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2-2023学年湖南省岳阳市临湘市四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资料共11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2-2023 学年湖南省岳阳市临湘市四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 1. 读句子,根据拼音写字词。 真题及答案 日 mù( )时分,夜色 zhú jiàn( )笼罩了大地,妈妈 qiān( )着我的手, 走在é luǎn( )石小路上。清凉的晚风吹来,shū shì( )极了。 【答案】 ①. 暮 ②. 逐渐 ③. 牵 ④. 鹅卵 ⑤. 舒适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拼写能力。 解答此题时。要认真拼读给出的字音,明确要写的词语,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 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暮、鹅卵”笔画较复杂,易写错, 需注意。 2. 词句段运用。 (1)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①这句话中“_________”一词写出了观潮的人很多。平时我还积累了能体现人多的四字词 语:如______________等。 ②读了句子,我知道潮水是从__________(方向)来的;从“__________、__________”两 个词语中,我读出了人们盼望大潮来的急切心情。 (2)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 。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 并且有温和的阳光。 ①“蟋蟀”两个字都带有“虫”字旁,带有这个偏旁的字一般都和___________有关,我还 能写出两个字都带有这个偏旁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②根据课文,在横线上填上四字词语______,联系上下文,我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是_____。 【答案】 ①. 人山人海 ②. 人声鼎沸、摩肩接踵、座无虚席 ③. 东边 ④. 等 着 ⑤. 盼着 ⑥. 昆虫 ⑦. 蜻蜓 ⑧. 蜈蚣 ⑨. 随遇而安 ⑩. 不论 在什么环境中,都能安然自得,感到满足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句中词语品析的考查。 (1)解答这类题时,先把句子的意思读懂,再根据要求完成练习。①第 1 空:“人山人海” 的意思是人群如山似海,这个词足以说明人非常多。第 2 两空:类似形容人多的词语还有“万
人空巷、熙熙镶镶”等。 ②第3空:由“东”字可以看出潮水是从东边来的。第4、5两空:“等着、盼着”说明观 潮的人热情高涨,从中可以读出人们渴望一睹大潮风采的急切心情。 (2)①“蟋蟀”两个字都带有“虫”字旁,带有这个偏旁的字一般都和昆虫有关,我还能 写出两个字都带有这个偏旁的词语:蛤蟆、蜻蜓、蚱蜢、螃蟹、蟋蟀、蜘蛛、螳螂、蜜蜂等。 ②“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 和的阳光。”出自课文《蟋蟀的住宅》。“随遇而安”意思是:不论在什么环境中,都能安然 自得,感到满足。 3. 按要求写句子。 (1)花朵自己已经被雨点打得抖个不停了,怎能容它们藏身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那时候没有电灯、电视、收音机和汽车。 那时候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海上的夜是柔和、静寂、梦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照样子,把句子写完整。 我们到溪边去吧,去看看小水塘,看看水塘里的月亮,看看我采过野花的地方。 我们到________去吧,去看看________看看________,看看________。 【答案】 ①. 花儿自己已经被雨点打得抖个不停了,不能容它们藏身。 ②. 海上的 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③. 田野里 ④. 五颜六色的野花 ⑤. 绿油 油的麦田 ⑥. 我玩耍过的小溪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改写、仿写句子。 (1)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首先,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能”改为“不能”);接着将反问句中的疑问词去 掉。(去掉“怎”);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去掉。(去掉“呢”);最后把问号改为句号。 句子改为:花儿自己已经被雨点打得抖个不停了,不能容它们藏身。 (2)照样子,改写句子。 “那时候没有电灯、电视、收音机和汽车。”例句是把并列的几个词语拆开变成分句的形式。
加上了词语“没有”,把顿号改为逗号,将句子改为排比句式,据此仿写。 海上的夜是柔和、静寂、梦幻的。可以改为: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3)此题考查补充句子。 分析例句“我们到溪边去吧,去看看小水塘,看看水塘里的月亮,看看我采过野花的地方。” 先总说去某地方,然后用排比句式看那地方的具体事物。 例如: 我们到果园去吧,去看看红通通的苹果,看看黄澄澄的梨,看看我爬过的那棵老杏树。 我们到草原去吧,去看看飞驰的骏马,看看成群的牛羊,看看我奔跑过的草地。 单项选择题。 4. 下列词语和人物搭配不合理的一项是( ) A. 上天入地(武松) B. 神机妙算(诸葛亮) C. 神通广大(二郎神) D. 本领高强(哪吒)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搭配。 A.上天入地:上到天上,钻入地下。原指有所追求,急于得到而不辞艰难,到处奔走;现 比喻为某种目的而不辞辛劳。 武松是《水浒传》中的角色,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他 的性格是率直,坦诚,敢作敢当,有勇有谋,疾恶如仇。 B.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形容善于估计形势发展,决定策略。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角色,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他的性格是聪明、狡猾、 善于分析、济世爱民、心胸宽广、知人善用。 C.神通广大:形容本领大,无所不能。 二郎神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仙,他有高强的本领,法力无边。 D.本领高强:武艺、技能等超众不寻常。 哪吒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仙,三头九眼八臂、身高六丈的大罗仙,荷叶为衣,法力无 边,本领非凡。 “上天入地”是神仙的一种本领,武松是普通人,没有法力做到上到天上,钻入地下。选项 A 的词语和人物搭配不合理。故选 A。 5. 下列选项中,加点的“之”与“炎帝之少女”中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人非生而知之.者 C. 光持石击瓮破之. 笃行之。 【答案】B 【解析】 B. 西山之.木石 D.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文言虚词的用法。 首先要识记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含义,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句来分析其作用和意义。 “炎帝之少女”这句话意思是:意思是炎帝的小女儿。“之”意思:的。 A.“人非生而知之者“的意思是: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之“意思:指知识和道理。 B.“西山之木石“的意思是:西山的树枝和石子。出自《山海经·北山经》,“之”意思:的。 C.“光持石击瓮破之“的意思是: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水缸。“之“意思:指代瓮。 D.“博学之”的意思是:要博学多才。“之”意思:指的是学的对象。 所以选 B。 6. 下列动物的“家”的名称,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鸟棚 鸡窝 牛栏 B. 鱼塘 鼠洞 马窝 C. 狗窝 鱼塘 羊圈 D. 马厩 猪圈 虎潭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A.鸟棚——鸟窝:鸟居住的地方。 牛栏——牛棚:饲养牛的棚子。 B.马窝——马厩:养马的房舍。 D.虎潭——虎穴:老虎的窝。 选项 C 的名称全部正确。故选 C。 7.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只缘.身在此山中(因 为) C. 梅雪争春未肯降.(服输) 【答案】B 【解析】 【详解】考查字词解释。 B. 可怜..九月初三夜(值得怜悯) D. 题.西林壁(书写,题写)
A.“只缘身在此山中”,出自宋代苏轼的《题西林壁》,解释:是因为我身处在庐山之中。缘: 因为;由于。正确。 B.“可怜九月初三夜”,出自唐代白居易的《暮江吟》,解释: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 可怜:可爱。故错误。 C.“梅雪争春未肯降”,出自宋代卢钺的《雪梅》,解释: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 谁也不肯服输。降:服输。 D.《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山西麓。题: 书写,题写。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8. 火在人类的生活中至关重要。中国神话中发现了钻木取火的方法的人是( ) B. 鲧 C. 神农 D. 燧人 A. 女娲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钻木取火》在远古时,商丘一带是一片山林。在山林中居住的燧人氏,经常捕食野兽,当 击打野兽的石块与山石相碰时往往产生火花。燧人氏从这裹受到启发,就以石击石,用产生 的火花另引燃火绒,生出火来。这种取火法在三十年前的商丘农村还有人在使用。当时,有 一位圣人从鸟啄揽木出现火花而受到启示,就折下燧木枝,钻木取火。他把这种方法教给了 人们,人类从此学会了人工取火,用火考制食物、照明、取暖、冶炼等,人类的生活进人了 一个新的阶段。人们称这位圣人为燧人氏,奉他为三皇之首。 D 选项正确。 9. 我会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农历八月,大街上有的人穿着短袖,有的人穿着羊毛衫,这真是应了“_______,________” 这句谚语。 (2)卢钺在观察梅与雪时不仅用眼看,还用心想,得出名句“_________,_________”。这 两句诗又让我们想起( )(填序号)这句俗语。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C.尺有所长,寸有所短 D.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3)在神话故事中,嫦娥偷吃了灵丹妙药,最后飞到了月亮上去。李商隐曾写过一首和她 有关的诗,诗的后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嫦娥在广寒宫的寂寞之情。 (4)《花牛歌》中“花牛在草地里”出现了四次,描绘了花牛在草地里“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四个场景,使花牛_________形象跃然纸上。 【答案】 ①. 二八月 ②. 乱穿衣 ③. 梅须逊雪三分白 ④. 雪却输梅一段香 ⑤. C ⑥. 嫦娥应悔偷灵药 ⑦. 碧海青天夜夜心 ⑧. 坐 ⑨. 眠(睡) ⑩. 走 ⑪. 做梦 ⑫. 活泼可爱、悠闲自在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的是理解课文内容。 (1)“二月八,乱穿衣”是我国的一句民间谚语。民间用这句话来形容初春和初秋时人们在 室外时衣着的厚度差异很大的情况。最近在街头就可以看到,有人穿起薄外套,而有的人却 还是羽绒服和大衣,捂得很严实。 (2)“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出自 宋朝·卢梅坡《雪梅》的诗句。雪 梅〔南 宋〕卢梅坡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译文】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相让。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说句公道 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了梅花的淡淡清香。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出自《荀子·劝学》篇,比喻学生如果能用功研究学问,坚持不 懈地努力,就可以比他的老师更有成就.由于荀子这几句话形象深刻,通俗易懂,便为后人所 常用,比喻学生胜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有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之味。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解释:指空前绝后。亦用作讽刺。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出 处: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指空前绝后。亦用作讽刺。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比喻人或事物各有其长处和短处。出自战国·楚·屈原《卜居》。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道事物的一方面,而不知道它的另一方面。 (3)“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意思】嫦娥想必悔恨当初偷吃下灵药,如今独处 碧海青天而夜夜寒心。 【出自】《嫦娥》 【作者】唐代:李商隐 【诗文】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4)《花牛歌》描写了一头憨态可掬的花牛。它或坐或走或卧,都悠闲散漫,自由自在。随 着它的行动,草地、野花、天空、白云、悄悄移动的太阳、青翠的山峰都一一出现在我们面 前。这首诗通过描写草地上的花牛行动的各个情景,表现了花牛的自由自在,表达了诗人对 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崇,表现出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喜爱与向往。 课内阅读。 得知普罗米修斯从天上取走火种的消息,众神的领袖宙斯气急败坏,决定给普罗米修斯 以最严厉的惩罚,吩咐火神立即执行。
火神赫淮斯托斯很敬佩普罗米修斯,悄悄对他说:“只要你向宙斯承认错误,归还火种, 我一定请求他饶恕你。” 普罗米修斯摇摇头,坚定地回答:“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 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 火神不敢违抗宙斯的命令,只好把普罗米修斯押到高加索山上。普罗米修斯的双手和双 脚戴着铁环,被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他( )不能动弹,( )不能睡觉,日夜遭 受着风吹雨淋的痛苦。( )如此,普罗米修斯( )不向宙斯屈服。 10. 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1. 选文是《普罗米修斯》这个神话故事的____________(起因 经过 结果)。 12. 从故事中,你体会到了普罗米修斯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选文中哪个情节触动了你?(可以用原文作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0. 既 也 尽管 就是 11. 经过 12. 勇敢、坚强、伟大 13. 普罗米修斯摇摇头,坚定地回答:“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 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关联词语的运用。 熟读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因果、假设、转折等各种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 使句子连贯。 “不能动弹”与“不能睡觉”之间是并列关系,应填“既……又……”。“如此”与“普罗米 修斯不向宙斯屈服”之间是假设关系,应填“尽管……就是……”。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选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自己的学习积累可知,这篇课文起因:普罗米修斯,不忍看到人类没火的悲惨生活,盗 取火种来到人间。经过:拿取火种的普罗米修斯受到宙斯的严厉惩罚,但他绝不屈服。结果: 大力神赫拉克勒斯解救了普罗米修斯,终于获得了自由。选文是《普罗米修斯》这个神话故 事的经过。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人物形象的理解。 分析人物形象,可以根据人物个性特征的外貌、语言、行动和心理等各方面的描写,并深入 细致地加以分析,从而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分析故事内容可知,选文主要写了拿取火种的普罗米修斯受到宙斯的严厉惩罚,但他绝不屈 服。可以体会到勇敢坚定,勇于牺牲的精神。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选文内容的理解。 细读选文,找出让你感动的情节,并写出原因。 如:他既不能动弹,又不能睡觉,日夜遭受着风吹雨淋的痛苦。尽管如此,普罗米修斯就是 不向宙斯屈服。从这个情节可以看出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坚定。 课外阅读。 处处留心皆学问 我们在生活中,只要留心观察,就能从一些平常的事情中获得知识。日积月累,这些知 识就如粒粒沙子,堆成了小沙丘。当遇到问题时,你从自己的积累中找出相关的知识来解决, 这些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 一次科学课上,老师问:“鱼有哪些内脏?”同学们都给难住了,有的傻愣愣地瞪着黑 板,有的皱着眉头咬笔杆。我脱口而出:“肝、鳔、胆、肠……”同桌半开玩笑地说:“石蕾, 你是不是解剖过鱼呀?”我神秘地说:“处处留心皆学问!”上个星期天,我看奶奶剖鱼,鱼 的内脏刚被掏出来,我就像个“小问号”似的缠住奶奶,问它们叫什么名字。奶奶耐心地告 诉了我。我认真地听着,用心地记着。谁知这“留心”而来的“学问”,竟在这次科学课上 用上了。啊,可真是“处处留心皆学问”! “处处留心皆学问”这句话使我不但在学习上尝到了甜头,而且在生活中也受益匪浅。 一天,我无意中看到姐姐在作文中写道:“一串红在这美丽的春天绽开了笑脸。”我猛然想起, 我们学校的花坛里也有几盆一串红,可是全都是秋天开的呀!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姐姐, 姐姐拍着我的头说:“小蕾,真谢谢你,我把映山红和一串红给混起来了,差点闹了个大笑 话!”我心里喜滋滋的,更感到“处处留心皆学问”的妙处。 是啊,处处留心皆学问。只有留心生活,我们才会感受到生活的丰富,体会到学习的乐 趣。 14. “处处留心皆学问”中的学问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