针对性 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 ) A.重要方法 B.主要方法 C.唯一方法 D.首要方法 7.教学原则是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理,它的制定依据是( ) A.教学任务 B.教学规律 C.教学目标 D.教学内容 8.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 ) A.1805 年 B.1848 年 C.1862 年 D.1905 年 9.德育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最基本的方法是( )
A.榜样教育法 B.说服教育法 C.遭德叙事法 D.交往实践法 10.表明某人专业学术水平的证明文件称为( ) A.学位证书 B.毕业证书 C.学历证书 D.结业证书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在每小题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 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被称为是传统教育的代表人物,他主张的“教学三中心”包括( ) A.教师中心 B.学生中心 C.课堂中心 D.教材中心 E.活动中心 2.教育的社会属性包括( ) A.历史性 B.永恒性 C.预期性 D.阶级性 E.相对独立性
3.关于人的发展的动力观有若干种,“外铄论”是其中一种,其代表人物有( ) A.荀子 B.洛克 C.卢梭 D.华生 E.孟子 4.素质教育的特征包括( ) A.教育对象的全体性 B.教育内容的基础性 C.教育空间的开放性 D.教育目标的全面性 E.教育价值的多元化 5.课程计划的构成内容包括( ) A.教学要求 B.教学科目 C.学科的设置顺序 D.各门学科的教学时数 E.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6.教学过程的构成要素有( ) A.教师 B.教学环 C.学生 D.教学内容
E.教学方法 7.课的结构一般包括( ) A.组织教学 B.检查复习 C.学习新教材 D.巩固新教材 E.布置课外作业 8.德育在个体发展中的功能主要表现为( ) A.生存功能 B.导向功能 C.发展功能 D.变革功能 E.享用功能 9.班主任的专业化素养包括( ) A.教育教学能力 B.班级管理能力 C.社会沟通能力 D.道德反思能力 E.精神关怀能力 10.《教师法》规定教师享有的基本权利包括( ) A.教育教学权 B.学术研究权
C.学生管理权 D.报酬待遇权 E.参与管理权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我国近代教育家杨贤江先生编写出版的__________是我国第一部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 阐述教育问题的教育著作。 2.教育的本质属性就是强调教育是__________的一种社会活动。 3.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__________的功能。 4.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在学校中培养什么样人才的__________。 5.普通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是__________,增进学生的健康。 6.教师的业务素养主要包括知识素养和__________两个方面。 7.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__________的总称。 8.备课是教学工作的基础和__________。 9.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表现为教育者所提出的目标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__________的 矛盾。 10.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教师职业__________。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1.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 2.教育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具体表现如何? 3.什么是教学?教学的任务有哪些? 4.德育过程韵基本规律有哪些? 五、论述题(本文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1.结合实际谈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如何实现角色转化。
2.结合实际谈谈教师应如何上好一堂课。 六、案例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1.结合教学原理分析下例中教师的做法。 案例:《圆周率》教学片断某数学教师在讲“圆周率”时,首先让学生观察教师准备的教具(一 个圆形纸壳),让学生观察圆的周围是什么形状.并用手摸一摸,感知一下。学生经过观察 和感知得出结论:即圆的周围实际上可以看成是一条曲线,教师补充道,这条曲线叫圆的周 长。教师又让学生量出教具的周长并算出周长与直径的比,再分别量出每个学生自己准备的 三个大小不同的圆的周长,再出周长和直径的比,学生计算的结果都接近于 3.14。教师最 后指出: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叫做圆周率,用字母 IT 表示,经前人反复精密计算π=3.14。 教师还给学生讲了祖冲之发明圆周率的故事。 2.结合德育原理分析下例,谈谈如何对王峰同学进行教育。 案例:某校初三年级有位叫王峰的学生,经常迟到、旷课、上游戏厅.甚至打架、敲竹杠, 学习成绩就更不用说了,门门功课挂红灯,尽管老师多次教育,仍不见好转,还是经常旷课、 打游戏,向同学借钱,同学不借就打同学,班里同学见了他都躲得远远的。虽然偶尔也有进 步.但没过两天又恢复原样,以至老师对他失去了信心。不过,这个学生并不是一无是处, 他百米赛跑速度超人,在校运动会上,他连续两年获得百米赛冠军,为班级争得了荣誉。除 此以外,他还特别喜爱画画,象棋也下得非常棒。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