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内蒙古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是()的社会活动。
A.培养人 B.传递生产经验
C.传递生活经验 D.传递科学文化知识
2.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
3.教育必须向所有人开放,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指的是
()。
A.教育的终身化 B.教育的全民化
C.教育的民主化 D.教育的多元化
4.()决定教育的发展水平及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A.政治制度 B.经济制度
C.生产力水平 D.科学技术
5.促使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向现实状态转变的决定性因素是()。
A.遗传素质 B.环境 C.教育 D.个体主观能动性
6.学校组织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是()。
A.教学大纲 B.课程计划 C.教学目标 D.课程评价
7.在教学中贯彻启发性原则的首要问题是()。
A.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B.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C.发扬教学民主 D.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8.最能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制 B.班级授课制
C.分组教学制 D.道尔顿制
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品德评价法 D.实际锻炼法
10.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
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是()。
A.班级平行管理 B.班级民主管理
C.班级目标管理 D.班级常规管理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11.制定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
A.对学生的研究 B.对教师的研究
C.对社会的研究 D.对学科的研究
12.下列关于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环境为个体发展提供条件
B.环境对个体发展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C.个体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环境影响
D.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无积极和消极之分
13.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是通过以下哪些作用实现的?()
A.导向作用 B.激励作用 C.决定作用 D.评价作用
14.教师钻研教材包括钻研()。
A.教学大纲 B.教科书 C.有关参考书 D.教学计划
15.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有()。
A.柏拉图 B.卢梭 C.福禄贝尔 D.裴斯泰洛奇
三、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8 分)
16.德国教育家________的《普通教育学》(1806)的问世,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的、
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
17.________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管理体
制、教育机构、培养目标、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纵横衔接关系。
18.通过________来实现对政治经济的影响,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的主要途径。
19.“拔苗助长”“陵节而施”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________规律。
20.________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也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21.在教和学的协同活动中,________是学习的主体,________在教学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22.________是开展学科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四、简答题(每小题 4 分,共 12 分)
2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的我国今后一个时期教育
事业改革发展的工作方针是什么?
24.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
25.在德育过程中应怎样贯彻因材施教原则?
五、论述题(共 10 分)
26.联系实际谈谈一个合格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质。
参考答案
1.【答案】A。解析: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区别于
其他事物和现象的根本特征。
2.【答案】A。解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出自《论语·述而》,这是孔子论述启发式教
学的重要名言,对后世影响非常深远。
3.【答案】B。解析:题干指的是教育的全民化。
4.【答案】C。解析: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发展水平及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5.【答案】D。解析: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
决定性因素,是将外部影响转化为内部发展的关键。
6.【答案】B。解析:课程计划是学校组织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也是制定分科标准、
编写教科书和设计其他教材的依据。
7.【答案】B。解析:教学中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有: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
学生独立思考,形成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将知识创造性地用于实际。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是首要问题。
8.【答案】B。解析:班级授课制有利于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这是其优点之一。
9.【答案】B。
10.【答案】A。解析:所谓班级平行管理,是指利用集体与个人相互影响的关系,班主任既
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
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
二、多项选择题
11.【答案】ACD。解析:制定课程目标应研究学生、社会、学科。
12.【答案】ABC。解析: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影响是指环境为个
体发展提供条件,消极影响是指环境对个体发展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但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并不是消极地接受环境影响。
13.【答案】ABD。解析: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是通过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
评价作用实现的。
14.【答案】ABC。解析:教师需要钻研的教材包括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科书和有关参
考书。
15.【答案】AD。解析:在教育目的问题上,分为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的
代表人物有孔德、涂尔干、赫尔巴特等;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有卢梭和裴斯泰洛奇等。
三、填空题
16.【答案】赫尔巴特
17.【答案】学校教育制度(学制)
18.【答案】培养人才
19.【答案】顺序性
20.【答案】教育目的
21.【答案】学生;教师
22.【答案】课程标准
四、简答题
23.【参考答案】
(1)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2)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3)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4)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5)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
24.【参考答案】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相统一;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
25.【参考答案】
(1)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
(2)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五、论述题
26.【参考答案】
(1)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
①所教学科全面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
②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
(2)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
①教育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
②观察学生能力和教研能力;
③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④教育机制。
(3)职业道德素养
①忠诚教育事业;
②热爱学生;
③严于律己,为人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