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基于6S模型的Landsat7遥感影像大气校正.doc

第1页 / 共17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8页 / 共17页
资料共17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基于 6S 模型的 Landsat7 遥感影像大气校正 测绘学院硕研 2014-3 孙钦佩 140231032 随着遥感技术不断发展,定量遥感的需求日益增长,大气辐射校 正的作用日显重要。遥感影像成像过程中容易受到大气吸收、散射的 影响,如何去除大气的影响成为辐射校正的关键。6S 辐射传输模型能 够准确地模拟电磁波与大气作用的过程,经过多年发展,已被广泛应 用于大气辐射校正领域。对于一个遥感系统而言,由于受到大气的影 响,即使系统在正常工作的条件下,它所获取的数据仍然带有辐射误 差。大气中的分子、气溶胶与电磁波相互作用使电磁波在大气中传播 时部分能量产生衰减。同时,由于程辐射的作用,一部分能量被大气散 射后进入遥感器,增加了入射的能量,而这部分能量不带有任何地表 信息。在图像上通常表现为暗淡,降低了图像的对比度。因此,遥感得 到的反射率在未经过大气校正的条件下是不准确的。对于一些需要地 表反射率信息的遥感应用而言,大气的影响不可忽略。例如从水体或 植被中提取生物量信息(如水体中的悬浮泥沙、温度、叶绿素 a;植被 的叶面指数、叶绿素等)时,就必须扣除大气的影响。如果数据未经过 大气校正,那么数据中一些重要成分的反射率的微小差别就可能丢 失。地物的光谱曲线就会受到大气干扰,直接影响对生物量信息的判 断,可能导致巨大的损失。 一、实验目的 加深对 6S 模型原理的理解,掌握 6S 软件的使用方法与步骤,能 够利用该软件进行 Landsat7 影像的大气校正。 1
二、6S 模型基本原理 太阳辐射进入大气层入射到地面,而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也要 经过大气才能被遥感传感器接收。在没有大气存在时,传感器接收到 的辐射亮度,只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辐射照度和地面反射率有关。由 于大气的存在,电磁辐射在太阳—目标物—传感器系统的传输过程中 受到大气分子、水汽、气溶胶和尘粒等吸收、散射和折射等影响,原 信号的强度被减弱;同时大气的散射光也有一部分直接或经过地物反 射进入传感器,这两部分辐射又增强了信号,但却是没用的。假设陆 地表面为均匀朗伯体、大气垂直均匀变化的条件下,卫星传感器所接 收的大气层表观反射率可表示为:   S  V  V ) ( T  ( ) (  , , S , S , V V t ) T (  V 1/()   t S ) 式中, 是传感器所接收到的大气顶部表观反射率;  、、 V V S 分 别为观测天顶角、太阳天顶角、太阳和传感器之间的方位角 T (  S )   e s  /  td (  S ) 是下行辐射总透射率; T (  V ) v  /   e  td (  V ) 是上行辐射总透过率; td  代表下行散射辐射透过率因子; ) ( s ( V td  ) 代表上行交叉辐射透过率因子。 e / v   、 e s   / 下行直射辐射和直接 透射到遥感器上行辐射,其中 s   cos( v  ), S  cos(  V ) 为太阳和卫星天顶 角的余弦值;  是大气的路径辐射项等效反射率; s 为地表反射率; S为大气下届的半球反射率;τ 为气溶胶光学厚度。 S 、、  T (  S ) 、 T (  V ) 为大气校正时需要求出的 4 个参数,由于 T (  、 ) S T (  V ) 在式中总是以乘积形式出现,因此可将它们作为一个整体 考虑 TS 、 (  、 ) S T (  V ) 取决于单次散射比 0 、、气溶胶光学厚度 和气 2
溶胶散射相函数 P。在单次散射中近似中,路径辐射可以表示为: P  ( 0  0 4/( )  ) ) ( , S , S , V m , V V V 其中  V m ( , , V S ) 是由于分子散射造成的路径辐射,和 0 分别是观 测方向和入射方向的余弦 三、实习仪器与数据 6S 程序包、ENVI 软件、Landsat7 影像 四、实验步骤 实验所采用的数据是山东省青岛市 2014 年 11 月 26 号的 Landsat7 数 据,由于 SLC(机载扫描行校正器)在 2003 年 5 月份出现了故障, 因此,2003 年以后的数据都有严重的条带问题。 影像如下图所示: 其中太阳天顶角是:60.7256,太阳方位角是 160.8972 3
1、输入 6S 模型参数 在利用 6S 软件进行大气校正时需要输入的主要参数有: (1)几何参数(geometrical parameters) 参数名称:igeom 取值范围:0-7 igeom=0:用户自己选择观测几何参数 所需参数有: 太阳天顶角(度) 太阳方位角(度) 卫星天顶角(度) 卫星方位角(度) 月(1-12)日(1-31) igeom=1-7 分别代表以下卫星的观测: igeom=1:Meteosat 卫星 所需参数有: 月 日 世界时(十进制) 列数 行数(图象最大尺度为 5000X2500 像素) igeom=2:GOES(东)卫星 所需参数有: 月 日 世界时(十进制) 列数 行数(图象最大尺度为 17000X12000 像素) igeom=3:GOES(西)卫星 所需参数有: 月 日 世界时(十进制) 列数 行数(图象最大尺度为 17000X12000 像素) 4
igeom=4:AVHRR,下午 NOAA 卫星 所需参数有: 月 日 世界时(十进制) 列数(1-2048)经度 穿越赤道时间 igeom=5:AVHRR,上午 NOAA 卫星 所需参数有: 月 日 世界时(十进制) 列数(1-2048)经度 穿越赤道时间 igeom=6:HRV(SPOT) 所需参数有: 月 日 世界时(十进制) 经度 纬度 igeom=7:TM(LANDSAT) 所需参数有: 月 日 世界时(十进制) 经度 纬度 (2) 大气模式(atmospheric model) 参数名称:idatm 取值范围:0-9 idatm =0:无气体吸收 idatm =1:热带大气 idatm =2:中纬度夏大气 idatm =3:中纬度冬季 idatm =4:亚北极区夏季 5
idatm =5:亚北极区冬季 idatm =6:美国标准大气(62 年) idatm =7:用户定义大气廓线(34 层无线电探空数据) 包括:高度(km ) 气压( mb ) 温度( k ) 水汽密度( g/m3) 臭 氧密度(g/m3) idatm =8:输入水汽和臭氧总含量 水汽( g/cm2 ) 臭氧 (cm-atm) idatm =9:读入无线电探空数据文件 (3)气溶胶类型参数 参数名称:iaer 取值范围:0-12 iaer=0: 无气溶胶 iaer=1: 大陆型气溶胶 iaer=2: 海洋型气溶胶 iaer=3: 城市气溶胶 iaer=5: 沙漠型气溶胶 iaer=6: 生物质燃烧型 iaer=7: 平流层模式 iaer=4: 用户自己输入以下四种粒子所占体积百分比(0-1) c(1) : 灰尘 c(2) :水溶型 c(3) :海洋型 6
c(4) :烟灰 iaer=8-10:用户自己按照尺度分布类型定义气溶胶模型 iaer=8:多峰对数正态分布 iaer=9:改进的 gamma 分布 iaer=10:Junge 幂指数律分布 iaer=11:按太阳光度计测量结果定义气溶胶模型 需要输入参数有:粒子半径(µm) 粒径分布(d V / d (logr), cm3/cm2/micron)和复折射指数的实部和虚部谱 iaer=12:利用事先计算的结果 给出文件名 (4)气溶胶含量参数(concentration) 参数限制:能见度必须大于 5 公里 参数名称:v 取值范围: v=能见度(公里) v=0:输入 550 纳米气溶胶光学厚度 taer55=550 纳米气溶胶光学厚度 v=-1:没有气溶胶 (5) 目标高度参数(altitude of target) 参数名称:xps 取值范围: xps >=0:目标在海平面高度 7
xps < 0:绝对值代表目标高度(公里) (6) 传感器高度参数(sensor altitude) 参数名称:xpp 取值范围: xpp= -1000:卫星观测 xpp= 0:地面观测 -100< xpp <0:飞机观测,绝对值代表飞机相对于目标的高度(公里) 对于飞机观测,必须输入飞机和地面之间的水汽,臭氧含量和 550 纳 米气溶胶光学厚度,如无数据则输入负值,水汽和臭氧根据 62 年美 国标准大气内差,气溶胶则根据 2 公里指数廓线计算 (7) 光谱参数(spectral conditions) 参数限制:虽然在整个波段计算气体透射率和散射函数,但处理强吸 收波段吸收与散射的相互作用不精确,因此不适合强吸收 带 参数名称:iwave 取值范围:-2 – 70 iwave=-2 – +1, 用户自己定义光谱条件 iwave=-2:用户输入光谱范围的下限和上限(微米),滤光片函数为 1,输出文件中给出单色结果。 iwave=-1:单色计算,用户给出单色波长(微米) iwave=0:用户输入光谱范围的下限和上限(微米),滤光片函数为 1 8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