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02年湖北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国际贸易学A卷考研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8页 / 共14页
资料共14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02 年湖北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国际贸易学 A 卷考研真题及 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3 分,共 18 分) 1.对外贸易依存度 答:也叫对外贸易系数,是一国对外贸易额(出口额与进口额之和)在该国国民生产 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 国际分工的发展使各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不断提高。 (1)随着国际分工的发展,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分工的深入发展,整个世界 贸易依存度都在不断提高,世界出口依存度已从 1950 年的 8.5%提高到 1980 年的 17.1%。 它表明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入发展,世界经济生活在不断地国际化。 (2)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入发展,国际分工已成为各国国民经济运转的一个必需条件, 国际贸易的重要性有了显著的提高。不同类型的国家的出口依存度都有了程度不同的增长。 从 1950 年到 1980 年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出口依存度从 7.7%增长到 26.8%。 (3)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入发展,也使贸易方式向着多样化发展。 2.反倾销税 答:一国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挤入另一国市场的行为称为倾销。反倾销税是指 对于实行倾销的外国商品所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其目的在于抵制商品倾销,保护本国 产品的国内市场。这种税除征收正常关税外,再另征反倾销税。 3.名义保护率 答:名义保护税率是通过名义关税率体现出来的,指进口商品进入该国关境时,海关 根据海关税则所征收的关税税率,通过征收这种关税可以名义上起到保护本国相关产业的 目的。在其他条件相同和不变的条件下,名义关税税率愈高,对本国同类产品的保护程度 也愈高。 4.贸易术语 答:指用一个简短的概念或简短的外文缩写的字母来表明货物的单价构成和买卖双方 各自承担的责任、费用与风险的划分界限。例如,装运港船上交货,成本加运费,货交承 运人。在国际贸易中,使用贸易术语对明确买卖双方各自承担的责任、费用与风险划分界 限,简化买卖双方洽商的内容,缩短交易洽商的进程与促进成交,节省业务费用和时间都 有积极的作用。
5.易货贸易 答:易货贸易是指不通过货币媒介而直接用出口货物交换进口货物的贸易。 易货贸易在国际贸易实践中主要表现为下列两种形式,即侠义的易货贸易和广义的易 货贸易。侠义的易货贸易是纯粹的以货换货方式,不用货币支付。其特征是交换商品的价 值相等或相近,没有第三者参加,并且是一次性交易,履约期较短。这种传统的直接易货 贸易是一种古老的贸易方式,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在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出现以前, 人们就是用这种方式交换各自的劳动产品。但这种易货方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在现代国 际贸易中很少采用。现代国际贸易中较多采用的都是广义的易货贸易,主要包括以下两种 方式: (1)记帐易货贸易 一方用一种出口货物交换对方出口的另一种货物,双方都将币值记帐,互相低冲,货 款逐笔平衡,无需使用现汇支付。 (2)对开信用证方式 这是指进口和出口同时成交,金额大致相等,双方都采用信用证方式支付货款,也就 是双方都开立以对方为受益人的信用证,并在信用证中规定一方开出的信用证,要在受到 对方开出的信用证时才生效。 6.Documen tary L/C 答:根据 UCP500(国际商会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跟单信用证是指一项约定,不论 其名称或描述如何,即由一家银行(开证行)依照客户(申请人)的要求和指示或以自身 的定义,在符合信用证条款的条件下,凭规定的单据:向第三者(受益人)或其指定人付 款,或承兑并支付受益人出具的汇票;或授权另一家银行进行该项付款,或承兑并支付该 汇票;或授权另一家银行议付。 二、判断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改正。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以货物通过关境为统计标准的进出口贸易称为总贸易。 2.二战以后,以从量税计征关税为世界各国普遍采用。 3.WTO 众多原则中最基本的原则是贸易自由化原则。 4.买方信贷实际上是一种延期付款。 5.贸易自由化客观上更有利于发达国家。
6.现行国际贸易结算中,以商业信用为基础的支付方式占主导地位。 7.套期保值即在现货市场交易的同时在期货市场做反向的对冲交易。 8.保护贸易理论起源于重农主义。 9.技术贸易中,提成支付更有利于技术供应方。 10.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质是贸易保护主义。 答案:1.×2.×3.×4.×5.√6.×7.√8.×9.×10.√ 三、简答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 1.非关税壁垒作用的特点。 答:(1)非关税壁垒的定义 非关税壁垒包括了除关税手段之外的一切限制贸易自由的做法。在国际贸易的实践中, 非关税壁垒限制贸易的办法又可以分成直接和间接措施两大类:直接措施是指商品进口国 强制自己或出口方,对于商品的进出口实行直接的数量或金额的限制;间接措施则是进口 方国家对于进口订立非常严格的各种产品标准,使得出口国无法顺利交易。 (2)非关税壁垒的特点 非关税壁垒与关税壁垒都有限制进口的作用。但是,非关税壁垒与关税壁垒进行比较, 非关税壁垒具有以下的特点: ①非关税壁垒比关税壁垒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针对性。 关税税率的制定必须通过理发程序,要求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这在需要紧急限制进口 时往往难以适应。非关税壁垒措施的制定通常采取行政程序,比较便捷,能随时针对某国 的某种商品采取相应的措施,较快地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 ②非关税壁垒比关税壁垒能更有效地限制进口。 关税壁垒是通过征收高额关税,提高进口商品的成本和价格,削弱其竞争能力,从而 间接地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但如果出口国采用出口补贴,商品倾销等办法来降低出口商 品的成本和价格,关税往往难以起到限制商品进口的作用。但是非关税壁垒措施,则更能 有效地起到限制进口的作用。 ③非关税壁垒比关税壁垒更具有隐蔽性和歧视性。 关税率确定以后,要依法执行。任何国家的出口商都可以了解,但一些非关税壁垒措
施往往并不公开,而且经常变化,使外国出口商难以对付和适应。 2.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的成因。 答:(1)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的概念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区域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在一个由政府授权组成的 并具有超国家性的共同机构下,通过制定统一的对内对外经济政策、财政与金融政策等等, 消除国别之间阻碍经济贸易发展的障碍,实现域内互利互惠、协调发展和资源优化配置, 最终形成一个政治经济高度协调一致的有机体的这一过程。 (2)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的成因 ①经济的重建、恢复与发展是经济一体化在全球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际政治经济学家和经济学家对两次大战爆发的原因进行了 反思。很多有识之士认为经济民族主义是导致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期间被放弃的金本位制度,虽一度恢复,但在 30 年代大危机的冲击之下,又被迫放弃。各 国纷纷实行外汇管制,本国货币不断贬值;同时以高关税、奖出限入的超保护贸易主义在 各国及其盛行,筑起贸易保护的壁垒,严重阻碍了国际贸易的正常发展。因而,二战结束 前,联合国以及其他国际组织、世界各国都极力倡导自由贸易,重建多边支付体系、重建 国际经济和主张国际合作。为此建立了具有世界性的国际经济贸易组织,如联合国经济社 会理事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及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同时也开始出现了地区 性经济合作组织。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国家的经济造到毁灭性的打击,各国的生产设备大都被摧 毁。围绕重建国内经济,各国都普遍感受到单纯依靠自己的力量是很困难的。于是,有人 提出通过相互间的经济合作、建立区域性的经济合作组织来共同重建受战争蹂躏的经济。 1955 年,法国强烈主张建立由少数西欧国家组成的集团式的欧洲经济共同体;英国则主张 由大多数欧洲国家共同组成大集团式的欧洲工业产品的自由贸易区。这既体现出英、法两 国的不同主张,更反映出两国均希望建立以自己为中心的贸易集团。1957 年,西欧国家法 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卢森堡、荷兰等六国签订了《罗马条约》,组成欧洲经济 共同体,并于 1958 年 7 月 1 日正式生效。而欧洲大陆外国的国家英国、丹麦、挪威、葡萄 牙、瑞典、瑞士和奥地利等七国,于 1959 年签订《斯德哥尔摩条约》,于 1960 年 5 月建立 欧洲自由贸易联盟。 ②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及各国生产力非均衡发展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础。 世界经济不是国别经济的简单总和,而是世界各国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形成的相互依 赖的庞大而复杂的大系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原子能工业、电子工业和高分子合成、 生物工程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发展,大大加速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进一步 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生产社会化。同时贸易和金融等领域的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加强,经济 生活日益国际化。由于各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商品经济发展在世界范围内表现出不平衡、 非同步化,在现实条件下出现了处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的国家。在不平衡发展
和厉害冲突的情况下,经济生活的国际化只能促成某些地区的一部分发达国家结成联盟, 把各参加国的国内市场联合为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保护下的统一市场,进行共同的经济调节。 与此同时,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不大的发展中国家也结成区域性经济组织,从而使自己在国 际经济斗争中居于有利的地位。 ③维护民族经济利益与发展及其政治利益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形成与发展的内在动力。 无论是发达国家的经济一体化,还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一体化,其根本原因都在于维 护自身的经济、贸易利益,为本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创造更加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殖民体系瓦解,原殖民地附属国在政治上纷纷独立,并尽快致力于民 族经济的发展。但众多发展中国家与地区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普遍碰到物质和技术能力薄 弱、资金短缺、狭小的国内市场和较单一的经济结构等问题,缺乏单独建设大型项目和其 他项目的能力。这迫使这些国家和地区在保持和发展与原宗主国经济关系的同时,努力加 强彼此间的经济合作,走经济一体化的道路。如中美洲共同市场、加勒比共同体、中部非 洲国家经济共同体、西非经济共同体等发展中国间建立的经济一体化组织都深刻的反映出 共同努力发展经济的强烈愿望。战后,世界市场的竞争对手对抗都显得力不从心,尤其是 战后美国建立的霸主地位,使很多发达国家在与其贸易摩擦的解决的过程中都处于极为不 利的地位。尽管日本和西欧国家都得以迅速恢复,但其整体经济实力与美国相比仍较为逊 色。为了自身的经济贸易利益,西欧国家组成经济贸易集团与美国抗衡,并且不断吸收新 成员,壮大自己的整体实力。 总之,维护自身的经济、政治利益是一体化形成和得以发展的根本原因之一。 ④解决国际收支等特殊问题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催化剂。 战后初期,美国建立了“金元帝国”的霸主地位,欧洲很多国家出现了美元荒和国际 收支平衡困难等问题。为此,一些经济学家提出通过建立关税同盟,以共同统一的关税对 付竞争力极强的美国,进而解决各国普遍存在的国际收支平衡困难。这是促成欧洲共同体 形成的原因之一。发展中国家杂发展经济贸易中所遇到的初级产品出口困难、工业制成品 竞争力较弱、发达国家贸易壁垒限制等问题,也经常陷入国际收支平衡困难或债务危机之 中。这些压力也迫使其通过一体化运动解决共同存在的问题,摆脱不利的困难。 3.CIF、CFR、FOB 三种术语的主要差异。 答:(1)CIF 的定义 直译为成本加运费加保险费,是一种常用的国际贸易术语,指卖方需支付从装运港到 目的港的全部成本及货运费用并承担相应的保险费用,它与 CFR 术语下买卖双方的基本义 务大致相同,只不过卖方的义务相应增加了一条,即为买方办理货运保险并支付保险费, 按照一般的国际惯例,投保金额应按 CIF 价格加成 10%,合同中若无特殊约定,卖方只需购 买最低级别的保险,若买方要求加买附加险,险费应由买方承担。需要指出的是:CIF 术语 下,虽然由卖方支付保险费用,但风险的划分仍以装货船舷为界,卖方只是代办保险,如 果发生承保范围内的损失,应由买方向保险公司进行索赔,卖方概不负责。
(2)CFR 的定义 CFR 术语直译为成本加运费。此术语是指卖方必须负担货物运至约定目的的港所需的成 本和运费,这里所指的成本相当于 FOB 价,故 CFR 术语的基本含义是在 FOB 价的基础上加 上装运港至目的港的通常运费。 按 CFR 术语成交,在货价构成因素中,包括自装运至目的港的通常运费,也就是说, 主要运费已付,故卖方要负责签订运输合同和安排运送货物,但由于它同 FOB 术语一样也 属于装运港交货,货物风险的划分,也以装运港船舷为界,故货物中途灭失或损坏的风险 以及货物装船后中途发生事件产生的任何额外费用,概由买方承担。 (3)FOB 的定义 直译为装运港船上交货,是一种常见的国际贸易术语,指卖方在约定的装运港将货物 交到买方指定的船上。按国际商会对 FOB 的解释,买卖双方各自承担的基本义务可作如下 划分。 ①卖方的基本义务包括:办理出口结关手续,并承担货物到装运港船舷为止的一切费 用与风险,在约定的装船期与装运港,按通常或约定的方法将货物装到买方指定的船上, 并向买方发出已装船的通知,随后向买方提交双方所约定的各项单证或具有效力的电子信 息数据。 ②买方的基本义务包括:按双方约定好的时间租好船舶开往约定的装运港接运货物并 支付相应的运费,同时告知卖方船舶的到达装货日期以及船名,承担货物在越过装货船舶 船舷以后的各种费用以及一切风险,最后凭卖方所提交的提货凭证提取货物并支付相应的 货款。 由于双方要采取的货运方式不同可能会导致装货费用的承担问题,比如班轮运输由船 方负担装卸费,而不定期船运输则不一定,因此,买卖双方通常在 FOB 术语下加列装货费 用由谁负担的附加条件以明确责任。 (4)CIF、CFR、FOB 三种术语的主要差异 CIF、CFR、FOB 三种术语的主要差异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①保险问题。CIF 术语中卖方负责办理货运保险。在合同的保险条款中,明确规定保险 险别、保险金额等内容,这样,卖方就按照合同规定投保。CFR 与 FOB 中卖方并没有义务 投保保险,买方可以投保也可以不投保,完全由自己来决定。 ②租船订舱问题。采用 CIF 与 CFR 术语成交,由卖方租船订舱,办理从装运港至约定目 的港的运输事宜。关于运输问题,各个惯例的规定也不尽相同。《2000 通则》的解释是,卖 方“按照通常条件自行负担费用订立运输合同,将货物按通常航线用正常地用于合同表明 的货物类型的海运船只(或适当的内河运输船只)装运至指定目的港”。根据此项解释,CIF 与 CFR 合同中卖方租船订舱责任包括:a 按通常条件签订运输合同;b 船舶的类型是正常地
用于运输合同表明的货物;c 经由通常航线至目的港。因此,对于在业务中买方提出的关于 限制船舶的国籍、船型、船龄、船级以及指定装载某班轮公司的船只等项要求,卖方均有 权拒绝接受。而 FOB 术语,卖方没有上面的义务。 ③装船通知问题。对于 CFR 与 FOB 术语中卖方要在装船后向买方发出已装船的充分通 知,因为只有这样买方才能及时的投保运输保险,如果由于卖方不能及时通知进口商导致 进口商没有对货物投保保险产生损失的话,卖方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对于 CIF 则没有这样的 问题,因为,投保者是卖方而不是进口商。 4.构成有效接受的条件。 答:构成一项法律上有效的接受的条件为: (1)接受必须由发盘所指定的受盘人作出。 发盘向特定的人提出的,因此,只有特定的人才能对发盘作出接受。由第三者作出的 接受,不能视为有效的接受,只能视为一项新的发盘。 (2)接受必须表示出来,缄默或不行动不构成接受。如果受盘人受到发盘后,不采取 任何行动对发盘作出反应,而只是保持缄默,则不能认为是对发盘表示接受。因为,从法 律责任来看,受盘人一般并不承担对发盘必须答复的义务。但是,如果沉默或不行为与其 他因素结合在一起,足以使对方确信沉默或不行为是同意的一种表示,即可构成接受。假 定交易双方有协议或按业已确认的惯例与习惯做法,受盘人的缄默也可以变成接受。 (3)接受必须与发盘条件相符。 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规定,一项有效的接受必须是同意发盘所提 出的交易条件,只接受发盘中的部分内容,或对发盘条件提出实质性的修改,或提出有条 件的接受,均不能构成接受,而只能视为还盘。但是,若受盘人在表示接受时,对发盘内 容提出某些非实质性的添加、限制和修改(如要求增加重量单、装箱单、原产地证明或某 些单据的份数等),除非发盘人在不过分迟延的时间内表示反对其间的差异外,仍可构成有 效的接受,从而使合同得以成立。在此情况下,合同的条件就以该项发盘的条件以及接受 中所提出的某些更改为准。 (4)接受必须在发盘有效期限内送达发盘人。当发盘规定接受的时限时,受盘人必须 在发盘规定的时限内作出接受,方为有效。如发盘没有规定接受的时限,则受盘人应在合 理时间内表示接受。对何谓“合理时间”,往往有不同的理解。为了避免争议,最好在发盘 中明确规定接受的具体时限。 (5)接受通知的传递方式应符合发盘的要求。发盘人发盘时,有的具体规定接受通知 的传递方式,也有未作规定的。如发盘没有规定传递方式,则受盘人可按发盘所采用的, 或采用比其更快的传递方式将接受通知送达发盘人。 5.加工贸易的积极作用。
答:(1)加工贸易的概念 加工贸易是一国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进口原料、材料或零件,利用本国的生产能力 和技术,加工成成品后再出口,从而获得以外汇体现的附加价值。加工贸易是以加工为特 征的再出口业务,其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加工贸易有: ①进料加工。又叫以进养出,指用外汇购入国外的原材料、辅料,利用本国的技术、 设备和劳力,加工成成品后,销往国外市场。这类业务中,经营的企业以买主的身份与国 外签订购买原材料的合同,又以卖主的身份签订成品的出口合同。两个合同体现为两笔交 易,它们都是以所有权转移为特征的货物买卖。进料加工贸易要注意所加工的成品在国际 市场上要有销路。否则,进口原料外汇很难平衡,从这一点看进料加工要承担价格风险和 成品的销售风险。 ②来料加工。它通常是指加工一方由国外另一方提供原料、辅料和包装材料,按照双 方商定的质量、规格、款式加工为成品,交给对方,自已收取加工费。有的是全部由对方 来料,有的是一部分由对方来料,一部分由加工方采用本国原料的辅料。此外,有时对方 只提出式样、规格等要求,而由加工方使用当地的原、辅料进行加工生产。这种做法常被 称为“来样加工”。 ③装配业务。指由一方提供装配所需设备、技术和有关元件、零件,由另一方装配为 成品后交货。来料加工和来料装配业务包括两个贸易进程,一是进口原料,二是产品出口。 但这两个过程是同一笔贸易的两个方面,而不是两笔交易。原材料的提供者和产品的接受 者是同一家企业,交易双方不存在买卖关系,而是委托加工关系,加工一方赚取的是劳务 费,因而这类贸易属于劳务贸易范畴。它的好处是:加工一方可以发挥本国劳动力资源丰 裕的优势,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可以补充国内原料不足,充分发挥本国的生产潜力;可 以通过引进国外的先进生产工艺,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提高本国技术水平和产品质 量,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适销能力和竞争能力。当然,来料加工与装配业务只是一 种初级阶段的劳务贸易,加工方只能赚取加工费,产品从原料转化为成品过程中的附加价 值,基本被对方占有。由于这种贸易方式比进料加工风险小,目前在我国开展得比较广泛, 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④协作生产。它是指一方提供部分配件或主要部件,而由另一方利用本国生产的其他 配件组装成一件产品出口。商标可由双方协商确定,既可用加工方的,也可用对方的。所 供配件的价款可在货款中扣除。协作生产的产品一般规定由对方销售全部或一部分,也可 规定由第三方销售。 (2)加工贸易的作用 ①提高加工技能,学习先进的技术与管理。 加工贸易是一种原材料(件)和市场“两头在外”的经济。外方往往以同一个企业的不同 公司与我方打交道,既提供料件,又接收产品,掌握着从原材料采购到成品销售的全过程, 获得各个经营环节的利润,我方只获得加工费。这比之既有生产利润又有销售利润的一般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