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8上半年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考试面试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46页
第2页 / 共46页
第3页 / 共46页
第4页 / 共46页
第5页 / 共46页
第6页 / 共46页
第7页 / 共46页
第8页 / 共46页
资料共46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8 上半年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考试面试真题及答案 1、题目:《虫草的村落》 2、内容: 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我的目光追随着爬行的小虫,作一次奇异的游历。 空间在我眼前扩大了,细小的草茎变为粗大的森林。一只小虫,生着一副坚硬黑甲的小虫, 迷失在这座森林里。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你看它虽然迷了路,但仍傲然地前进着。它不断 地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一条路。我目光跟着它的脚步,它走着,走着,一路上遇到不少同伴, 互相打着招呼。我真想也跟它们寒暄一下,可惜我不懂它们的语言。 它们的村子散布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里很多的黑甲虫村民,熙熙攘攘地往来。那只英勇 的黑甲虫,走进了村子。我看见在许多同类虫子中间,我看见一只娇小的从洞里跑出来迎接 远归者。它们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然后一齐欢跃地走回洞穴里去。 我看得出草虫的村落里哪是街道,哪是小巷。大街小巷里,花色斑斓的小圆虫,轻俏地披着 彩衣。在这些粗壮的黑甲虫中间,它们好像南国的少女,逗得好多虫子驻足痴望。蜥蜴面前 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对这庞然大物投以好奇的目光。它们友好地交流着,好像攀谈得很投机 似的。看呵!蜥蜴好像忘记了旅途的劳倦,它背着几个小黑甲虫,到处参观房远亲的住宅。 我的目光为一群音乐演奏者所吸引,它们差不多有十几个吧,散聚在两棵大树下面——这是 两簇野灌丛,紫红的小果实,已经让阳光烘灼得熟透了。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 优美的音韵,便像灵泉一般地流了出来。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一切的音乐,这 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我的目光顺着僻静的小路探索,我看到“村民们”的劳动生活了。它们一队队不知道从什么 地方来,一定是很远很远的地方吧?现在它们归来了,每一个都用前肢推着大过自己身体两 三倍的食物,行色匆匆地赶着路。是什么力量使它们如此勤勉地奔忙呢?
我完全迷惑了,在小虫子的脑海中,究竟蕴藏着多少智慧?我看见测气候者忙于预察气象; 工程师忙于建筑设计……各种不同的工作,都有专门的虫子担任。 我还看见了许多许多…… 我悠悠忽忽地漫游了一个下午,直至夕阳亲吻着西山的时候,红鸠鸟才把我的心灵唤回来。 我发现了草丛中小虫子的快乐天地。我多么得意啊! 我愿意牵着你的手,一起到草虫的村落里去散散步。 3、基本要求: (1)十分钟试讲 (2)重点研读第三、四自然段小甲虫的有趣生活 (3)有适当的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 1、“熙熙攘攘”如果联系生活实际,你会怎么讲? 2、为什么要把学生看作自己的孩子一样? 答案解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PPT 展示草虫以及草虫的村落,提问学生都看到了什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作者笔 下的草虫村落是什么样子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通课文 2.自学生字词(PPT 出示,指名学生阅读,上黑板书写) 安谧、勤勉、烘烤、驻足观望、僻静、灵泉、花色斑斓、大街小巷、俏丽。 3.在草虫的村落里散步,你发现了什么?哪些情景、画面,令你印象深刻?给不同的画面取个 标题。 (归来的游侠、幸福的迎接、来客人了、动听的演奏、勤勉的劳作、不同的分工) (三)抓住重点,体会情感 要走进小虫的世界,必须先读懂小虫的语言,包括它们的肢体语言等哪些画面给我们留下了 深刻印象?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喜欢的部分进行探讨。 1.“归来的游侠”一段: (1)你也觉得它是个“游侠”吗?从哪儿感受到的?(傲然前进、左冲右撞) (2)真像个英勇的侠士啊,如今侠士远游归来了,你想他跟他的村民会怎么互相打招呼?(原 来,他们是这样互相“寒暄”的,顺势学“寒暄”,这样的寒暄,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乡 情,这样浓浓的乡情肯定会温暖这个游子的心的。) (3)让我们也跟这个可爱的小甲虫寒暄几句吧。 (小甲虫,你从哪儿云游归来?做了哪些行侠仗义的事?) 2.“幸福的迎接”一段 (1)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问题要问这小甲虫吗? (2)那只娇小的甲虫是谁?从他们意味深长的对视中,仿佛听到他们在说什么?
(3)小结:也许是娇小可人的妻子在迎接远归的丈夫,小甲虫是多么幸福啊原来,英雄也有 温柔的一面啊。 (四)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1.你觉得生活在村落中的小虫快乐吗?为什么?(浓浓的乡情、亲情,创造性的劳动,丰富的 娱乐生活等) 2.作者快乐吗?快乐来自——(“又躺在”不止一次,对生活的发现,对美的发现有一颗诗心) (五)课后作业 小练笔:也试着写一种你在生活中发现的昆虫,并试着写出它的生活状态。200 字左右。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熙熙攘攘”如果联系生活实际,你会怎么讲? 【参考答案】
我会先在 PPT 上出示一组与“熙熙攘攘”相近的图片,让同学们理解“熙熙攘攘”是一种什 么样的状态,然后我会让几位同学上讲台上来让他们演出“熙熙攘攘”,最后总结“熙熙攘 攘”的意思,“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 2.为什么要把学生看作自己的孩子一样? 【参考答案】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传道授业解惑,良师犹甚。良师,或悉心以教,雏凤清于老凤声; 或点铁成金,化腐朽为神奇;或指点迷津,柳暗花明又一村;或旁敲侧击,心有灵犀一点通。 孔子曰:“爱之,能毋劳乎,忠焉,能毋诲乎?”陶行知“爱满天下”,并能“捧着一颗心 来,不带半根草去”。良师选择了太阳的事业,就选择了燃烧自己,他们甘当人梯,为人作 嫁,鞠躬尽瘁,虽九死而未悔。 由此可见,教师这一职业所赋予的本意,而后在新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里又将“爱”划入重 要的范畴——关爱学生,如何关爱学生,到底要关爱到何种程度,我认为一位老师就应该把 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去看待,只有保持好这样一颗大爱之心,秉持好一位教师该有的专业态 度,才能干好教师这个职业,保证其教育不变质。 1、题目:《杨氏之子》 2、内容: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基本要求 (1)学会用注释了解全文大意的方法。 (2)理解主人公巧妙回答的语言艺术。 (3)合理的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
1、你认为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在课堂教学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2、简单说说本篇课文的选编理由及说明的道理 真题答案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在我国古代,有许多充满智慧、能言善辩的少年儿童,如砸缸救人的司马光、七步作诗的曹 植等等。这节课,我们要再认识一位机智的儿童——杨氏之子。 环节二:初读课文 1.解释课题意思。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读通课文。 3.教师范读课文,强调要注意听准字音和停顿。 4.参考注释,自学课文,初步理解文意。检查自学情况,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字词。 5.请同学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 环节三:深入研读 1.你认为课文中哪些语言精妙?精妙在哪里?你从他们的对答中体会到了什么? 2.大家说说他们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3.你觉得杨氏之子是个怎样的孩子呢? 4.读读这两个句子,想象当时的情境,说说当时两人会是怎样的神情?说话时会用怎样的语 气?请个别同学表演。
5.同桌分角色读课文,边读边想:孔君平听了孩子的话会是什么反应,把对话补充完整。 环节三:小结作业 小结:学生谈谈学习本课的感受 作业:课下阅读《世说新语》中其他的小故事,大体了解内容,感受语言的精妙。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你认为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在课堂教学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参考答案】 精读是以传授本质的,带规律性的知识为主要特征,重在“精”“细”;而略读课则是精读的 延展与深化,教学略读课文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准确地把在精读课文中所 获取的基础知识、阅读方法、经验等迁移到略读课文的学习中,将知识转化为技能。 精读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抓住重点,深入领悟;品读赏读,揣摩写法;积累语言,尝试运用. 在这个基本式的基础上,可以有许多变式.对于景美情深的课文(包括诗歌),可以用创设情境, 激情导读,反复诵读,穿插评读的思路组织教学.对于托物言志的课文,如《白杨》,教学的重 点应是借物喻人的语言,先理解字面的意思,再体会字里行间背后含着的意思,在读、思、议 中知其志,抒其情,明其法.对于以事喻理的课文,如,《画杨桃》《钓鱼的启示》,可在事与理 之间设计重点问题,引导学生研读、品读重点句段,讨论交流,既了解事件,又悟出道理。 略读课:更需整体把握,不宜肢解课文.建议采取几遍读的方法.如,一读,读对读通,口诵心惟;
二读,画画批比,粗知大意;三读,交流收获(可以是受到教育启发的,可以是好词佳句的,可以 是文章写法的,可以是读书方法的),积累语言。 2.简单说说本篇课文的选编理由及说明的道理。 【参考答案】 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开始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是理解古文 的意思;三是使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 本组课文描述了杨氏子的聪慧,把杨氏子的稚气和巧妙的回答描写得惟妙惟肖!教导我们要 学会随机应变,用智慧解决问题。 1、题目:《搭石》 2、内容: 我的家乡有一条无名小溪,五六个小村庄分布在小溪的两岸。小溪的流水常年不断。每年汛 (xùn)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 必须脱鞋绾(wǎn)裤。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 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 这就是搭石。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 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qiǎn)责这里的人懒惰(duò)。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 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 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sú)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 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 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 么协(xié)调有序(xù)!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