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1年广西贵港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资料共7页,全文预览结束
2021 年广西贵港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本试卷分第 I 卷和第 II 卷,考试时间 60 分钟,赋分 60 分) 注意:答案一律填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你选出并在答题 第 I 卷(选择题,共 30 分) 卡上正确填涂相应的英文字母。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1. 明朝时,率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倭患的民族英雄是 A. 戚继光 【答案】A B. 邓世昌 C. 关天培 D. 郑成功 2. 孙中山在评价某历史事件时说,“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 并寿”。此历史事件指的是 A. 萍浏醴起义 B. 安庆起义 C. 黄花岗起义 D. 广西起 义 【答案】C 3. “-船红天下,万众跟党走”。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A. 70 周年 B. 80 周年 C. 90 周年 D. 100 周 年 【答案】D 4. 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两度携手共度难关。假如你穿越到 1924 年,可能看到孙中 山、蒋介石和周恩来在商量筹建 A. 京师同文馆 B. 福州船政学堂 C. 京师大学堂. D. 黄埔军 校 【答案】D 5. 1927 年 8 月,周恩来等人领导革命军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1927 年 9 月,毛泽东在湘赣 边界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举行秋收起义。这是 A. 革命任务的变化 B. 革命策略的变化 C. 革命中心的变化 D. 革命性 质的变化 【答案】B
6. 南京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缩影,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耻辱和抗争。以下事件发生在南京的是 ①中华民国的成立②《辛丑条约》的签订 ③五四运动的爆发④统治中国 22 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A. ①② 【答案】B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7. 1937 年 11 月 28 日,伦敦《泰晤士报》报道:“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上海 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材料描述的此次战役 A. 取得了正面战场的第一个胜利 B. 取得了抗战以来正面战场最大的一场胜仗 C. 粉碎了日本 3 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D. 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答案】C 8. 下边三幅图共同佐证了哪一历史事件 A. 三大改造 B. 土地改革 C.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展 D. “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答案】A 9. 1984 年,邓小平在与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会谈时指出:“就香港问题而言,三方面都能 接受的只能是“一国两制’,允许香港继续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这说明 A. “一国两制”是仅就香港问题提出的 B. “一国两制”吸收了历史上的成功经验 C. “一国两制”是实事求是的产物 D. 香港的稳定取决于资本主义制度 【答案】C 10. 邓小平认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总结国 际关系的实践,最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主要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
原则 A. 符合世界各国人民和平与发展的愿望 B. 能处理国与国之间的一切关系 C. 被世界上大多数的国家接受和支持 D. 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 准则 【答案】A 11. 文艺复兴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文学家、思想家和艺术家,他们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 繁荣。但这场反封建运动却采取了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主要原因是 A. 资本主义发展还不充分 B. 大量古希腊罗马文化遗存 C. 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态度不够坚决 D. 借助古典文化有助于减小斗争阻 力 【答案】A 12. 学会区分历史事实和历史结论是初中历史学习要求之一。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 1649 年英国宣布为共和国 B. 拿破仑主持制定了《拿破仑法典》 C. 法国大革命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 D. 北美人民在第二届大陆会议上决定组建大陆军 【答案】C 13. 下图前排三人是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某次重要会议的主要代表。下列属于此次会议 内容的是 A. 成立国际联盟 B. 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C. 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 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三个 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答案】D 14. 1948 年 6 月,苏联切断西占区与柏林之间的水陆交通,停止向西柏林供应生活物资, 美、英立即对苏占区实行反封锁,这直接导致了 A. 冷战开始 B. “柏林危机” C. 欧洲的联合 D. 两极格 局形成 【答案】B 15. 世界贸易组织是国际贸易的基石,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支柱。下列对该组织表述不正确的 是 A. 大大促进国际经济的发展 B. 其成员国包括世界上所有的国家 C. 倡导降低各成员的关税和解除贸易壁垒 D. 在调解成员贸易争端方面有较高 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答案】B 第 II 卷(非选择题,共 30 分)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16. 自古以来,每个政府都十分注重对边疆地区的治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朝根据边疆地区的情况……在地方行政方面,清政府分别采取郡县制、盟旗制、 伯克制等。在蒙古族聚居的北京地区,清朝则实行盟旗制度。在新疆地区,清政府主要采取 军府制实行统治。在西藏地区实行政教合一制度。从雍正年间开始,清政府就设有驻藏大臣。 材料二西部地区少数民族聚居比较集中,又地处边疆。……维护民族地区稳定,很重要 的一条就是要不断加快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了,社会进步了,各民族 ——摘编自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 共同富裕了。 ——江泽民《不失时机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材料三美国独立后,在领土扩张的过程中,大批移民从东部迁往西部,这一现象被称为 “西进运动”。……随着西进运动的推进,美国西部出现了“小麦王国”“棉花王国”,新 兴工厂和城市也拔地而起。但是,在西进运动中,大批印第安人被屠杀或被驱赶到更远的地 区。印第安人的被迫迁徙之路,被称为“血泪之路”。 ——摘自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朝边疆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了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我国制定了哪一项
基本政治制度?你对这项制度有何认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哪一部法律促进了西部的开发?请说出这部法 律出台的背景。 (4)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请指出中国西部大开发和美国“西进运动”的出发点有何不同? 【答案】(1)因地制宜,在边疆地区对各民族实行多种形式的管理制度。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 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 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3)《宅地法》。美国南北战争初期,北方在军事上屡屡失败。北方的失利引起了人民的 强烈不满,要求政府采取措施扭转战局。 (4)中国西部大开发的出发点是加快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美国“西进运动” 的出发点是扩张领土,维护和满足资产阶级的利益和需要。 17. 一个国家面临巨大压力挑战的时候,往往会做出改变现状的努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问题。 材料一美国汉学家芮玛丽在《同治中兴》一书中评价中国近代某--历史事件时说:“不 但.一个王朝,而且文明看来已经崩溃,但由于 19 世纪 60 年代的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 它们终于死里逃生,再延续了 60 年。” 材料二严复的译著《天演论》,首次将进化论学说引进中国,指出“物竞天择,适者生 存”、“优胜劣汰”是自然界和社会发展的规律,激励国人保种自强,变法维新,为变法提 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摘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 材料三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重要的关键词,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为计么要 实行改革开放?……从人民生活水平来看,广大老百姓希望尽快发展经济,解决温饱问题, 改变长期缺吃少穿的局面。 ——摘编自李忠杰《改革开放关键词--中国改革开放历史通览》 材料四 年份 农业总产值(亿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78 年 1397 133.6
1990 年 7662.1 2000 年 24915.8 2017 年 109331.7 686.3 2253.4 13432.4 ——摘自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 (1)依据材料一、二、三,概括指出当时中国面临的巨大压力分别是什么? (2)材料一中“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是指什么?材料二中,严复“将进化论学说引进中 国”的意图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依据材料四,简要 说明改革开放的成效。(注意史论结合)20 世纪九十年代,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作出的 重大举措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当国家遇到压力挑战的时候,作为青年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做? 【答案】(1)清朝统治面临内忧外患的巨大危机;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帝国主义掀起了瓜 分中国的狂潮;生产力发展缓慢,人民温饱没有解决,科技教育落后。 (2)洋务运动;激励国人保种自强,变法维新。 (3)目的: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人民富裕,民族复兴;成效:使农 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发展; 农村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举措:建立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 (4)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争取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把个人的 前途与党的前途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命运同国家民族的命运深深融合在一起;等等。 18. 科学技术与国家的发展进步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 19 世纪,自然科学特别是热力学、电磁学、化学等方面的新发展,开始与工 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 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篇》 材料二 20 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人类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 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这标志着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到来。这次科学技术革命被称为“第三 次科技革命”。
——摘自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 材料三 1986 年,根据王淦昌、王大珩、杨嘉墀、陈芳允等科学家的建议,我国制定了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即“863 计划”,选择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 术等领域为高技术研究重点,促进高技术研究的发展。 ——摘自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出“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经济驱动力 是什么?并概述第一次工业革命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2)材料一中“电磁学的新发展”主要和哪一位科学家密切相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 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后,列强对外经济侵略方式出现的变化。 (3)材料二中,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把人类社会带入什么时代?根据所学知识,简述 20 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没能抓住机遇快速发展科技的原因。 (4)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为什么会有“863 计划”的出台? 【答案】(1)经济驱动力:国内外市场的扩大对产品的需求增加;雄厚的资本;自由劳动 力。影响: 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为扩大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发动鸦片战争,使中国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并发展;激发国人探求新知,向西方学习,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 (2)法拉第;输出资本。 (3)信息时代;原因:国内缺乏安定的政治局面;国际缺乏宽松的外部环境;缺乏经济建 设的经验;对社会主要矛盾认识偏差。 (4)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坚持战略性、前沿性和前瞻性,以前沿技术研究发展为重点, 统筹部署高技术的集成应用和产业化示范,充分发挥高技术引领未来发展的先导作用。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