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3年安徽普通高中会考语文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资料共7页,全文预览结束
2013 年安徽普通高中会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一、(12 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 分) A.荟萃 高架桥 别出心裁 B.诀巧 合家欢 前工尽弃 C.磋商 天燃气 多姿多采 D.详和 满堂红 心弛神往 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 分) A.杨绛女士日前发表声明,反对拍卖钱钟书的私人信件,但拍卖行置若罔闻....。 B.中国电影获本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剧本奖的消息,被各大媒体炒得满城风雨....。 C.桑丘这个角色黠中有憨,粗中有细,尽管私心重,对堂吉诃德却趋之若鹜....。 D.作为安徽新名片的合肥新桥机场已经正式启用,原骆岗机场开始休养生息....。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 A.称谓语用得准确恰当,不但会影响交际的顺利与否,也反映一个人的文化修养。 B.大约五成左右的战争剧为抗战题材,某些抗战剧情节荒诞不经,已经引发批评。 C.《论语》是一部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的儒家经典著作,值得当代青年认真阅读。 D.游客在景观上刻字,主要原因是因为游客虚荣心和盲目跟风等多种因素造成的。 4.依次填入下文中横线处的短语,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林黛玉给人的印象仿佛总是忧郁哀婉,有时又 。其实,她也有开朗宽厚、 柔顺诚恳的一面。当她与宝玉的感情平稳发展时,她的心情就 ;当她意识到 婚姻的无望时,她的心情又 。 ①欢快轻松 ②尖刻犀利 ③像秋风秋雨一样惨淡凄凉 A.①②③ B.②①③ C. ③②① D. ③①② 二、(9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5~7 题。 ①3 月 14 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 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 着了。 ②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③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
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 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 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 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 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④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 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 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⑤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 幸福的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 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5.对马克思在思想领域的主要贡献,概括准确全面的一项是 (3 分) (节选自《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A.马克思发现了被芜杂的意识形态掩盖的简单事实。 B.马克思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 C.马克思发现了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D.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和剩余价值规律。 6.对选文行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第①段首先简要地介绍了马克思逝世时的有关情况。 B.第②段接着指出马克思的逝世使革命事业停滞不前。 C.第③④段具体阐述了马克思一生中的两个重大发现。 D.第⑤段进一步强调马克思在很多领域都有独到发现。 7.对选文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停止思想”包含着作者对马克思这位伟大思想家逝世的无限痛惜之情。 B.“睡着了”真实地描述了马克思在生命最后时刻仍忘我工作的疲惫状态。 C.“空白”突出了马克思逝世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来说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D.“豁然开朗”彰显了剩余价值理论对认清资本主义社会本质的重大意义。 三、(13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8~11 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 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 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 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 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 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 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 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节选自《师说》) 8.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孰.能无惑 B. 吾师.道也 C. 不耻.相师 D. 士大夫之族. 孰:谁。 师:学习。 耻:以……为耻。 族:家族。 9.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①而耻学于.师 ②其皆出于.此乎 ③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④其.可怪也欤 A.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10. 对下面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A.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感到耻辱,想当上高官就要去亲近、阿谀。 B.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感到耻辱,以地位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 C.因自己的官位低就会觉得害羞,以地位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 D.因自己的官位低就会觉得害羞,想当上高官就要去亲近、阿谀。
11. 对上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4 分) A.选文的第一段明确地指出了老师的职能和作用。 B.选文的第二段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C.在作者看来,求学的人应选择有“道”者为师。 D.时人乐意为孩子择师,自己却舍不得花钱求学。 四、(6 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 12~13 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2.对这首诗中句子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首句交代诗人身处邯郸驿馆时恰逢冬至。 B.第二句描写诗人孤灯下形影相吊的情状。 C.第三句是诗人对家中人深夜久坐的想象。 D.末句主要写家人责怪远游之人不思还乡。 1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影伴身”不直言孤单,却更显独处的寂寞。 B.“想得”从对方着笔,转入虚写,耐人寻味。 C.此诗塑造了漂泊异乡却恬然自安的诗人形象。 D.本诗抒写了诗人的羁旅之思,感情朴实真挚。 五、(5 分) 14. 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意选填五句) (5 分) (1) 不积小流, (2) 采之欲遗谁? (3) (4) 。 。 (《荀子·劝学》) (《涉江采芙蓉》) ,天下归心。 (曹操《短歌行》) ,性本爱丘山。 (陶渊明《归园田居》) (5) 锦城虽云乐, (6) 江间波浪兼天涌, 。 。 (李白《蜀道难》) (杜甫《秋兴八首》)
(7) 莫听穿林打叶声, 。 (苏轼《定风波》) (8) 想当年,金戈铁马,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 古》) 六、(15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5~18 题。 时 光 冯骥才 ①今晚突然停电,摸黑点起蜡烛。烛光如同光明的花苞,宁静地浮在漆黑的空间里; 些许的光散布开来,朦胧依稀地勾勒出周边的事物。没有电就没有音乐相伴,但我有比音 乐更好的伴侣——思考。 ②对于生活最具悟性的,不是思想者,而是普通大众。比如大众俗语中,把临近年终 这几天称作“年根儿”,多么真切和形象!它叫我们顿时发觉,一棵本来绿意盈盈的岁月之 树,已被我们消耗殆尽,只剩下一点点根底。时光竟然这样的紧迫、拮据与深浓…… ③一下子,一年里经历过的种种事物的影像全都重叠地堆在眼前。不管这些事情怎样 庞杂与艰辛,无奈与突兀,我更想从中找到自己的足痕。从春天落英缤纷的京都小院到冬 日小雨空濛的雅典德尔菲遗址,从一个会场到另一个会场,从一个活动到另一个活动,究 竟哪一些足迹至今清晰犹在,哪一些足迹杂沓模糊甚至早被时光干干净净一抹而去? ④我瞪着眼前的重重黑影,使劲看去。就在烛光散布的尽头,忽然看到了一双眼睛正 直对着我。目光冷峻锐利,逼视而来。这原是我放在那里的一尊木雕的北宋天王像。然而 此刻他的目光却变得分外有力。他何以穿过夜的浓雾,穿过漫长的八百年,锐不可当、拷 问似的直视着任何敢于朝他瞧上一眼的人?显然,是由于八百年前那位不知名的民间雕工 传神的本领、非凡的才气,他还把一种阳刚正气和直逼邪恶的精神注入其中。 ⑤在这里,时光不是分毫不曾消逝么? ⑥时光对于人,其实就是生命的过程。当生命走到终点,有时它还会转化为另一种形 态存在或再生。再造生命,才是最伟大的生命奇迹。而此中,艺术家们应是最幸福的一种。 他们能用自己的生命去再造一个新的生命。 ⑦此刻,我的眸子闪闪发亮,视野开阔,房间里的一切艺术珍品都一点点地呈现。它 们不是被烛光照亮,而是被我陡然觉醒的心智召唤出来的。 ⑧其实我最清晰和最深刻的足迹,应是书桌下边,水泥的地面上那两个被自己的双足
磨成的浅坑。我的时光只有被安顿在这里,它才不会消失,而被我转化成一个个独异又鲜 活的生命,以及一行行永不褪色的文字。然而我一年里把多少时光抛入尘嚣,或是支付给 种种一闪即逝的虚幻的社会场景,甚至有时属于自己的时光反成了别人的恩赐。检阅一下 自己创造的人物吧,掂量他们的寿命有多长。艺术家的生命是用他的艺术的生命计量的。 每个艺术家都有可能达到永恒,放弃掉的只能是自己。是不是? ⑨迎面那宋代天王瞪着我,等我回答。我无言以对,尴尬到了自感狼狈。 ⑩忽然,电来了,灯光大亮,事物通明,恍如更换天地。再看那宋代的天王像,在灯 光里仿佛换了一个神气,不再那样咄咄逼人了。我也不用回答他,因为我已经回答自己了。 ( 有删节) 15.梳理文章思路,从原文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2 分) 文章先写停电让作者与“思考”相伴,接着写“ ”一词激发作者去找 寻自己的足痕,然后写 引发的对艺术生命的思考,最后写电来了,作者 对所思考的问题有了明晰的认识。 16.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两种修辞手法,任选其一,具体分析其作用。(4 分) 17.结合语境,分析第⑤段画线句子的含意。(4 分) 18.第⑨段说“尴尬到了自感狼狈”,联系全文,说说作者如此尴尬的原因。(5 分)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 (12 分。每小题 3 分) 1. A 2.A 3.C 4.B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5.D 6.B 7.B 三、(13 分。8-10 小题,每小题 3 分;第 11 小题 4 分) 8.D 9.C 10.B 11.D 四、(6 分,每小题 3 分) 12.D 13.C 五、(5 分) 14.(5 分) (1) 无以成江海 (2) 所思在远道 (3) 周公吐哺 (4)少无适俗韵 (5) 不如早还 家 (6) 塞上风云接地阴 (7) 何妨吟啸且徐行 (8) 气吞万里如虎 (答对 5 句就可得满分,每句 1 分;有错别字、漏字、添字的,该句不得分) 六、(15 分) 15.(2 分)年根儿 天王像 (木雕) 16.(4 分) 示例一: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木雕像以生命,写活了木雕像逼视的眼神,生动形象。 示例二:运用设问手法,点出了木雕像目光锐利的原因,激发读者思考。 17.(4 分)虽然那位无名雕工早已离开人世,但这尊木雕像目光冷峻锐利,至今依然保存 着他那令人震撼的生命与精神。 (或:这尊木雕虽已历经八百年的时光,但因为灌注了无名雕工的生命精神,至 今仍然充满生气。) 18.(5 分)艺术家潜心创作,才有可能达到生命的永恒,但作者作为一名艺术家,虚耗了 许多宝贵的时光,没有能够创造出更多的优秀作品,所以如此尴尬。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