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生物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共 50.0 分)
1. 下列各项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除硫细菌、硝化细菌、病毒外,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B. 繁殖是所有生物的共同特征。
C. “大树底下好乘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D.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直接或间接为人类提供食物。
2. 能正确反映吸气时膈肌和肺活动情况的是(
)
A. 膈肌收缩,肺容积缩小
B. 膈肌舒张,肺容积扩大
C. 膈肌舒张,肺容积缩小
D. 膈肌收缩,肺容积扩大
3. 以下与鲸鱼属于同一类动物的是(
)
A. 海马
B. 鲍鱼
C. 大熊猫
D. 鳄鱼
4. 小丽从小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周末经常去地里帮忙农活,她还记录了多种农业生产生活中的现象
或措施。下列哪一项与抑制植物呼吸作用有关(
)
A. 暴雨后及时给农田排涝
B. 收获的稻谷及时晒干
C. 养花的花盆下面留有几个小孔
D. 经常给农作物松土
5. 症状与可能原因不相匹配的一组是(
)
A. 失聪一鼓膜穿孔
B. 大小便失禁一腰部脊髓受损
C. 植物人一大脑严重受损
D. 下肢麻木疼痛一下肢神经断掉
6. 人类新生命的起点是(
)
A. 卵细胞
B. 精细胞
C. 受精卵
D. 新生儿
7. 下列关于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细胞都是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组成。
②根毛细胞和人的神经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都是线粒体。
③细胞分化不会导致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化。
④人的成熟的红细胞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A. ②③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8. 中央电视台报道了我市双峰锁石镇举办的第九届油菜花节,赢得了全国人民的关注。油菜的营养器官
生长时期,需要大量的含氮的无机盐,而在开花结果时期,则需要更多含磷的无机盐,以下解释不正
确的是(
)
A. 含氮的无机盐使枝叶繁茂,有利于营养器官的正常生长。
B. 缺氮时,茎秆不健壮,容易倒伏。
C. 含磷的无机盐有利于油菜种子的形成。
D. 缺磷时,植株特别矮小,叶片呈暗绿色,并出现紫色。
9. 如图是某学生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操作步骤和观察装片的过程,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
A. 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正确操作步骤是 abcd。
B. 观察装片时甲为镜筒上升,乙为镜筒下降。
C. 欲将视野右上角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装片应向右上方移动。
D. 该同学觉得看到的细胞太小,就转动转换器,又觉得太暗,继而换成平面镜。
10. 甲乙实验装置均在适宣温度、足够阳光的环境下进行,找出正确的选项(
)
A. 甲的红墨水滴向右边移动
B. 乙的红墨水滴向右边移动
C. 甲的红墨水滴不移动
D. 乙的红墨水滴不移动
11. 如图是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淀粉在口腔内的消化”的实验过程,对于他们预测的结果和得出的
结论,你认为最符合事实的是(
)
A. 滴加碘液后 1 号变蓝,2 号不变蓝,此实验说明了睡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B. 滴加碘液后 1 号不变蓝,2 号变蓝,此实验说明了水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C. 滴加碘液后 1 号和 2 号均变蓝,此实验说明唾液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
D. 滴加碘液后 1 号和 2 号不变蓝,此实验说明唾液和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
12. 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健康,如不要随地吐痰、吃饭时不要大声说笑,不要高声
喊叫或尖叫。请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正确解释(
)
A. 痰中往往有细菌、病毒等,会随空气、尘埃进入健康人的呼吸道。
B. 吃饭时大声说笑很不礼貌。
C. 高声喊叫或尖叫会伤害呼吸系统。
D. 吃饭时大声说笑会导致甲状软骨来不及盖住喉的入口,使食物误入气管。
13. 在前臂输血或输液时,医生要先用胶皮管捆扎起来。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 捆扎后有利于针刺入隆起的动脉。
B. 要在针刺入部位的远心端捆扎。
C. 捆扎后有利于针刺入隆起的静脉。
D. 捆扎后远心端静脉变扁平。
14.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请据图判断出错误的一项是(
)
A. 甲图叶片正在进行光合作用,①②分别代表二氧化碳和氧气。
B. 甲图③④所代表的物质分别通过叶脉的导管和筛管运输。
C. 图乙的 M 点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
D. 图乙中植物要积累有机物,大棚内光照强度至少应大于 P 点。
15. 一生中呼吸器官较多的动物是(
)
A. 蚯蚓
B. 青蛙
C. 龟
D. 海豹
16.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下列对眼球结构描述错误的是(
)
A. 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光线→④→②→③→⑦→⑧→大脑。
B. 外国人的眼睛有蓝色、褐色,是因为①上有不同的色素。
C. 结构⑥的作用是保护眼球的内部结构。
D. 上课时一会看书本,一会看黑板,都能看清楚,是由于③的曲度可以调节。
17. 关于运动系统的描述准确的是(
)
A. 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和肌肉组成。
B. 哺乳动物强大的运动能力更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C. 只要运动系统完好,动物就能正常运动。
D. 掷出铅球的一瞬间,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18. 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 绵羊的卷毛和山羊的直毛。
B. 番茄的红果和樱桃的红果。
C. 豌豆的高茎和圆粒。
D. 爸爸的单眼皮和妈妈的双眼皮。
19. 小小分类学家,请鉴别下列哪个是不对的?(
)
A. 被子植物的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形态结构都可以作为分类的依据。
B. 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
C. 郊狼与狐同科,郊狼与狼同属,狐与虎同目,则和狼亲缘关系最远的是狐。
D. 植物双名法是瑞典植物学家林奈提出的。
20. 制作酸奶需要(
)
A. 加酵母菌
B. 加乳酸菌
C. 接种后煮沸
D. 通入空气发酵
21. “落地生根”的海棠繁殖能力特别强。请选出下面与海棠繁殖方式不同的一项(
)
A. 农民将马铃薯块茎切成小块种植。
B. 温室育苗,培育无籽西瓜。
C. 用扦插的方法繁殖月季。
D. 实验室用组织培养技术繁殖水稻。
22. 生物课上,老师给每个学习小组提供了大小两个品种的花生果实各 10 枚,用于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
异。在统计数据时,四位学习组长提出了各自的方案,你认为较科学的是(
)
A. 分别统计大花生 10 枚和小花生 10 枚的平均长度。
B. 和临近的一个组合作,分别统计大花生 20 枚和小花生 20 枚的平均长度。
C. 和临近的两个组合作,分别统计大花生 30 枚和小花生 30 枚的平均长度。
D. 统计大花生 1 枚和小花生 1 枚的长度。
23. 春暖花开,蝶儿飞舞,你可知美丽的蝴蝶却是由丑陋的“毛毛虫”发育而来?请问直接蜕变为蝴蝶的
是(
)
A. 幼虫
B. 若虫
C. 虫茧
D. 蛹
24. 当前,有不少青少年染上了烟瘾,这应该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吸烟将会(
)
A. 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
B. 诱发呼吸系统疾病,还有可能引起肺癌。
C. 促进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记忆力。
D. 导致骨质疏松症、骨骼异常。
25. 我国科学家在南海发现了大量“可燃冰”,是甲烷在海底高压条件下形成的水合物,燃烧后仅会产生
二氧化碳和水,是清洁能源。和石油、煤炭一样,“可燃冰”中的甲烷也是来源于古生物遗骸。科学
家们还通过实验证明了甲烷产生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 20 倍。据此分析可以得出的观点,合理的是
(
)
A. 大量使用“可燃冰”不会造成温室效应。
B. 海底甲烷逸漏会加剧温室效应。
C. 大力植树造林可以缓解温室效应是因为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了氧气。
D. “可燃冰”被公认为石油、煤炭的替代能源,且和石油、煤炭一样都是清洁能源。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8.0 分)
26. 没有动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也能进行,但是动物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______(判
断对错)
27. 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人类特有的复杂反射,必须有大脑皮层参与。______(判断对错)
28. 体表覆盖羽毛、前肢变成翼、有气囊辅助肺呼吸是鸟特有的特征。______(判断对错)
29.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包括了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______(判断对错)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2.0 分)
30. 血红蛋白的特性是:在含氧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在含氧量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结合。______(判
断对错)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10.0 分)
31. 根据以下科普材料,回答:
在我国内蒙古和新疆的大草原上,曾多次发生最可怕的生物灾难,铺天盖地的
蝗虫,疯狂地吞噬着草原,顷刻间就可以把其他生物逼入绝境,与旱灾与涝灾
并称三大自然灾害。
中国科学院院士康乐,是国际上生态基因组学研究的领衔科学家,他领导的科
研团队对蝗虫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1)蝗虫属于节肢动物中的______,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其作用是______。
(2)科学家们发现,蝗虫的生活习性分为散居型和群居型,造成蝗灾是群居型蝗虫。散居型蝗虫体表
为绿色,群居型蝗虫体表为黑色,体色变化是反映蝗虫种群密度的重要指标,你相信吗?请你据此提
出一个八年级课外活动小组可以开展探究的问题______。
(3)蝗虫从散居变成群居以后,行为也随之发生变化,变得更加活跃,更喜欢与同伴“交流,科学家
预测,气味在蝗虫聚集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提供以下实验材料:一支装有空气的试管、
一支装有十只黑色蝗虫的试管、Y 形玻璃管、连接用软胶管、用于观察的绿色和黑色蝗虫若干(装置局
部如图),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科学家的这一假设是否正确,说出你的设计思路______。
(4)进一步研究发现,黑色蝗虫体内产生了一种物质-苯乙腈,让我们来猜想一下这种物质可能具有
什么作用?______。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25.0 分)
32. 如图一表示某淡水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图二表示图一中某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
对含量,图三表示该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1)请写出图一中具有四个营养级的食物链______(答全才给分)。图二中的 1 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
______。
(2)由于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未经严格的处理就排放,导致该生态系统的水质发生了恶化,水体中的
生物种类和数量锐减,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有一定限度。
(3)图三中字母代表生态系统的成分,数字代表推动碳循环的生理过程,则 D 和 E 分别代表______,
②③分别表示______。
33. 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要理解此诗的意境,
需要有一定的生物知识,如图甲示黄豆种子的结构图,图乙示黄豆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图,图丙示
黄豆受精过程示意图,图丁示豆荚和黄豆的形成图。请据图回答([]内填序号或字母,____上填文字)
(1)萁即豆茎,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豆茎和豆子(图丁中的 F)分别由图甲[______]______
和图丙[______]______发育而成的。
(2)汁即豆汁,富含丰富的蛋白质,主要来自于图甲中的[______]______,在种子萌发过程中提供有
机物,我们常吃的黄豆芽主要部分指图乙的[______]______。
(3)本市遍种植黄豆,黄豆收割后,下一届庄稼一般有显著增产效果,请你说出其中的道理。______
34. 前不久,小胖问张老师:“老师,我奶奶每天要我吃 10 个鸡蛋、5 杯牛奶,还有鱼肉等,您说我要不
要照做呢?“张老师没有直接回答小胖的问题,而是组织同学们就此展开讨论。
小聪说:我们正在长身体,应该尽量多摄入蛋白质,所以小胖应该听奶奶的话;小欣说:蛋白质摄入
太多可能也不好吧。张老师未置可否,微笑着问了几个问题,现在请你来回答:
(1)蛋白质被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______,其与消化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有______。蛋白质完全消
化后的产物是______。
(2)蛋白质在人体内的最终代谢产物除了水和二氧化碳外,还有尿素等,尿素必须及时经过______条
途径排出体外,否则会引起身体中毒,因此过多摄入蛋白质反而会增加肝脏、肾脏等器官的负担。
(3)请写出蛋白质代谢产生的尿素从组织细胞运输到肾脏的途径:组织细胞→毛细血管→各级静脉
→______→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肾动脉→肾脏。
35. 根据以下科普材料,回答:
在我国内蒙古和新疆的大草原上,曾多次发生最可怕的生物灾难,铺天盖地的蝗虫,疯狂地吞噬着草
原,顷刻间就可以把其他生物逼入绝境,与旱灾与涝灾并称三大自然灾害。
中国科学院院士康乐,是国际上生态基因组学研究的领衔科学家,他领导的科研团队对蝗虫进行了深
入的研究。
科学家在隔离的一小片麦苗上放入十只绿色蝗虫、十只黑色蝗虫和一只大山雀,大山雀最先发现了一
只黑色虫,啄了几口就放弃了,转而发现了绿色蝗虫,啄了两下,就吃了下去,接下来就是第二只,
第三只…黑色蝗虫却都幸免于难。这是为什么呢?原来,黑色蝗虫在受到攻击以后,体内的苯乙腈迅
速转化成剧毒的氢氰酸,鸟类少量摄入就会头晕、眼花、呕吐,如果继续摄入,就会有性命之忧,鸟
类轻度中毒,再也不敢造次,所以黑色蝗虫的体色和气味都成为其很好的防御武器。请问:
(1)鸟类的上述行为属于______。
(2)你认为在这个具有麦苗和大山雀的环境中,绿色蝗虫和黑色蝗虫,哪一个更容易被发现?______;
哪一个更适应这个环境呢?_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_。
(3)按照达尔文的进化理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______的结果。
36. 根据以下科普材料,回答:
在我国内蒙古和新疆的大草原上,曾多次发生最可怕的生物灾难,铺天盖地的蝗虫,疯狂地吞噬着草
原,顷刻间就可以把其他生物逼入绝境,与旱灾与涝灾并称三大自然灾害。
中国科学院院士康乐,是国际上生态基因组学研究的领衔科学家,他领导的科研团队对蝗虫进行了深
入的研究。
科学家将一种特殊的真菌-蝗绿僵菌接种到 8 只绿色蝗虫和 8 只黑色蝗虫(生理状况相同)体内,三天
后,绿色蝗虫只有 2 只还活着,而黑色蝗虫只有 2 只死亡,可见黑色蝗虫对蝗绿僵菌的免疫力很强。
(1)如果用人体传染病的知识来分析,蝗绿僵菌对于蝗虫来说属于______,接种蝗绿僵菌以后,黑色
蝗虫体内产生了大量抵抗蝗绿僵菌的蛋白质,联想到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这种蛋白质似乎类似于
______,可是,蝗虫与人体有着巨大的差异。蝗虫是否存在与人体类似的特异性免疫,还有待进一步
研究。科学家通过修饰蝗绿僵菌的遗传物质,从而改变其特性,攻破了黑色蝗虫对蝗绿僵菌的强大免
疫功能,从而有效地防止了蝗虫成灾,这种生物防治有什么好处?______。
(2)根据上述所有资料,请你总结出蝗虫成灾的原因:______(至少答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