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0山东省东营市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资料共7页,全文预览结束
2010 山东省东营市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总分 100 分 考试时间 60 分钟) 注意事项 1.本席卷分第 I 卷和第 II 卷两部分。第 I 卷 4 页为选择题,50 分;第 II 卷 4 页为非选择 题,50 分;共 100 分。 2.答第 I 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试题和答 题卡一并收回。 3.第 I 卷每题选出答案后,都必须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编号(ABCD)涂 黑,如需改动,必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它答案。 第 I 卷(选择题 共 5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分,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第十一届全运会于 2009 年 10 月在山东省举行,“和谐齐鲁风,精彩全运情”等是本届 全运会的宣传口号。那么,用齐鲁代表山东应追溯于古代的什么制度 A.禅让制 2.战国时期,主张“兼爱”、“非攻”的是 A.儒家 3.以下图片反映出的历史现象是 B.分封制 C.世袭制 D.郡县制 B.法家 C.墨家 D.兵家 B.汉都长安 D.宋都东京 C.隋都长安 D.经济发展 B.中外交往 C.国统一 A.民族融合 4.“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材料反映的现象发生在 A.秦都咸阳 5.明朝丞相的废除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立,说了 A.君主集权强化 B.地方权力的扩大 C.监察职能的增强 D.中央机构的膨胀 6.近代列强迫使清政府割让台湾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下列体现洋务派“求富”主张的实践活动是 A.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C.创办福州船政局 8.下列戊戌变法内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立民主共和国 C.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9.与右图所示事件的发生直接相关的是 B.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D.创办汉阳铁厂 B.开办新式学堂 D.训练新式军队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A.鸦片战争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0.2006 年,中内电视台举办了一项大型的纪念活动,该活动从瑞金出发,途经遵义等地, 最终到达了陕北。这一活动是为了纪念 A.北伐战争 11.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是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12.你从右图中获得的准确结论是 A.抗日战争胜利 B.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 C.国民党政权垮台 D.三大战役胜利结束 13.有人用“梅开三度”来形容 20 世纪 70 年代新中国的外交 成就,你认为“梅开三度”不包括 A.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B.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淮海战役 D.红军长征 C.百团大战 14.下列哪 项 科 技 成 就 是 改 革 开 放 以 来 取得的 A B C D 海报 时间:公元 2010 年 6 月 16 日 主题:古代希腊的历史贡献 内容: 15.某校准备邀请一学者作报告,下列适合 出现在海报内容中的是 A.雅典的民主政治 B.印度的种姓制度 C.汉谟拉比法典 D.拜占庭帝国的衰亡 16.如果有人在清真寺里诵读《古兰经》,那 的宗教应是 A.道教 17.“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宣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 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上述言论出自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18.“从俄国冰冻的荒原开始,最后经由滑铁卢的惨败,当了 11 年皇帝的他在大西洋的一 个小岛上终结了自己短暂的辉煌”。文中的“他”是指 A.克伦威尔 19.使日本从一个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沦为半殖民地命运的是 B.罗伯斯庇尔 D.伊斯兰教 么该人信奉 D.《法典》 C.拿破仑 D.华盛顿 B.佛教 C.基督教
B.明治维新 C.天皇专制 D.幕府统治 B.凡尔登战役 C.三国协约成立 D.三国同盟成立 B.《最后的晚餐》 C.《向日葵》 D.《战争与和平》 A.大化改新 20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 火星将它引爆。”那么,成为“一粒火星”的是 A.萨拉热窝事件 21.荷兰著名画家梵高运用有图的笔触和强烈的色彩对比来表达他对生活无比热爱的代表 作品是 A.《蒙娜丽莎》 22.从世界历史上看,社会主义第一次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从理想到现实巨大飞跃的重 大事件是 A.巴黎公社成立 B.俄国十月革命 C.“苏联”成立 23.罗斯福曾说,1941 年 12 月 7 日是“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美国遭到了“突然和蓄谋 的进攻”。那么,在这个“日子”发生的事件是 A.慕尼黑阴谋 24.尼赫鲁在庆祝印度独立时说:“今天我们结束了一个厄运的时代,印度再次发现了自己。” 这表明印度结束了 A.英国的直接统治 C.西班牙的直接统治 25.下列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的是 ①火车 ②汽车 ③电子计算机 ④克隆技术 A.①② B.日军偷袭珍珠港 C.诺曼底登陆 D.美国轰炸南联盟 B.法国的直接统治 D.葡萄牙的直接统治 D.宪章运动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第 II 卷(非选择题 共 50 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分,26 题 10 分,27 题 12 分,28 题 16 分,29 题 12 分,共 50 分。 26.(10 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上图反映了汉武帝时期哪一重大历史事件?(2 分)
材料二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2)材料二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民族政策?(2 分)试举一例说明(2 分) (3)结合材料一、材料二,指出唐太宗与汉武帝在处理民族关系方式上的主要不同之处。 (4 分) 27. (12 分)阅读材料,结合做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社会生产关系方面出现的新现象。(2 分) 材料二 1757 年,清朝乾隆皇帝诏告天下,规定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封闭其它港 口,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和对外贸易。 (2)材料二表明清朝统治者实行什么对外政策?(2 分)这种政策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 分) 材料三 1914-1918 年,(中国)五年间注册设厂 183 家,平均每年近 37 个,其中钢 铁冶炼厂 9 家。……我国进口货物价值 1915 年比 1913 年减少 20.3%,出口每年必 1913 年 增加 14.8%至 20.5% (3)材料三反映出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进入了一个什么时代?(2 分)指出这 一“时代”出现的主要原因。(2 分) ——《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28.(16 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 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1)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为了“建设一个新世界”,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4 分)
材料二 1958 年几千万人开始了大炼钢铁,不仅钢铁厂开足马力,土高炉也遍地开花, 到了 10 月底就达到了几百万座。……北戴河会议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 没有经过试验,只用一个多月的时间久基本实现公社化。 (2)材料二反映了我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捉弄个的什么严重失误?(4 分) 材料三 我们即将迎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从那时以来……社会主义中国的面 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 程势不可挡地展开了。 (3)材料三中的“历史性变化”的起点是什么?(2 分)在农村的改革实行的是什么政策? (2 分)对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2 分) (4)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教训,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2 分) 29.(12 分)世界近现代史,国际关系不断变化、调整,影响着世界格局的发展、演变。阅 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的协约国集团通过两次国际会议及其所签订的一系 列条约,暂时确立了帝国主义统治世界的“新秩序”。 (1)材料一中的“新秩序”指的是什么?(2 分)你如何认识这一“新秩序”?(2 分) 材料二 (2)在历史研究课上,某同学搜集到以上图片,请你判断他研究的主题应该是什么?(2 分)请任选其中一幅图片,对所反映的历史事实作一简要说明。(2 分)
材料三 当今世界,除美国之外,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 展壮大,他们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3)材料三反映了世界格局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2 分)这种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 有何积极影响?(2 分)
2010 年东营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 历史试题(A)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 C 3. A 4. D 5. A 9. C 10. D 12.C 23 .B 15. A 16.D 11.C 22 .B 19.B 20.A 21. C 14.B 25 .D 6. C 17. B 7.D 8. A 18. C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B 13.D 24 .A 二、非选择题:26 题 10 分,27 题 12 分,28 题 16 分,29 题 12 分,共 50 分。 26.答案要点: (1)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2 分) (2)平等、开明的民族政策。(2 分)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唐蕃“合同为一家”。 (2 分) (3)汉武帝以战争征服为主;唐太宗以安抚(收服民心、和好)为主。(4 分) 27.答案要点: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或雇佣关系)。(2 分) (2)政策:闭关锁国(或海禁政策)。(2 分) (3)不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或阻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造成了中国的封闭落后)。(4 分) (4)时代:黄金时代(2 分) 原因: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2 分) 28. 答案要点: (1)进行土地改革;编制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对农业、 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或三大改造)。(4 分)(答出其中两项即可得 满分)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4 分)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2 分)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 分)对国有企业 的改革。(2 分) (4)政策的制定要符合国情;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等。(2 分)(不拘泥答案,言之 有理即可得分。) 29. 答案要点: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 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 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2 分) (2)主题:“冷战”(美苏冷战、对峙)或“两极格局”。 说明:图 1: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冷战的开始。(2 分) 图 2 华沙条约组织成立。两极格局形成。(2 分) (3)多极化趋势。(2 分)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 展。(2 分)(不拘泥答案,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