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湖南郴州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语 文
(试题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和该试题卷的封面上,并认
真填涂和核对答题卡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科目;
2.选择题部分请按题号用 2B 铅笔填涂方框,修改时用橡皮擦擦干净,不留痕迹;
3.非选择题部分请按题号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否则作答无效;
4.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请勿折叠答题卡,保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
6.答题完成后,请将试卷、答题卡放在桌上,由监考老师统一收回。
本试卷共 8 页,有三道大题,22 道小题,满分 13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 7 小题,28 分)
1.请认真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1)~(2)题。(4 分)
郴州是湖南的“南大门”。“郴”字独属郴州,最早见于秦朝,为篆体
“郴”,由林、邑二字合成,意谓“林中之城”。这里森林、水资源丰富,
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休闲城市”“中国温泉之城”;这里历史文化
底 yùn 深厚,拥有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 yí迹,也是邓中夏、黄克诚、曾中
生的故乡,还是湘南起义所在地。
(1)文段中加点字“旅”读音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lǚ
B.nǚ
(2)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2 分)
底 yùn(
)
yí(
)迹
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上的词语,最正确的一项是(2 分)
大爱无声声自远。慈善精神如蒲公英的种子般随风
,扎根在社会各个角落。一
桩桩善行
着社会慈善意识的明显增强。让我们每个人都投身到慈善活动中,用力所
能及的方式
道德之光,
社会暖流。积极参与,坚持不懈,慈善就会成为
更多人的价值追求。
A.飘撒 彰显 点亮 汇合
B.播撒 彰显 点亮 汇聚
C.飘撒 显示 点燃 汇合
D.播撒 显示 点燃 汇聚
3.下面语段中有语病的一句是(2 分)
(A)新时代为每个人提供了无比广阔的人生,(B)祖国的繁荣发展让人人都享有人生出
彩的机会,(C)唯有全力以赴、奋勇拼搏,方能不负时代、不负韶华。(D)与祖国同心,与
时代同行,高扬奋斗风帆、焕发昂扬斗志,我们必能成就人生的梦想,共同创造美好的未
来。
4.将下列各句组合成一个完整的语段,排序最正确的一项是(2 分)
①防止酒驾醉驾,少不了“开车别喝酒”的叮咛;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离不开“别
忘带口罩”的嘱附;保障消防安全,需要“离开办公室请关闭电源”的提醒。
②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补齐短板、堵塞漏洞、消除隐患,就能把安全发展理念落细落
小落实,把公共安全网织密织牢。
③“小叮嘱”里连着“大安全”。
④除了安全提示,我们还需加强安全监管,严格落实安全责任与措施。
⑤正如民警的安全走访,一句暖心的提醒可能就是一道无形的安全网。
A.③⑤①④②
B.①③②④⑤
C.⑤④③①②
D.④③⑤②①
5.假如你要在书房悬挂名言警句来激励自己努力学习,下面最合适的一项是(2 分)
A.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B.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C.博学笃志,切问近思。
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6.综合性学习。(6 分)
2023 年湖南省旅游发展大会将在郴州举办,组委会邀请你参加筹备大会并完成下列任
务。
【撰写口号】为提升郴州旅游品牌形象,特征集“最美宣传口号”。请你拟写一句具有
吸引力和号召力的口号。(2 分)
示例:走遍五大洲,最美有郴州。
【补写目录】下面是正在编写的旅游手册,请你在“目录”中再补写两个内容。(每空
限填两个字)(2 分)
【建言献策】组委会设置了市民信箱收集建议,请你从环境治理、景点建设等方面建
言献策。(不超过 20 字)(2 分)
示例:丰富景点文化建设,增添景点文化气息。
7.古诗词整理。(10 分)
请在下面表格空缺处填上合适的内容。
类别
默写名句
赏析名句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
(李白《行路难(其一)》)
诗中“风”
(2)
,
。
(刘桢《赠从弟(其二)》)
诗句以风声之“盛”衬托了松枝之
“劲”,表达了对松柏刚劲品格的赞
美之情。
诗中“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
(杜甫《春望》)
诗中“雪”
(4)
,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诗中“月”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二、阅读与理解(共 13 小题,42 分)
(一)名著阅读(8 分)
诗句 借雪 地上只 留下马 行走 的痕
迹,表达了对朋友的不舍及怅惘之
情。
(5)
8.如果《简·爱》中的简·爱和《朝花夕拾》中的长妈妈穿越时空来到你的身边,你想对
她们进行采访,请将下面的采访提纲填写完整。(4 分)
时间地点
采访对象
采访目的 (1)
采访问题 (2)
采访提纲
2022 年 6 月 18 日上午,学校
简·爱
长妈妈
(3)
(4)
小贴士:所提问题要具体,有针对性、有价值。
9.《朝花夕拾》中除塑造众多人物形象外,全书还贯穿着一个人物形象——“我”。下面是
读书交流会中甲同学的发言,请你参照甲的发言,补全其他两位同学的发言内容。(4 分)
甲:《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捉蟋蟀、捕鸟的顽皮好动的“我”。
乙: 《狗・猫・鼠》中有(1)
的“我”。
丙:《藤野先生》《范爱农》中有(2)
的“我”。
(二)文言文比较阅读(12 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
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
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①如是。故
有所览辄省记。通籍②后,俸③去书来,落落④大满,素蟫⑤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书者之
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注释】①切:迫切。②通籍:做官,出仕。③俸:官薪。④落落:堆积的样子。⑤
(节选自袁枚《黄生借书说》)
素蟫(yín):指书里的蠹(dù)虫。
10.对下面语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 分)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A.送给
B.情趣
C.得到
D.细密
11.乙文中画波浪线内容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B.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C.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D.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12.翻译甲乙两文中划横线的语句。(4 分)
(1)余因得遍观群书。
(2)故有所览辄省记。
13.甲乙两文主人公具有怎样相同的品质?请结合文段内容简要分析。(4 分)
(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8 分)
材料一:前不久,记者在杭州多所中学展开调查,发现近九成学生有使用短视频平台
的习惯,近一半家长表示孩子或多或少存在沉迷短视频的现象,超半数家长认为短视频成
瘾对青少年成长存在严重影响。对短视频的内容顾虑,家长们主要聚焦在负面网红、恶意
炒作等方面。有家长表示,对短视频的沉迷就像“温水煮青蛙”,“网络上啥都有,就怕久
而久之,从情绪到学习再到价值观形成,孩子各方面成长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摘录于《中国青年报》
材料二:“现在的青少年从小生活在网络环境中,学习、生活的内容和方式都离不开网
络。”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主任杨群表示,“短视频传播速度快,受众范围广,想
要完全回避并不现实,而且短视频上也有许多健康、正能量的内容。但不管内容健康与否,
刷屏成瘾现象都会给青少年的身体、心理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尤其是有些青少年还热衷
于模仿短视频中的人物形象、动作,更加影响其健康成长。”如何防止青少年刷屏成瘾?杨
群认为,首先应重在预防,温暖的家庭氛围、良好的社会支持、健康的兴趣爱好、积极的
情绪应对策略和有节制的手机使用都是防止成瘾的保护性因素。在现实中增加兴趣爱好,
提高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丰富课外活动,在课余时间增加知识,这些都能使青少年
沉迷短视频的概率大大降低。
——摘录于《中国青年报》
材料三:短视频容易让人上瘾,但也并非洪水猛兽。家长、学校如何正确引导青少年,
让他们在合适的时间、用合适的方式、看优质的短视频,这是更需要我们去关注的。
小硕是安徽合肥的一名小学生,平时喜欢在网络平台上观看搞笑类和游戏类短视频,
而且一看就是个把小时。他的父亲张先生并没有立即没收他的手机,而是默默观察他喜欢
观看的内容,并以此为话题与其交流。一说起感兴趣的事,小硕就像打开了话匣子,两人
越聊越欢。于是,张先生开始向儿子推荐生活小技巧等有意思、有意义的短视频,并提议
一起按照视频里介绍的方法做家务、做手工。“没想到效果特别好,孩子不但不抵触家务劳
动,反而在验证了视频里的方法行之有效后,产生了强烈的成就感。”张先生很是自豪。
前不久,河南郑州丽水外国语学校教师南瑞,与班里孩子一起完成了一项课外实践活
动——手工制作端午节香包。南瑞用短视频记录了孩子们制作香包的过程,并发到家长群
里,受到了孩子和家长们的热烈欢迎。“青春期正是张扬个性的时候,把孩子们从被动的观
看者转变为主动的创造者,让他们成为视频的主角,他们的表达欲和表现欲就得到了释放。”
南瑞说。
——摘录于《人民日报》
14.上述三则材料都是围绕
问题展开阐述的。(3 分)
15.下列对文本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材料一中的调查反映了近一半的家长认为短视频成瘾对青少年成长存在严重影响。
B.材料二中专家提出温暖的家庭氛围、健康的兴趣爱好等都是防止青少年刷屏成瘾的保
护性因素。
C.材料三事例说明家校引导合理利用短视频能有效防止青少年刷屏成瘾。
D.三则材料分别从青少年刷屏成瘾现象、专家建议及家校做法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16.下面是某心理咨询室收到的一位初一学生的求助短信部分内容。请你结合上述材料,代
表心理咨询老师给他提出三条建议。(3 分)
“我本来打算看半小时短视频,可总是拉制不住自己。我明白时间很宝贵,但只有在看短
视频的时候,我才能暂时忘记学习的压力。我总是安慰自己,一个视频不过几十秒,可谁
能想到,看着看着一两个小时就过去了。请问我该怎么办?”
(四)记叙性文章阅读(14 分)
点灯
梁柏文
(1)阿宗生了个女儿。本想二胎再生个儿子,怎知老婆不争气,一直怀不上。夫妇俩年
纪大了,也就认命放弃了。
(2)村里有个习俗,生了男孩,要到祠堂点亮一盏煤油灯,数日后,再把灯取回家中,
寓意继承香火。然后,还要摆上祭品拜祭,祈福儿子快点长大成龙。阿宗因生了女儿,清
明拜祭本房祖先也不让参与。族老说,怎能让女孩把风水好运带走呢?阿宗是族里为数不
多生女孩的,遭人白眼小看。阿宗这些年心里不好受。
(3)但阿宗的女孩惠很争气,勤奋读书,是村里第一个考上重点院校的大学生。这让阿
宗感到一些安慰。有人提出,让阿宗“点灯”,认为是族里的荣光,并把惠写入族谱。但族
老嗤之以鼻,说女孩子有多大本事,始终要外嫁。因此,阿宗仍旧改变不了地位。
(4)谁也没有想到,惠大学毕业放弃城里的好工作,毅然回村创业。阿宗又气又恨,本
想女儿出人头地后,自己也好扬眉吐气。“你读坏书,吃坏米了?”阿宗无奈,“去哪不行,
偏要回村丢人现眼。”但惠不这么看,她说:“老爸,回村既可照顾家,还能和村人一起致
富。我学的农科有价值。”“坐着不知站着的腰腿疼,白日做梦。”阿宗粗气骂道。惠不管别
人怎么说,只按自己的想法去做。
(5)村里有种植柑橘的传统,可不知为什么,种出的果子带酸味,有点像柠檬,销路有
限,只能低价贱卖。那天,惠看见父亲冲茶时放入两个柑橘。她饮了一杯,口感好,味道
佳。瞬间,惠有了灵感,何不弄个橘茶呢?惠请专家论证后,开始试验:先取出橘瓣,然
后烘干壳,再放入茶叶……接着,惠引进设备,办起青柑加工厂。产品投放市场供不应求,
价钱可观。于是,惠以合作社模式发动村人扩大柑橘种植面积,所产柑橘由惠收购。几年
工夫,村人逐步富裕了。
(6)这时,又有人提出要让惠“点灯”。族老说,祖宗的规矩怎能随便改?虽然惠的能
干谁都看在眼里,可惜是个女的。但还是有人不服,为惠鸣不平,“女的又怎样?惠领我们
致富呢!”
(7)这一年,德高望重的族老收获 2 万斤柑橘。有别的商家出高价,族老于是舍近求
远……谁知,后来商家压价,买卖不成,一来一回柑橘几乎烂掉。最后,还是惠冒着亏本
的风险全收了。
(8)那晚大雨领盆。惠接到工厂人员报吉,说上游山洪暴发,洪水快要漫过江提了,请
惠赶快派人来转移物资。工厂临江,位于低地,江堤一旦决口,工厂将损失巨大……此刻,
惠想到的是村人的安危。他让员工立即弃厂回村组织村人转移。惠挨家挨户敲门,惊醒的
村人吓出一身大汗,赶紧转移到高处的几户人家中。顷刻,决堤的洪水像脱缰的野马冲击
村庄……村人得救了,惠的工厂却被洪水冲毁,损失惨重。
(9)这事让族老很感动。族老召集几位长者,说改改“点灯”规矩吧。有长者听出了弦
外之音:“老祖宗的规矩怎能说改就改。”“人活规死。”族老主马板起面孔,用手指着在座
的各位,“这次要不是阿惠,你我这条老命说不定就搭上了。”几位长者想想也是,纷纷点
头默许。族老见机说:“那就从惠开始吧,以后生女孩也可以‘点灯’,祈望女孩成凤有何
不好?”
(10)那晚,阿宗说要为惠去宗祠“点灯”,祈求平安多福。惠淡淡一笑,“这不是男孩
的事吗?”“从你开始,以后生女孩也可以‘点灯’。”阿宗掩饰不住兴奋,“我清明也可参
与祭拜本房祖先……”阿宗感到腰杆直了,在村里有了平等地位。
(11)惠却说,要“点灯”,就点建设美丽乡村之灯。惠的建议得到村人同意。她出资改
建宗祠,设立图书室、电视室、棋牌室等文化活动场所和柑橘技术培训中心,大门口搞舞
台与灯光球场……
(12)从此,宗祠晚晚“点灯”,灯火通明,好不热闹。
(摘自《南方周末》,有改动)
17.通读全文,理清文章脉络,补全故事情节。(2 分)
惠出生,族老不同意“点灯”→(1)
→惠回村创业带村人逐步致富,族老不
同意“点灯”→(2)
→惠建设美丽乡村,宗祠晚晚“点灯”。
18.参照示例,以“她是一个
的女孩”的形式写出两点你对惠的认识。注意
结合文段中描写惠的相关语句分析。(4 分)
示例:她是一个很争气的女孩。她通过勤奋读书成了村里第一个考上重点院校的大学生。
(1)
(2)
19.结合全文,理解标题“点灯”的含义。(4 分)
20.阅读“链接材料”,结合本文内容与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思考。(4
分)
链接材料:“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要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焕发文明新气象。”——习近平
三、作文(共 2 小题,60 分)
21.小作文(10 分)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学校的作业数量明显减少,由此引起了社会、家长广泛议论。对
此,你怎么看?请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表明自己的观点。
要求:①观点明确、理由充分;②100 字左右。
22.大作文(50 分)
回首三年,岁月如歌。毕业之际,思绪万千:有回顾,有展望;有依恋,有祝愿……
请以“写在毕业之际”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或分享你的故事,或倾诉
你的心声,或交流你的思想。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要求:①不得抄袭、套作。②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③书写规范、卷面
整洁。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