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 年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六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卷
及答案(部编版)
第一部分 积累运用
1. 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回想这一路走来,我们 diē diē zhuàng zhuàng
(
(
),可能有过 jīng huāng(
),可能有过 jǔ sàng(
),可能有过 zāo gāo
),可能有过 tuí rán(
)……但要相信,我们面临的所有困难都是岁月 kāng kǎi
)。
②. 惊慌
③. 沮丧
④. 糟糕
⑤. 颓然
⑥.
(
)的 kuì zèng(
【答案】 ①. 跌跌撞撞
慷慨
⑦. 馈赠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拼音拼写能力,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先读拼音再书写,注意拼读准确,拼读时注意以下三点:1、翘舌、平舌音字母;2、有无鼻
音字母;3、最后是音调。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跌、沮、颓、馈”
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选择题
2.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提供.(gòng)
B. 瘦削.(xuē)
C. 参.差(cān)
D. 踩.脚(duò)
【答案】B
【解析】
山涧.(jiàn)
屹.立(yì)
骤.然(jù)
抱怨.(yuàn)
卡.住(qiā)
甘蔗.(zhe)
豁.开(huò)
缝.隙(fèng)
瞬.间(xùn)
退缩.(suō)
苔藓.(xiān)
疙瘩.(dā)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
完成此类题目要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
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有误。“提供”指供给,“供”读“gōng”;“卡住”指用手的虎口紧紧按住,“卡”
读“qiǎ”;“瞬间”指刹那;顷刻间,“瞬”读“shùn”。
C.有误。“参差”指不一致,不整齐,“参”读“cēn”;“骤然”指突然;忽然,“骤”
读“zhòu”;“豁开”指把东西掰开、剖开,“豁”读“huō”;“苔藓”藓纲的植物的俗
称,“藓读“xiǎn”。
D.有误。“踩脚”指踩在脚底,“踩”读“cǎi”;“疙瘩”指皮肉上长的小硬块;球形或
块状的东西,“瘩”读轻声“da”。
故选:B。
3.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讲坐
抵御
暄闹
预报
旗帜
青幽
澄碧
草坪
手榴弹
软绵绵
农作物
湿淋淋
斩钉劫铁
望乎所以
自做自受
一望无际
A. 幽雅
B. 枯萎
C. 荡漾
D. 酱油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
A.幽雅——优雅;优美雅致。
讲坐——讲座;是一种教学形式,多利用报告会、广播等方式进行。
斩钉劫铁——斩钉截铁;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含糊。
B.青幽——清幽;秀丽而幽静,清静幽深。
望乎所以——忘乎所以;由于过度兴奋或骄傲自满而忘记了一切。也说忘其所以。
C.暄闹——喧闹;喧哗热闹。
D.没有错别字。
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爷爷的书法作品妙笔生花....,风格洒脱。
B. 你这样读书太慢了,要学会囫囵吞枣....,提高阅读速度。
C. 老师说:“一篇好作文总是需要一些画龙点睛....的句子。”
D. 北京故宫太和殿前的石雕,可说是巧夺天工....、技艺绝伦了。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A.妙笔生花: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此处形容爷爷的书法作品,恰当。
B.囫囵吞枣:把枣子整个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经消化理解,统统接受。此处用来形容提
高阅读速度,不恰当。
C.画龙点睛: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
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此处形容作文中的一些好句子起的作用,恰当。
D.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成的。形容技巧的高超(多指工艺美术)。此处、形容
故宫里的石雕,恰当。
5.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放学了,同学们一窝蜂似的有序地走出教室。
B. 多读书,读好书,可以不断丰富和提高我们的知识。
C. 微笑着面对生活的人,失去的只是自己的烦恼,赢得的则是整个世界。
D. 每年春天桃花盛开,花团锦簇,众多游客不禁停下脚步驻足观赏。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能力。
解答时首先从语法入手,找出句子的主干,看成分是否残缺,搭配是否得当,语序是否合理,
意思有无重复;其次,语言表达合不合事理;最后再从语言习惯、感情色彩等方面仔细推敲,
逐一分析。
A.有语病。句中“一窝蜂似的”与“有序地”前后矛盾,删去任意一词即可 。
B.有语病。句中“提高”与“知识”不搭配,删去“和提高”即可。
D.有语病。句中“停下脚步”与“驻足”意思重复了,删去任意一词即可。
故选 C。
6. 下列标语与张贴的场合相协调的一项是(
)
A. 医院门口:宾至如归
C. 考场门口:从头再来
【答案】D
【解析】
B. 铁路道口:争分夺秒,多拉快跑
D. 自助餐厅墙上:取之有度
【详解】考查标语与张贴的场合是否协调。
解答时要看清楚是什么场合,看看所给的标语运用是否协调。
A.“宾至如归”指客人到此,有在家之感。一般适用于宾馆,与医院这一场所不协调,可
改为“平安健康”等类似标语。
B.“争分夺秒”“多拉快跑”一般指与时间赛跑,与铁路道口这一场所不协调,可改为“安
全第一”等类似标语。
C.“从头再来”就是重新开始的意思,而考场门口一般鼓励学生考出好成绩,或提醒考试
要认真细心,故词语与这一场所不协调,可改为“沉着冷静”等类似词语。
D.“取之有度”指有限度地索取。自助餐厅是吃饭的地方,标语与这一场合相协调,意指
要珍惜粮食,吃多少拿多少。
故选:D。
7. 将下列句子排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但是,过多摄入儿茶酸会对人体的 DNA 造成伤害,进而诱发癌症。
②不少人喜欢喝绿茶,因为绿茶中富含一种叫儿茶酸的多酚。
③儿茶酸对引起动脉硬化的物质有抑制作用,不仅有益健康,而且能防癌。
④实验证明:DNA 损伤与细胞癌变有密切相关,如果摄入儿茶酸的浓度是绿茶所含儿茶酸的
40 倍,就会对 DNA 造成伤害。
A. ②③④①
B. ②④③①
C. ②④①③
D.
②③①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排列句子顺序的理解和运用。
是建立在同学们对句子理解的基础上的。完成时,先将所有句子通读一遍,整体把握这几句
话在写什么;然后理解每句话的意思,从而理清事情发生的先后。一般情况下,句子中都含
有一些关键词,它点明了事情的发展顺序,或揭示了句子之间的联系,只要善于抓住关键词,
此类试题就很容易解答。
阅读文段可知,此文段是有关“儿茶酸”的阐述。阅读各选项可知,②是首句,引出文段的
写作话题——儿茶酸,故置于首位;③句对儿茶酸的作用进行阐释;①句转折从讲解儿茶酸
的危害,④进一步阐述儿茶酸的危害。排列顺序就是②③①④。答案选 D。
8. 雨来是怎样脱离真的地雷阵的?(
)
A. 小心地走过
B. 匍匐前行
C. 故意掉河里
D. 蛙跳而
过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理解。
雨来是管桦写的小说《雨来没有死》的人物。
雨来故意掉河里脱离真的地雷阵的。原文:现在,雨来正领着鬼子大队在河岸上走。雨来一
边走着,心里说,已经把鬼子领到地雷阵的当中来啦,我得想个办法脱身啦。怎么脱身呢?
雨来一边走着,心里打主意。鬼子队伍的背后河堤上,大路上,漫地里是地雷。前面的河堤
上,大路上,漫地里也是地雷。离头前的第一个地雷只有两丈远了……一丈远了……还有几
尺远了。雨来回头向鬼子指挥官说:“前面,地雷的没有啦!”雨来故意一边走,一边回头
说话,故意迈空了脚步,身一子一歪,“唉呀”叫了一声,像一团小旋风似的滚进河里去了。
9. 《童年》中,在阿廖沙遭到外祖父毒打时,他伸出胳膊去遮挡,在阿廖沙养伤期间,他
亲切地去探望。他生性乐观、朴实,是外祖父家的工人,名叫(
)
A. “小茨冈”
B. 格里高利
C. 雅科夫
D. 米哈伊
尔
【答案】A
【解析】
【详解】考查了学生的课外阅读积累,重点考查了对内容的了解。
完成此类题目不难,在认真阅读,了解读物内容的基础上即可解答。
本题出自前苏联作家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童年》(三部曲中的第一
部,其他两部分别为《在人间》、《我的大学》)。该作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
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 19 世纪七八十年代前苏联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
与坚强。
结合名著内容可知,在阿廖沙遭到外祖父毒打时,他伸出胳膊去遮挡,在阿廖沙养伤期间,
他亲切地去探望。他生性乐观、朴实,是外祖父家的工人,名叫“小茨冈”。
故选:A。
10.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诗文有“花”,诗情“花”意。孟浩然爱对酒赏花,“_______,还来就菊花”;朱熹
赏花惜花,“等闲识得东风面,_____ ”;辛弃疾闻花香知丰年,“______,听取蛙声一片”。
(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诸葛亮的名句“______,______。”是爱国;文天祥的诗句
“______,______”也是爱国。
(3)知音难觅,经典相传。锤子期是这样赞叹伯牙琴声的:“善哉乎鼓琴,____”“善哉
乎鼓琴,___”;贝多芬遇到盲姑娘,创作了《____》,盲姑娘仿佛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
的景象——____。
【答案】 ①. 待到重阳日
②. 万紫千红总是春
③. 稻花香里说丰年
④. 鞠
躬尽瘁
⑤. 死而后已
⑥. 人生自古谁无死
乎若太山
⑨. 汤汤乎若流水
【解析】
⑦. 留取丹心照汗青
⑩. 月光曲 ⑪. 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⑧. 巍巍
【详解】(1)本题考查古诗理解及默写。
根据诗句及题干的提示,补充诗句。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出自盛唐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全诗: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
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深深为农庄生活所吸引,于是临走时,向主人率真地
表示将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再来观赏菊花。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出自宋代朱熹的《春日》
全诗: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此诗表面上看似一首写景诗,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际上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
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全诗寓理趣于形象之中,构思运笔堪称奇妙。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出自南宋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全诗: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
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把人们的关注点从长空转移到田野,表现了词人不仅
为而说丰年的主体,不是人们常用的鹊声,而是那一片蛙声,这正是词人匠心独到之处,令
人称奇。
(2)本题考查名人名言的识记理解。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意思为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多用来形容人的伟大。
出自诸葛亮的《后出师表》。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宋代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全诗: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
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出他的
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结尾的高妙,致使全篇由悲而壮,由郁而扬,形成一曲千古
不朽的壮歌。本句中作者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为国家安宁愿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
(3)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背诵、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意思是: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太山。
“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意思是: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
这两句文言文出自《伯牙鼓琴》佚名〔先秦〕;“伯牙绝弦”是交结朋友的千古楷模,他流
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的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
准。
《月光曲》是一篇意境优美的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
妹而为他们弹琴,盲姑娘仿佛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
海;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赞扬了贝多芬对穷人
的同情与热爱、心地善良、琴技高超,又表现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才能。
阅读理解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
书戴嵩画牛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蒿《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
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
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
改也。
11. 解释加点的字词。
①好书.画:_______
③搐入两股.间:________
12. “有一牧童见之,拘掌大笑”这句话主要对牧童进行了_____描写,把牧童_______的形
②今乃.掉尾而斗:________
④处士笑而然之..:________
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13. “处士笑而然之”的原因是什么?你从笑中读出了什么? ________
14. 从这个故事中,你读出了什么道理?________
【答案】11.
①. 喜欢
②. 却
③. 大腿
④. 认为他说得对
12.
①. 神态、动作
②. 不迷信权威、天真无邪
13. 因为牧童指出画中的错误。他的“笑”既有化解尴尬的意味,也包含了对牧童的赞许,
从中也可见杜处士的谦虚、乐于接受别人的意见。
14. 艺术创作离不开细心观察,强调了艺术家应该向富有经验的劳动人民虚心学习。
【解析】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对古诗文中字词的翻译。
文中“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的意思是四川境内有个姓杜的隐士,爱好书
画,他珍藏的书画作品有成百件。“好书画”的意思是爱好书画,“好”是爱好、喜欢的意
思。
文中“今乃掉尾而斗”的意思是但这幅画却画成牛摇着尾巴斗角。“乃”的意思是却。文中
“搐入两股间”的意思是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股”的意思是大腿。
文中“处士笑而然之。”的意思是隐士笑了,认为牧童说得对。“然之”的意思是认为他(说
得对)。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描形象分析。
“有一牧童见之,拘掌大笑”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拍手大笑。从“拘掌
大笑”这一动词来看,这句话对牧童进行动作、神态的描写。本文通过一个牧童指出大画家
戴嵩画牛的错误之处,说明了牧童具有天真无邪、又不为大画家名气所吓倒、不迷信权威的
质朴性格。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因为牧童指出画中的错误,自己珍爱的名画被牧童指出谬误,而牧童的话又是对的,无法驳
倒,杜处士只好以“笑”表示赞同了。因此他的“笑”既有化解尴尬的意味,也包含了对牧
童的赞许,从中也可见杜处士的谦虚、乐于接受别人的意见。本土考查了主旨内容的理解和
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主旨内容的理解和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从杜处士角度的收获:要谦虚,乐于接受正确意见;
从戴嵩角度的收获:艺术创作离不开细心观察,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应该尊重事实,
不能凭空想像,艺术家应该向富有经验的劳动人民虚心学习。
从牧童角度的收获:要认真观察事物,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要因事求人,大
家都有自己的特长。
【点睛】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书画有几百种。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斗
牛图》,杜处士尤其珍爱,他用玉做了画轴,用锦囊装起来,经常随身带着。有一天,他将
书画摊开晒太阳,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着说:“这张画画的是斗牛啊!斗
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翘着尾巴在斗,错
了!”杜处士笑笑,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
的事应该去问女佣。”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
草原(节选)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
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
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
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
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5. 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_比作_______,把_____比作
_______,从中我体会到了_______。
16. 作者在写景中融入自己的感受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_
17. 如果你来到了草原,会发出怎样的赞叹?___________
【答案】15.
①. 比喻
②. 草原
③. 绿毯
④. 羊群
⑤. 白色的大花
⑥. 草原景色的美丽
16. 目的是让读者在文中不但能“看”到美好的景物,还能感受到作者对草原的喜爱和赞美
之情。
17. 草原的景色如诗如画,令人心旷神怡。
【解析】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辨析。
选文中划线句子是用的比喻的修辞方法。最能体现的是这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
上了白色的大花。这句话就是把草地比喻成绿毯,把羊群比喻成白色的大花。感受到了作者
对羊群的喜爱,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的写出了羊群的特色,很生动;体会到了草原景色的美
丽。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划线句子主要写了作者在见到草原美景后抒发的感叹,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惬意、愉悦之情,
以及对草原如画般的美景的欣赏与赞美之情。作者融入自己的感受是想让读者在看到草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