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9-2020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8页 / 共13页
资料共13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9-2020 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 本试卷共 8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长 120 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 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1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疫之为病,历史悠久。据《中国疫病史鉴》载,从西汉到清末,中国至少发生过 321 次大型瘟疫,其中不乏十分严重的情况。中医人与各种瘟疫展开了一次又一次的生死对决, 在疫情的控制和疾病的治疗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古代中医是如何认识疫病的呢? 受传统文化与认知条件的限制,古人在很长时期为其发病的怪异所迷惑,认为疫病是由 鬼神所为。随着中医学的发展,这种蒙昧..的观点逐渐发生了改变,进而出现疫病是由自然界 “疠气”所为、与鬼神毫不相干的认识。如《礼记》有“孟春行秋令,则民大疫”“季春行 夏令,则民多疾疫”的记述,古人已认识到疫与气候异常有关。《素问•本病论》认为因天地 气交异变,破坏了四时节序,影响万物生化规律,进而致疫病发生。明末清初的吴又可在《温 疫论》中明确指出:“夫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 感。”此外,还有一种能致疫病的瘴气,又称山岚瘴气、瘴毒、瘴病等,主要指南方山林中 因动植物腐烂、温热蕴蒸致病的毒气。上述疫病之源往往自口鼻而入,因而疫之致病多犯肺 系与脾胃。 古代医家认为疠气大都毒烈,但并非染之皆病。普通人是否感染疫病与毒性强度及染毒 程度相关,更与人体正气有密切关系。同样环境条件下,正气亏虚的人更容易感染。 那么古人又是如何防治疫病的呢? 《内经》中确立的防疫基本思想主要有两点:一是避毒,因疫性大都毒烈,在疫已至而 未感时,“避其毒气”就成为简单实用的明智之举;二是养正,即顾护正气。后世医家还根 据疫之种类与特点。摸索出许多避疫的方法,如选用芳香辟秽..的苍术、木香,以毒攻毒的雄 黄,清热解毒的贯众、升麻,补气之人参等药物或制剂加以防护。 在治疗疫病时,中医多采取扶正祛邪..、整体调理,顺势而为的方针,其辨证论治的举措 蕴含着谋略与智慧。一是引邪外出,因势利导。即给邪找出路,邪祛正自安。二是改变环境, 毁其所依。自然界存在着“同气相求”的规律,因而疠气加身,每有内应。若改变体内环境, 消除其立身之基,同样可使疫毒之邪无法容身。就临床所见,许多疫毒无论寒温,都与体内
的湿邪有关,每以内湿作为其生存土壤。通过化湿、燥湿或利湿等方法以清除湿邪,进而使 毒无所依而难为害。 材料二 (取材于朱光的文章) 中医养生是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延年益寿的一种活动。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之道可以总结为四个方面:饮食、起居、运动、精神。 饮食:食饮有节 饮食是人从外界环境吸取赖以生存的营养与能量的主要途径,是生命活动的基础,与人 的生存息息相关。 所谓“食饮有节”,第一,要根据节气、季节的变化饮食。也就是顺应自然,吃应季、 应节的食物。第二,饮食要有节奏。也就是饮食有规律,且要细嚼慢咽,不宜狼吞虎咽。第 三,饮食要有节制。就“食”而言。早晨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即便吃饱,也只吃到 七八分饱。就“饮”而言,不论是饮酒、饮茶、饮水,都不宜过多。 起居:起居有常 “起居”主要指子午卯酉的起居,也就是半夜 11 点到 1 点的子时、中午 11 点到 1 点的 午时、早上 5 点到 7 点的卯时、下午 5 点到 7 点的酉时的生活作息。 子时是一天中最黑暗、阴气最盛、阳气初生的时候。此时如果劳作不息,就会干扰阴阳 交合,使元气的生发受到损伤。此外,依据子午流注,子时是胆经当令。“当令”就是当班。 只有胆气生发起来,全身气血才能随之而起。如果此时不休息,胆气则不行。所以子时必须 深度睡眠。即晚上 11 点前要入睡,才能保证子时进入深度睡眠状态。 卯时太阳升起,人体内阳气生发,自然要醒,所以 5 点醒是正常的。起床晚则不利于阳 气生发。另外,此时是大肠经当令,所以起床后要排大便。 午时阳气最盛,心经当令,所以此时要睡午觉,养心神。如果睡不着或者没有条件睡, 闭一会儿眼睛都有好处。 到了酉时肾经当令。肾主藏精。人的肾精,是生命的本源,就像是水,它可以滋润万物。 所以此时需要补充肾精,使肾水不要枯竭、不要静止。 运动:不妄作劳 “作劳”就是“劳作”,对养生而言就是运动;“不妄”就是不过分,运动量不宜太大。 以现代观念可以理解为少做无氧运动,多做有氧运动。 无氧运动是指人体肌肉在“缺氧”的状态下高速剧烈的运动。这种运动强度太高,容易
让人大汗淋漓、精疲力尽。 有氧运动是指人体在氧气充分供应的情况下进行的运动。这种运动强度低、持续时间较 长,可以提升氧气的摄取量,能更好地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脂肪,增强和改善心肺功能。 常见的有氧运动有:走路、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也属于有 氧运动。 精神:形与神俱 养生真正的上等药物是体内的精气神。“精”是生命的最精微的物质,“气”是生命的原 始能量,“神”是生命的最高主宰。 养生最根本的要求还是回到神与精、气的和谐交融。内心安定、平和,少欲知足,就能 减少情绪变化对精气神的消耗与伤害。生命就能保持一种生生不息、生机活泼的状态。 (取材于张其成的文章) 1. 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中医对疫病发生的认识是逐渐清晰、逐渐深入的。 B. 中医认为疫气与一般致病因素不同,是一种特殊的气。 C. 中医认为所有的疫病都是异常气候影响了万物生化所致。 D. 疫病病源往往从口鼻进人,所以病症多表现在肺部或脾胃。 2. 根据材料一,下面分析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医认为只要人正气足,就不会感染疫病。 B. 中医防疫思想中的“避毒”,类似现代的“隔离”。 C. 中医在预防疫病时主要通过口服药物进行防护。 D. 中医在治疗疫病时采用直接消灭疫毒的方法。 3.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词语解释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蒙昧.(wèi),朦胧、迷糊之意。 B. 辟秽..(bì huì),指躲避污秽之物。 C. 祛.邪(qū),文中指除去邪恶的病气。 D. 颐.养(yí),指休养、保养。 4. 居家学习期间,小明同学的日常生活发生了一些变化。下面表格中呈现了他某日的生活 片段,请你结合两则材料,从中医角度指出他的哪些行为有可能对健康不利(写清序号即可), 并说明理由。
序号 行为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上午没有网课,10 点起床 因为起得晚了,没吃早饭 吃完午饭,玩电脑游戏,一直到下午网课开始 下午课后去公园慢跑 晚饭后,陪妈妈去超市,嫌戴口罩憋闷,偷偷把口罩摘掉 写完作业,玩电脑游戏,凌晨 1 点睡觉 【答案】 1.C 2. B 3. A 4. ①②③⑤⑥均对健康不利。①不利于人体内阳气升发与排便,②打破了饮食规律,不利 于身体获得营养和能量,③午时阳气最盛,心经当令,所以此时要睡午觉,养心神,⑤疫情 期间,防疫要“避毒”,⑥会造成干扰身体阴阳交合,使元气的生发受到损伤,还会造成胆 气不行。 二.、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9 分。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面小题。 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1】 李白 晨趋紫禁中,夕待金门【2】诏。 观书散遗帙,探古穷至妙。 片言苟会心,掩卷忽而笑。 青蝇易相点,白雪难同调。 本是疏散人,屡贻褊促诮。 云天属清朗,林壑忆游眺。 或时清风来,闲倚栏下啸。
严光【3】桐庐溪,谢客【4】临海峤。 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 注:[1]李白受唐玄宗征召专任翰林学士,写诗以供歌唱娱乐。他所幸遇的荣宠给他招来非 议。[2]金门:汉代皇宫的金马门,被汉武帝以弄臣相待的东方朔,曾在此待诏。[3]严光: 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同窗、好友,拒绝光武帝的邀请,选择归隐。[4]谢客:指南朝诗人谢灵 运,喜爱山水。 5.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晨趋紫禁中,夕待金门诏”两句,写出诗人自己的处境与东方朔不同,显示自己入宫 后地位的显赫,充满自豪的语气。 B. “观书散遗帙……掩卷忽而笑”四句,表面写出李白在翰林院快意的读书,实际表现的 是失意落寞的寄托。 C. “青蝇易相点,白雪难同调”两句,以“青蝇”比喻势利、庸俗的小人,以“白雪”比 喻有高洁志向情操的自己。 D. 本诗作为一首“言怀”之作,一反李白诗歌常见的奔放激情与奇特夸张,言辞清爽,娓 娓而谈,流畅自然。 6. 本诗既有诗人在翰林院生活的呈现,也有对往日漫游山林的思忆,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 法。下列诗句没有采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 A.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 B.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鹏。(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C.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D.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7. 元代萧士资在《分类补注李太白诗》中评价本诗是李白“写心之作”。请分条陈述李白通 过这首诗抒发了哪些内心感情。 【答案】 5.A 6. B 7. 这首诗突出表现了诗人那傲岸不屈、不同流俗的高洁品质:(1)其中有对好佞小人的斥 责,(2)也有对自身遭遇及仕途的深深忧虑。(3)尽管诗人此时仍怀有建功立业的愿望,对 朝廷也还抱有一线的希望,但此后不久,诗人尚未及“功成”,便愤然离开了朝廷,踏上了 自得其乐的布衣漫游生涯。可以说这首诗正是李白在长安为官时期心理转变的一个重要标
志。 三、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应科目时与人书【1】 韩愈 月日,愈再拜: 天池之滨,大江之濆【2】,曰有怪物焉,盖非常鳞凡介之品汇匹俦也。其得水,变化风雨, 上下于天不难也;其不及水,盖寻常尺寸之间耳。无高山、大陵、旷途、绝险为之关隔也, 然其穷涸,不能自致乎水。獱獺【3】之笑者,盖十八九矣。如有力者,哀其穷.而运转之,盖 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然是物也,负.其异于众也,且曰:“烂死于沙泥,吾宁.乐之。若俯 首贴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是以有力者遇之,熟.视之若无睹也。其死其生。固 不可知也。 今又有有力者当其前矣。聊.试仰首一鸣号焉,庸讵..知有力者不哀其穷,而忘一举手、一 投足之劳,而转之清波乎?其哀之,命也;其不哀之,命也;知其在命,而且鸣号之者,亦 命也。 愈今者,实有类于是。是以忘其疏愚之罪,而有是说焉.。阁下其亦怜察之。 (选自《昌黎集》) 注[1]本文是韩愈在唐德宗贞元九年应试博学宏词科时写给别人的求荐信。[2]濆:fén,水 边。[3]獱獭:biān tǎ,生活在水边以捕鱼为食的小动物。 8.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然.其穷涸 ②哀其穷.而运转之 ③负.其异于众也 ④吾宁.乐之 ⑤熟.视之若无睹也 ⑥聊.试仰首一鸣号焉 然:然而,但是 穷:偏远 负:依仗 宁:安定 熟:仔细 聊:姑且 ⑦庸讵..知有力者不哀其穷 庸讵:岂,难道 ⑧而有是说焉. 焉:句尾语气词 A. ①③ B. ②④ C. ⑤⑦ D. ⑥⑧
9.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盖非常鳞凡介之品汇匹俦也。 大概不是平常的带鳞披甲的族类可以相匹配的。 B. 其不及水,盖寻常尺寸之间耳。 它得不到水,就只能受困在寻常尺寸的范围之间了。 C. 今又有有力者当其前矣。 如今又有一个有力量的人出现在它的面前了。 D. 阁下其亦怜察之。 阁下也可怜我、同情我。 10. 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是一封求荐信,写法新奇,熔书信体与寓言于一炉,借景抒情,含蓄深沉。 B. 文中“怪物"有非凡的本领,如果没有关隘和阻隔,它可以靠一己之力得到水。 C. 文中“怪物”有烂死于沙泥也不摇尾乞怜的骨气,所以不想得到“有力者”的帮助。 D. 文中“怪物”与“有力者”的关系暗示着当时人才与显贵之间的关系。 11. 文末作者把自己的际遇归于“命”,其中蕴含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8.C 9.C 10. D 11. ①不愿屈膝的倔强。②怀才不遇的悲愤。③亟待援引的希望。 四、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6 分。 12. 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 ①身既死兮神以灵,___________! (屈原《国殇》) ②小楼昨夜又东风,___________ 。(李煜《虞美人》) ③谢公宿处今尚在,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④_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⑤廊腰缦回,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⑥___________,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答案】
1 . 魂魄毅兮为鬼雄 ②.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③. 渌水荡漾清猿啼 ④. 三顾频烦天下计 ⑤. 檐牙高啄 ⑥. 出师一表真名世 五、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11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南极的初见 ①碧绿,鹅黄,褐色红……没有想到,南极探险的第一次登岛,映入眼帘的是一幅春天 的画面。 ②国内立冬正好是南极洲立夏,此时的南极与想象中极地的万物肃杀相去甚远。那绿草、 黄花簇拥成团,草看不到茎,花看不见叶。近前,才看清楚那大团的颜色都由细小组成,花 瓣极小、草叶细长,成片的红色更是附着在岩石上的苔藓,它们紧紧拥抱在一起,给岛屿波 洒出亮色。岛上树木种类非常单一,印象中像中国的柏树那祥,叶子细碎肥厚浓绿,成片生 长。没有一棵枝干笔挺,而是都朝一个方向倾斜,显然与常年风向一致,许多被吹倒在地, 依然顺势生长,与草地相连,在极地顽强地绽放着美丽。 ③这就是极地的春天,人们裹着厚厚的防寒服置身冷风包围的春色中。 ④下雨了,夹杂着细细的雪粒,沿着探险队员的路标,我们看到了又一片蓬勃的生命。 通向海滩的山坡上,无数企鹅在岩石上集聚,尽管我们已从头天晚上的船上课程中知道这是 跳岩企鹅,但还是被它们灵活中透出的笨拙萌到了。为了把食物和作为铺垫的碎石送给正在 孵蛋的伴侣,它们在岩石上跳上跳下,一不小心就失足滑落,可肥胖的身躯能够瞬间敏捷翻 起,又摇摇摆摆地决然前行。还有在旁边草丛里筑窝的白头信天翁,黑色翅膀白色头颈。如 果不是偶然从羽毛中探出粉红的尖嘴,几乎难以和企鹅区分。 ⑤当你沉浸在眼前的一片呆萌可爱中时,还会有一种异样的体验。哦,是这些动物的旁 若无人!即使遵循规定站在探险队员标注的记号之外,我们之间的距离也不过一米之遥,可 这些动物没有一点受到惊扰的样子,照样笨拙地跳跃、安静地趴窝。那些随时可以飞翔的信 天翁,甚至永远保持着自己感觉舒服的姿势,有的露出一只脚丫,有的把尖嘴探进翅膀。它 们毫无戒备的样子,让一位摄影师朋友哭笑不得:“我拍了一群瞎鸟,它们连眼睛都懒得睁 开!” ⑥我却陷入了沉思。自然是什么?就是写在大地上的自由和平等,万物遵循自己的习性 规律,适应和共享这个星球的馈赠,生灵之间没有高贵卑贱,只有按照自然法则生存。接下 来的航程中,我看到了追逐冲锋艇浪花的成群白海豚、与游轮齐头并进的座头鲸、密密聚集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