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5年湖南省怀化市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8页 / 共14页
资料共14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5 年湖南省怀化市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3 分)(2015•怀化)以下单位中,表示功率单位的是( ) A. 千克 考点: B. 瓦特 C. 牛顿 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D. 米 专题: 功、功率、机械效率. 分析: 根据对常见物理量及其单位的掌握作答. 解答: 解:在国际单位制中, A、千克是质量的主单位.不符合题意; B、瓦特是功率的主单位.符合题意; C、牛顿是力的主单位.不符合题意; D、米是长度的主单位.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常见物理量及其单位的掌握情况,属于识记性知识的考查,是一道基础题, 容易解答. 2.(3 分)(2015•怀化)“教室外狂风暴雨,雷声大作”,这里的“雷声大作”指的是声音特征中的( ) A. 响度 考点: B. 音调 C. 音色 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D. 反射 专题: 声现象. 分析: 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响度表示声音的大小,音色是声音的品 质与特色. 解答: 解:“教室外狂风暴雨,雷声大作”,这里的“雷声大作”是指声音很大,所以指的是声音特征中 的响度. 故选 A. 点评: 声音的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 同. 3.(3 分)(2015•怀化)下面列举的四个光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 B. C. D. 踩影子 铅笔弯折了 日食 照镜子 考点: 光的反射. 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 此题综合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以及光的折射现象;日食、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以及 影子的形成都是光的直线传播;筷子变弯、池水变浅、水中的鱼、雨后的彩虹等都是光的折射现象;水中 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 解答: 解;A、影子的形成是由于人挡住了阳光,属于沿直线传播.所以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铅笔弯折是光的折射现象,所以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照镜子是光的反射现象.所以本选项符合题意; D、日食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所以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点评: 此题主要通过各种事例考查了学生对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的理解.要注意这几种 现象的本质,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区分.对于生活中的现象要善于总结.在日常生活中学习用所学知识解 释有关现象. 4.(3 分)(2015•怀化)外出旅游,照相机是我们必备的工具,它能记录我们沿途所见的美丽风光,在照相 机构造中有一个关键的成像光学元件,它相当于一个( ) A. 反光镜 B. 凹面镜 C. 平面镜 D. 凸透镜 考点: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专题: 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它是根据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条件制成的. 解答: 解: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景物到镜头的距离大于 2 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 像. 故选 D. 点评: 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头.2f> 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5.(3 分)(2015•怀化)下面例子中物体的重力势能变大了的是( ) A. 铁球从斜面顶端滚下来 C. 飞机在高空水平飞行 D. 立在山顶上的石头 B. 骑自行车冲上坡顶 考点: 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 专题: 机械能及其转化. 分析: 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被举得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解答: 解: A、铁球从斜面顶端滚下来,质量不变,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故 A 不符合题意; B、骑自行车冲上坡顶,质量不变,高度增大,重力势能增大,故 B 符合题意; C、飞机在高空水平飞行,质量不变,高度不变,重力势能不变,故 C 不符合题意; D、立在山顶上的石头,质量不变,高度不变,重力势能不变,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点评: 掌握动能、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用控制变量法,判断重力势能的变化情况,属于一道基础题. 6.(3 分)(2015•怀化)下列现象中,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 冬天在火炉边烤火 C. 用酒精灯把烧杯中的水烧开 B. 冬天两手相互摩擦,手发热 D. 夏天穿薄衣服凉快 考点: 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专题: 分子热运动、内能. 分析: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 一是热传递:高温物体放出热量、降低温度、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二是做功:对物体做功(克服摩擦做功、压缩气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物体对外做功(气 体膨胀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解答: 解:A、这是吸收热量,使物体内能增大,是热传递改变内能,不符合题意; B、这是克服摩擦做功,使物体内能增大,是做功改变内能,符合题意; C、这是酒精灯把热传递给水,使水内能增大,是热传递改变内能,不符合题意; D、这是人把热传递给周围环境,人的内能减小,是热传递改变内能,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此题考查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是做功和热传递. 7.(3 分)(2015•怀化)通过如图所示相同原理实验,第一个发现了电与磁之间的联系的科学家是( )
A. 奥斯特 B. 帕斯卡 C. 牛顿 D. 伽利略 考点: 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 专题: 信息的传递. 分析: 历史上最早发现电与磁间联系的物理学家是奥斯特. 解答: 解:1820 年,丹麦物理学家 奥斯特做实验时偶然发现,当导线中通过电流时,它旁边的磁针发生 了偏转,由此说明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在世界上第一个发现了电与磁的联系. 故选 A.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理学史,是一道基础题,平时应加强对物理学史的学习与了解. 8.(3 分)(2015•怀化)消防队员抓着竹杆从楼顶向地面匀速滑下,这过程中关于消防队员所受的摩擦力, 说法正确的是( ) A. 不受摩擦力 B. 受摩擦力,方向向下 C. 受摩擦力,方向向上 D. 没有告诉队员质量,无法判断 考点: 摩擦力的方向. 专题: 重力、弹力、摩擦力. 分析: 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接触并挤压,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或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解答: 解:消防员抓着竹杆向下滑,手与杆之间接触并挤压,有相对运动,所以受到摩擦力;消防员相 对于竹杆向下运动,所以受到摩擦力方向向上. 故选:C. 点评: 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而不是与运动方向相反. 9.(3 分)(2015•怀化)下面生活用具中,不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是( ) A. 电饭锅 B. 电热水壶 C. 电风扇 D. 电烤火箱 考点: 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和磁效应. 专题: 电与热、生活用电. 分析: (1)电流流过导体时导体发热,这种现象是电流的热效应; (2)电流流过导体时导体周围产生磁场,这种现象是电流的磁效应; (3)电流流过导体时导体发生化学变化,这种现象是电流的化学效应. 发生电流的热效应时,电能主要转化为内能. 解答: 解:A、电饭锅工作时把电能转化为内能,是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 B、电热壶工作时把电能转化为内能,是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 C、电风扇工作时,主要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不是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 D、电烤箱工作时把电能转化为内能,是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 故选 C. 点评: 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家用电器工作时,都是电能转化为内能,这是判断的关键. 10.(3 分)(2015•怀化)一个阻值为 20Ω的电阻,测得通过它的电流为 5A,那么此时加在这个电阻两端的 电压是( ) B. 10V C. 0.25V A. 4V D. 100V
解: 由题已知电阻大小为 20Ω,通过它的电流为 5A, 根据 I= 得电阻两端的电压:U=IR=5A×20Ω=100V.所以 ABC 错误,D 正确. 故选 D. 11.(3 分)(2015•怀化)如图所示,在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是( ) A. 把滑动片向左滑动时,磁性减弱 B. 把滑动片向左滑动时,磁性增强 C. 若增加线圈匝数,磁性将减弱 D. 若改变电流的方向,磁性将增强 考点: 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专题: 磁现象、电生磁. 分析: 电磁铁磁性的强弱受电流的大小、线圈的匝数、以及铁芯的有无等因素的影响,对照各选项可进 行针对性地分析. 解答: 解: AB、滑片左移,电路中的电阻减小,电流增大,电磁铁的磁性会增强,故 A 不符合题意,B 符合题意; C、增加线圈匝数,磁性将增强,故 C 不符合题意; D、改变电流的方向,只能改变其极性,不能改变其磁性的强弱,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点评: 明确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有哪些,再对照选项分析是否改变了这些因素,是解决此题的关 键. 12.(3 分)(2015•怀化)下面选项跟互联网无关的是( ) A. WiFi B. QQ 聊天 C. 摇微信 D. 飞鸽传书 考点: 电磁波的传播. 专题: 信息的传递. 分析: 根据对互联网相关知识的了解,可对选项中的内容逐一做出判断. 解答: 解:A、WiFi 是目前最常用的可将电脑手机等终端以无线的方式进行连接的技术,其实质是高频的 无线电信号,与互联网有关,故 A 不合题意; B、QQ 聊天是最常用的网络交流方式之一,与互联网有关,故 B 不合题意; C、摇微信是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流的一种方式,与互联网有关,故 C 不合题意; D、飞鸽传书是古代人民发明的利用鸽子来帮助人类传递信息的一种特殊的方式,与互联网无关,符合题意. 故选 D. 点评: 了解互联网的相关知识和应用,可顺利解答本题. 13.(3 分)(2015•怀化)如图所示的四种工具在使用过程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 B. C. D. 食品夹 瓶盖起子 核桃夹 钳子 考点: 杠杆的分类. 专题: 简单机械. 分析: 本题的解题关键是通过生活经验,体会支点的位置,判断出动力臂与阻力臂的长度关系,进而得 出省力、费力情况. 解答: 解:A、食品夹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故 A 符合题意; B、瓶盖起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 B 不符合题意; C、钳子的车体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 C 不符合题意; D、核桃夹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杠杆的分类和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①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但费距离; ②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费力但省距离; ③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既不省距离也不省力. 14.(3 分)(2015•怀化)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可再生能源是人们的 必然选择.下列能源中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 ) A. 水能 考点: B. 风能 能源的分类. C. 煤 D. 太阳能 专题: 能源的利用与发展. 分析: 像太阳能、风能、水能以及动、植物等这类可以长期提供或可以再生的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而 像煤、石油、天然气和铀矿这类化石或矿物能源,一旦消耗就很难再生的能源则是不可再生能源. 解答: 解: 水能、风能和太阳能可以长期提供,可以再生,所以它们都是可再生能源. 煤是化石能源,一旦消耗就很难再生,所以它是不可再生能源. 故选 C.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不可再生能源特点的了解情况,要知道常见的可再生资源. 15.(3 分)(2015•怀化)如图所示,一只“火烈鸟”在湖边觅食,开始时,鸟的两只脚站立在沙滩上,当 它把一只脚抬离沙面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它对沙面的压强变大了 B. 它对沙面的压强变小了 C. 它对沙面的压强不变 D. 不知道鸟的质量,无法判断 考点: 压强大小比较. 专题: 压强、液体的压强.
分析: 在水平地面上压力等于物体自身的重力,压强是描述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压强的大小既与压 力大小有关,又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在分析压强的大小时应同时考虑压力和受力面积大小的影响. 解答: 解:双脚站立与单脚时对地面的压力相等(等于自身重力),“火烈鸟”站立在地面双脚着地时, 受力面积等于两只脚的面积大小,当它把一只脚抬离沙面时,受力面积等于一只脚的面积大小,由 p=F/S 可知,对地面的压强变大. 故选 A. 点评: 本题考查受力面积、压力和压强的比较,关键是压强公式的应用,还要知道在水平地面上压力等 于物体自身的重力,最容易出错的是“火烈鸟”站立和“火烈鸟”行走时与地面的接触面积,站立时是两 只脚着地,行走时是一只脚着地.能否判断出两种状态下受力面积不相等是本题的解题关键所在. 16.(3 分)(2015•怀化)下列现象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 A. 拿出冰柜的饮料瓶外出现的水珠 B. 绕在半山腰的云雾 C. 春天早晨操场边树叶上的露珠 D. 身上的汗水变干了 考点: 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 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 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解答: 解: A、拿出冰柜的饮料瓶外出现的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饮料瓶变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 A 错误; B、绕在半山腰的云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 B 错误; C、春天早晨操场边树叶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 C 错误; D、身上的汗水变干了,是汗水发生的汽化现象,故 D 正确. 故选 D. 点评: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 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20 分。把答案写在答题卡横线上的空白处,不要求写出解题过程。每空 1 分。) 17.(2 分)(2015•怀化)今年的“五一”假期,小丽同学和她的妈妈一起乘观光车在长沙橘子洲头游玩, 如果以观光车为参照物,小丽同学是 静止 的,如果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小丽同学是 运动 的.(两 空选填“运动”或“静止”) 考点: 参照物及其选择. 专题: 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一个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 物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否则是运动的. 解答: 解: 小丽同学和她的妈妈一起乘观光车在长沙橘子洲头游玩,小丽与观光车的位置没有变化,以观光车为参照 物,小丽同学是静止的; 小丽与路旁的树木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小丽同学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静止;运动.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 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18.(2 分)(2015•怀化)如图所示,表示小欣同学用激光分别射向甲、乙两透镜后光的传播路径,由图可 知甲透镜应是 凹 透镜,乙透镜应是 凸 透镜.(两空选填“凹”或“凸”) 考点: 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 专题: 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 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与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知道凸透镜有会聚光线的作用,凹透镜有 发散光线的作用. 解答: 解:通过甲透镜的光线比起入射光线更加远离主光轴,所以甲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因此甲是凹透 镜. 从图知,通过乙透镜的光线比入射光线向主光轴靠拢,所以乙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因此乙是凸透镜. 故答案为:凹;凸.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与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要知道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 有发散作用. 19.(2 分)(2015•怀化)如图所示是足球运动中“头球攻门”的情景,当运动员用头球顶球时球的运动方 向改变了,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 运动状态 (选填“形状”或“运动状态”),顶球时运动员给球施加了 力,但是头也会感到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相互 的. 考点: 力的作用效果;力作用的相互性. 专题: 运动和力. 分析: (1)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形状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的形状改变的越大,力的作用 效果越明显.物体运动快慢或运动方向的改变都表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 (2)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作用的时候,同时这个物体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的力的作用,这就 是力作用的相互性. 解答: 解: (1)比赛中,运动员用头将迎面飞来的足球顶回,足球的运动方向改变,是力作用的结果,说明力可以改 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运动员的头部会有疼痛感,表明运动员的头部对球施加力作用时候,运动员的头部同时受到球对头部 施加的力的作用,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故答案为:运动状态;相互. 点评: 本题不但要求掌握力的作用效果、力作用的相互性,还要会进一步分析、理解和应用. 20.(2 分)(2015•怀化)在生活中,我们发现鞋底、轮胎表面都设计有凹凸的花纹,其目的是为了 增大 摩擦,书包、旅行背包的背带都设计得比较宽,其目的是为了 减小 压强.(两空选填“增大”或“缩小”) 考点: 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 专题: 重力、弹力、摩擦力;压强、液体的压强.
分析: 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 增大压力增大摩擦力. 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减小压强. 解答: 解:鞋底、轮胎表面都设计有凹凸的花纹,其目的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来增大摩擦; 书包、旅行背包的背带都设计得比较宽,其目的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 故答案为:增大;减小. 点评: 摩擦力大小和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很相似,要对比记忆.掌握摩擦力和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利 用控制变量法来解释有关摩擦力和压强的问题. V,这些灯在家中的连接应该是 并联 (选填“串联”或“并联”)的. 21.(2 分)(2015•怀化)为了推进“节能减排”措施,现在市场上出现了一种新型的节能灯﹣﹣LED 灯.李 雨同学家中买了 5 只这样的灯,他看到灯上标有“220V 5W”的字样,这些灯要正常发光,需要的供电电压 是 220 考点: 家庭电路的连接. 专题: 电与热、生活用电. 分析: ①明确灯上的各个字母和数字代表的含义;即电压表示额定电压,电功率表示额定功率. ②知道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互不影响. 解答: 解:①“220V 5W”中,220V 表示灯泡的额定电压是 220V,即这些灯要正常发光,需要的供电电 压为 220V; ②这些灯是并联的,因为这些灯可以单独工作、互不影响. 故答案为:220;并联. 点评: 掌握家用电器铭牌上各种参数的含义,额定电压是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额定功率是用电器 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22.(2 分)(2015•怀化)如图所示,一处于水平平衡状态的杠杆,杠杆上所标刻度每小格长为 3cm.某同 学在研究杠杆平衡实验时,在杠杆上的 A 点挂四个钩码,每个重为 1N,用弹簧测力计在 B 点竖直向上拉杠 杆,使杠杆水平平衡,此时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力臂为 24 cm,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2 N. 考点: 杠杆的平衡条件. 专题: 简单机械. 分析: 已知杠杆上所标刻度每小格长为 3cm,可求得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力臂,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求得弹簧 测力计的示数. 解答: 解:已知杠杆上所标刻度每小格长为 3cm.则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力臂为 8×3cm=24cm, 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G 钩码×12cm=F×24cm,即 4N×12cm=F×24cm,解得 F=2N. 故答案为:24;2.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