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三维可视化解决方案.doc

第1页 / 共38页
第2页 / 共38页
第3页 / 共38页
第4页 / 共38页
第5页 / 共38页
第6页 / 共38页
第7页 / 共38页
第8页 / 共38页
资料共38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一 概述
1 行业背景
2 系统目标
3 系统组成
4 系统的特点
5 系统先进性
二 系统架构
1 系统组成和体系结构
2 系统软硬件组成
2.1硬件组成
2.2软件环境
三 系统功能
1 线路区间地理信息系统
1.1 图层管理
1.2 图元管理
1.3 属性管理
1.4 区间管理
2车站及附属建筑三维管理系统
2.1 车站三维模型
2.2 三维坐标体系
2.3 三维图形操作
2.4 机房管理
2.5 车站漫游
3 设备三维可视化管理系统
3.1 设备三维显示和查看
3.2 设备台账管理
3.3 设备分类查询
3.4 设备综合统计
4 管道三维可视化管理系统
4.1 三维空间中的管道展现
4.2 管道的台账管理
4.3 管道附属设备管理
4.4 管道的空间编辑
4.5 统计查询
5 缆线三维可视化管理系统
5.1 缆线的空间展现
5.2 缆线的台账管理
5.3 缆线的管道管理
6 设备检修和维修管理系统
6.1 设备计划检修管理
6.2 设备故障维修管理
6.3 设备状态管理
7 备品备件管理系统
7.1 备件计划管理
7.2 备件仓储管理
7.3 备件消耗管理
7.4 备件查询
7.5 备件质量分析
8 工作流程管理系统
8.1 流程设计管理
8.2 流程过程管理
8.3 工单管理
9 电子文档可视化协同管理系统
9.1 目录管理
9.2 文档数据管理
9.3 信息点链接管理
9.4 视图管理
9.5 图形化文档搜索管理
9.6 文档绑定管理
9 用户和数据管理
9.1 用户管理
9.2 用户权限分配
9.3 系统登录和操作控制
9.4 系统数据备份与恢复
9.5 系统帮助
四 技术指标
1 综合指标
1.1 数据管理方面
1.2 三维方面
2 技术指标
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和设备 可视化管理平台 大连比特软件有限公司 大连交通大学
目录 一 概述......................................................................................................................... 1 1 行业背景 ...................................................... 1 2 系统目标 ...................................................... 2 3 系统组成 ...................................................... 3 4 系统的特点 .................................................... 3 5 系统先进性 .................................................... 3 二 系统架构................................................................................................................. 5 1 系统组成和体系结构 ............................................ 5 2 系统软硬件组成 ................................................ 6 2.1 硬件组成 ...................................................6 2.2 软件环境 ...................................................6 三 系统功能................................................................................................................. 7 1 线路区间地理信息系统 .......................................... 7 1.1 图层管理 .................................................. 7 1.2 图元管理 .................................................. 7 1.3 属性管理 .................................................. 8 1.4 区间管理 .................................................. 8 2 车站及附属建筑三维管理系统 .................................... 9 2.1 车站三维模型 .............................................. 9 2.2 三维坐标体系 ............................................. 11 2.3 三维图形操作 ............................................. 11 2.4 机房管理 ................................................. 11 2.5 车站漫游 ................................................. 13 3 设备三维可视化管理系统 ....................................... 13 3.1 站内设备三维显示和查看 ................................... 14 3.2 设备台账管理 ............................................. 15 3.3 设备分类查询 ............................................. 17 3.4 设备综合统计 ............................................. 18 4 管道三维可视化管理系统 ....................................... 18 4.1 三维空间中的管道展现 ..................................... 19 4.2 管道的台账管理 ........................................... 20 4.3 管道附属设备管理 ......................................... 20 4.4 管道的空间编辑 ........................................... 20 4.5 统计查询 ................................................. 20 5 缆线三维可视化管理系统 ....................................... 21 5.1 缆线的空间展现 ........................................... 21 5.2 缆线的台账管理 ........................................... 22 5.3 缆线的管道管理 ........................................... 22 6 设备检修和维修管理系统 ....................................... 23 1
6.1 设备计划检修管理 ......................................... 23 6.2 设备故障维修管理 ......................................... 23 6.3 设备状态管理 ............................................. 23 7 备品备件管理系统 ............................................. 24 7.1 备件计划管理 ............................................. 24 7.2 备件仓储管理 ............................................. 24 7.3 备件消耗管理 ............................................. 24 7.4 备件查询 ................................................. 25 7.5 备件质量分析 ............................................. 25 8 工作流程管理系统 ............................................. 26 8.1 流程设计管理 ............................................. 27 8.2 流程过程管理 ............................................. 28 8.3 工单管理 ................................................. 29 9 电子文档可视化协同管理系统 ................................... 30 9.1 目录管理 ................................................. 31 9.2 文档数据管理 ............................................. 31 9.3 信息点链接管理 ........................................... 31 9.4 视图管理 ................................................. 32 9.5 图形化文档搜索管理 ....................................... 32 9.6 文档绑定管理 ............................................. 32 9 用户和数据管理 ............................................... 32 9.1 系统安全管理 ............................................. 33 9.2 用户权限分配 ............................................. 33 9.3 系统登录和操作控制 ....................................... 33 9.4 系统数据备份与恢复 ....................................... 33 9.5 系统帮助 ................................................. 34 四 技术指标............................................................................................................... 35 1 综合指标 ..................................................... 35 1.1 数据管理方面 ............................................. 35 1.2 三维方面 ................................................. 35 2 技术指标 ..................................................... 35 2
一 概述 1 行业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城市人口总量快速增长,城市 的交通拥堵问题已成为制约城市经济发展的瓶颈。为了缓解城市交通问题,全国各大 城市对轨道交通发展均进行了远期规划,并开始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城轨),以 缓解日益繁忙而拥挤的交通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城市的城轨建设作为市政建设 的新支撑点,正方兴未艾。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是技术密集型的企业,有供电、信号、通信、机电等十几 个专业,设备种类众多并且数量巨大,设备的管理、维修、维护、保养及相关设备状 态管理十分复杂,是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的关键所在。 传统的设备维护管理方式是依靠企业员工进行手工式管理或简单的软件管理,这 就造成诸多管理上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设备基础数据管理不够规范和完善,难以制定较为完备的设备维护维修及保 养计划。 (2)现在一些已有信息管理系统通常只是表格化管理,无法充分反应基础设施在 图形方面的天然属性和隐蔽特性,管理人员无法对客观存在的诸多管线的空间分布、 交叉排列等状况获得明确直观的信息,造成管线资料不齐全及没有空间位置关系,无 法指导一些临时工程的施工。 (3)缺乏备品备件的精细化管理,难以对大量的备品备件进行跟踪控制,从而影 响了对备品备件的存储量的合理分析。 (4)对设备维护维修过程性记录不完备,无法指导设备维修和质量评价。 (5)资料是纸质的、或标注式 CAD 文件、或 BIM 文件,具有专业性,用户无法掌 握修改方法,造成图纸和实际情况的不一致,同时纸质资料容易丢失。 (6)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和设备的应用,附带了大量的设计图纸和文档、说明书和 其他电子化资料,这些资料数量非常庞大,保管分散,难以迅速检索和查阅。 (7)没有智能化的设备检修信息管理和流程传递功能。无法实现设备的快速维修, 对维修费用无法进行更科学的分析。 1
(8)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各专业特点差异较大,传统的管理软件无法实现有针对性 的专业化管理。比如:针对信号系统、通信系统、供电系统的管理。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涉及专业众多,设备种类繁多,数量大,地域分布广,需要强 有力的信息化手段支持。城市轨道交通公司需要一套机电设备及基础设施管理解决方 案,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及运营阶段的设备管理服务,对基础设施和设备的全生命周 期进行全方位的管理,以适应资产密集型企业设备管理的需求。建立一套完善的“城 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和设备可视化管理平台”,能够提高设备设施管理水平,规范工 作流程,实现对设施设备生命周期的全过程的管理,达到降低总体维护成本,提高设 备使用效率的目的,成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综合信息平台和高效的管理手段。 建立“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和设备可视化管理平台”,可以为我国城市轨道交 通运营建立高效、全面的基础设施和设备管理体系,有效节约设备管理成本,达到提 高企业设备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的目的。 2 系统目标 “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和设备可视化管理平台”是计算机 3D 技术和轨道交通设 备管理需求相结合的可视化管理系统。通过构建电子地图和地下车站及区间的 3D 虚拟 场景,作为系统的人机交互界面,将设备、管道和线缆的 3D 模型,台账属性、相互的 关联关系建于其中,实现对整个车站及区间空间的分布展现,实现设备的可视化管理; 实现设备检修维修的规范化管理;对设备、管线及相关基础设施的属性数据实现查询、 统计功能;对维修费用实现分析功能。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过程中的设备管理、安全 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和设备可视化管理平台包括整体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 GIS 描述及展现、车站三维模型建立、机房三维展现、各类机电设备模型建立、机电设备 布局;管道缆线的空间关系展现;设备的台账属性管理;设备检修维修流程和备品备 件管理等。 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和设备可视化管理平台旨在应用网络技术和三维技术加强 对城轨站点机电设备的管理,建立车站及车站内各机电设备完整的数据,实现“集中 规划、统一管理、直观查看”,保证机电设备合理、有效的使用和管理,保证城市轨道 交通系统的安全运行。 2
3 系统组成 “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和设备可视化管理平台” 是一个综合信息系统,包含有 多个系统,主要有:  线路区间地理信息系统;  车站及附属建筑三维管理系统;  设备三维可视化管理系统;  管道三维可视化管理系统;  缆线三维可视化管理系统;  设备检修和维修管理系统;  备品备件管理系统;  检修维修流程管理系统;  用户和数据管理系统。 4 系统的特点  高度集成的信息管理平台;  三维图形化与现实设备的结合;  管道缆线的空间关系展现和可编辑性  强大的专业设备编辑和管理功能;  完备的基础数据管理功能;  备品备件的精细化管理功能;  业务流程按需设计和自动流转;  电子档案资料的可视化检索和管理功能;  与实际业务需求高度结合。 5 系统先进性 (1)强大的管理功能:系统是一个设备资源及业务流程信息的 3D 综合管理平台, 覆盖了城轨交通系统大部分专业及其设备设施。功能强大,简单易用,可满 足现代化的城轨交通系统设备管理、备品备件管理及业务流程需要,体现城 轨交通系统设备和设施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2)逼真的显示方式:该系统采用了国际先进的三维图形处理技术平台,利用计 算机 3D 显示和虚拟现实技术,构建和车站高度一致的 3D 车站模型图,具有 3
俯瞰、漫游、缩放等功能,栩栩如生,犹如身临其境一般。系统的三维图形 化管理功能在国内处于先进水平。 (3)可扩展性:该系统集成城轨交通系统的基础设施、机电设备的综合信息,图 形功能强大,是一个大数据平台。因此,可在该系统平台上集成各种扩展应 用,如虚拟仿真培训、自动化数据集成、视频监控、事故演练等; (4)适用性:系统的兼容性好,与现存的设备报表资料、备品备件资料及相关设 备文件互相兼容,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图形和数据资料,可以智能地导入部 分文本数据、CAD 数据和 Revit 数据; (5)系统架构先进:系统使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进行设计开发,组成形式采用 C/S 模式和 B/S 模式相结合,三维显示采用国际最先进的驱动引擎,设备模型处 理采用图库模一体化建模,专业管理采用逻辑关联和逻辑分析技术等,总体 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系统可以满足用户实时、并发、快速访问系统 数据库的要求。 4
二 系统架构 1 系统组成和体系结构 “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和设备可视化管理平台”是一个三维可视化信息系统, 采用 C/S 模式和 B/S 模式相结合的形式,主要用于地铁公司的车站、区间以及设备、 管道和线缆等设备设施的管理,突出其三维特点和专业管理特点。考虑到企业应用的 性质和将来的扩展,整个软件架构采用应用层、应用服务层及数据服务层等三层体系。 系统平台采用“集中存储应用、分布式管理、数据统一和按权限共享”方式,系 统整体结构采用分层的逻辑设计,自下而上分为三层逻辑架构,即:数据层、应用服 务层和应用层(用户层)。 “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和设备可视化管理平台”逻辑架构主要体现在多系统(设 备管理、设备台账管理、备品备件管理、业务流程管理等)数据组织、存储与管理, 业务逻辑与数据处理,成果信息表达三个层面。三部分相互衔接与关联。为此,系统 5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