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贵州省黔南州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 2 分,共 16 分)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蔗糖溶于水 B.食物发霉 C.酒精挥发 D.西瓜榨汁
2.下列常见的饮料中,不含有机物的可能是(
)
A.牛奶 B.果汁 C.啤酒 D.矿泉水
3.已知碳 14 原子中,原子核内含有 6 个质子和 8 个中子,则碳 14 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
A.6B.8C.12D.14
4.人体内的一些液体的正常 pH 范围如下:
液体
pH
血浆
胆汁
胰液
胃液
7.35~7.45
7.1~7.3
7.5~8.0
0.9~1.5
其中显酸性的是(
)
A.胃液 B.胆汁 C.胰液 D.血浆
5.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取用液体 B.
加热液体 C.
稀释浓硫酸 D.
蒸发食盐水
6.现有 X,Y,Z 三种金属,如果把 X 和 Y 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 溶解并产生氢气,Y 不反应;
如果把 Y 和 Z 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 Y 表面有银析出,而 Z 没有变化,根据
以上实验事实,可以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A.Z>X>YB.Z>Y>XC.X>Y>ZD.Y>Z>X
7.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浓度相同
B.将 10℃时的甲、乙两种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 30℃,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增大
C.30℃时,将 40g 甲物质加入 50g 水中,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 80g
D.保持 20℃,蒸发溶剂可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8.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集吸附、凝聚、杀菌等功能为一体的新型高效水处理剂,可将
水中的三氯乙烯(C2HCl3)除去 85.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K2FeO4 是氧化物
B.C2HCl3 中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 2:1:3
C.K2FeO4 中 Fe 元素的化合价为+3 价
D.三氯乙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 18.25%
二、填空及简答题(每空 1 分,共 24 分)
9.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填空:
(1)氧化铜:
(2)溴化钠:
;
;
(3)8 个二氧化氮分子:
(4)6 个氢氧根离子:
;
.
10.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水通直流电生成氢气和氧气:
;
(2)镁带在氧气中燃烧:
;
(3)实验室常用锌与稀硫酸反应来制取氢气:
;
(4)向盛有少量碳酸钠溶液的试管里滴入澄清石灰水:
.
11.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1)煤中含有硫元素,燃烧时会产生污染空气的
,用煤炉取暖时易发生中毒,
主要是由于室内
排放不畅而引起的.
(2)净水器中经常使用活性炭,主要是利用活性炭的
性.
(3)“合理膳食,均衡营养”会让我们更健康.
①某同学午餐食谱中有:米饭、馒头、红烧牛肉、清蒸鱼,根据你所学的知识,从合理膳食
的角度建议应该增加的食物是
(填字母序号)
②为了预防佝偻病,幼儿及青少年可以补充一些含
元素的食品.
(4)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利于人体健康的是
A.食用霉变的花生
B.倡导大家不吸烟
C.食用甲醛溶液浸泡的海产品
12.在密闭容器中,某反应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涉及甲、乙、丙和丁四种物质,它们的微
观示意图和反应前后的质量如表所示
物质序号
甲
微观示意图
反应前质量
/g
反应后质量
/g
34
0
乙
50
x
丙
丁
1
y
0
z
(1)甲的化学式为
.
(2)表中的四种物质中,含氧元素的化合物是
(填物质序号).
(3)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一位同学在计算 x,y 和 z 数值的过程中,列出了以下等式,其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x+y+z=86
B.y+z=85
C.(50﹣x):z=32:64
D.(50﹣x):(y﹣1)8:3.
13.A、B、C、D、E、F、G、H、I 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 B 为紫红色固体,E,H
均为黑色固体,F 是一种无色气体,它们之间有如图转化关系(所发生的反应均恰好完全,
部分生成物已省去)
根据转化关系图回答问题:
(1)写出 A 的化学式
;
(2)①写出 A→B 的化学方程式
;
②写出 C→D 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类型属于
;
③写出 F→E 的化学方程式
,在该反应中,F 具有
性.
三、实验与探究题(每空 1 分,共 14 分)
14.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
取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用 C 装置收集氧气时,检验 O2
的方法是
;
(2)实验室可以用装置 D 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收集时,检验 CO2 已经收集满的方法
是
.检验 CO2 的方法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检查装置 E 的气密性:看到
,说明气密性良好;
(4)实验 F 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5.小明同学设计以下实验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已知:白
磷的着火点是 40℃,红磷的着火点是 240℃)
实验
装置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①取一烧杯,加入适量的生石灰,再分别取少量白
磷、红磷放在烧杯上的铜片上.
②…
一会儿白磷发生燃烧,红磷不
燃烧
③先在容积为 350mL 的集气瓶中装进 50mL 滴有红
集气瓶和量筒中的水均为红
墨水的水,在燃烧匙中放足量白磷,量筒中盛入足
色,量筒内的液体体积减少约
量水.
60mL
④按图连好仪器,用激光手电照射白磷,白磷燃烧.
(1)实验过程②是
,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白磷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根据实验 2 的结果,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写出计算式和结
果);
(4)在整个实验 2 的过程中,集气瓶内的压强变化是
,集气瓶中预先装入 50mL
水,水起的作用是
.
四、计算题(共 6 分)
16.小芳同学采用如下方法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该石灰石样品 10g,把 40g
稀盐酸分四次加入,实验过程所得数据如表(石灰石样品中含有的二氧化硅等杂质不溶于水
也不与稀盐酸反应)
实验次数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剩余固体的质量/g
1
2
3
4
10
10
10
10
7.5
5.0
3.2
a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
(1)表中 a 的数值为
;
(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
;
(3)求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016 年贵州省黔南州中考化学试题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 2 分,共 16 分)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蔗糖溶于水 B.食物发霉 C.酒精挥发 D.西瓜榨汁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
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蔗糖溶于水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食物发霉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西瓜榨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 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
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下列常见的饮料中,不含有机物的可能是(
)
A.牛奶 B.果汁 C.啤酒 D.矿泉水
【分析】根据常见物质的成分及其组成分析.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无机物是指
不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等物质中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是这些物质的性质和无机物相似,
把它们归入无机物.
【解答】解:A、牛奶中含有蛋白质、油脂等物质属于有机物,故 A 不符合题意;
B、果汁中的含有的果酸、糖类等属于有机物,故 B 不符合题意;
C、啤酒中含有酒精,酒精属于有机物,故 C 不符合题意;
D、矿泉水中含有水和矿物质等,不含有机物,故 D 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对各种物质进行正确的分类.
3.已知碳 14 原子中,原子核内含有 6 个质子和 8 个中子,则碳 14 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
A.6B.8C.12D.14
【分析】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进行解答.
【解答】解: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碳 14 的原子中,原子核
内含有 6 个质子,因此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6.
故选 A.
【点评】注意: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的前提条件是在原子中.
4.人体内的一些液体的正常 pH 范围如下:
液体
pH
血浆
胆汁
胰液
胃液
7.35~7.45
7.1~7.3
7.5~8.0
0.9~1.5
其中显酸性的是(
)
A.胃液 B.胆汁 C.胰液 D.血浆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酸性溶液的 pH 小于 7,据此解答.
【解答】解:A、胃液的 pH 为 0.9~1.5,小于 7,呈酸性,故,正确;
B、胆汁的 pH 为 7.1~7.3,大于 7,呈碱性,故错误;
C、胰液的 pH 为 7.5~8.0,大于 7,呈碱性,故错误;
D、血浆的 pH 为 7.35~7.45,大于 7,呈碱性,故错误;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了溶液的酸碱性与 pH 的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5.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取用液体 B.
加热液体 C.
稀释浓硫酸 D.
蒸发食盐水
【分析】A、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
中所示操作正确.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
容积的,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
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液体受热不均匀,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
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
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6.现有 X,Y,Z 三种金属,如果把 X 和 Y 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 溶解并产生氢气,Y 不反应;
如果把 Y 和 Z 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 Y 表面有银析出,而 Z 没有变化,根据
以上实验事实,可以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A.Z>X>YB.Z>Y>XC.X>Y>ZD.Y>Z>X
【分析】根据①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置换出氢气,排在后面
的则不能;②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一般可以将位于其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
来.可以较为容易的判断出 X、Y、Z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解答】解:由题中把 X 和 Y 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 可以反应产生氢气,Y 不反应,可知 X
位于氢之前,Y 位于氢后;而把 Y 和 Z 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 Y 表面有银析出,
Z 表面没有变化说明 Y 位于银之前,Z 位于银之后.就是说 X、Y、Z 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
到弱应是 X、Y、Z.我们据此对四个选项判断即可.
故选:C.
【点评】本题从置换反应能否发生角度考查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并考查总结问题的能
力.
7.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