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9年四川省宜宾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资料共10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9年四川省宜宾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一、基础知识(1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26分)
四、作文(50分),请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
2019 年四川省宜宾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一、基础知识(14 分) 1. 下 列 加 粗 字 注 音 全 部 正 确 的 一 项 是 ( A.缄默(jiān) 奠定(diàn) ) 收敛(liǎn) 蹑手蹑脚(liè) B.羸弱(léi) 两栖(qī) 锃亮( zhèng) 山肴野蔌(sù) C.棱角(léng) 愧赧(nǎn) 纶巾(guān) 阡陌交通(qiān) D. 嗥 鸣 ( háo) 悄 然 ( qiāo) 窈 窕 ( tiǎo) 噤 若 寒 蝉 ( jìn) 【 分 析 】本 道 题 考 查 学 生 对 重 点 字 的 读 音 掌 握 程 度 ,解 答 本 题 首 先 要 拿 准 注 音 字 的 读 音 ,特 别 是 多 音 字 。拼 读 时 要 结 合 语 境 和 注 音 字 所 在 词 的 词 义 。需 要 学 生 在 平 时 多 读 课 文 ,养 成 熟 练 地 语 感 , 注 意 读 音 , 多 积 累 词 语 , 多 读 课 下 注 释 , 多 查 字 典 等 工 具 书 。 【 解 答 】 A. 错 误 , “ 蹑 手 蹑 脚 ” 的 “ 蹑 ” 应 读 niè。 B. 错 误 , “ 锃 亮 ” 的 “ 锃 ” 应 读 zèng。 C. 正 确 ; D. 错 误 , “ 悄 然 ” 的 “ 悄 ” 应 读 qiǎo。 故 选 : C。 2. 下 列 词 语 书 写 不 完 全 正 确 的 一 项 是 ( A.皎洁 矫情 绚丽 B.气概 C.挚友 D.聒噪 慷慨 至交 枯燥 蔓延 器重 喘息 ) 目眩神迷 轻歌曼舞 气宇轩昂 穿流不息 此 题 考 查 学 生 对 字 形 的 辨 识 能 力 。所 选 词 语 均 属 于 生 活 中 常 用 的 而 又 极 易 出 错 的 词 语 ,这 些 有 的 是 同 音 错 别 字 ,有 的 是 形 近 错 别 字 。解 答 此 题 ,要 注 意 平 时 正 确 练 写 ,尤 其 注 意 同 音 字 、形 似 字 的 区 别 与 书 写 。 【 解 答 】 ABC. 正 确 ; D. 有 误 , “ 穿 流 不 息 ” 的 “ 穿 ” 应 为 “ 川 ” 。 故 选 : D。 3. 下 列 加 粗 成 语 使 用 正 确 的 一 项 是 ( A.目前的当务之急是理性分析双方分歧,协同解决实质问题。 ) B.对于这件事情,他嘴上虽然没有说不对,心里却不以为然。 C.人应该学会负责,你不应该这样投桃报李地为他承担责任。 D.经过反复试运营,市民热议已久的智轨电车终于粉墨登场。 【 分 析 】本 题 考 查 学 生 对 成 语 的 辨 析 能 力 。在 平 时 的 学 习 中 ,我 们 对 成 语 要 做 好 积 累 ,可 以 从 词 意 、感 情 色 彩 和 习 惯 用 法 等 方 面 进 行 归 纳 。另 外 ,我 们 还 要 了 解 成 语 运 用 的 常 见 错 误 :望 文 生 义 、 褒 贬 不 当 、 搭 配 不 当 、 用 错 对 象 、 语 境 不 符 等 。 【 解 答 】 A. 有 误 , “ 当 务 之 急 ” 指 应 当 办 理 的 事 。 当 前 任 务 中 最 急 切 要 办 的 事 。 该 成 语 与 句 中 的 “ 目 前 ” 语 意 重 复 ; B. 正 确 ; C. 有 误 , “ 投 桃 报 李 ” 比 喻 友 好 往 来 或 互 相 赠 送 东 西 。 该 成 语 用 错 对 象 , 它 指 友 好 往 来 或 互 相 赠 送 东 西 , 不 能 形 容 替 别 人 承 担 责 任 ; D. 有 误 , “ 粉 墨 登 场 ” 比 喻 坏 人 经 过 一 番 打 扮 , 登 上 政 治 舞 台 。 该 成 语 为 贬 义 词 , 不 能 形 容
市 民 。 故 选 : B。 4. 下 列 句 子 没 有 语 病 、 语 意 明 确 的 一 项 是 ( A.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我国国家领导人第一时间向法国总统及法国人民致电慰问。 ) B.通过 5G 全新技术的支撑,让未来数据可视化成为新闻生产的关键性技术。 C.《复仇者联盟 4》上映 7 天 17 小时就打破了中国影史“最快破 30 亿”的成绩。 D.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不仅为世界文明发展指明了方向,而且促进了亚洲各国平等对话 【 分 析 】 本 题 考 病 句 的 辨 析 。 常 见 的 病 句 类 型 有 成 分 残 缺 、 搭 配 不 当 、 语 序 混 乱 、 结 构 混 乱 、 语 意 不 明 、语 言 赘 余 等 。先 通 读 所 有 句 子 ,凭 语 感 判 断 正 误 ,如 果 不 能 判 断 的 ,可 以 压 缩 句 子 , 看 搭 配 是 否 得 当 , 找 出 病 因 。 【 解 答 】 A. 正 确 ; B. 有 误 , 缺 少 主 语 , 去 掉 “ 通 过 ” 或 “ 让 ” ; C. 有 误 , 缺 少 宾 语 中 心 语 , 句 末 加 “ 的 记 录 ” ; D. 有 误 , 语 序 表 达 , “ 不 仅 ” 和 “ 而 且 ” 后 的 内 容 互 换 。 故 选 : A。 5. 下 列 表 述 正 确 的 一 项 是 ( A.“智慧平台”“核心价值”“民族复兴”“精准扶贫”这些短语结构上都属于偏正短语。 ) B.“她的伴侣用手轻轻地抚摸她的头发”这个句子的主干是“她抚摸头发”。 C.“今天是去,还是不去呢?”这个句子中的逗号应改为问号。 D.“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诗句中“烽火”一词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 分 析 】 本 题 考 查 短 误 类 型 、 句 子 主 干 、 标 点 符 号 、 修 辞 手 法 等 知 识 的 判 断 。 【 解 答 】 ACD. 正 确 ; B. 有 误 , 句 子 主 干 应 是 “ 伴 侣 抚 摸 头 发 ” 。 故 选 : B。 6. 下 列 有 关 文 学 、 文 化 常 识 的 表 述 不 正 确 的 一 项 是 ( A.文化传统中,古人称谓有谦敬之别,如“舍弟”是谦称,“家母”是敬称。 )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风、雅、颂、赋、比、兴合称“诗经六义”。 C.古人常以号显示某种志趣或情感,如欧阳修自号醉翁,苏轼号东坡居士。 D.诗句“千里共婵娟”“呼作白玉盘”中“婵娟”“玉盘”都是月亮的别称。 【 分 析 】本 题 考 查 学 生 文 学 常 识 的 把 握 ,文 学 常 识 正 误 的 判 断 点 是 :作 者 名 、称 谓 、生 活 时 代 、 作 品 名 、 体 裁 、 书 中 人 物 、 主 要 情 节 、 作 品 主 题 及 风 格 、 流 派 等 。 回 顾 所 读 文 章 的 相 关 情 节 , 根 据 问 题 作 答 即 可 。 【 解 答 】 A. 错 误 , “ 家 母 ” 是 谦 词 。 BCD. 正 确 。 故 选 : A。 7. 下 列 有 关 名 著 的 表 述 不 正 确 的 一 项 是 ( A.《哈利•波特》系列是英国女作家 J•K•罗琳创作的魔幻小说系列,小说探讨了爱和拯救、忠诚和背叛、 善恶共生等话题。 ) B.《白洋淀纪事》是孙犁创作的小说、散文结集,其中《荷花淀》《芦花荡》这两部小说以白洋淀为背景, 讲述了冀中人民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 C.《西游记》的情节引人入胜,“那大圣飘飘荡荡,左沉落地,右坠不得存身,就如旋风翻败叶,流水淌 残花”,这一情节出自“大战红孩儿”精彩片段中。
D.《儒林外史》这部小说“秉持公心,指摘时弊”(鲁迅),科举制成为作者揭露和讽刺的主要对象,作 者清楚地表明了自己否定功名富贵的基本立场。 【 分 析 】 本 题 考 查 名 著 阅 读 积 累 。 可 根 据 平 时 的 积 累 作 答 。 【 解 答 】 ABD. 正 确 ; C. 有 误 , “ 那 大 圣 飘 飘 荡 荡 , 左 沉 落 地 , 右 坠 不 得 存 身 , 就 如 旋 风 翻 败 叶 , 流 水 淌 残 花 ” , 这 一 情 节 出 自 “ 三 借 芭 蕉 扇 ” 精 彩 片 段 中 。 故 选 : C。 【 分 析 】 本 题 考 查 名 著 阅 读 积 累 。 可 根 据 平 时 的 积 累 作 答 。 【 解 答 】 ABD. 正 确 ; C. 有 误 , “ 那 大 圣 飘 飘 荡 荡 , 左 沉 落 地 , 右 坠 不 得 存 身 , 就 如 旋 风 翻 败 叶 , 流 水 淌 残 花 ” , 这 一 情 节 出 自 “ 三 借 芭 蕉 扇 ” 精 彩 片 段 中 。 故 选 : C。 【 分 析 】 本 题 考 查 名 著 阅 读 积 累 。 可 根 据 平 时 的 积 累 作 答 。 【 解 答 】 ABD. 正 确 ; C. 有 误 , “ 那 大 圣 飘 飘 荡 荡 , 左 沉 落 地 , 右 坠 不 得 存 身 , 就 如 旋 风 翻 败 叶 , 流 水 淌 残 花 ” , 这 一 情 节 出 自 “ 三 借 芭 蕉 扇 ” 精 彩 片 段 中 。 故 选 : C。 二、古代诗文阅读(26 分) 8.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周亚夫军细柳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 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 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 闻天子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 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 “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 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乙】 淮阴侯①列传(节选) 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②,羞与绛、灌等列。信尝过樊将 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上常从容与 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 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 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注】①淮阴侯,指韩信。②鞅鞅:通“怏怏”,不满意、不服气、郁闷失意的样子。 (1)下列加点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军霸上 军:军队
B.天子先驱至 先驱:先行引导的人员 C.信尝过樊将军哙 过:超过 D.大王乃肯临臣 (2)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临:将要 A.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 生乃与哙等为伍 B.军细柳:以备胡 以光先帝遗德 C.已而之细柳军 称善者久之 D.不足为外人道也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是 何为为我禽 A.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B.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C.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D.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 (5)请分别概括甲乙两文中周亚夫、韩信的形象特点。 【解答】( 1)本 题 考 查 理 解 对 文 言 实 词 含 义 的 辨 析 能 力 。理 解 词 语 的 含 义 时 要 注 意 文 言 词 语 的 特 殊 用 法 ,如 通 假 、词 类 活 用 、一 词 多 义 和 古 今 异 义 ;能 结 合 具 体 语 境 来 准 确 辨 析 即 可 。涉 及 的 词 语 都 是 常 见 的 文 言 实 词 。 解 答 时 要 联 系 上 下 文 , 根 据 语 境 作 出 判 断 。 A. 句 意 : 驻 军 在 霸 上 。 军 : 驻 军 。 解 释 不 正 确 。 B. 句 意 : 皇 上 的 先 行 引 导 人 员 到 了 营 前 。 先 驱 : 先 行 引 导 的 人 员 。 解 释 正 确 。 C. 句 意 : 韩 信 曾 经 拜 访 樊 哙 将 军 。 过 : 拜 访 。 解 释 不 正 确 。 D. 句 意 : 大 王 怎 么 竟 肯 光 临 。 临 : 光 临 。 解 释 不 正 确 。 故 选 : B。 ( 2) 本 题 考 查 文 言 词 语 的 辨 析 能 力 。 解 答 此 题 的 关 键 是 先 理 解 词 语 所 在 句 子 的 含 义 , 然 后 结 合 句 意 来 推 断 词 语 的 含 义 , 进 行 比 较 , 得 出 答 案 即 可 。 A. 第 一 个 “ 乃 ” , 于 是 ; 第 二 个 “ 乃 ” , 就 是 。 选 项 加 点 词 意 义 和 用 法 不 同 。 B. 两 个 “ 以 ” 都 是 “ 来 , 用 来 ” 的 意 思 。 选 项 加 点 词 意 义 和 用 法 相 同 。 C. 第 一 个 “ 之 ” , 到 ; 第 二 个 “ 之 ” , 音 节 助 词 。 选 项 加 点 词 意 义 和 用 法 不 同 。 D. 第 一 个 “ 为 ” , 对 , 向 ; 第 二 个 “ 为 ” , 被 。 选 项 加 点 词 意 义 和 用 法 不 同 。 故 选 : B。 ( 3) 本 题 考 查 学 生 划 分 文 言 句 子 节 奏 的 能 力 。 一 般 来 说 , 主 谓 之 间 应 该 有 停 顿 , 句 领 起 全 句 的 语 气 词 后 应 该 有 停 顿 ,几 个 连 动 的 成 分 之 间 也 应 该 有 停 顿 。所 以 划 分 句 子 节 奏 时 ,除 了 要 考 虑 句 子 的 意 思 ,还 要 考 虑 句 子 的 结 构 。句 意 为 :陛 下 不 善 于 统 领 士 卒 而 善 于 领 导 将 领 ,这 就 是 我 被 陛 下 辖 制 的 原 因 ; 故 断 句 为 : 陛 下 不 能 将 兵 /而 善 将 将 /此 乃 信 之 所 以 为 陛 下 禽 也 。 故 选 : A。 ( 4) 本 题 考 查 翻 译 语 句 。 解 答 时 一 定 要 先 回 到 语 境 中 , 根 据 语 境 读 懂 句 子 的 整 体 意 思 , 直 译 为 主 , 意 译 为 辅 。 并 按 现 代 汉 语 的 规 范 , 将 翻 译 过 来 的 内 容 进 行 适 当 调 整 , 达 到 词 达 句 顺 。 句 中 重 点 词 :常 ,曾 经 ;从 容 ,悠 闲 ;能 不 ,才 能 的 高 下 。句 意 为 : 皇 上 曾 经 悠 闲 地 和 韩 信 谈 论 各 位 将 军 才 能 的 高 下 , 认 为 各 有 长 短 。 ( 5) 本 题 考 查 分 析 人 物 形 象 。 解 答 此 题 的 关 键 是 在 通 晓 全 文 大 意 的 基 础 上 , 抓 住 关 键 语 句 来
分 析 。结 合 甲 文 内 容 , 从 “ 军 士 吏 被 甲 ,锐 兵 刃 , 彀 弓 弩 , 持 满 ”“ 军 中 闻 将 军 令 , 不 闻 天 子 之 诏 ”“ 介 胄 之 士 不 拜 ,请 以 军 礼 见 ”等 语 句 中 可 知 ,周 亚 夫 恪 尽 职 守 、刚 正 不 阿 ;结 合 乙 文 内 容 ,从“ 信 知 汉 王 畏 恶 其 能 ,常 称 病 不 朝 从 。信 由 此 日 夜 怨 望 ,居 常 鞅 鞅 ,羞 与 绛 、灌 等 列 ” “ 信 出 门 ,笑 曰 :‘ 生 乃 与 哙 等 为 伍 !’ ” 等 语 句 中 可 知 ,韩 信 恃 才 自 傲 , 骄 傲 自 大 , 不 够 谦 虚 。 答 案 : ( 1) B ( 2) B ( 3) A ( 4) 皇 上 曾 经 悠 闲 地 和 韩 信 谈 论 各 位 将 军 才 能 的 高 下 , 认 为 各 有 长 短 。 ( 5) 周 亚 夫 恪 尽 职 守 、 刚 正 不 阿 ; 韩 信 恃 才 自 傲 , 骄 傲 自 大 , 不 够 谦 虚 。 9.阅读下面曲词,完成下列各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 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山坡羊•骊山怀古 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 贏,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1)请解释“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中“悠悠”一词的含义。 (2)所选曲词各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分析】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 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 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全词写景、抒情、议论密切结合;融化古人语言入词,活用典故成语; 通篇三问三答,层次分明,互相呼应;即景抒情,借古讽今;风格明快,气魄阔大,情调乐观昂扬。 【 解 答 】 ( 1) 此 题 考 查 重 点 字 词 的 理 解 , 解 答 时 要 读 懂 句 子 并 赏 析 精 彩 字 词 的 妙 处 。 “ 千 古 兴 亡 多 少 事 ? 悠 悠 。不 尽 长 江 滚 滚 流 。”的 意 思 是 往 事 悠 悠 ,英 雄 往 矣 ,只 有 这 无 尽 的 江 水 依 旧 滚 滚 东 流 。“ 悠 悠 , 不 尽 长 江 滚 滚 流 !”“ 悠 悠 ”者 , 兼 指 时 间 之 漫 长 久 远 , 和 词 人 思 绪 之 无 穷 也 。 ( 2)此 题 考 查 了 句 意 及 作 者 的 情 感 理 解 ,作 答 时 要 结 合 全 诗 加 以 理 解 。《 南 乡 子 • 登 京 口 北 固 亭 有 怀 》通 过 对 古 代 英 雄 人 物 的 歌 颂 ,表 达 了 作 者 渴 望 像 古 代 英 雄 人 物 那 样 金 戈 铁 马 ,收 拾 旧 山 河 , 为 国 效 力 的 壮 烈 情 怀 , 饱 含 着 浓 浓 的 爱 国 思 想 , 但 也 流 露 出 作 者 报 国 无 门 的 无 限 感 慨 , 蕴 含 着 对 苟 且 偷 安 、 毫 无 振 作 的 南 宋 朝 廷 的 愤 懑 之 情 。 《 山 坡 羊 • 骊 山 怀 古 》 从 王 朝 的 统 治 者 的 角 度 来 看 兴 亡 ,封 建 统 治 者 无 论 输 赢 成 败 最 终 都 逃 脱 不 了 灭 亡 的 命 运 。辛 辣 地 批 判 了 封 建 统 治 者 为 争 夺 政 权 而 进 行 的 残 酷 厮 杀 焚 烧 及 夺 得 政 权 后 大 兴 土 木 的 奢 侈 无 度 。伴 随 着 各 个 王 朝 的 兴 亡 交 替 , 是 无 休 无 止 的 破 坏 , 无 数 的 物 质 文 明 和 精 神 财 富 都 化 为 灰 烬 。 答 案 : ( 1) “ 悠 悠 ” 兼 指 时 间 之 漫 长 久 远 , 和 词 人 思 绪 之 无 穷 。 ( 2)《 南 乡 子 • 登 京 口 北 固 亭 有 怀 》表 达 了 作 者 渴 望 为 国 效 力 的 壮 烈 情 怀 ,包 含 着 浓 浓 的 爱 国 思 想 , 但 也 流 露 出 报 国 无 门 的 无 限 感 慨 。 《 山 坡 羊 • 骊 山 怀 古 》 咏 古 讽 今 表 达 了 作 者 忧 国 忧 民 的 思 想 感 情 。 10.古诗文积累,默写。 ( 1) 怒 而 飞 , 。( 庄 子 《 北 冥 有 鱼 》)
( 2) 峨 眉 山 月 半 轮 秋 , ( 3) 造 化 钟 神 秀 , ( 4) 。竹 杖 芒 鞋 轻 胜 马 ,谁 怕 ?( 苏 轼《 定 风 波 》) ( 5)唐 代 诗 人 岑 参 在《 白 雪 歌 送 武 判 官 归 京 》中 运 用 夸 张 的 修 辞 手 法 描 写 出 沙 漠 上 坚 冰 纵 横 、 鸟 云 密 布 的 景 象 的 诗 句 是 。( 李 白 《 峨 眉 山 月 歌 》) , 。 荡 胸 生 曾 云 , 。( 杜 甫 《 望 岳 》) , ( 6) 北 宋 文 学 家 范 仲 淹 在 《 岳 阳 楼 记 》 中 运 用 动 静 结 合 的 手 法 描 写 洞 庭 湖 波 光 月 影 之 美 的 句 子 是 ,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 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1)其翼若垂天之云(注意“翼”的书写) (2)影入平羌江水流(注意“羌”的书写) (3)阴阳割昏晓 (4)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5)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6)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注意“璧”的书写) 决眦入归鸟(注意“眦”的书写) 三、现代文阅读(30 分) 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草木结霜 鲍尔吉•原野 ①草并不知道,秋天,它们要披上白霜的铠甲。 ②草出生之后被称为青草,它们身穿绿衫在天涯奔跑。草给黑色、红色和黄色的泥土打上绿印,绿 是植物的命,是无处不在的生长。天下没有黑草,就像没有绿色的煤炭。只有绿才可以打通阳光的能量 通道。绿把阳光变成蛋白质,草们吃阳光,喝地下水,草的生活方式至简至净、至广大。 ③草在绿里安家,绿色的脉络里有水渠和马路。草的叶子既是肉身也是房子,自己住在自己身上, 不假外求。这一点比人强多了,自由从此诞生。春天起,草一直生长。它早上长还是夜里长?草什么时 候都在长,如同听过“草活一秋”的咒语。人的一生如果只活三个季节,他一定拼命生长,而不去打麻 将喝酒看电视剧。草所做的只是生长,它只会生长,那就一直生长。生长很舒服,它觉出自己的腰拔高 了。阳光拢在叶子里,暖暖洋。草不悲观。悲观是干什么?是跟自己作对吗?大凡生长者都不悲观。当 你无选择地置身足以悲观的处境里面,先要剔除悲观。我相信草在短短一生看到的东西比人一生看过的 更多。草看到天鹅绒的黑夜镶满银钻。草看到雨水在空气中亦疾亦徐地跳舞。草看到白粉沾满蝴蝶的翅 膀。草看到阳光从天边爬进自己脖子。甲_____.乙______. 丙_____。 ④秋天到了,草停止生长。草长了一生也不过一巴掌高。它们站立不动,一如等待判决。它不知是 谁、是什么不让它们继续生长,是立秋白露还是欧阳修的《秋声赋》?自然界,不生长就意味着凋亡。 但草不知道什么叫死,太阳照耀它,雨还在下,土地还有许多地方没长草。草离开此世,世上似乎什么 都没少,草没有草的遗产,没有草的车辆和文字。只不过,没有草的土地露岀了土地。草站在秋天的驿 站张望等待,这时候五谷丰登,果树挂满亮晶晶的水果取悦人类。草在告别,一身之外一无所有,甚至 发不出一声鸟鸣来辞行。 ⑤草叶等待霜降。霜降之前,天要下上几场雨,为霜准备原材料。土地变成一片烂泥之后,白霜从 天而降,于子夜,于星星全体明亮之时,草换了衣装。它们白衫白冠,凛然发亮。这是要出征吗?每一 根草都像一位士兵,披着亮甲,茎叶犹如银枪。这是去杀谁呢?草有什么可杀的东西吗?大地沉寂,无 物可杀。阳光转过来,每每融化草的刀枪。至凌晨,它们再度披霜。 ⑥白霜冻不死树木与河流。它之降临,只为让草退场。霜让绿色从草的身上飞逸,为每一株草换上 黄衫。阳光从此停止与草的能量交换,草的叶子呈现白金色-人类高档时装的颜色。从此,大地长出一
层迷蒙的金羊毛,曰枯草。在落日边上,枯草看上去像血流遍地,像炭火暗燃,像鲜艳的毯子。 ⑦秋日里,山坡的枯草以黄金的色调显示高雅。枯掉的不过是草的躯壳,草的绿色灵魂升上天庭牧 场与上帝欢聚。风吹不走草的白金躯壳,它站在它原来站立的地方。草一生未走半步,却早把种子送往 四面八方,换来成千上万条命。于是,枯萎的草仍然优雅,在冬日越来越近的夜晚,它们披挂白盔白甲, 而后在阳光下卸妆。 ⑧跑步时,我见到北陵后面结霜的草。结了霜的草似乎比原来高了。它们好像刚从西伯利亚回来, 好像在卸车,好像张着毛茸茸的睫毛。我放缓脚步并庆幸我还没结霜--跑过这些草的身旁。在近于黝黑 的松树下面,霜草的模样如同下了半场雪,比夏天在松树脚下环绕的雾气更白,却不像雪那么呆板。太 阳出来的时候,草叶上没有一滴水,依然干净。 (1)文中的“草”具有哪些美好品质?请简要概括。 (2)请简要赏析文中画线句子“在落日边上,枯草看上去像血流遍地,像炭火暗燃,像鲜艳的毯子” 的表达效果。 (3)文中多次将“草”与“人”对比,有何用意?请简要作答。 (4)请仿照第③段的句子“草看到阳光从天边爬进自己脖子”,结合语境,在横线处续写三句。 【分析】这篇文章抒情的对象是小草,写了小草在春夏两季只知道生长,到了秋季便停止生长,等待着霜 降,在寒霜下换上白衫白冠,但它们凛然发亮,毫不屈服,它们枯掉的只是自己的躯壳。作者以秋霜下小 草的优雅姿态,表达对小草坦然面对死亡的可贵品质的赞美。 【解答】(1)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与概括。根据“绿把阳光变成蛋白质,草们吃阳光,喝地下水,草的生 活方式至简至净、至广大”,可见草的生活方式简单纯朴;“草的叶子既是肉身也是房子,自己住在自己 身上,不假外求”,“人的一生如果只活三个季节,他一定拼命生长,而不去打麻将喝酒看电视剧”,表 现草的坚强乐观与自立;“草所做的只是生长,它只会生长,那就一直生长。生长很舒服,它觉出自己的 腰拔高了”表现草的目标明确与意志坚定;“但草不知道什么叫死,太阳照耀它,雨还在下,土地还有许 多地方没长草”“秋日里,山坡的枯草以黄金的色调显示高雅。枯掉的不过是草的躯壳,草的绿色灵魂升 上天庭牧场与上帝欢聚”“草一生未走半步,却早把种子送往四面八方,换来成千上万条命”可见草面对 死亡的坦然。据此分点概括即可。 (2)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解答此题关键在于赏析角度的选择。阅读句子,将落日边上的枯草比作“血” “炭火”“鲜艳的毯子”,一是形象地表现出落日照射在结霜的草上一片红色的情景,二是为了以这种如 血如火般的艳丽,突出结霜之草的壮烈,表现它们面对死亡的那种坦然。 (3)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理解与分析。对比手法,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 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主题。作者在文中多次将“草”与 “人”对比,比如“草的叶子既是肉身也是房子,自己住在自己身上,不假外求。这一点比人强多了,自 由从此诞生”“草什么时候都在长,如同听过‘草活一秋’的咒语。人的一生如果只活三个季节,他一定 拼命生长,而不去打麻将喝酒看电视剧”“我相信草在短短一生看到的东西比人一生看过的更多”等句子, 可以看出作者意在以人陪衬草,突出草坚强自立、乐观等高贵的品质。 (4)本题考查句子的似写。根据语段的内容,以“草看到……”的句式,写出小草所见到的自然之物,注 意内容的优美性即可。 答案: (1)①生活方式简单、质朴;②积极乐观,坚强自立;③朝着理想不懈奋斗;④功成即身退,坦然面对死 亡。 (2)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落日边下结霜的枯草比作“遍地的血”“暗燃的炭火”“鲜艳的毯子” 等,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结霜枯草映着红日的情景,渲染出一种壮烈的场景,突出枯草在功成名就后,面对 死亡的坦然。 (3)运用对比,以人的行为反衬出草的自强自立、热爱生命,积极向上等高贵的品质。 (4)示例:草看到风伸开透明的手指却抓不住任何东西。草看到鸟儿在飞翔中相爱。草看到老鼠的眼珠亮
比钻石。草看到云彩打墙阻挡河流。草看到月亮的山谷堆满黄金。草看到波浪在河里回头瞭望。 (写出三 句即可) 1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没有风暴的海洋是池塘 陈凌 ①美学家朱光潜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他有一段时间喜欢作诗填词,兴之所至,常信笔直书,想 到什么,便写什么,自觉不错。后来将习作拿给朋友看,却碰了壁:“你的诗词来得太容易,你没有 下过力,你喜欢取巧,显小聪明。”一语点醒梦中人。他由此方悟,意境经过洗练,用词经过推敲, 才能百炼成钢,达到精妙境界。遣词造句如此,人生更是如此。 ②“人生一征途耳,其长百年,我已走过十之八九。回首前尘,历历在目。崎岖多于平坦,忽深 谷,忽洪涛,幸赖桥梁以渡。桥何名欤?曰奋斗。”桥梁专家茅以升晚年这样总结一生。诚然,谁的 人生没有几分坎坷?谁的道路不曾有过崎岖泥泞?生命的常态,永远不只是浅浅的涟漪,更有涌动的 暗流、潜在的礁石。正是这些,才构成了完整而丰富的人生;也正是在崎岖道路上的砥砺前行,每个 人的精神生命才能不断成长。有作家写道:“你不可能要求海洋没有风暴,那不是海,是泥潭。”未 经磨砺的灵魂,是没有深度的。然而,总有一些人,一提到压力,就心生畏难情绪;一遇到困难,就 只会向后退缩,畏葸不前。还有的人甚至甘做“草莓族”,一压就扁,一碰就倒。如此,无法成就一 番事业不说,恐怕连自己人生的方向盘都很难把握。相反,中流击水,才能真正熟谙水性;披荆斩棘, 才能抵达未曾抵达的地方。正所谓,“不有百炼火,孰知寸金精”。 ③其实,很多时候,横亘在我们面前的困难,看似高山,实际上不过是座小山丘。能否迈过去, 关键就看我们能否拿出攻坚克难的意志。《史记》曾载,飞将军李广有一次外出打猎,把草丛中的一 块石头误认为是潜伏的老虎,于是弯弓射箭,箭镞居然深陷石头之中。等知道是石头之后,却始终无 法再次以箭穿石。这里的区别,就在于射箭之时的意志,是否一往无前、绝不退缩。李白由此感慨道: “精感石没羽,岂云惮险艰。”意志坚定与否,往往决定着事情的成败。 ④不可否认,一些困难并非能轻易克服,但没有尝试过,怎会知道到底能不能克服呢?不试,半 点机会都没有;试了,至少还有机会。即使最终没有克服,至少也是增加了阅历、磨砺了心性。正如 哲人所言:“雾气弥漫的清晨,并不意味着是一个阴霾的白天。累累的创伤,就是生命给你的最好的 东西,因为在每个创伤上都标示着前进的一步。”与困难作斗争,不管成功与否,本身就是一笔重要 的人生财富,它将成为下一次成功的基石。 ⑤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中国有两部大书,一曰《史记》,一曰《资治通鉴》,都是有才气的人在 政治上不得志的境遇中写的。看来,人受点打击,遇点困难,未尝不是好事。说到底,挫折和苦难, 不过是块磨刀石。不被困难吓倒,不向挫折屈服,勇往直前,人生的刀刃才能越磨越锋利 (1)请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 (2)请梳理并概括文章第②段的论证思路。 (3)对于挫折和困难,我们应持怎样的态度?请结合全文和现实生活简要作答。 【分析】本文开篇以朱光潜学写词的故事引出论题,接着第二段引用名言,明确中心论点:在困难和挫折 中砥砺前行,人生才能丰富完整,精神生命才能不断成长。第三、四两段,则以实例分析如何面对克服人 生的困难。第五段以毛主席的观点总结全文,再次强调人生路上困难与挫折的好处。 【解答】(1)本题考查议论文论点的提炼和概括。论点是作者的完整看法、见解或主张,能够统摄全文。 议论文的论点一般是文章的标题,或出现在文章的首尾段,但也有的议论文论点需要根据文章内容自己概 括。本文的论点就需要自己概括。文章开篇讲述朱光潜学写词的经历,道出人生与写词一样,引出论题。 然后通读全文,可以看出论述的都是人生挫折与困难的问题,根据第二段中的“正是这些,才构成了完整 而丰富的人生;也正是在崎岖道路上的砥砺前行,每个人的精神生命才能不断成长”,以及文章最后一段 “不被困难吓倒,不向挫折屈服,勇往直前,人生的刀刃才能越磨越锋利”两句,来总结提炼即可。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