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5年湖南省岳阳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资料共11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5 年湖南省岳阳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一、 语言积累与运用(30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妖娆( ráo ) 阔绰( chuò ) 根深蒂固( dì ) B、冗长(rǒng) 酝酿(niàng) 相形见拙(zhuō) C、芳馨(xīng) 潮汐(xī) 锲而不舍(qì) D、枯涸(gù) 蹲踞(zūn) 孜孜不倦(zī)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 分) A、憔悴 馈赠 心旷神怡 B、簇新 深邃 肃然起敬 C、襁褓 嶙峋 恍然大悟 D、侧隐 留滞 毛骨耸然 3、结合语境,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草是卑微的,但卑微并非指向____________。在庄严的大树身旁,一棵____________的小草都可以毫 不自惭形秽的生活着,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万物灵长的人类! A、 羞惭 无微不至 不光 B、 羞惭 微不足道 何况 C、 羞耻 无微不至 何况 D、 羞耻 微不足道 不光 4、下列句子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 分) A 、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在降低教育成本等方面发挥了重要。 B 、中国开辟了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反法西斯战场,是打败和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要战场。 C、经过 16 年持之以恒的艰苦创建,2015 年 2 月 28 日,岳阳市终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D、司法机关能否依法独立公正地行驶审判权和检察权,是我国司法制度公正高效的关键。 5、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2 分) 有一句话说得真好:“一个人走,走得快,但是一群人走,走得远。”___________________ ① 、人生的旅途上少不了朋友,有了朋友就可以一起分享快乐、分担痛苦。 ② 、的确,没有人弱到不能帮助别人,也没有人强到不需要别人的帮助。
③、因为分享的快乐是加倍的快乐,而分担的痛苦却是一半的痛苦。 A、 ①②③ B、 ②①③ C、 ③②① D、 ②③① 6、根据提示默写古诗文。(9 分) ⑴、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十则》) ⑵、将军百战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木兰诗 》) ⑶、仍怜故乡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 ⑷、只恐双溪舴艋舟, 。(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 ⑸ 、天时不如地利, 。(《<孟子>两章》) ⑹、忽如一夜春风来,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⑺、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的“ , ”概括了“古仁人”不在意环境的好坏,淡 看个人得失的崇高品质。 以下 ⑻~ ⑽ 题只选做一题。如每题都做,只记第 ⑻ 题的得分。 ⑻、夜阑卧听风吹雨,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⑼天街小雨润如酥,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 ⑽ 正是江南好风景,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7、名著阅读。(3分) 高尔基的《童年》用第 人称的口吻,叙述了主人公阿廖沙在父亲去世后,寄住在 家中的 生活经历。他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逐渐成长为一个 的人。 8、综合性学习。(8分)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中国礼文化,恒顺中学开展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完成以下 任务。 (1)、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论。(3分) 材料一:天人关系属于礼。人如何顺应和利用自然,如何与万物相处,在古代中国都是以礼的形式规 定下来的。《礼记.月令》上面逐月记载着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气象与物候的变迁周期,动物与植物的 成长过程,社会生活的各种规范。
材料二:国家典制属于礼。在中国文化中,制定符合道德理性的国家制定称为“制礼作乐”,好的制 度被破坏了称为“礼崩乐坏”。 材料三:一生研究中国文化的历史学家、国学大师钱穆先生,生前与美国学者谈论中国文化是说:“中 国文化说到底是一个字,就是礼。礼是中国人一切行为的准则。” 你的结论是: 。 (2)、交际语言中的谦辞和敬辞最能体现中国文化自谦而敬人的特色。随着社会的进步,有些谦辞 和敬辞已不再适用,但不少仍有生命力。可是,在实际运用中,却常有人用错。下面就是两个用错的例子, 请写出它们的序号: 。(2分) ①请您明天一定光临。 ②小芳送朋友小勇一本书,并在扉页上题:“小勇留念,小芳惠赠。” ③谢谢您的高见。 ④请您拜读一下我的大作。 (3)、下面是三位同学的对话,请根据语境,补写出小芳说话的内容。(3分) 小明:都什么年代了,传统礼文化就是一堆糟粕,我可不想被它们束缚。 小芳: 。 小红:是呀,小明,我也认为礼文化,尤其是其中积极的一面,需要我们用行动来弘扬。 二,现代文阅读(26分) (一)高大上的“正”字计数法 ①苏格兰公投落下帷幕之际,吸引人们眼球的不仅仅是票选的结果,更有英国人那奇葩的计票方式。 从新闻照片里可以清楚地看到,统计选票的人竟然是在纸上一条条地画竖杠杠,视觉效果非常凌乱。这引 得人们议论纷纷:“想不到发达国家竟然采取这种刀耕火种的计数方式。” ②对比之下,我国的“正”字计数法立刻显得又机智又高端。这个方法广泛流行于庙堂之上和群众之 间,为大家所喜闻乐见。五笔一字,整齐划一,视觉效果简洁明了,能够大大提高统计效率。相信很多小 伙伴从小学选班委开始就用“正”字计数,一路画“正”直到现在。
③这么好用的方法,究竟是谁先想到的呢?“正”字曾经是古代大数单位之一。汉代《数术记遗》中 记载的大数有:亿、兆、京、垓、秭、壤、沟、涧、正、载。又因为“数有十等,若言十万曰亿,则十亿 曰兆,十兆曰京也。”以此类推,“正”代表一个相当大的计数单位。 ④至于真正使用“正”字来一笔一画计数,则要追溯到清末民初的上海。在旧上海,起初进戏园看戏 并不采用凭戏票制度,仅由服务人员领座,由善写计数的服务人员将卖座情况写在“大水牌”上注明。由 于时间急促,恐怕误记,同时为了稽核总数,所以每满五个看客,就写一个“正”字,或者是领一个看客 就画上一笔,画上五笔便成一个“正”字,随后再去收费。后来看戏的人增多,戏园规模扩大,用水牌计 票的方法逐渐被戏票所取代,但“正”字的计票方法却被商家和选举计票所借鉴,广泛应用起来。 ⑤明治维新之后,日本也开始采用这种计数方法。此前的江户时代,他们曾使用“玉”字来计数,同 样是五画为一个单位。由于绝大多数人生来就具有十根手指,因而在进化史中促成了十进制的广泛采用, 而五画字和五画符号便于十进制计数,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曾被使用过。但在所有五画字中,只有“正” 字字形规矩简洁,只由横竖构成,没有哪两笔首尾相连,甚至连每一画的长度都大致相等。所以,作为符 没有比它更合适的了。 ⑥“正”字的含义相当正能量。它的本义是平正、不偏斜。在词典中“正”的含义很多,其组成的词 和短语也大多都是褒义,如正直、正大光明、正人君子、刚正不阿……足见人们对正字的喜爱。同时,它 也有着“匡正”“正确”的含义,是人们表达信任的基准。 ⑦在投票选举中,人们最希望的是公平公正,从外形到内涵,“正”字都是完美的计数工具,无怪乎 人们称赞它是高大上的计数方法了。 (文/沉碧) 9、为什么人们称赞“正”字计数法是“高大上”的计数方法?(2分) 10、本文主要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正”字计数法?(2分) 11、第①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并结合文意分析其作用。(2分) 12、第②段划横线的句子中加点的“大大”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二)对自己诚实一点 ① 我们总是希图表现的比我们实际的情况要好一些。好比我们小的时候,如果有客人要来,我们会被 父母要求:“你要乖一些啊!”等客人走了,父母会说:“好了,现在你可以放松一下了。”这些都是很
平常的话,却在不知不觉中给我们留存了一个印象——你要在某些特殊的场合和任务面前,努力的表现得 比你实际拥有的状况更好。 ②这样,我们把一个不真实的自我呈现在别人面前,并认为这才是可爱的,才是有价值的。而那个真 实的自我,则是上不得台面的残次品,是应该被掩藏和遮盖的。 ③ 当这个“假我”被人欢迎和夸赞的时候,我们一方面沾沾自喜,觉得自己成功地扮演了一个角色, 而这个角色就是别人眼中的“我”。另外一方面,我们的自卑加重了,我们知道外界的评价都是给予那个 不存在的“我”,真实的我反倒像灰姑娘一样,躲在角落里捡煤渣。 ④伪装的自我,虽然可以一时骗过别人,但自己的心其实很累。 我年轻的时候,因为总想表现得比自 己真实的状态更好一些,便不由自主地要作假。明明不快乐,怕被人看出,以为是思想问题,就表现出欢 天喜地的兴奋。在会议上有不同意见,因为判断出自己是少数,就放弃主见随大流,默不作声······凡 此种种,以为是老练的举措,都让我做人辛苦,不胜其烦。 ⑤种种历练,终于明白了,要以自己的真实面目示人。这样做了以后,我本以为机会一定要少很多, 因为抱定了破釜沉舟的决心,只求这一生做一个真实的自我,付出代价也认了。不想,却多了朋友,多了 机缘。思来想去,原来大家都更喜欢真实的东西。 ⑥如果你觉得真实的自我还不够完善,那么最好的方法,是让自己渐渐变得完善起来,而不是敷衍、 遮盖或欺骗。(文/毕淑敏,有删改) 13、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章的最后一段在结构和内容上各有什么作用?(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孤独温暖的旅程 ①有一个冬天,在京西宾馆开会,好像是吃过饭出了餐厅,一位个子不高、身着灰色棉衣的老人向我 们走来。旁边有人告诉我,这便是汪曾祺老人。当时我没有迎上去打招呼的想法。越是自己敬佩的作家, 似乎就越不愿意突兀地认识。但这位灰衣老人却招呼了我。他走到我的跟前,笑着,慢悠悠地说:“铁凝, 你的脑门上怎么一点儿头发也不留呀?”他打量着我的脑门,仿佛我是他认识已久的一个孩子。这样的问 话令我感到刚才我那顾忌的多余。我还发现汪曾祺的目光温和而又剔透,正如同他对于人类和生活的一些 看法。
②不久之后,我有机会去了一趟位于坝上草原的河北省沽源县。去那里本是参加当地的一个文学活动, 但是使我对沽源产生兴趣的却是汪曾祺的一段经历。他曾经被下放到这个县劳动过,在一个马铃薯研究站。 他在这个研究马铃薯的机构,除却日复一日的劳动,还施展着另一种不为人知的天才:描绘各式各样的马 铃薯图谱——画土豆。汪曾祺从未在文字里对那儿的生活有过大声疾呼的控诉,他只是自嘲地描写过,他 如何从对于圆头圆脑的马铃薯无从下笔,到后来竟然达到一种“想画不像都不行”的熟练程度。他描绘着 它们,又吃着它们,他还在文字中自豪地告诉我们,全中国像他那样吃过这么多品种的马铃薯的人,怕是 不多见呢。我去沽源县是在夏天,走在虽然凉快但略显光秃的县城街道上,我想象着当冬日来临,塞外蛮 横的风雪是如何在这里肆虐,而汪曾祺又是怎样挨过他的时光。我甚至向当地文学青年打听了有没有一个 叫马铃薯研究站的地方,他们茫然地摇着头。马铃薯和文学有着多么遥远的距离呀。我却仍然体味着:一 个连马铃薯都不忍心敷衍的作家,对生活该多有耐心和爱。 ③1989 年春天,我的小说《玫瑰门》讨论会在京召开,汪曾祺是被邀请的老作家之一。会上谌容告诉 我,上午 8 点半开会,汪曾祺 6 点钟就起床收拾整齐,等待作协的车来接了。在这个会上他对《玫瑰门》 谈了许多真诚而细致的意见,没有应付,也不是无端地说好。在这里,我不能用感激两个字来回报这些意 见,我只是不断地想起一位著名艺术家的一本回忆录。这位艺术家在回忆录里写到当老之将至,他害怕变 成两种老人,一种是俨然以师长面目出现,动不动就以教训青年为乐事的老人;另一种是唯恐被旁人称“老”, 便没有名堂地奉迎青年,以证实自己青春常在的老人。汪曾祺不是上述两种老人,也不是其他什么人,他 就是他自己,一个从容地“东张西望”着,走在自己的路上的可爱老头。这个老头,安然迎送着每一段或 寂寥、或热闹的时光,用自己诚实而温暖的文字,用那些平凡而充满灵性的故事,抚慰着常常焦躁不安的 世界。 ④我常想,汪曾祺在沽源创造出的“热闹”日子,是为了排遣孤独,还是一种难以排遣的孤独感使他 觉得世界更需要人去抚慰呢?前不久读到他为一个年轻人的小说集所作的序,序中他借着评价那个年轻人 的小说,道出了一句“人是孤儿”。 ⑤我相信他是多么不乐意人是孤儿啊。他在另一篇散文中记述了他在沽源的另一件事:有一天他采到 一朵大蘑菇,他把它带回宿舍,精心晾干(可能他还有一种独到的晾制方法)收藏起来。待到年节回京与 家人短暂团聚时,他将这朵蘑菇背回了北京,并亲手为家人烹制了一锅鲜美无比的汤,那汤给全家带来了 意外的欢乐。 ⑥于是我又常想,一位囊中背着一朵蘑菇的老人,收藏起一切孤独,从塞外凛冽的寒风中快乐地朝自 己的家走着,难道仅仅是为了叫家人盛赞他的蘑菇汤? ⑦这使我始终相信,这世界上一些孤独而优秀的灵魂之所以孤独,是因为他们将温馨与欢乐不求回报 地赠予了世人,用文学,或者用蘑菇。(文/铁凝) 16、围绕作家汪曾祺,文章总共写了五件事。请简要概括并写在横线上。(3 分) ①_____ →②画土豆、吃土豆→③______→④为年轻人的小说集作序→⑤ ______ 17、从文章中,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汪真祺?(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章的标题“孤独温暖的旅程”有什么含意?(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第⑤段中“我相信他是多么不乐意人是孤儿啊。”这句话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1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 (1)下面的句子中加点词有什么表达效果?(2 分) 我想象着当冬日来临,塞外蛮横的风雪是如何在这里肆虐,而汪曾祺又是怎样挨过他的时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2 分) 一位囊中背着一朵蘑菇的老人,收藏起一切孤独,从塞外凛冽的寒风中快乐地朝自己的家走着,难道 仅仅是为了叫家人盛赞他的蘑菇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文阅读(14 分) (一)记承天诗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 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文/苏轼) 2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 分) ⑴欣然起行 ⑶相与步于中庭 ( ( ) ) ⑵怀民亦未寝( ) ⑷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2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2 分) 庭 下 如 积 水 空 明 2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文语句的意思。(2 分)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请结合全文,说说“闲人”包含了作者哪些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送沈子福归江东 (唐)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注释】①罟(gǔ)师荡桨向临圻:“罟师”,渔人,这里借指船夫。“临圻”,在今山东省峰县东北。 25、⑴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乐景写哀”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请你结合诗句赏析。(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50 分,其中含书写 5 分) 26、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 倾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声音 题目二: 阿里巴巴集团主要创始人马云说:“我相信‘相信’”,著名作家梁晓声说:“我相信中国的未来”, 凤凰传奇在接受采访时说:“你相信什么,便会成为什么”。相信,往往可以让人坚守理想,创造奇迹, 获得成功。相信的对象可以是自己、他人、善良、纯真…… 请结合自身的经历与体念,以“相信的力量”为题些一篇作文。 要求:⑴若选题目一,须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⑵文体(诗歌除外)自选,不少于 600 字。 ⑶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地名。 岳阳市 2015 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试卷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