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03年湖北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原理考研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6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8页 / 共16页
资料共16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03 年湖北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原理考研真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 4 分,共 28 分) 1.人际关系技能:指与组织单位中上下左右的人打交道的能力,包括联络、处理和协 调组织内外人际关系的能力,激励和诱导组织内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能力,正确 地指导和指挥组织成员开展工作的能力。首先,人际技能要求管理者了解别人的信念、思 考方式、感情、个性以及每个人对自己、对工作、对集体的态度,并且承认和接受不同的 观点和信念,只有这样才能与别人更好地交换意见。其次,人际技能要求管理者能够敏锐 地察觉别人的需要和动机,并判断组织成员的可能行为及其可能后果,以便设法最大程度 地统一组织成员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再次,要求管理者掌握评价和激励员工的一些技 术和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许多研究表明,人际技能是一种重要 技能,对各层管理者都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在同等条件下,人际技能可以极为有效地帮 助管理者在工作中取得成功。 2.目标管理:又称成果管理,或标的管理。指组织内部各部门乃至每个人为实现组织 目标,自上而下地制定各自的目标并自主地确定行动方针、安排工作进度、有效地组织实 现和对成果严格考核的一种系统的管理方法。它由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在 1954 年首先提出,被认为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 3.战略决策:指确定与企业发展方向和远景有关的大政方针政策。一般都是一些时间 较长、范围比较广泛和性质比较重大的全局性问题。如的长、中期经营方向和目标的制定、 新产品的开发、技术革新方案、企业的联合和改组、新市场的开拓等。因其在于谋求内部 与外界变化着的环境达成一种动态均衡。战略决策主要重视企业的外部环境,如国家的有 关政策、法令、国家的长期规划、物质资源条件、销售条件和环境等。总的来说,战略决 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决定经济活动系统的发展方向和成败。 4.管理幅度:是指一个时间、精力有限的领导者直接领导的下属的数量。在一个组织 中,影响管理幅度的主要因素有管理者和其下属的工作能力、工作的内容和性质、工作条 件、工作环境,以上并非是影响管理幅度的全部因素,要根据组织本身的特点来确定适当 的管理幅度以及相应的管理层次。 5.企业集团:狭义的企业集团是指企业之间在产权上相互结合而形成的经济组织形态; 广义的企业集团是单纯的企业集合体,是企业之间横向、纵向联合的产物,它是若干个企 业在同一地区、同一部门或跨地区、跨部门的经济联合体。 6.组织文化:是一种反映组织特色,支配员工行为的价值观念和价值观念体系,指一 个组织在长期的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具有特色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且 对员工的行为产生约束力和激励力的价值系统。组织文化的核心内容是组织的价值观,这 为组织员工提供了一种共同意识,以及日常行为的指导方针。组织文化的精髓在于最大限 度的调动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组织的发展和效率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7.股票期权:指企业所有者向管理人员及员工提供的一种在一定期限内按照某一执行价
格购买一定数量本公司股票的权利。一直以来,股票期权作为一种长期、灵活、极富创意 的激励机制,对于缔造规模宏大的公司、培养卓有成效的经营者具有很大贡献。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18 分) 1.一家饮料厂总经理正在考虑其广告部门提出的增加 1000 万元广告费的建议。企业 饮料的售价为每瓶 4 元,单位变动成本 2 元,预计增加的广告投入需要至少能带来多少万 元的 额外销售,总经理才能拍板作这笔广告投入? A.250B.500C.1000D.2000 2.某公司总裁老张行伍出身,崇尚以严治军,注重强化规章制度和完善组织结构,尽 管有些技术人员反映老张的做法过于生硬,但几年下来企业还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根据 管理方格论观点,老张的作风最接近于: A.贫乏型 B.任务型 C.俱乐部型 D.战斗集体型 3.张厂长到机械厂走马上任后,每天早来晚走,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并制订了一系列 重奖方案激励销售人员。请问,张厂长运用哪几种领导权力: A.祛定权、强制权、奖励权.B.法定权,个人影响权、奖励权. C.法定权、专长权、个人影响权。D.个人影响权、专长权:强翻权。. 4.“一个和尚挑水暍,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向尚没水喝”。什么原因造成了“三个知 尚没水喝”呢? A.分工不明确。B.没有建立起组织文化。 C.没有领导者。D.A、B.C 都可能是原因。 5.某企业计划生产一种新产品,有两个方案可供选揪一个是新建一条生产线,需要投 资 100 万气投产后销路好时利润为 40 万元,销售差时要亏损 10 万元。另一个改造现有生 产设备,需要投资 30 万元,投资后销路好时年利润为 20 万元,销路差时仍可获利 10 万元。 根据市场预测,在今后 5 年内,该产品销路好的概率为 80%,销路差的概率为 20%。利润 期望值最大法决策: A 新建生产线。 B 改造现有生产设备。 C 两者收益期望值相等,哪个方案都可以。
D 缺少条件,无法在两方案之间进行决策。 6.你的部门因预算的限制,有必要进行整编,你请了你部门中一位经验丰富人负责这 项工作。他在你部门的每个领域都工作过,并一直渴望能提供帮助。你感到他有能力履行 这一使命,可他却似乎对这项任务的重要性反应漠然。此时,你应当如何做。 A 将这项任务授予给他,让他自己决定如何完成任务。 B 自己担起整编的担子,但积极听取他的建议。 C 同他讨论部门的情况,鼓励他大胆接受这项工作。 D 将任务交给他,并对他进行严密和监督。 三、简答题(每题 9 分,共 72 分) 1.简述管理与环境的关系 答:管理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管理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使组织适应环境的变化 及发展保持协调。作为管理者,了解环境的变化规律是保证管理有效的前提之一。 环境是组织生存的土壤,环境既为组织活动提供条件,同时也必然对组织的活动其制 约作用。作为组织的管理者,在处理组织与环境,或者说管理与环境关系。管理者首先必 须认识了解环境,把握环境;其次是带领组织适应环境,在既定的环境中生存与发展;再 次才是影响环境,创造环境。 (1)了解环境、把握环境 管理者的管理工作首先要了解组织所处的环境。以从事经济活动的企业为例,企业经 营所需要的各种资源需要从企业的外部取得,这些外部主要是各种要素市场。此外,企业 生产的产品和劳务也要与外部交换,要在产品和劳务市场上实现其价值。没有这些市场, 企业就无法生存,自然就更谈不上发展。这些市场为企业提供生存与发展的外部条件,同 时也产生制约企业的力量。这就是市场的约束作用。企业只能根据市场的现实,如价格、 数量、质量来获取资源,只能按照市场的需求来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如果不能与市场的 要求一致,企业就会被淘汰。可见,了解环境、把握环境是管理的首要责任。 (2)适应变化了的环境 组织面临的外部环境是变化的。环境的种种变化,可能给组织带来两种截然不同的影 响:其一是为组织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其二是给组织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了挑战也 就是给管理提出了挑战,要求组织适应环境的变化进行调整。如由于科学技术进步的作用, 产业结构在不断地变化,老的、劳动生产率低的产业被淘汰,新的、劳动生产率高的产业 兴起,就迫使被淘汰的产业中的企业要积极地进行产品、技术、生产等的调整,以适应变
化的了的环境。 (3)影响环境 管理本身的活动既是适应环境变化的结果,反过来也是影响环境的因素。组织规模越 大,对环境的这种影响力也就越大。 2.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对企业管理有何启发? 答:管理实践是一门艺术,而指导这种实践活动的有条理的知识,可以被称为一种科 学。因而,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 (1)管理的科学性对企业管理的启发 管理的科学性首先指有效成功的管理必须有科学的理论、方法来指导;要遵循管理的 基本原理、原则,管理必须科学化。管理由传统走向现代,也就是由经验逐渐走向科学的 过程。人们通过总结管理中的大量成功经验,失败的管理教训,已经归纳、抽象出了管理 的一些基本原理和原则。这些管理原则,较好地解释管理过程中涉及的两组或多组变量之 间的关系,遵守这些基本的原理和原则,对管理效率的提高有着直接的意义。 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学是一门科学。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诞生以来,在管理实践的 推动下,管理学形成了自己的系统原理、原则和方法论,它们构成了管理学的基本框架。 近几十年来,在管理实践和管理理论工作者的推动下,管理科学正在蓬勃发展。管理学作 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其他任何学科不可替代的,这一点已经成为共识。在管理中有着很多 规律、原则、方法,这是大多数企业都要遵循的,没有了这些原则、方法,企业就很难经 营成功。 (2)管理的艺术性对企业管理的启发 所谓艺术性,在这里指的是创造性的方式、方法。管理的艺术性,指一切管理活动都 应当具有创造性。在实际的管理中,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没有放之四海而皆适用的方法。 管理的艺术性是由这样两个因素决定的:其一是管理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的管理。而管理 的环境是不断变化的。管理的目的最终是使组织适应环境。而环境又在不断的变化发展。 所以,就不可能有一成不变的管理模式,不可能有适应一切环境的,处理所有环境中出现 的问题的包治百病的管理良方,管理的模式和方法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其二是由管理的主 要对象--人所具有主观能动性和感情所决定的。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础是人能够积极地 思维,能够自主地做出行为决定。管理工作者只有充分利用这种主观能动性,才能够将人 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使他们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的目标去努力地工作。此外,人 还富有感情,感情是最难数量化、模式化的东西。它的变化确有一定的规律,但是又带有 相当的戏剧性。一个人感情的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不同的个人对同一种管理方式可 能会有完全不同的反映,会有完全不同的行为;在不同的环境中,管理者处理问题时就必 须采取不同的方法才能够收到相同的效果,达到管理的目的。所以,管理的原理与基本的 原则必须与现实紧密结合起来,灵活地加以运用。管理者只有根据具体的管理对象、管理 环境、管理目的,采取相应的措施去解决所遇到的问题,管理才可能是成功的。
管理的艺术性告诉我们,要想做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学习管理理论知识是有必要的, 但仅仅只有这一点还是很不够的。成功的管理者必须学会熟练地运用科学的原理与原则, 深入地把握实际、总结经验、因势利导,将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管理的艺术性还与 管理者的性格有关。实践研究发现,一部分人有成为管理者的欲望,愿意做与人有关的工 作;而另一些人则与此相反,他们不愿意与人打交道,更情愿做业务性的工作。显然,具 有不同的性格的人在不同的活动中创造性的发挥就会有很大的差别,因为一个人的基本的 性格是较难改变的。 (3)管理的科学性和管理的艺术性二者之间的关系:管理具有艺术性与管理的科学性 之间并不矛盾。管理需要科学的理论作指导,管理艺术性的发挥必然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 的艺术性发挥。离开科学的理论基础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艺术性。但是,管理理论是对管理 实践活动所作的一般性的概括与抽象,具有较高的原则性。而在实际中,每一项具体的管 理活动都是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展开的,这就要求管理者必须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进行 创造性的管理,使理论服务于实践。 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性还表现为,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是相互作用、相互 影响的。管理的艺术性是对管理的科学理论的发挥与延续,而管理艺术性、创造性的结果 在被普遍适用之后就逐步成为科学的理论了。只有真正精通了管理的原理,把握了管理理 论精髓的人才可能在管理的实践中得心应手地实现创造性的管理。 3.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答: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最著名的激励理论。 马斯洛把人的需要按重要程度,为五个层次。 (1)生理的需要,这包括人类维持基本生存所需要的各种物质上的需要。如食物、水、 衣着、住所、睡眠及其他生理要素。 (2)安全的需要,这主要是指人类免除各种危险和威胁的需要。包括免受身体及情感 伤害和保护职业、财产、食物及住所不受威胁的需要。 (3)归属的需要,这主要是指人类在感情和归宿方面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这主要是指人们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工作、人品、能力、情感等方面 予以肯定。 (5)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主要是指人们希望在工作上有所成就,在事业上有所建树, 以实现自己的抱负。这五种需要之间存在递进规律,只有未满足的需要才能影响行动。 马斯洛还将五种需要划分为高低两级。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属于低级需要,归属需要、 尊重需要属于高级需要。低级需要主要从外部使人满足,高级需要主要从内部使人满足。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巨大贡献: (1)它提供了一个比较科学的理论框架,成为激励理论的基础; (2)它指出了每一种需要的具体内容; (3)它将自我实现作为人的需要的最高层次,对我国的管理者同样具有积极的意义。 所以后人称其为“开路奠基”的需求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缺陷: (1)对需求层次的分析简单、机械; (2)它的前提--人都是自私的,不是一种科学的假设; (3)把人的基本需要归结为 5 个层次,也不尽完善。 4.从管理的角度看,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使组织内的沟通有效? 答:组织中的沟通过程中,由于存在着外界干扰以及其他种种原因,信息往往丢失或 被曲解,使得信息的场地不能发挥正常的作用,管理者只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将这些沟通障 碍有效消除,就能实现管理的有效沟通。有效沟通的实现取决于对沟通技能的开发和改进。 具体的措施包括: (1)明了沟通的重要行,正确对待沟通 管理人员十分重视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对沟通常有疏忽,认为信息的上传下达 有了组织系统就可以了,对非正式沟通中的“小道消息”常常采取压制的态度,这表明企 业管理层没有从根本上对沟通给予足够的重视。 (2)培养“听”的艺术 对管理者来说,“听”不是件容易的事。要较好地“听”,也就是要积极倾听。要做到: 表现出兴趣、全神贯注、该沉默时沉默、留适当的时间用于辩论、注意非语言暗示、没听 清时,以疑问的方式重复一遍;不要争辩、打断、从事与谈话无关的活动、过快地或提前 做出判断、草率地给出结论和受别人的情绪直接影响。 (3)创造一个相互信任、有利于沟通的小环境 企业经理人不仅要获得下属的信任,而且要得到上级和同僚们的信任。他们必须明白, 信任不是人为的或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真心诚意争取来的。 (4)缩短信息传递链,拓宽沟通渠道,保证信息的通畅无阻和完整性
如减少组织机构重叠,在利用正式沟通的同时,开辟高层管理人员至基层管理人员的 非正式的沟通渠道,以便于信息的传递。 (5)建立特别委员会,定期加强上下级的沟通 特别委员会由管理人员和第一线的工人组成,定期相互讨论各种问题。 (6)非管理工作组 当企业发生重大问题、引起上下关注时,管理人员可以授命组成非管理工作组。该工 作组有一部分管理人员和一部分职工自愿参加,利用一定的时间,调查企业的问题,并向 最高主管部门汇报。最高管理层也要定期公布他们的报告,就某些重大问题或“热点”问 题在企业范围内进行沟通。 (7)加强平行沟通,促进横向交流 通常,企业内部的沟通以与命令链相符的垂直沟通居多,部门间、车间间、工作小组 间的横向交流较少,而平行沟通却能加强横向的合作。这一方式对组织间沟通尤为奏效。 (8)积极反馈 人们对积极反馈的感知要比消极反馈更快更多,而且积极的反馈几乎总是被接受,消 极反馈则常常遭到抑制。因此,采取积极的反馈是提高沟通效率的重要措施。 5.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提高决策工作的质量? 答:决策指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 择或调整过程。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通过下面地几点措施提高决策工作的质量。 (1)区分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在决策方法上有极大的不同。程序化决策所针对的问题的 产生背景、特点及其内、外部的有关因素都已全部或基本上为决策人所掌握,因而,可通 过建立规章制度和一定程度的职责分工以及建立教学模型、利用计算机来完成此类决策。 对非程序化的决策问题,决策者则往往经验不足,也缺乏准确可靠的统计数据和情报资料, 解决这类决策问题,主要依靠决策者本人所具有的经验、知识、洞察力和创造力。 (2)明确决策的目的、条件和标准 首先,要反复对决策的必要性进行论证。有些情况下,不做出任何新的决策可能是最 好的决策。其次,如果要做出新的决策,决策者必须要弄清新的决策要解决什么问题,它 在什么条件下成立,在什么条件下必须放弃。第三,对决策方案的评价标准既要考虑定量 的因素,也要考虑定性的因素。最后,决策的目标不能强求绝对的最佳,那是比较难以达 成的,一般地说,我们只能获得“满意的”或“足够好的”方案。
(3)充分地依靠情报资料和科学的决策方法 决策过程中个人的经验、直觉和判断是重要的,但现代决策问题所涉及的知识领域是 十分宽广的,光靠个人经验已经不能保证做出了正确的决策,这就需要充分依靠情报资料 和科学的决策方法。 (4)吸收下级参与决策 吸收下级参与决策,不仅能够集思广益、更好地保证决策的正确性,而且能让领导者 了解该项决策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阻力以及下级的态度,以便用足够的时间说服反对 者,吸收其合理意见,在取得一致意见的基础上形成决策。意见趋于一致,决策就能迅速 付诸于实施,形成行动。反之,如果决策没有相关人员的参加,而将统一思想放在决策之 后,看来是决策迅速,但决策之后,必然要花许多时间对执行者进行宣传,说服人们按照 决策办事,不仅会使得行动迟缓,而且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阻力。 6.简述前馈控制和与反馈控制的优缺点。 答:前馈控制是指在执行计划之前预先规定计划执行过程中应遵守的规则和规范等, 规定每一项工作的标准,并建立偏差显示系统,使人们在工作之前就已经知道如何做。前 馈控制的优点在于它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控制,不是等事件发生后再进行控制。它能事事想 在前面、准备在前面、把握将来的发展事态,把偏差消灭在萌芽状态,力求实现损失最小、 效率最高。前馈控制的缺点是它较费时间;而且要求有准确的信息,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 制了它在实际管理活动中的应用。 反馈控制是指主管人员分析以前工作的执行结果,将它与控制标准相比较,发现偏差 及其原因,拟定纠正措施,指导现在和将来。反馈控制的优点在于:一是反馈控制为管理 者提供了关于计划执行效果的真实信息。如果反馈显示标准与现实之间只有很小的偏差, 说明总的计划目标达到了;如果偏差很大,管理者就应该利用这一信息,使新的计划制定 得更合理有效。二是反馈控制可以增强积极性。因为人们希望获得评价他们绩效的信息, 而反馈正好提供了这样的信息。主要缺点在于管理者往往只能在偏差已经发生、损失已经 造成的情况下才去控制。从偏差产生,到发现偏差、分析偏差、纠正偏差,又有个时间延 迟的过程,从而又造成了损失的扩大。 7.简述系统管理理论. 答:系统管理理论是应用系统理论的范畴、原理,全面分析和研究企业和其他组织的 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重视对组织结构和模式的分析,并建立起系统模型以便于分析。这 一理论是卡斯特、罗森茨威克和约翰逊等美国管理学家在一般系统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其理论要点主要有: (1)企业是由人、物资、机器和其他资源在一定的目标下组成的一体化系统,它的成 长和发展同时受到这些组成要素的影响,在这些要素的相互关系中,人是主体,其他要素 则是被动的。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