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8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资料共8页,全文预览结束
2018 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0 分) 1.古诗文默写。(10 分)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出其里。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⑶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_____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 ⑸_________________.受上赏;_________________.受中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受下赏。 ⑹民生乃国之本.家安而民乐.这种思想与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表达的济世情怀一脉相承。 )(3 分) 重峦叠障 2.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媲.(pì)美 对称.(chèn) B.剽.(biāo)悍 良莠.(yǒu) C.憎.(zēng)恶 缄.(jiān)默 D.戏谑.(xuè) 着.(zháo)落 3.根据上下文.回答问题。(4 分) 人生在世.难免不会有痛苦的经历和体验.与其消极悲观、( 销声匿迹 莫衷一是 养精蓄锐 冲耳不闻 人才辈出 心无旁骛 走投无路 ).倒不如抖擞精神、 放开手脚.去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抛却心理包袱自然能守得云开见月明。我们可以渺小卑微. 不被他人( ).但是绝不能失去信心和精神力量。 ⑴为文中括号处选择恰当的词语。(2 分) 怨天尤人 ⑵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2 分) 游手好闲 关注 关怀 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浒》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格列佛游记》中讲述利 立浦特与邻国兵戎相见.是在影射当时英俄两国之间的连年战争;《昆虫记》除真实记录昆 虫的生活外.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 )(3 分) B.《杨修之死》《香菱学诗》《狼》《范进中举》分别选自我国古典长篇小说《三国 演义》《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作者分别是罗贯中、曹雪芹、蒲松龄、吴敬 梓。 C.古文标题中表明文体时.“序”一般是用以陈述创作主旨及经过的一种文体;“说” 是一种说明文体;“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D.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家乡;“长河落日圆”中的“河” 指黄河;“晋太元中”的“太元”是年号;《范文正公集》中的“文正”是谥号;“吴广为 都尉”中的“都尉”是官名。 二、阅读。(57 分) (一)阅读文言文语段.完成 5~9 题。 (16 分) 【甲】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 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 .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 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选自《墨子•公输》) 【乙】 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 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 强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 与群臣孰计议之!”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 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 如.毕礼而归之。 )(3 分) B.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D.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5.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吾请无/攻宋矣 C.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 分) ⑴公输盘诎. ⑶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醉翁之意.不在酒 B.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C.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D.①男有分.女有归.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字的解释。(4 分) ⑴虽.杀臣.不能绝.也。 )(3 分) ②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②间.至赵矣 ②毕礼而归.之 ⑵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⑷卒.廷见相如 ⑵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9.墨子止楚攻宋.蔺相如完璧归赵.他们都表现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2 分) (二)古诗词赏析。(3 分)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 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0.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古诗主要抒发了诗人在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愤激之情.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 )(3 分) 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B.诗歌以叙事开篇.第一二句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三四句急转直下.“停杯投箸” “拔剑四顾”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抑郁和苦闷。 . .
C.第五六句用“冰塞川”“雪满山”比喻仕途的艰难.形象化的语言中蕴含无限的失意; 第七八句诗人巧用吕尚和伊尹的典故.进一步抒发了政治失意的悲愤之情。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总有一天会乘 长风破万里浪.冲开险阻.到达理想彼岸.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三)阅读名著选段.完成 11~13 题。(10 分) ⑴他像醉鬼一样东摇西晃.双腿打颤.走向车站。他发着高烧上工已经很久了.不过他觉 得今天烧得比往常厉害。 吞噬生命、削弱全队战斗力的伤寒也向(A)进攻了。但他那健壮的身体在抵抗着.接连 五天.他都打起精神从铺着干草的水泥地上爬起来.和大家一起去上工。他身上穿着暖和的皮 夹克.冻坏的双脚套着(B)送给他的毡靴.但这些都救不了他。 每走一步他都觉得有样东西在猛刺他的胸口.冻得上下牙直打架.两眼昏黑.周围的树木 像旋转的木马一样打转。 ⑵母亲把沉甸甸的包裹送到邮局。焦急等待的日子开始了。他一生中还从来没有像现在 这样痛苦而焦急地等过来信。他从早班信盼到晚班信。 失败的预感一天比一天强烈。他意识到.一旦小说遭到无条件的拒绝.那就是他的灭亡。 那时候他就没法再活下去了。活下去也没有意义了。 此时此刻.郊区海滨公园的一幕又浮现在眼前.他一次又一次地问自己:“为了冲破这铁 环.重返战斗行列.使你的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你尽了一切努力了吗?” 每次回答都是: “是的.看来.是尽了一切努力了。” 11.选文中 “A” “B” 两个人物分别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2 分) 12.从选文中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2 分) 13.联系整部作品.理解“为了冲破这铁环”中“铁环”的含义并简要叙述他在成长过 程中两次冲破“铁环”的经历。(6 分) (四)阅读文章和图表.完成 14~17 题。 (11 分) 当“听书”成为一种时尚 张音 “读书”这件事.随着数字化阅读的延伸正变得更为多元.比如“听书”。 不久前公布的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有声阅读也即“听书”.受到越来越 多人的欢迎.使用手机 APP、微信语音等收听图书相关内容成为阅读新的增长点。2017 年. 中国成年国民的听书率为 22.8%.较 2016 年的 17.0%提高了 5.8 个百分点。在未成年人群 体中.听书频率也相当高.其中 14~17 周岁青少年的听书率达到 28.4%。 用耳朵代替眼睛.去占据生活中碎片化的时间。听书的流行.是否证明科技与创意正不断 拓展读书的外延.为人们提供了阅读的更多可能性?是否意味着数字化阅读打开了新的市场 空间.阅读与生活在数字时代更深融合?种种已知或未知的尝试.都值得探讨。 不难确认的是.听书的流行建立在数字化阅读的潮流之上。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所做的 这项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7 年我国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 73.0%.较 2016 年的 68.2%上升了 4.8 个百分点。同时.有超过半数成年国民倾向于数字化阅读方式。 如果说听书还只是一种“前沿”或者说时尚的阅读方式.数字化阅读则几乎已经可以被 称为这个时代的一种主流生活方式。君不见.早班地铁里.人手一部手机的“低头族”比比皆 是.很多人手拿一张报纸的场景已一去不返。当然.看手机是否就等同于“阅读”.还需要打 个问号。某种意义上.包含在这种场景中的数字化阅读.正在不知不觉间影响着人们的阅读习 . .
惯。如果说这种阅读方式起初只是为了填充人们的“碎片时间”.如今则需进一步发问.阅读 是否正在被这种方式“撕成碎片”? 仔细想想.无论何种阅读方式.你现在是否还能沉下心来读完一本书.还是隔几分钟就要 拿起手机刷刷微博、流连于朋友圈?当以秒计算的短视频日渐流行.无数转瞬即逝的兴趣点 如走马灯般轮转。脑海中的印象就像海浪一遍遍冲刷着沙滩.最终却难留痕迹。“碎片化阅 读”带来的“阅读碎片化”.使浅阅读、快阅读大行其道.而深阅读似乎已成为生活中的一种 奢侈。数字化阅读带来的“双刃剑”效应.需要更多维度、更深层面的观察。 科技演进到今天.阅读方式的变迁早已超越人们以往的想象边界.但是阅读的真正内涵 与价值.其实并没有发生多少改变。读书使人进步.科技改变世界.而归根结底.如何让科技的 进步服务于人的发展.“读书”这件事本身.已经提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选自《人民日报 》2018 年 5 月 17 日.略有改动) 14.作者在文中提出的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2 分) 15.作者在文中对“听书”进行了怎样的思考?(2 分) 16.“数字化阅读带来的‘双刃剑’效应”中的“双刃剑”在文中具体指什么?(4 分) 17.根据文章内容并结合提供的图表资料.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成人纸质 成人电子 城镇居民纸 农村居民纸 图书阅读量 (本) 图书阅读量 (本) 质图书阅读量 (本) 质图书阅读量 (本) 201 201 6 年 7 年 4.65 3.21 5.60 4.66 3.12 5.83 3.61 3.35 (《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8 年 4 月 18 日) A.从选文列举的数据来看.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保持增长势头.数字化阅 读几乎已经可以成为这个时代的一种主流生活方式.影响着人们的阅读习惯。 B.从图表看.农村居民的阅读量和城镇居民的阅读量相比落后不少.城乡阅读差距明显. 而且将会越来越大。 C.目前农村的阅读现状令人担忧。各地可以通过设立“农民阅读节”.建设“农民书屋” 等来改变这种现状.进而提升农民文化素养。 D.成人纸质图书人均阅读量增长缓慢昭示我们.培养阅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 更长期的努力.久久为功才会有更明显的成效。 (五)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 18~21 题。(17 分) 野菊花之恋 刘文方 秋风古道.碎了满地的记忆。沧桑的老树搀扶着颤巍巍的枯藤.伴着几声乌鸦的哀鸣。枝 叶褪尽了青春的容颜.和着秋风的舞曲摇荡。清幽的小草用心蘸满金黄的汁水.把端庄的俊秀 的正楷瞬间换成了龙飞凤舞的狂草。灰黄的夕阳.寂寥的心情……秋天是荒凉寂寞无聊至极 的。 在这天地为之变色的季节里.那漫山遍野的野菊花平添了几分生动.点缀着肃杀的秋。遍 地暖暖的金黄.不由得让人心头为之感动。 . .
它是贫贱但不卑贱的花。它绝不择地而生.枯草丛中.田间地头.高山土坡.悬崖峭壁.无 论贫瘠.还是肥沃。它无处不在.质朴而又自然。秋风吹过.此起彼伏的浓郁而又微苦的香甜 味经久不绝。给它一点阳光.它就灿烂.给它一点阳光.它就洒下满地的金黄。它没有“昨夜 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遍地金”的闲适.有的是“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的倔强 和孤傲。越是悬崖峭壁之上.它越是努力开放.鲜艳而丰满。它从不后悔把自己逼上绝地.它 完成了绝处逢生自我的超越.闪亮发光.香溢四射。 它蓄势而动.厚积薄发。初春.它悄悄地发芽.从不与百花争艳.从不在春风醉人的季节里 过早地展露花枝招展的外衣。外表看来它就是草芥中的草芥.只有走近它.细细地品味.才知 道它散发着与草芥不同的气息。它只是默默无闻地、努力地生长着.长好了茎叶.长好了身体. 等待着秋风起.昂首怒放.花香四溢。 它是王者之花。千年以前.夕阳西下的深秋.西风凛冽的古道旁.那个落第秀才黄巢.策马 古道内心彷徨之际.忽然阵阵野菊花的幽香扑鼻而来.猛然间激发了他的豪情壮志:“待到秋 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几年后揭竿而起.把偌大 的唐王朝搅得天翻地覆。 它是雅致之花和悲情之花。那个大才女易安居士深有感触。靖康之变后.国破.家亡.夫 死。其词风由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这时看见那些菊花.才发觉花儿也已憔悴 不堪.落红满地.再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独对着孤雁残菊. 更感凄凉.连时间也觉得开始变慢起来。“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 它是越老越有用的花。即使是花儿开败了.它也是自始至终透着清凉的、浓郁的花香。 《本草纲目》中对野菊花的药效有详细的记载:性甘、味寒.具有散风热、平肝明目之功效。 野菊花还可广泛用于治疗疔疮痈肿、咽喉肿痛、风火赤眼、头痛眩晕等病症.同时又有很好 的降压作用.可用于高血压病的辅助治疗。因此人们还经常把菊花采撷晾晒后.精选装入枕头. 嗅着花香入梦.又在花香之中醒来.神清气爽.美不胜收。它还可以盛开在沸腾的茶水中: 一股暖流/冲进/干涸的心扉/沸水中/尽力舒展/僵枯的四肢/她/再一次/尽力 绽放/赏心悦目的/美丽。 立冬之后.风霜雪雨使野菊花鲜艳的色彩逐渐黯淡下来。它义无反顾地融入大地的虚怀. 等待中的一场野火.把腐朽的旧皮囊在“噼啪”中化为灰烬。涅槃的根在坚硬的石缝或者如 石的冻土中潜滋暗长.有些许已经迫不及待地破土而出.那毛茸茸的小耳朵.仿佛等待倾听春 雷隆隆的声音.等待下一个春的来临.等待下一个秋的金黄。 (选自《新民晚报》2018 年 5 月 11 日.略有改动) 18.请填写出“遍地暖暖的金黄.不由得让人心头为之感动”中 “为之感动”的原因。 (3 分) 贫贱但不卑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越 老越有用。 19.品析语言。(6 分) ⑴它从不后悔把自己逼.上绝地.它完成了绝处逢生自我的超越.闪亮发光.香溢四射。(品 析加点词) ⑵一股暖流/冲进/干涸的心扉/沸水中/尽力舒展/僵枯的四肢/她/再一次/尽 力绽放/赏心悦目的/美丽。(赏析句子的修辞效果) 20.请写出你对最后一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3 分) . .
21.请你对文章第一段进行简要分析和评价(5 分) 三、作文。(63 分) 22.题目:这让我难以拒绝(63 分.含书写 3 分) 要求: ①以“这让我难以拒绝”为题目写一篇 600 字以上的文章。 ②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③文中不得出现透露考生个人身份的信息。 江苏省徐州市 2018 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10 分.每空 1 分.添字、漏字、错字则不得分) ⑴星汉灿烂 ⑵博学而笃志 ⑶弓如露雳弦惊 ⑷当共剪西窗烛 ⑸群臣吏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上书谏寡人者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
2.(3 分)C(A.障—嶂 B.剽(bāao—piāo) 冲—充 D.着(zháo—zhuó)) 3.(4 分) ⑴(2 分)怨天尤人 关注 ⑵(2 分)人生在世.难免会有痛苦的经历和体验(“难免有痛苦的经历和体验”或“难 免痛苦的经历和体验”) 4.C(“说”是古代的一种叙事兼议论的文体.通常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借助某一故事 或事理来说明道理。可叙述.可描写.也可以说明议论.类似于现在的杂文。) 5.(3 分)C 6.(4 分.每词 1 分.意思对即可) ⑴通“屈”.理屈.理亏。⑵入侵.侵犯.侵略。⑶拉、牵。⑷终于.最终.最后。 7.(3 分)B(实在) 8.(4 分.每句 2 分.关键词语解释正确.句子通顺即给分。) ⑴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国的抵抗者)。 ⑵不如趁此给他优厚的待遇.让他回赵国.赵王怎么能因为一块璧玉的缘故欺骗秦国 呢? 9.(2 分)不畏强权、无所畏惧、英勇无畏、镇定自若(答出其中一点得 1 分);有 勇有谋、聪明机智、足智多谋、机智灵活(答出其中一点得 1 分) 10.C 11.(2 分)保尔·柯察金(保尔) 12.(2 分)钢铁般的意志(意志坚强、顽强的毅力)(答出其中一点 1 分);为理想 献身的精神(崇高的理想、心系祖国和人民、为祖国和人民献身)(答出其中一点得 1 分) 13.(6 分)⑴铁环(2 分);病痛、伤残的折磨让他丢失工作、生活的能力(1 分). 朱赫来 以及由此带来的心理的怯懦、精神的痛苦。(1 分) ⑵经历(4 分.每次 2 分.“铁环”及“冲破”各 1 分) 示例 1:保尔在与波兰的战斗中受重伤(1 分).受英雄形象牛氓的影响.坚强面对伤痛. 重返战斗(1 分)。 示例 2:筑路过程中.保尔患病濒临死亡(1 分).在烈士公墓思考生命价值.树立了革命 理想信念.重返战斗行列(1 分)。 示例 3:保尔失去工作和战斗能力想自杀(1 分).经过思想斗争.发愤读书.想通过文学 重返战斗行列(1 分)。 示例 4:保尔双腿瘫痪.双目失明(1 分).坚持学习.开始艰难创作小说《暴风雨所诞生 的》(1 分)。 示例 5:保尔的书稿丢失(1 分).在战友的鼓励和邻居的帮助下.重新开始并完成了创 作(1 分) 14.(2 分)如何让科技的进步服务于人的读书(阅读)需要。(答出“如何让科技的 进步服务于人的发展”得 1 分) 15.(2 分)是否证明科技与创意正不断拓展读书的外延.为人们提供了阅读的更多可 能性?(1 分)是否意味着数字化阅读打开了新的市场空间.阅读与生活在数字时代更深融 合?(1 分) 16.(4 分)一方面.填充人们的“碎片时间”.成为阅读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碎 片化阅读”带业的“阅读碎片化”.使浅阅读、快阅读大行其道.而深阅读似乎已成为生活中 的一种奢侈。(每个方面 2 分) 17.(3 分)A 18.(3 分)蓄势而动.厚积薄发(默默无闻、努力生长) 王者 雅致和悲情 . .
19.(6 分)⑴“逼”是威胁、强迫的意思.用在这里写出了野菊花勇于面对绝境(1 分).突出了野菊花的倔强和孤傲(1 分).表达了“我”内心对野菊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1 分)。 ⑵(3 分)此句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 分).写出了野菊花在沸水中绽放出的美丽姿 态(1 分).以及带给“我”的愉悦、舒畅之感(1 分)。 20.(3 分)通过野菊花在冬日里的涅槃和等待.深化了文章主题(1 分).让人感受到 了生命的顽强与生生不息(1 分).给人以无限的期待和希望(1 分)。 21.(5 分)通过描写老树、乌鸦、枝叶、秋风等特定秋景.写出了秋天荒凉寂寞无聊 至极的特点(1 分).与下文写野菊花带来的生动和暖意形成对比(1 分).为下文赞美野菊 花做好了铺垫(1 分)。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1 分).情景 交融.寓情于景.景物描写极具渲染力和感染力(1 分)。 22.略。 . .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