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广东暨南大学中医学概论考研真题
学科、专业名称:中西医结合基础(100601)、中西医结合临床(100602)
考试科目名称:中医学概论(科目代码 726)
考生注意: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卷)上,写在本试题上一律不给分。
一、名词解释题(共 15 个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60 分)
1.心肾相交
2.五行
3.经络
4.津液
5.精血同源
6.潮热
7.郑声
8.相兼脉
9.主诉
10.既往史
11.咳嗽
12.心悸
13.中风
14.淋证
15.消渴
二、单项选择题(在 4 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适合的答案,每题 2 分,共 90 分)
1.中医学中第一部成功运用辨证论治的专书是( )
A.《黄帝内经》 B.《难经》 C.《神农本草经》 D.《伤寒杂病论》
2.金元四大家中,被称为“养阴派”的医家是( )
A.刘完素 B.李杲 C. 朱震亨 D.张从正
3.“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是指( )
A.以阳中求阴之法调整阴阳偏衰
B.以阴中求阳之法调整阴阳偏衰
C.泻热之法,调整阳的偏盛
D.以补阴之法,治疗阴虚阳亢之证
4.“肝火犯肺”是属于( )
A.子病犯母 B.相克 C.相乘 D.相侮
5.主腐熟水谷的脏腑是( )
A.小肠
B.胃
C.大肠
D.脾
6.以下脏腑中,被称为“孤府”的是( )
A.心
B.肝
C.胆
D.三焦
7.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 )
A.元气
B.营气
C.卫气
D.宗气
8.津液的输布主要依靠哪些脏的综合作用而完成( )
A.肝脾肺
B.心肝脾 C.肺脾肾 D.肝肺肾
9.下列哪项是火、燥、暑邪共同的致病特点( )
A.耗气 B.伤津 C.动血 D.生风
10.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 )
A.怒则气上 B.思则气缓 C.悲则气消 D.惊则气乱
11.“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生理基础是( )
A.气能生津
B.津能化气
C.气能摄津
D.津能载气
12.在体合皮、其华在毛的脏腑是( )
A.肺
B.心
C.肝
D.脾
13.真寒假热证的病机是( )
A.阴损及阳 B.阳损及阴 C.阴盛格阳 D.阳盛格阴
14.邪气盛则( )
A.寒
B.热
C.虚
D.实
15. 属于正治的是( )
A.热因热用 B.以通治通 C.热者寒之 D.用热远热
16.消谷善饥是因( )
A. 脾胃虚弱 B.胃阴不足 C.肝胆湿热 D.胃火炽盛
17.肾气不固所导致的小便改变为( )
A.小便短赤 B.小便频数而短少 C.小便浑浊 D.小便频数而清
18.头发色黄干枯,稀疏易落,多属( )
A. 精血不足 B.血虚受风 C.疳积病 D.肾虚或血热
19.肾阳不足所致腰痛的特点为( )
A.隐隐作痛 B.冷痛绵绵不休 C.重痛活动受限 D.痛处游走不定
20.舌诊脏腑分部,一般认为舌根属( )
A.肾 B.肝胆 C.脾胃 D.三焦
21.以下哪种舌象可见于正常的人( )
A.舌边齿痕,苔垢 B.舌有裂纹 C.舌体胖大娇嫩 D.舌面光滑无苔
22.脉沉细而应指无力为( )
A.濡脉 B.弱脉 C.微脉 D.细脉
23.四季平脉应是( )
A.春弦夏钩秋毛冬石 B.春钩夏弦秋毛冬石 C.春弦夏毛秋钩冬石
D.春弦夏石秋钩冬毛
24.下列哪些不属于沉脉类( )
A.牢脉 B.伏脉 C.微脉 D.弱脉
25.身热初按热盛久按热反转轻者属( )
A.热在表 B.热在里 C.虚阳外越 D.真寒假热
26.多食易饥,兼见大便溏泄者属( )
A.胃火亢盛 B.胃阴不足 C.脾胃湿热 D.胃强脾弱
27.表证最主要的症状是( )
A.恶寒
B.发热
C.头身痛
D.脉浮数
28.阳虚证的典型舌象脉象是( )
A.舌红苔黄脉细 B.舌淡脉细无力 C. 舌淡胖有齿痕脉弱 D. 舌红少苔脉细数
29.风淫致病的特点是( )
A.伤人阳气 B.不易速去 C.游走不定 D.炎热升散
30.临床表现为口燥咽干,唇燥而裂,皮肤干枯无泽,小便短少,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
细数,辨证是( )
A.血虚证
B.温燥证 C.阴虚证 D.津液不足证
31.风热感冒的首选方是( )
A.新加香薷饮加 B.荆防败毒散 C.桑菊饮 D.银翘散
32.痢疾初起,兼风热表证,发热,头痛身重者,应解表清里,选用下列何方为宜?( )
A.荆防败毒散 B.麻杏石甘汤 C.葛根芩连汤 D.银翘散
33.肺气亏虚的舌脉是( )
A.舌淡苔薄白,脉虚弱 B.舌红苔少,脉细数 C.舌淡红苔少,脉细缓 D.舌尖红苔薄
少,脉薄黄
34.喘促气短,气怯声低,咳声低弱,吐痰稀薄,自汗畏风,易感冒,咳呛痰少质粘,口干
烦热,咽喉不利,颧面潮红,舌红苔剥,脉细数。治疗选方为( )
A.七味都气丸 B.五磨饮子 C.真武汤 D.生脉散加味
35.肺胀的病变首先是在( )
A.肺系 B.肺 C.肾 D.心
36.苓桂术甘汤是以下心悸哪一证的主方?( )
A.心阳不振 B.水饮凌心 C.心血瘀阻 D.肾阳虚衰
37.提出“无痰则不作眩”的论点的医家是( )
A.张景岳 B.刘河间 C.朱丹溪 D.李东垣
38.强调“无虚不作眩”的医家是( )
A.李东垣 B.张景岳 C.刘河间 D.朱丹溪
39.癎病的主要病因为( )
A.七情失调 B.痰邪 C.脑部外伤 D.先天因素
40.胃脘胀痛,攻撑连胁,胸闷嗳气,大便不畅,得嗳气、矢气则舒,遇烦恼郁怒加重,舌
苔薄白,脉弦。治宜选用( )
A.柴胡疏肝散 B.化肝煎 C.清中汤 D.良附丸
41.痰饮内停所致呕吐,若痰热内郁,呕吐而口干口苦者,可选用( )
A.半夏厚朴汤 B.黄连温胆汤 C.苓桂术甘汤 D.小柴胡汤
42.大便干结,腹部胀满,腹痛拒按,面红身热,口干口臭,小便短赤,舌红,舌苔黄燥,
脉数。其辨证属于( )
A.热秘 B.气秘 C.冷秘 D.血虚秘
43.首先将水肿分为阳水和阴水的医家是( )
A.严用和 B.张景岳 C.李东垣 D. 刘河涧
44.多食易饥,口渴,尿多,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苔黄,脉滑实有力。治疗首选方是( )
A.消渴方 B.六味地黄丸 C.金匮肾气丸 D.玉女煎
45.寒湿腰痛的主方是( )
A.加味二妙散 B.身痛逐瘀汤 C.甘姜苓术汤 D.右归丸
三、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30 分)
1.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
)、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
2.按五行相生规律确立的基本治疗原则是补母、(
)。
3.气机失调常见有(
)、气陷、气脱、气逆、气闭等病理变化。
4.脾的生理功能包括主运化和(
)两个方面。
5.肝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主疏泄和(
)两个方面。
6.湿性粘滞主要表现在症状的黏滞性和(
)两个方面。
7.根据发病的基本原理,(
)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基础,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8.饮食失宜包括饮食不节、饮食不洁与(
)三个方面。
9.预防包括未病先防和 (
)两个方面。
10.三因制宜,是指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和(
)。
疾病发展过程中,食欲恢复,食量渐增,是(
)的表现。
11.
12. 水肿以眼睑颜面先肿,发病迅速者为阳水,多由(
)所致。
13. 舌苔乃(
)之所熏蒸。
14. 弦脉的脉象特征为(
)。
15. 手足背热甚于手足心者的性质为(
)。
16. 亡阳证的汗液性质为(
17. 血瘀证的典型舌象为(
)。
)。
18. 卫气营血辨证,是由清代医家(
)创立的。
19. 气滞疼痛的性质为(
)。
20. 以胁胀作痛、情志抑郁、腹胀、便溏等为辨证主要依据的证候是(
)。
21. 中风临床按脑髓神机受损的程度与有无神识昏蒙分为(
)与(
)两
大类。
22. 瘀血阻滞腹痛的特点是(
),治法是(
),代表方是(
)。
23. 黄疸的基本病机是(
)。
24. 阳水的主要发病脏腑是(
),阴水的主要发病脏腑是(
)。
25. 外感发热是因感受(
)之邪,经(
)而入发病。
四、论述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120 分)
1.如何理解肺主宣发肃降?请论述。
2.试述气虚与血热导致瘀血的机理是什么?
3.基本治则中,扶正祛邪的临床运用原则是什么?其具体运用包括哪些?请论述。
4.举五个例子说明舌诊的动态分析可以帮助了解疾病的变化。
5.什么是肝风内动证?其常见类型的辨证依据分别是什么?
6.病例分析(共 3 题)
(1)雷某,女,36 岁
主诉:头痛 1 天。
病史:发病前因不慎着凉,突然出现头痛,痛连项背,遇寒尤剧,伴恶风畏寒,口不
渴,舌苔薄白,脉浮紧。
要求:写出疾病诊断(3 分)、证候诊断与分析(5 分)、治法(2 分)、代表方名(2
分)、药物与用量、煎服法(3 分)。
(2)禾某,男,50 岁
主诉:胃脘部隐痛反复发作 16 年,加重 1 周。
病史:16 年前由于工作关系,经常不能按时进餐,而出现胃脘部隐痛,曾在当地医院
经胃镜检查,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经用中西药治疗(药物不详),未能根治。一周
前因劳累后上症复作而来院就诊,要求中医治疗。入院时症见:胃痛隐隐不止,喜温喜按,
空腹痛甚,得食则缓,神疲纳呆,四肢倦怠,四肢不温,泛吐清水,大便溏薄,舌淡苔白,
脉虚弱。
要求:写出疾病诊断(3 分)、证候诊断与分析(5 分)、治法(2 分)、代表方名(2
分)、药物与用量、煎服法(3 分)。
(3)夏某,女,32 岁
主诉:解稀烂便 2 天。
病史:因两天前同学聚会,食用过多辛辣之物,并喝白酒后,继而出现解稀烂黄褐色
大便,日解 3 次,伴有腹痛,自服“保济丸”2 瓶,未见好转而来就诊,现症见:泻下急迫,
泻而不爽,粪色黄褐,气味臭秽,肛门灼热,腹痛拒按,烦热口渴,小便短赤,舌质红,苔
黄腻,脉滑数。
要求:写出疾病诊断(3 分)、证候诊断与分析(5 分)、治法(2 分)、代表方名(2
分)、药物与用量、煎服法(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