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02甘肃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24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3页 / 共24页
第4页 / 共24页
第5页 / 共24页
第6页 / 共24页
第7页 / 共24页
第8页 / 共24页
资料共24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02 甘肃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 一、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 1 分,共 15 分) 1.人类生活的现实世界是 A.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 B.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统一体 C.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的统一体 D.人类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人类社会关系的总和 【答案】A 【分析】本题考点:人类世界及其构成。 人类生活的现实世界即指人类世界,人类世界是在人类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人化自然和人类社 会的统一体,人类世界包括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两层基本关系,离开自然界无所谓人类 社会,实践是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人类是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通过实 践活动,生成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及其统一,构成人类世界的。因此选项 A 正确。 选项 B 只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本身不具有客观性;C、D 两项都只指出了人类世界的一部 分,而忽略了另一部分,是一种片面的观点。 2.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 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表明人的才能 A.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联 B.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 C.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的程度 D.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 【答案】B 【分析】本题考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搬迁夫与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异”是指人与人之间先天生理素质的差别,而“鸿沟是分工 掘成”中,鸿沟是指人的才能的差别,“分工”指的是后天的实践,马克思在此处要表达的
意思是人与人之间存在先天差异,但决定其成就的决定性因素都是后天的“分工”——即实 践。据此分析,选项 B 正确。 人的“才能”是先天认识与后天实践相结合的结果,A 项认为它与先天因素没有关联,C 项 又认为完全取决于先天,这都是错误的观点;同时,人的社会政治地位与才能无关,D 项也 是不正确的。 3.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A.劳动者 B.劳动对象 C.科学技术 D.管理方式 【答案】C 【分析】本题考点:科学技术是当代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与主要标志。 江泽民在建党 80 周年大会上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与主 要标志。科学技术已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具革命性的推动力量。因此选项 C 正确。 选项 A 是先进生产力中的首要因素,B 项是生产力的构成要素,D 项既涉及生产力问题,又 涉及生产关系问题,都与题意不符。 4.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 A.剩余价值学说 B.生产价格理论 C.劳动二重性学说 D.劳动力商品理论 【答案】C 【分析】本题考点:劳动二重性学说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地位。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商品中包含的劳动的这种二重性,是首先由我批判地证明了 的。这一点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因此选项 C 正确。
选项 A 混淆了劳动二重性学说与剩余价值学说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地位,B、D 两 项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都具有重要作用,但都不具有枢纽地位,都不符合题意。 5.一本书售价 18 元 5 角,这里的“元、角”是 A.价格标准 B.价值尺度 C.观念货币 D.货币价值 【答案】A 【分析】本题考点:价格标准。 为了用货币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货币本身必须确定一个计量单位,并且为了便于计算, 对每个计量单位,还要分成若干等分。这种计量单位及其等分,就叫做价格标准。货币能准 确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就是通过价格标准来实现的。我国人民币的价格标准,基本单位为 “元”,它的等分就是 1 元分为 10 角,1 角分为 l0 分。因此选项 A 正确。 选项 B 是价值尺度,C 项是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状态,D 项是货币价值,均不符合题意。 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是 A.生产的日益社会化 B.大规模的固定资本更新 C.国内有效需求的扩大 D.生产集中程度的提高 【答案】B 【分析】本题考点: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性的物质基础。 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包括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四个阶段,它与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是 联系在一起的。当处于萧条阶段时,那些熬过了危机阶段,力图早日走出萧条状况的资本家, 往往通过更新固定资本,投资于新的更高效率的机器设备,来求生存求发展,特别在萧条的 中后期,这种现象在全社会范围内大规模地进行,这可以扩大就业,进一步刺激消费需求, 从而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这又使资本主义经济的各种矛盾逐渐积累,为下一次 经济危机的到来准备条件。因此选项 B 正确。
选项 A、D 混淆了“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性的物质基础”与“资本主义经济的物质基础”, 都与题意不符。 7.毛泽东指出,解决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根据是 A.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 B.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 C.认清中国社会的特殊国情 D.认清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答案】C 【分析】本题考点:近代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逻辑关系。 1939 年 12 月,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一再强调,“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 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我们已经明白了中国社 会的性质,亦即中国的特殊的国情,这是解决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根据。”“中国 的特殊国情”即“中国社会的性质”,是一个总概念,它涵盖了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阶级 状况、主要矛盾等方面。因此选项 C 正确。 选项 A、B、D 都只是近代中国基本国情某一方面的具体表现,而不是近代中国基本国情的全 部,都是片面的。 8.1930 年 5 月,毛泽东的《反对本本主义》 A.论证了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三者的关系 B.孕育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个方面的思想 C.提出了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任务 D.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答案】B 【分析】本题考点: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形成。 1930 年 5 月毛泽东写的《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主要是针对中共党内盛行把马克思主义教 条化,把共产国际指示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文中强调“必须洗刷唯心精神,反对 脱离实际的‘唯书’、‘唯上’的本本主义,坚持“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强
调“到群众中作实际调查去”,“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强调“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 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这些基本形成了明确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据此分析,选 项 B 才是正确答案。 选项 A 是出自《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文章,C 项是 1938 年 9 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的,D 项是 1939 年 10 月《<共产党人>发刊词)中的 思想。 9.中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在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政策是 A.统筹兼顾 B.劳资两利 C.公私兼顾 D.四马分肥 【答案】D 【分析】本题考点:过渡时期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基本方针和具体政策。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途径,从一系列由高级到低 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逐步实现的。低级形式包括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委托经 销代销等方式;高级形式就是公私合营,它又分为个别行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两个阶段。公私合营企业充分体现了“统筹兼顾”、“劳资两利”、“公私兼顾”的方针, 在利润上实行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和资本家红利各占 1/4 的“四马分肥” 政策。因此选项 D 正确。 选项 A、B、C 都只是公私合营企业多体现的方针,而非利润分配政策。 10.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 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C.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D.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答案】C 【分析】本题考点: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
中共八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 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的主要 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简言之,党的根本任务就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因此选项 C 正确。 选项 A 是毛泽东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总方针,B 项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生活的主题, D 项是完成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这一中心任务的根本保证。这三项都是为发展生产 力这一中心任务的体现和要求。 11.当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指 A.由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变 B.由外延型向内涵型转变 C.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D.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答案】C 【分析】本题考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依靠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与扩张实现经济增长,其特征是数量增长,外 延扩大,一味追求高速度。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依靠生产要素质量和使用效率的提高实现经 济增长,其特征是质量提高,内涵扩大,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据此分析,选项 C 为正确 答案。 虽然选项 A、B、D 都从不同侧面体现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内容,但都不完整。 12.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提是 A.实现两岸三通 B.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C.发展两岸经贸关系 D.促进两岸关系良性互动 【答案】B 【分析】本题考点:“一国两制”构想的科学内涵。
“一国两制”的科学内涵与基本内容: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 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地区保持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一国两制”的前提和核心。因此选项 B 正确。 选项 A、C、D 是党和政府提出的一系列促进两岸交往、了解和交流的具体政策和措施,都不 符合题意。 1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认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属于 A.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 B.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 C.不同的经济制度的范畴 D.不同的生产关系的范畴 【答案】A 【分析】本题考点:邓小平关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论述。 1992 年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 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 义的本质区别,而是两种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和经济调节机制,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 也可以用。可见,C、D 两项均不正确,选项 A 为正确答案。 选项 B 指的是粗放型和集约型两种经济增产方式,不属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范畴。 14.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 A.人民当家作主 B.人民民主专政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人民参与国家管理 【答案】A 【分析】本题考点: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与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因此选项 A 正确。
选项 B 是我国的国体,C 项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D 项是社 会主义民主的内容,均与题意不符。 15.中国共产党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指出,加强 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 A.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B.加强党内的批评与自我批评 C.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D.健全制度,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各种不良作风 【答案】C 【分析】本题考点:2001 年度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 2001 年 9 月中共召开十五界六中全会,会议作出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 《决定》指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 是我们党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必然要求,也是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 证。因此选项 C 正确。 选项 A、B、D 是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具体要求,与题意不符。 二、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16.孙中山先生指出,人的认识过程是“以行而求知,因知以进行”、“行其所不知以致其 所知”、“因其已知而更进于行”。这一思想表明了 A.知行不可分割 B.知行合一 C.知行相互促进 D.行先知后 E.行难知易 【答案】ACD 【分析】本题考点: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知行观。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