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1-2022学年江苏省南京市九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期中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资料共11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1-2022 学年江苏省南京市九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期中 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今年是辛亥革命____周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____周年,中国人民正意气风发向着全面 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 A. 100、100 B. 110、100 C. 110、110 D. 100、 110 【答案】B 【解析】 【详解】时事题,解析略。 2.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____阶段学生作业负担 和____负担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 A. 义务教育、校内教育 B. 高等教育、校内教育 C. 职业教育、校外培训 D. 义务教育、校外培训 【答案】D 【解析】 【详解】时事题,解析略。 3. 2021 年 7 月 1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经 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 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 进。”这表明( ) ①我国已经跨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在进入新时代 ③我国已经踏上了强国富民之路 ④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正在发生转变 ⑤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正在逐步落实 B. ③④ C. ①⑤ D. ③⑤ A. ①②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我国社会的发展阶段的认识和理解。 ①: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①说法错误; ②:党的十九大庄严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故②说法错误; ③⑤:我国已经踏上了强国富民之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正在逐步落实,故③⑤说法正 确; ④: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变,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 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故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 D。 4.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习近平主席的这句话告诉我们( ) A.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B. 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C. 我国致力于实现同步富裕 D. 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解决主要矛盾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认识和理解。 B:题文中,习近平主席的这句话告诉我们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心全 意为人民服务,故 B 说法正确; A:强国富民是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故 A 说法错误; C:共同富裕并不等于同步富裕,故 C 说法错误; D: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故 D 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 B。 5. 创新无处不在,创新让我们体验别样人生。下列行为属于创新的有( )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 ②江苏南京三孩生育登记实现线上办理 ③小刚国庆期间由于贪玩来不及写作业,“复制”了一下同学的答案 ④江苏南京小学生自己创编“超燃”课间操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A. ①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创新的认识和理解。 ①②④:时代需要弘扬创新精神。创新精神,表现为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表 现为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表现为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团 队精神,表现为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故①②④的说法均体现出创新 精神,符合题意; ③:“复制”了一下同学的答案是缺乏创新精神的体现,故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 A。 6. 为进一步激励科研人员多出高质量科技成果、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更大贡献,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从 7 方面提出 25 条举措,为创新“松绑”,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经费管理自主权。这是因为( ) A. 创新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B.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坚持全面跨越的方针 C.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D. 创新是一切社会财富的源泉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创新的认识和理解。 A:科技创新能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故 A 说法错误; B: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 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故 B 说法错误; D:劳动是一切社会财富的源泉,故 D 说法错误; C: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C 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 C。 7. 下列材料能够反映现代政治文明核心的是( ) ①某社区居委会邀请居民代表对社区的事务提出建议 ②在南京市人大代表选举中投下庄严一票 ③南京警方搭建智慧执法平台,法律文书可用微信扫码直接送达 ④南京 64 岁老太毛某宁因为擅自离开封控地,造成疫情外溢被刑拘 A. ①② 【答案】D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法治的认识和理解。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 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①:这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体现,与题意不符; ②:这是公民积极参与民主选举的体现,故与题意不符; ③④: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以及全民守法是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故③④符合题 意; 故本题选 D。 8. 民主和法治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两大目标和基本内容,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以下无法体现该关系的是( )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修正草案)》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②中国政府网常年围绕《政府工作报告》开展网民建言征集活动 ③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④《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法》为增强军队凝聚力提供了法律保证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A. ①②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民主和法治的关系。 ①③:民主和法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选项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修正草案)》向 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既体 现了民主,又体现了法治,故①③正确; ②:中国政府网常年围绕《政府工作报告》开展网民建言征集活动,这是体现了民主,未涉 及法治,故②错误; ④:《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法》为增强军队凝聚力提供了法律保证这是体现了法治,未涉及 民主,故④错误; 本题是逆向选择题,故本题选 D。 9. 某社区老年人较多,但没有老年人文化活动场所,这一问题引起了媒体的关注。该社区的 几名中学生联名向市长信箱提交了“建立老年人活动站”的建议书。同学们的做法是 A. 通过信访举报制度行使监督权 B. 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行使民主权利
C. 通过舆论监督制度寻求政府帮助 D. 通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参与民主监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参与政治生活,该社区的几名中学生联名向市长信箱提交了“建立老 年人活动站”的建议书。公民向决策机关反映意见、提出建议,这是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参与民主决策,说明他们积极参与政治生活,故 B 正确;ACD 均不涉及这一制度,与题意不 符,正确答案是 B。 10. 民主价值的实现要靠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以下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制度的是( )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②人民代表大会 ③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⑤社会主义制度 B. ①②⑤ C. ①③④ D. ②③⑤ A. ①③⑤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民主政治制度的认识和理解。 ①③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 途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项制度强 调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 项独具中国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实行群众自治制 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故①③④说法正确; ②: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故②说法错误; ⑤:社会主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故⑤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 C。 11. 下列行为中属于中学生参与民主生活的有( ) ①积极参加“最美校园”摄影比赛 ②向消费者协会投诉冰箱质量问题 ③参加居民会议,听取委员会工作汇报 ④在网上参与“无烟日”环境管理问题讨论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参与民主生活的认识和理解。 ①:这是中学生发展兴趣的体现,与题意不符; ②:这是在参与社会的经济生活,与题意不符; ③④:这是公民积极参与社会的政治生活的体现,故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 C。 12. 下列知识之间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B. D. A. C.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概念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和理解。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故 A 的描述是错误的; B:我国实行人民民主,既要发展选举民主,又要发展协商民主,故二者是并列的关系,故 B 说法错误; C: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是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的方式之一, 故 C 说法正确; D:道德和法律都是维护社会关系的准则,二者相辅相成,有些道德的内容也是法律的要求, 故 D 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 C。 13. 下面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观点不正确的是( )
A.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B.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我国未来发展的中心任务 C.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求做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D.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全面依法治国的认识和理解。 D: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故 D 说法正确; A: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故 A 说法正确; C: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求做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故 C 说法正确; B:经济建设是我国的一切工作的中心,故 B 说法错误; 本题逆向选择,故本题选 B。 14.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 年)》总体目标,到 2025 年,政府行为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日益健全。下列对法 治政府认识正确的有( ) ①建设法治政府要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 ②建设法治政府要做到“法无禁止皆可为” ③建设法治政府要做到“法定责任必须为” ④依法行政的核心是健全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④ A. ①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建设法治政府。 ①③: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建设法治政府要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责 任必须为”,故①③正确; ②:“法无禁止不可为”,故②错误; ④: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故④错误; 故本题选 A。 15. 今年 7 月自南京发生疫情以来,一些商家借疫情之机乱涨价的行为引起市民愤慨,南京
市有关部门坚持从严监管坚决打击。对国家这一举措的影响认识正确的是( ) A. 市民对这一行为表示愤慨是具有法制观念的表现 B. 商家借疫情乱涨价是不讲诚信的行为 C. 有关部门应坚持依法行政 D. 严厉打击这一违法行为有利于建设法治国家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厉行法治。 AB:主题是市民和商家,不符合题意,题干问的是国家的举措,故排除 AB; C:题干中国家有关部门已经依法行政,选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C; D: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有关部门坚持从严监管坚决打击,有利于建设法治国家, 故 D 正确; 故本题选 D。 二、非选择题 16. 某校组织学生参观“伟大建党精神”展览馆,将红色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红色 基因融入青春的血脉,为同学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伟大建党精神在薪火相传中发扬 光大。 走进楷模故事 楷模一 有一双手,在过去的 13 年里,托举起了约 2000 名大山女孩求学改变人生的梦 想。全国第一所公办免费女子高中——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的心中只有学 生。仅家访,她就走了近 12 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 3 圈。“有人问我,为什么做这些?其 中有我对这片土地的感恩,更多的则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楷模二 2019 年 6 月,广西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把刚刚 开始的一辈子,献给了她眷恋的土地。遍访贫困户、推广种植砂糖橘、建立电商服务站…… 驻村一周年的那天,她已在崎岖的扶贫路上奔波了两万五千公里。 (1)“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奋进伟大复兴征程。”请运用所学知识,结合上述楷模故事谈 谈发扬伟大建党精神的意义所在。 践行强国誓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回望百年非凡历程,一代代中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