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小升初语文真题及答案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慰藉.(jiè)
B. 嫉.妒(jì)
栖.息(qī)
笨拙.(zhuó)
奢侈.(chǐ)
胆怯.(qiè)
C. 参.差(cēn)
抵御.(yù)
剖.开(pōu)
D. 伶.俐(líng)
挪.移(nuó)
绽.开(zhàn)
捆.绑(kǔn)
颓.然(tuí)
徘徊.(huái)
慷慨.(kǎi)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能力。
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学习中扎实地积累,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
ACD 注音正确。
B.“嫉妒”的“嫉”读音为 jí;“ 笨拙”的“拙”读音为 zhuō。
2. 下列选项中每一个词语都含有反义词的一项是(
)
A. 一丝不苟
争先恐后
无独有偶
万象更新
B. 无穷无尽
无中生有
千真万确
大同小异
C. 起死回生
深入浅出
始终如一
推陈出新
D. 来龙去脉
成千上万
天南海北
前赴后继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反义词的理解。
A.“无独有偶 ”中的“无和有”是一对反义词,其他没有。
B.“无中生有”中“无和有”是一对反义词,“大同小异”中“大和小”、“同和异”是
一对反义词,其他没有。
C.“死和生”、“深和浅”、“入和出”、“ 始和终”、“陈和新”是一对反义词。
D.“来和去”、“南和北”“前和后”是一对反义词,其他没有。
3.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圆明园中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文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
B. 青海那湛蓝的湖水、辽阔的草原真是令人心旷神怡!
C. 在建党百年庆典上三军仪仗队的战士们个个昂首挺胸、英姿飒爽。
D. 李明从小熟读四大名著,讲起《三国演义》总是一知半解。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
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
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
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A.使用正确。诗情画意:富有诗画的意境。形容自然环境或文艺作品给人以美感。
B.使用正确。心旷神怡: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C.使用正确。昂首挺胸:抬起头,挺起胸膛。形容斗志高,士气旺。
D.使用有误。一知半解:形容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不深不透。
4. 下列句子使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B. 浪费时间不就是浪费生命的表现吗?
C. 为什么巨人的花园里开出了美丽的花朵?那是因为有孩子们的笑声。
D. 通过六年的学习,你养成了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
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
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A.“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是疑问句。
B.“浪费时间不就是浪费生命的表现吗?”这是反问句。
C.“为什么巨人的花园里开出了美丽的花朵?那是因为有孩子们的笑声。”这是设问句。
D.“通过六年的学习,你养成了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疑问句。
5.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李白,号青莲居士,世称“诗仙”,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B. 《骑鹅旅行记》主要讲了放鹅娃尼尔斯变成小人后骑鹅旅行的故事。
C. 汤姆•索亚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笔下著名的儿童形象,他是一个聪明淘气,敢于冒险,
富有正义感的孩子。
D. 《水浒传》的作者是罗贯中,书中描写了 108 个好汉的故事。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考查了对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的了解,根据平时的课内学习及课外阅读积累完成,
不了解的可查阅相关的资料。
ABC 正确。
D.有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
第二部分 诗词积累
6. 下列诗句中表达“思乡之情”的一项是(
)
A.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B.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C.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D.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要在充分诵读古诗,结合
注释及课内学习,在理解诗歌内容及主题的基础上完成。
A.“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出自宋代
陆游《示儿》,诗句表达的是爱国情怀。
B.“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出自唐代
李白《赠汪伦》,诗句表达的是友谊之情。
C.“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出自宋代
王安石《泊船瓜洲》,诗句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宋代文天祥《过零丁洋》,诗句表达的是人
生志向。
7.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写的是(
)
A. 桃花
B. 荷花
C. 迎春花
D. 梅花
【答案】D
【解析】
【详解】“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是出自元代诗人画家王冕的一首题咏自己所
画梅花的诗作,诗反映了所画的梅花的风格,更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
鲜明地表明了诗人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8. 完成下面的句子。
1.青海长云暗雪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
3.面对奔腾不息的黄河,刘禹锡不禁发出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题目中“卜算子”是__________。
【答案】 ①. 孤城遥望玉门关
②. 千磨万击还坚劲
③. 九曲黄河万里沙
④.
浪淘风簸自天涯
⑤. 词牌名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主要学生对古诗的默写,注意不写错别字。
1.“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出自唐代
王昌龄《从军行》翻译:黄沙万里,频繁的战斗磨穿了战士们身上的铠甲,不将敌人打败绝
不回还。
2.“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出自清代
郑板桥《竹石》翻译: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
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3.“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出自唐代
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翻译: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
掀簸来自天涯。到今天我们可以沿着黄河径直到银河,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4.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是北宋词人王观创作的词。这是一首送别词。词牌名是“卜
算子”,词题是“送鲍浩然之浙东”。
第三部分 文学积累
9. 根据下面提供的信息,结合这两部名著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A.他,禁军教头,误入节堂,平添复仇怨。
B.他,斗战胜佛,斩妖除魔,美名永流传。
(1)A 是_______________(人物),写出他的一个故事情节:__________________。
(2)B 是_______________(人物),最能体现他反抗精神的一个故事情节是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林冲
②. 风雪山神庙
③. 孙悟空
④. 大闹天宫
10. 请写出四个小学阶段学习过的寓言故事的名字。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揠苗助长
②. 田忌赛马
③. 自相矛盾
④. 守株待兔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积累和识记。
注意平时对相关内容的积累,本题中写出小学阶段学习过的寓言故事,例如有《揠苗助长》、
《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
第四部分 综合性学习
11. 老师经常劝诫同学们:“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想一想老师的这句话分别表达了
什么意思
(1)“读书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好读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好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读书是个好习惯,能增长知识、拓宽视野。 ②. 要养成喜欢读书的好
习惯,多读一些好书。
③. 要善于选择内容健康、对自己各方面发展有益的书籍。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理解。
“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出自冰心的《忆读书》。第一句讲读书益处,第二句讲了学会
读对自己有益的书,第三句讲了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古
人所遵循的至理名言。它同样适用于现在的我们。读书让我们每个人都成长起来。
好读书:人们知道了读书的好处,就应该热爱上读书,喜欢上读书。
读书好: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书像一位知识渊博的好老师,使我们领略到无穷的乐趣,所
以说读书好。
读好书:人有好坏之分,书有优劣之分。能感染人、陶冶人,有助于提高人的品质修养,有
助于扩大知识面。有助于写作的书才能算好书。
12.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之际,同学们也将结束小学六年的学习,踏上新的征程,在
此请你为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献上最真挚的一句祝福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祝祖国繁荣昌盛!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之际,同学们也将结束小学六年的学习,踏上新的征程,在此为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献上最真挚的一句祝福语:示例:我们是祖国的新一代,我们有蓬勃的青
春和热血,祝愿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盛!
第五部分 阅读理解
文言文阅读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
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3. 解释词语。
诣:__________乃:__________
14. 请在下面的句子里填上人称。
(
)为(
)设果,果有杨梅。
15. 第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6. 如果来的客人姓“柳”,杨氏之子会怎么回答?请仿照课文的表达方式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3.
①. 拜访
②. 于是、就
14.
①. 杨氏之子
②. 孔君平
15. 总领全文
16. 未闻柳(树)是夫子家树。
【解析】
【分析】译文: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孔君平来拜见他的
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于是便叫他出来。他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
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
家的鸟。”
【13 题详解】
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孔君平诣其父”意思: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诣:拜访。
“乃呼儿出”意思:于是便叫他出来。乃:于是、就。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
从“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意思: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
亲,恰巧他父亲不在,于是便叫他出来。他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可知,这里
是杨氏之子为杨氏之子设果,果有杨梅。
【15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语句在文中的作用。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在文中的作用是总领全文,起到总
起的作用。
【16 题详解】
考查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阅读文章可知,我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杨氏之子也在姓上做文章。
而且妙在不是直接回答,而是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把话的意思表达出来了。
如果来的客人姓“柳”,杨氏之子会说:“未闻柳树是夫子家柳”。
课外阅读
钻石,我们都知道它是天然矿物中硬度最高的物质。为此,有一段时间我就想,不知道
是怎样特别的结构,使它如此坚硬和神奇。
也正是带着这样的好奇心,我查了一下钻石的化学成分和结构,才知道钻石的化学成分
是碳,它是宝石中唯一由单一元素组成的,属等轴晶系。简单地说,钻石是在地球内部高压、
高温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晶体。相反,其他材料都达不到这样的纯度。也
正因为这样,钻石才有了其他物质所没有的硬度。
那么,接着就又有一个问题了,靠什么来切割打磨如此坚硬的物质呢?答案让我感到很
意外,靠另一颗钻石。想想也对,如此坚硬的物质,也只有靠自己来打磨自己了。正如毕淑
敏说过的一句话:钻石自己敲打自己,是为了更完美。也正因为这样,钻石才会拥有坚硬的
外表和耀眼的光彩,也才会让世人喜爱。
其实,这正是钻石的品格。钻石的形成可以说是非常不容易,它深埋于地下,经过多少
年高温、高压慢慢变化,最后在某一时刻随火山熔岩喷涌而出,又被泥沙夹带,接受风吹雨
淋的考验,又经过多少年,才可能有幸被识货的人发现,才有可能变成一块儿真正的钻石毛
料,再经过慢慢加工、打磨,才能渐渐地显现出光彩华美的一面。在这漫长的过程中,既有
长久深埋的寂寞,又有无人赏识的孤独,更有最后加工过程中经受的种种痛苦和磨难。也正
因为这一切,最终钻石才成为一颗真正的钻石,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做人也是一样的,人们常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只是我们许多人只看到了别人成
功的一面,却没有看到别人经受磨炼的一面。一个人如果有了钻石一样的品格,能吃苦,不
怕吃苦,靠自己打磨自己,只要能坚持下来,也许某一天你的光环会被更多的人发现,你也
会被更多的人赏识。只是,我们现在的许多人,总是羡慕钻石的完美和价值,却不知道学习
钻石的优秀品质。为此,我们每个人都该多一些钻石的品质。
17. 给短文选择一个恰当的题目,应是( )
A. 钻石的品格
B. 天然矿物——钻石
C. 钻石的硬度
D. 神奇的
钻石
18. 钻石是一种怎样的物质?请用文中的话对它作一个适当的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钻石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过程:深埋于地下→_______→随火山熔岩喷涌而出
→________→被人发现→_________。
20. “做人也是一样的”在文中起到的作用是( )
A. 画龙点睛
B. 总结全文
C. 点明中心
D. 承上启
下
21. 读了这篇文章之后,你有何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