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1-2022年湖南张家界永定区六年级下册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部编版).doc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8页 / 共14页
资料共14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1-2022 年湖南张家界永定区六年级下册期末语文试卷及 答案(部编版)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40 分) 一、选择题。(按要求填序号,每题 2 分,共 14 分) 1. 《新华字典》正文是按音序排列的,“难以置信”四个字在正文的先后顺序正确的一项 是( ) A. 难以置信 B. 难信以置 C. 难置信以 D. 置难信 以 【答案】B 【解析】 【详解】考查对音序的辨析与排序能力。 “难以置信”的拼音是:nán yǐ zhì xìn 按照音序排列应是 N、X、Y、Z。所以排列完的生字顺序应该是:难、信、以、置。 2.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加点字读音和意思全都正确的的一项是( ) A. 干躁 轮廓.(kuò) 技高一筹.(cóu) 排.山倒海(排:推开) 迷蒙.(měng) 硕.大无朋(shuò) 自作自受.(受:忍受,承受) 沧海一粟.(sù) 不遗.余力(遗:留下) 渲.染(xuān) 一哄.而散(hòng) 居高临.下(临:从高处往下看) 旖.旎(yĭ) B. 拍摄 C. 沮丧 D. 班点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易错字和字音和字义。 A 项:“干躁”应为“干燥”,技高一筹 jì gāo yī chóu。 B 项:迷蒙 mí méng。 D 项:“班点”应为“斑点”,临:面对。 3. 语段中“薄”的正确读音依次为( ) 我带上一包薄干饼当干粮,迎着清晨的薄雾去登山。秋风瑟瑟,让穿着单薄的我不禁打起了 这堂鼓。这时,山坡上一株生机勃勃的野薄荷草映入我的眼帘,于是我振作精神,继续前行。
A. bó báo bó bò C. báo bó bó bò 【答案】C 【解析】 【分析】 B. báo báo bó bò D. báo bó báo bó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 “薄干饼”的“薄”读 báo;“薄雾”的“薄”读 bó;“单薄”的“薄”读 bó;“薄荷” 的“薄”读 bò。 所以选 C。 4. 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的挂在枝头上, 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B. 《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和《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名著。 C. “你来了。”她慈爱地看了我一眼说:“快,快坐。” 【答案】A 【解析】 【详解】考查标点符号。 B 项书名号之间不用标点符号,应改为“《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和《红楼梦》是 中国四大名著。” C 项说话人在中间,说后面用逗号,本句中改冒号为逗号。 5. 下列选项中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 煮酒论英雄——《水浒传》 B. 搭救“星期五”——《鲁滨逊漂流 记》 C. 醉酒戏嫦娥——《西游记》 D. 山洞迷路——《汤姆·索亚历险 记》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中外名著的识记。 解题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选出“有误的一项”。 A 错误,煮酒论英雄取自《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论英雄,关公赚城斩车胄。”
《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刘备参与了反曹操的政治流派中,刘备就在家里种菜掩饰身份。 一天,刘备正在浇菜,曹操派人请刘备到小亭青梅煮酒。刘备借雷声大作来掩饰筷子掉地上 之事,使曹操认为刘备是个胸无大志,胆小如鼠的庸人,曹操从此再也不疑刘备了。 BCD 正确。 故选 A。 6. 将“那背,可真叫驼,已弯曲成一把弓。”插入段中的哪个位置最恰当? ( ) ①驼背的母亲,无比艰难地在人群中挪着步。②她的头,努力朝上昂着,鸭子一样,伸向前 去,一步一匍匐。③即便这样的母亲,亦要在背上,背上一个大包裹。④里面塞着她儿子爱 吃的小菜和换洗的衣裳。 A. 句①之前 B. 句②之前 C. 句③之前 D. 句④之 前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句子的排序。 语句排序就是要求考生根据语句隐含的信息,将几个打乱顺序的语句重新排序,从而使文段 表达流畅,完整通顺。 按照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排列,先写“驼背的母亲,无比艰难地在人群中挪着步。”接着是“那 背,可真叫驼,已弯曲成一把弓”,紧接着是“她的头,努力朝上昂着,鸭子一样,伸向前 去,一步一匍匐。”然后是“即便这样的母亲,亦要在背上,背上一个大包裹。”最后是“里 面塞着她儿子爱吃的小菜和换洗的衣裳。”故选:B。 7. 下列句子不属于“面”的描写的是( ) A. 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 B. 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 C. 我望着伸过来的那柄花蕾,小小的花芭圆圆的,鼓鼓的。 D.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考查学生对点面的理解。点面结合指的是详写、略写相结合。所谓“点”,指的是 对某个事物或多个事物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多个事物的概括描写。
A.“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句子写 了一群马以及马上的人们,运用面的描写。 B.“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句子描写了五位壮士, 这是面的描写。 C.“我望着伸过来的那柄花蕾,小小的花芭圆圆的,鼓鼓的。”句子详细描写了那柄花蕾, 这是点的描写。 D.“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句子描写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 伍。这是面的描写。 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8. 《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描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也一样。 ( ) 9. “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句话中“方”的意思是“才”。 ( ) 10. “火星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只有地球上沙漠地区的百分之一。”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 法。 ( ) 11. 要想把中心意思表达得更全面、更充分,我们可以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的方面或者选 取不同的事例来写,还要将重要的部分写具体。 ( ) 12. 甲骨文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主要在春秋时期使用。 ( 13.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句话朗读停顿节奏是对的。 ( ) ) 14. “扁鼻子军官的眼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他向前弓着身子,伸出两只大手。”这句话运 用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刻画了敌人凶狠、毒辣的可恶样子。 ( ) 【答案】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解析】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句理解。 题目叙述错误。这两首诗表达的情感不一样。 《宿建德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代表作之 一。这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是唐人五绝中的写景名篇。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 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的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作者羁旅之思。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描写黄沙岭夜里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 蛙声一片的情景。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描写,写出夏夜的山村风光,表达了诗人对丰 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题目叙述正确。“书到用时方恨少”,谚语,意思是到实际使用时才懊恨书读得太少。“方” 的意思是“才”。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说明方法。 题目叙述错误。这句话运用了作比较和列数字的手法,说明了火星大气中的水汽含量极少。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习作方法。 题目叙述正确。要想把中心意思表达得更全面、更充分,我们可以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的 方面或者选取不同的事例来写,还要将重要的部分写具体。题干说法正确。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题目叙述错误。甲骨文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主要在商周时期使用。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节奏划分。 题目叙述错误。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 连动的成分之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 的结构。 本句意思是: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描写方法。 本题叙述正确。从“眼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可知是神态描写。从“伸出、弓着”可知是动 作描写。 15. 按要求写句子。 (1)贝多芬问盲姑娘爱听吗,他要再给她弹一首。(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年轻而富有才华的音乐家肖邦,只好离开了祖国。(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周围盘旋翻飞的海鸥。(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贝多芬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②. 年轻而富 有才华的音乐家肖邦,不得不离开了祖国。 ③. 老人注视着海鸥。 【解析】 【详解】(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转述句与直述句的转换。 直述句就是直接陈述的句子。转述句改为直述句的转换方法如下:①标点符号的改变,逗号 要改为冒号,双引号要加上;②把第三人称改成第一、二人称。 “贝多芬问盲姑娘”后加上冒号和引号,“爱听吗”前面加上“您”“吗”后加问号,把 “他”改成“我”,把“她”改成“您”,结尾加句号。 (2)本题考查学生双重否定句和肯定句的转换。 肯定句改双重否定句,句子中要有两个否定词,如:“……非……不可”、“没有…… 不……”、“……不能不……”、“……不得不……”,变换前一定要先理解句子的意思, 然后根据要求把肯定词改写为双重否定词,并注意改变末尾的标点符号。本题把“只好”改 成“不得不”。 (3)本题考查缩写句子。 缩句步骤: 第一,弄懂句子的意思; 第二,标出应留词语(主干和必须保留的枝叶); 第三,检查对错优劣。找出“的”“地”“得”,把“的”“地”前面的修饰成分去掉,把 “得”后面的补充部分去掉。 本句中主语是“老人”,谓语是“注视着”,宾语是“海鸥”。 16. 修改语段。(1 个标点,2 个错别字,2 处语病) 建队节那天,少先队大队部举办了入队宣誓仪式。全校师生和少先队员参加了这项活动。新 队员带上了红领巾,心里多高兴啊,他们决心刻苦学习,锻练身体,做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建队节那天,少先队大队部举行了入队宣誓仪式。全校老师和少先队员参加了这项 活动。新队员戴上了红领巾,心里多高兴啊!他们决心刻苦学习,锻炼身体,做个全面发展
的好学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运用和修改病句。 (1)句子“建队节那天,少先队大队部举办了入队宣誓仪式。”存在语病搭配不当,“举 办”应改为“举行”。“举办”强调事情本身, “举行”强调活动的过程。从语段的内容 可知语段的重点在活动的过程,因此,用“举行”更为合适。 (2)句子“全校师生和少先队员参加了这项活动。”存在语病分类不当;“全校师生”包 括了“少先队员”,应将“全校师生”改为“全校老师”。 (3)句子“新队员带上了红领巾,心里多高兴啊,”标点符号运用不当。该句子是一个感 叹句,应用感叹号(!)结尾。 修改语段后,语段应为:建队节那天,少先队大队部举行了入队宣誓仪式。全校老师和少先 队员参加了这项活动。新队员戴上了红领巾,心里多高兴啊!他们决心刻苦学习,锻炼身体, 做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17. 填空 阅读,就是和高尚的人谈话,如同“________________,胜读十年书”。学习中,我用 “________________,老大徒伤悲”勉励自己;受到批评时,我用“良药苦口利于病, ________________”告诫自己。从《周易》“穷则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 我懂得了“穷则思变”的道理;从“树欲静而风不止,________________”中,我懂得了行 孝要趁早。 【答案】 ①. 听君一席话 ②. 少壮不努力 ③. 忠言逆耳利于行 ④. 变则通 ⑤. 通则久 ⑥. 子欲养而亲不待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 书写时注意“席”“壮”“逆”“待”的正确写法。 第二部分:阅读广角(30 分) 课内阅读。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 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 非然也。
18. 解释下列生字。 诲:____________ 然:____________ 援:____________ 智:____________ 19. 写出“之”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 ②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 ) ③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 20. 为什么两个人同时学下棋,后一个人却不如前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课文记叙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下围棋,一个_______,一个________,告诉我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答案】18. ①. 教 ②. 这样 ③. 引,拉 ④. 聪明才智 19. ①. 的 ②. 弈秋的教导 ③. 鸿鹄 ④. 他,指前一个人。 20. 因为后一个人不如前个人专心。 21. ①. 专心致志 ②. 心不在焉 ③. 学习必须专心致志 【解析】 【分析】译文: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一心一意只听弈秋 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在听,可心里却想着有天鹅飞来,拿弓箭去射它。即使两个人在一起 学习,成绩却不如第一个人。难道他的智力不如另一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字词解释,结合词语所在语境进行分析。根据原文内容写出相对应的字词解释 即可。 “使弈秋诲二人弈”意思是让他教两个人下棋,所以“诲”的意思是教。 “非然也”意思是非然也,所以“然”的意思是这样。 “思援弓缴而射之”意思是拿弓箭去射它,所以“援”的意思是引,拉。 “为是其智弗若与”意思是难道他的智力不如另一个人吗?所以“智”的意思是聪明才智。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字词的理解,结合句子所在的语境进行分析。 ①本题中“通国之善弈者也”意思是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所以“之”的意思是的。 ②本题中“一人虽听之”意思是另一个人虽然在听教导,所以“之”的意思是“弈秋的教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