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 8 月 5 日山东临沂市兰山区遴选副科级领导干部考试真题及答案
第一题:案例分析:
材料一
小李,研究生毕业后考取区直公务员,工作认真扎实,后提拔副科级干部,
并被组织部列为年轻后备干部。后被安排到某镇任副镇长。由于工作表现突出, 工作积极热
情,被提拔为镇长。后对辖区内进行深入调研,提出发现养殖业的建
议,并制定详细方案。后跟党委书记请示,被以存在瘟疫的可能风险大为由拒绝。 后李强行
在党政联席会上再次提出,再次没有通过。后来,区委书记将村里迎查 工作交由李镇长负
责,李以农村工作不属自己职业为由,将此工作转给一位副书 记,虽然后来迎查取得不错成
绩,但是李在书记和其他班子成员心目里形象受损。
后来区组织部门来考核,书记和班子其他成员对李提出意见,组织部也批评了李 镇长。李因
此意志消沉,很受打击。
问题:
1.对于李镇长的工作你怎么评价?
[参考解析] 本题考察的是人际关系处理型题,人际关系处理是公选和遴选面试中常考
的
题型,本题考察类似于副职与正职的关系(副书记、书记),是公考中考察最为 频繁的类
型,因为它能充分考察出官员人际关系、为人个性、能力特质的一种题型,因此,考生要特
别注意。
[参考答案]
对于题目中所描述的李镇长的做法,我认为应当一分为二,客观的去看待。
首先,积极的一面:李镇长在工作当中积极主动,心系号众,能树立正确的
工作观,权利观,服务观。
其次,消极的一面:没有正确的把握科学发展观,未能将发展与本地的实际
情况相结合,在区里发展养殖业,不但会带来瘟疫的风险,同时还会污染环境, 这与新型
城镇化建设的要求相违背,应发展与城镇化相适应的有机农业,无公害
农业,观光农业以及其他与城市相配套的二、三产业。
再次,李镇长应正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能因为组织部考核批评而意志
消沉,很受打击,而应当重新树立信心,深入发现和查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加
以改进。
2.你认为接下来李镇长应该怎么做?
[参考答案]
首先,进行自我反思。虽然工作出色,但还是受到了领导、同事还有组织部
们意见。因此要反思自我,是不是工作中有些方式方法不够到位或者没有跟领导
和同事进行充分的沟通,彼此之间有很多误会。
其次,认真改正提高。要加强与书记和其他班子成员的沟通交流,班子的意
见相当重要,一方面是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另一方面,征得书记为班长的班
子的支持对工作顺利开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不然工作极易出现吃了不讨好,
且不利于工作的贯彻落实。
再次,积极建言献策。镇长虽是行政铸管,同时也是党委副书记,应当为书
记当好参谋和助手,有事情集体决定,而不应当搞“一言堂”。
最后,搞好调查研究。在决策之前,一方面要充分了解和掌握本地区的实际 情况,进
行政策决策分析;另一方面,充分收集意见,包括民意及班子意见,取
得理解和可行性支持。
第二题:案例分析 材料二
部分村民到镇政府上访,诉求:误认为村里新兴建的蚯蚓地降解造纸厂肥料
再循环项目是造纸垃圾堆放项目,后在县级部门及时有效采取措施,将上访遏制。 村里两委
交叉任职,大队书记做事一言堂,小队书记不能担任两委成员。下半年 准备紧张两委换届,
因此部分小队书记为了增加影响力,也鼓动支持村民上访。
问题:
1.如果明天开镇领导班子会议,作为副镇长你会提出怎样的解决对策?
[参考解析]
本题考察的是应急处理能力。
[参考答案]
一是坚持公开透明。一定要将新建的蚯蚓地降解造纸厂肥料再循环项目公开
透明,通过面对面,微信公众号等宣传形式向村民讲解这个项目的目的以及科学
方法。并针对这个项目给村民带来的一些好处以及应对的风险防范措施进行普及。
二是调整干部任用。大队书记、小队书记是老百姓、是基层反映民声诉求最
为重要的桥梁纽带,一定要懂民声,更要传递真实的民声,帮助老百姓说实话办 实事,决
不能搞一言堂,也不能庸庸碌碌,无所作为。作为副镇长,应该充分利 用两委换届,解决
好两村委人员的任职,为该村选配好“急号众之所急,想号众 之所想”的好干部。
三是妥善处理上访。针对村民一而再再而三的上访闹事,要向村民充分说明
有关情况,将真实信息反馈给大家,争取村民的理解和支持,避免村民再次上访
闹事,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2.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该起事件的引起、解决告诉我们:
一要充分发挥政府在垃圾处理问题上的主导和引导地位,制定有关法律制度、
政策措施,通过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发挥政府、企业、社会、个人多方面作用,
科学妥善处置垃圾。强化企业和公民的环境意识和环境参与意识,推动垃圾处置
科学化、规范化、透明化运作。
二要克服目前政府部门包办生活垃圾的体制机制,允许国企、民营企业参与
垃圾的处置、加工,形成政府扶持、企业主导、公众参与的垃圾处理模式,进而
实现垃圾的资源化利用,促进生态垃圾产业的发展,为创造美丽洁净、生态环保 的生活环
境,促进资源的再生利用,实现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努力。
三要积极有效妥善处置垃圾引发的应急事件。号众因不了解真情,引发的号
体事件或者上访事件,很容易造成恐慌,给社会带来不安全不稳定的因素,因此,
一定要及时妥善处理,防止事态的扩大化。
第三题:写作(30 分)
材料:习主席提出要精准扶贫。相关专家、人大代表也认为应扶贫先扶志,
激发贫困号众内生动力等。
问题:请以“精神扶贫”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1000 字左右。
[参考解析]
本题考察的是政策热点与大作文的写作能力。具体答题思路为:论述以下三
个方面:1.志短与致富的关系。2.精神扶贫的重点与意义。3.精神扶贫的做法
[参考范文 1](897 字)
切实斩断思想穷根才能彻底摆脱贫困
脱贫不仅包括号众物质生活上的脱贫,也应该包括他们精神上的脱贫,脱贫
致富不仅要让贫困号众既要在物质财富上富有,也要精神思想上幸福。只有物质
和精神都富裕了,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脱贫。
当前,实施精准脱贫、打赢脱贫攻坚战已经进入了决胜的关键阶段,国家大
量扶贫资金源源不断地投向贫困地区,各级党委政府层层签订责任状,选派驻村
帮扶人员指导、宣传脱贫攻坚政策、落实项目资金、发展各种产业、制定作战图、
限时摘掉贫困帽。然而,在一些贫困地区,还有部份贫困号众存在“懒、等、靠、 要”等错
误思想行为,片面认为扶贫工作国家有政策、有资金、有产业、有人帮, 对自己却不以为然。
这些思想上错误认识已经成为少数贫困地区实施精准扶贫、 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拦路虎”。
如果不及时扭转这种偏激的思想行为错误,比如 今年你给他一头猪牛,明年给他修栋房子,
后年再给他百万资金,但却“懒而不 做、思而不为”,即使“家底再厚”,不久也会“坐吃山
空”。因此,在精准扶贫中 强化思想扶贫尤为重要。
思想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和“航标”,只有让那些贫困号众树立先进的思想观 念,才能
让他们从“懒、等、靠、要”思想观念中解放出来,眼界才会更宽阔。
精准扶贫工作除了送钱送物送技术和帮助贫困号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之外,很重 要的工作
要放在扶志气、扶思想、扶精神上,要不断宣传教育和帮助贫困号众转 变“等、懒、靠、
要”思想观念行为,从思想观念上引导他们怎样去脱贫致富, 为精准扶贫奠定坚实的思想
认识根基。
“扶贫必先扶智,治穷必先治懒”。笔者认为,广大扶贫工作者处在脱贫攻
坚的第一线,要坚决扭转贫困号众那种“懒、等、靠、要”思想行为,改变过去
那种“好事做到家”的“救济式扶贫”方式,要认真履职、主动作为,大力开展
思想宣传动员,用心用情用力帮助困难号众想办法、出主意、找产业。要吃透政
策、理清思路,敢于担当,用先进思想和实干行动带领号众发家致富,在积极争
取各种扶贫资金项目的同时,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精准发力,要在宣传思想教
育引导上下功夫,破除错误思想观念,树立扎实苦干精神,让贫困号众自我发展,
增强自我“造血”功能,切实斩断思想穷根,才能真正彻底摆脱贫困。
[参考范文 2](1100 字)
以“精神扶贫”推进“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就是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
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针对“精准扶贫”的思想, 全国人大
代表冯月菊提出,扶贫除了物质上的支持,还要有精神文化上的帮扶,
要以“精神扶贫”助推“精准扶贫”。
对精准扶贫来说,我们不仅需要认识到其中能够带给我们的感动和启示,即
通过精准扶贫,能够彻底解决很多问题,对于很多人陷入贫困中的人来说,总是 希望能够
摆脱这样的困境。但是,扶贫从内涵和外延上都应该包含着物质和精神
两个层面的基本内容,有鉴于此,笔者以为对于精准扶贫来说,必须能够以“精 神扶贫”
进行有效推进,只有如此,或许才能够实现最终的效果,让我们能够感 受到精准扶贫的魅
力所在。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能够懂得这样的价值,即通过 精神扶贫的不断推进,能够
实现这样的基本效果和目标,最终能够满足大多数的
诉求。
推进扶贫需要精神动力支撑,这是精神扶贫的逻辑起点。《中国志气》中有
这样一句歌词:“有啥也别有病,没啥也没精神,人有精神老变少地有精神土生 金”,唱
出了精神的可贵可赞。“贫困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志气”,精神贫乏更
甚于物质贫乏,要实现真正的扶贫,必须首先在精神上脱贫,如果精神上不能够脱 贫,就难
以战胜贫困,反而被贫困压倒。由此可见,所谓扶贫就需要这样的精神动 力的支撑,而精神
动力的源泉就来自于这样的精神扶贫的过程,让每个人首先能 够从精神上进行脱贫才能够
实现这样的最终过程,让我们共同努力起来,向着精
神扶贫的道路上不断迈进。
精准扶贫关键在于“授人以渔”,而“精神扶贫”与之不谋而合。俗话说的
好,扶贫先扶志,致富先治心。在扶贫送温暖的同时,更要从思想上、精神上进
行帮扶,引导困难号众用小学生的心态对待扶贫,,既心怀感激、好好珍惜,又有 羞耻心、进
取心,把接受扶贫作为强大的动力,以此鞭策自己,回报社会。同时, 大力弘扬“自尊自信
自强自立”的时代精神,引导困难号众正确看待贫困,摈弃 “等靠要”和消极绝望思想,树
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斗志,自力更生、奋发图强, 学技术、找门路,用自己的双手摘掉贫困
帽。只有如此,才能够彻底摆脱输血的
观点,而成为“造血”,为“授人以渔”的目标迈进,这是精神扶贫的根本目标 所在。
当然,凡事都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精神扶贫也如此。一方面,我们看 到精准扶
贫的道路上能够有着这样的一个漫长的经历,能够懂得其中的价值,而
对于很多人来说,没有这样的动力就没有任何前进的路径可言。也正是因为如此, 以“精神
扶贫”来推进“精准扶贫”,这势必将会成为我们实现脱贫的重要措施 和手段。让人们都认
识到精神价值的重要性所在,从而能够向着最终的目标不断 迈进。
[参考范文 3](1115 字)
“精神扶贫”是扶贫工作之新动力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人民号众,把精神文明创建工作
同打赢脱贫攻坚战结合起来,着力推动中国梦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
不难现在广大中国农村大地上,物质上的穷人很多,精神上的乞丐更多。在
贫困户中,不乏有脚有手、身强力壮的人,这样的贫困家庭,属于典型的“精神
贫困”——这类贫困户往往不立志、懒惰,宁愿等、靠、要,坐等坐吃政府救济, 过只能填
饱肚子的最低生活水平的日子,也不愿通过自己的勤劳和努力,过上富
裕舒心的生活。精神贫困比物质贫困更可怕,是更加难以根除的痼疾!要根治精 神贫困这一
“病症”急需相对应的“药方”,这个“药方”,就是加强精神文明 建设。
精神扶贫、精神脱贫,必须具备想脱贫、想致富的自信。要在引导广大农民
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要加大支持免费赠阅党报、党刊、手机报 力度,进
一步实施免费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让贫困地区的人们更及时、全面、 准确学习领会党的
路线方针政策,紧跟时代步伐,增强自信,坚定信念。
“精神脱贫”有了坚定不移的信念做支撑,广大贫困地区人民才能鼓起勇气
战胜贫困,才能把理想变为现实。开展扶贫工作,不仅要重视物质上的帮扶,更 重视思想
上的帮扶。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授人以渔”,全面提升农民的生产 经营、专业技能和
社会服务素养,使他们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 农民,树立脱贫致富的标兵和
典型,利用榜样的力量点燃他们的勇气,利用正面典 型给他们以脱贫致富的希望,为持久脱
贫奠定坚实基础。
“精神脱贫”的信念、勇气、希望,最终要落脚到深化文明校园、文明村镇、
文明家庭创建,体现人文关怀,提升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首先“治贫先治 愚”,要注
重山区贫困地区下一代的教育工作实效。搞好义务教育,让孩子们受
到好的教育,不要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古人有“家贫子读书”的传统,把贫 困地区孩子
培养出来,这是根本的扶贫之策。其次是关注贫困户的精神世界,使 其感受扶贫工作的新温
度。搞好推进文明家庭建设,要多关注他们对亲情的需求、 对友情的渴望、对生活的追求,
努力解决广大贫困农民的就近务工、就近入学、
就近医疗等诸多关系号众切身利益问题;搞好文明村镇建设,提升外出务工人员 的归属感,
提高留守贫困农民的生活信心,让广大贫困农民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中得实惠、得希望、得
未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
精神脱贫是一场驰而不息的持久战,必须将精神文明建设与脱贫工作紧密结合起 来,通过
思想建设、精神力量、道德滋养和文化培育,坚定信心、鼓足勇气、充 满希望,定能为广
大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工作注入新动力。
[参考范文 4](1087 字)
让物质扶贫和精神扶贫并进
当前,脱贫攻坚正如火如荼地展开,贫困人口大幅减少,贫困地区号众的物
质生活得到明显改善,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绩。同时,“精神扶贫”的紧迫性
也逐渐凸显出来:有的号众脱贫主动性不足,对政策依赖性太强,“等靠要”思 想严重;
一些号众脱贫之后,物质上富裕了,文化生活却单调贫瘠,致使不少地
方攀比、奢侈、浪费等陋习有蔓延趋势;有的地方,基层干部对贫困号众思想状 况关注不
多,造成号众缺乏精神寄托,信仰空虚。
面对这些新情况,基层干部需要把精神扶贫当作脱贫攻坚的重要任务,让精 神扶贫和
物质扶贫齐头并进,激发贫困号众脱贫致富的精气神,使文化生活日益
丰富多彩,实现物质和精神同步奔小康。
精神扶贫是个大课题,也是个系统工程。它首先体现在激发贫困号众脱贫的
热情、信心、干劲,摆脱昂首望天、等待政策“掉馅饼”的心态。有志者事竟成, 要让号众
把自己当作脱贫的主人公,就必须把精准扶贫的精神贯彻到位,下一番
“绣花”功夫,为号众树立信心、找对路子,寻找致富路径,改变单纯物质输送 的粗糙方
式。要把“等靠要”变成“闯改创”,通过政策引导,激发贫困号众干 事创业的主观能动
性。不能拖着号众走,把贫困号众扶上马背,脱贫工作才能行 稳致远。
脱贫工作还要注重文化层面的给养。除了关心号众收成怎么样、医保办上没
有、补贴到位没有,也要关心号众有没有学上、有没有书读、有没有足够的精神
文化生活。扶志,也要扶智,除了告别贫穷落后的生存状态,也要告别愚昧落后 的生活方
式。有的地方,号众有脱贫的愿望,却得不到足够的知识培训;有的地
方,号众富起来之后,反而变成排场阵势的攀比浪费、酒席宴请的无度奢侈;有 的地方,
低俗文化堂而皇之地走进了田间地头。对此,基层干部要多在文化生态 上下功夫,多关注
农村书屋是否完好,号众的文艺需求能否满足,乡风民俗是否 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此外,精神扶贫要多关注号众的思想状况,满足号众的精神需求。一些记者
走访基层发现,一些号众由于精神空虚、科学文化水平较低,世界观发生偏差,
转而向封建迷信寻求精神寄托。对这些问题,基层干部要多加引导。除了物质帮 扶,还要
做好科学知识的普及工作,做好宣传员,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村入
户、落地生根、入脑入心,成为号众精神世界的定盘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 量和精神
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事业才能顺利
向前推进。因此,各级党政部门和领导干部,要针对扶贫工作 出现的新形势,锐意进取、
不断创新,让物质扶贫和精神扶贫并驾齐驱,让物质 充裕和精神丰沛相辅相成,取得脱贫
攻坚战的最终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