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4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7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8页 / 共17页
资料共17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4 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 54 分,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对的得 3 分,错 选或未选的得 0 分.) 1.(3 分)(2014•常德)下列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 ) A.风能 B.水能 C.太阳能 D.核能 考点: 能源的分类. 专题: 能源的利用与发展. 分析: 从能源是否可再利用的角度可把能源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现阶段 不可能再生的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指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连续利用的能源,属于可再 生能源. 解答: 解:风能、水能、太阳能都能从自然界里源源不断的得到补充,属于可再生能源;核能消耗后,不 能短时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故选 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特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3 分)(2014•常德)如图是生活中常用来固定房门的“门吸”,它由磁铁和金属块两部分组成.该金属 块能被磁铁所吸引,是因为可能含有以下材料中的( ) A.银 B.铁 C.铝 D.锌 考点: 磁性材料. 专题: 信息给予题. 分析: 磁性是指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不是所有物体都能被吸引. 解答: 解:磁化材料是容易被磁化的物质,如铁、钴、镍.生活中具有这些磁性材料的物体,都容易被磁 铁吸引.只有铁符合题意. 故选 B.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中由磁性材料制成的或含有磁性材料的工具的了解,平时要多注意生活和物理 知识之间的联系. 3.(3 分)(2014•常德)下列四种电器中,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是( ) A.洗衣机 B.电脑 C.电风扇 D.电饭锅 考点: 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和磁效应. 专题: 电与热、生活用电. 分析: 电流流过导体时导体发热,这种现象是电流的热效应,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用电器把电能转化为 内能. 解答: 解:洗衣机、电风扇工作时把电能转化成机械能;电脑工作时电能转化成光;电饭锅是根据电流的 热效应工作的,它把电能主要转化为内能. 故选 D.
点评: 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家用电器工作时,都是电能转化为内能,这是判断的关键. 4.(3 分)(2014•常德)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家用台灯正常工作时,功率约为 800W B.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为 220V C.一个初中生所受重力约为 500N D.小红上学步行的速度约为 20m╱s 考点: 重力大小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电压;电功率. 专题: 估算综合应用题. 分析: 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 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 解: A、家用台灯正常工红上学步行的速度约为 20m╱s 作时,功率约为 40W,所以 A 不符合实际情况; B、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为不高于 36V,所以 B 不符合实际情况; C、一个初中生所受重力约为 500N,所以 C 符合实际情况; D、小红上学步行的速度约为 1m╱s,所以 D 不符合实际情况. 故选 C. 点评: 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 项即可. 5.(3 分)(2014•常德)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 A. 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 B. 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乒乓球被弹开的越远 C. 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变短,振动时声音的音调变高
D. 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音乐声减小 考点: 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的产生;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专题: 图析法;声现象. 分析: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响度和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C、音调的高低和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但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 解:A、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乒乓球被弹开的越远,说明声音的响度和振动的幅度有关. C、钢尺伸出桌边越短,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说明音调与振动的快慢有关. D、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音乐声减小,进一步推论得: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 传播声音. 故选 D. 点评: 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及基本性质,是一道基础题.在平时要注意积累,不光是理论知识的 积累,还要注意对一些实验知识的积累. 6.(3 分)(2014•常德)小华尝试比较地沟油和花生油的物理性质,她将这两种油放入冰箱的冷藏室降温, 发现当这两种油的温度都降到 7℃时,地沟油变为固态而花生油仍为液态,这说明地沟油和花生油具有不同 的( ) A.密度 B.硬度 C.凝固点 D.沸点 考点: 熔点和凝固点. 专题: 温度计、熔化和凝固. 分析: 本题考的是物态变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称为凝固.凝固时的温度,称为凝固点.据此可得答 案. 解答: 解:依据题意:地沟油在 7℃时,由液态变为固态,而根据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称为凝固.凝 固时的温度,称为凝固点.所以选项 C 符合题意. 故选 C. 点评: 本题是一道应用性的题目,考查学生对定义的理解和应用的情况.解答这类题目主要看学生对知识 迁移和转化情况,因此学生做题时要注意对相关知识点进行理解、分析以便能学以致用,顺利完成 答题. 7.(3 分)(2014•常德)如图所示,袋鼠妈妈把小袋鼠放进育儿袋中后,在草地上向前跃进.说小袋鼠是静 止的,选取的参照物是( )
A.草地 B.袋鼠妈妈 C.天空 D.灌木丛 考点: 参照物及其选择. 专题: 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 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时,必须先选取一个标准作为参照物,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变化就是运动, 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是静止. 解答: 解:袋鼠妈妈把小袋鼠放在育儿袋中后,在草地上跃进时,相对于地面来说,位置发生了变化,因 此它们是运动的;小袋鼠相对于袋鼠妈妈来说,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 故选 B. 点评: 该题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以及参照物的选择.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 8.(3 分)(2014•常德)下列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动能转化为势能的是( ) A.汽车沿斜坡向下运动 C.投篮时,篮球向下运动过程中 B.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 D.荡秋千时,秋千上升过程中 考点: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 专题: 机械能及其转化. 分析: ①重力势能的大小和物体的质量以及所处位置的高度有关,判断重力势能是否改变,看它的质量和 高度是否变化就可以了;动能的大小和物体的质量以及运动的速度快慢有关,判断动能的大小看它 的质量和运动快慢是否变化及可以了. ②判断是哪种能量转化成了另一种能量的标准时:减小的转化为增多的. 解答: 解:A、汽车沿斜坡向下运动时,高度降低,重力势能减少;速度加快,动能增大;所以是重力势能 转化为动能. B、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的过程,速度不变,动能不变;高度不变,重力势能不变; C、投篮时,篮球向下运动过程中,速度增大,动能增大;高度减小加,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势能转 化成动能; D、荡秋千时,秋千上升过程中,速度减小,动能减小;相对高度增大,重力势能增大;动能转化为 重力势能; 故选 D. 点评: 理解势能和动能的转化可从高度和速度来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能量的转化. 9.(3 分)(2014•常德)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体温度降低时内能减少 B.0℃的冰变成 0℃的水,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C.温度相同的两个物体间不能发生热传递 D.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通过摩擦可增大冰块的内能 考点: 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专题: 分子热运动、内能.
分析: (1)内能是指物体内所有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它的大小和物体的温 度高低有关; (2)一块 0℃的冰变成 0℃的水的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温度不变; (3)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要有温度差,如果温度一样,则就不会发生热传递; (4)改变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 解答: 解: A、物体的温度降低,则它的内能一定减少,故 A 正确; B、0℃的冰变成 0℃的水的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温度不变,所以 B 错误; C、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要有温度差,如果温度一样,则就不会发生热传递,所以 C 正确; D、摩擦生热,是用克服摩擦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故 D 正确. 故选 B.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有:①内能的大小和物体的温度高低有关,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② 发生热传递的条件;③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10.(3 分)(2014•常德)如图所示,用动滑轮把一个物体匀速拉起,不计摩擦,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使用这个滑轮可以省功 B.使用这个滑轮可以省距离 C.拉起的物体质量越大,滑轮的机械效率越高 D.把物体拉起的越高,滑轮的机械效率越高 考点: 动滑轮及其工作特点;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专题: 简单机械;功、功率、机械效率. 分析: ①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②动滑轮是省力杠杆,可以省力,但费距离. ③使用动滑轮时,不计摩擦,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与物重和动滑轮重有关,与其它因素无关. 解答: 解:A、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故 A 错误; B、动滑轮是省力杠杆,可以省力,但费距离.故 B 错误; CD、在动滑轮一定时,提起物体的重力越大,机械效率越高.物体质量越大,物重越大,机械效率 越高; 在物重一定时,动滑轮重越小,所做额外功越小,机械效率越高,与其它因素无关,故 D 错误,C 正确. 故选 C. 点评: 滑轮的机械效率取决于动滑轮的质量和物体的质量,如果动滑轮质量越小,物体质量越大,则效率 越高. 11.(3 分)(2014•常德)透镜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B.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内 C.显微镜的目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D.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 考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专题: 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 A、掌握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B、根据照相机是根据物距大于 2 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进行分析; C、显微镜的目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D、根据放大镜是根据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虚像的原理制成的进行分析. 解答: 解:A、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 A 正确; B、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镜头二倍焦距之外,所以 B 错误; C、显微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 C 错误; D、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小于一倍焦距,所以 D 错误. 故选 A. 点评: 此题考查了有关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同时考查了有关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是一道基础性题 目. 12.(3 分)(2014•常德)如图所示的四种情境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手拍桌子感到痛是因为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B. 滑板车变滑动为滚动可以增大摩擦 C. 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静止时对杠铃的支持力大于杠铃的重力 D. 汽车内部配有安全气囊是为了减少碰撞时人的惯性 考点: 力与运动的关系;力作用的相互性;惯性;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专题: 运动和力;重力、弹力、摩擦力. 分析: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滚动摩擦力远小于滑动摩擦力; (3)物体处于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受到的力是平衡力; (4)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有些惯性是有利的, 有些惯性是有害的. 解答: 解:A、手拍桌子,手对桌子施加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桌子同时也对手施加反作用力, 因此手感到痛,该选项说法正确; B、滑板车变滑动为滚动可以减小摩擦,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静止时对杠铃的支持力等于杠铃的重力,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汽车内部配有安全气囊是为了减少碰撞时人由于惯性向前撞击造成的伤害,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 A. 点评: 本题结合实际情景考查蕴含的物理知识,注重了物理和生活的联系,是中考的热点. 13.(3 分)(2014•常德)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发现灯泡 L 不亮,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示数较 大.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则故障原因可能是( ) A.L 短路 B.L 断路 C.R 短路 D.R 断路 考点: 电流表、电压表在判断电路故障中的应用. 专题: 欧姆定律. 分析: 闭合开关后,发现小灯泡不亮,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示数较大,说明电路出现断路,并且电压表 能与电源相通,据此分析故障所在. 解答: 解:根据电路图可知,R 与 L 串联,电压表测量 L 两端电压,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 当闭合开关后,灯泡不亮,并且电流表无示数,说明电路发生了断路,而电压表有示数,说明电压 表能与电源相通,故灯泡 L 断路. 故选 B. 点评: 用电压表判断故障时,若电压表有读数,可能是所并联的地方开路或其他地方短路了,若电压表没 有读数,则可能是所并联的地方短路或其他地方开路了. 14.(3 分)(2014•常德)汽车上涉及到许多物理知识,其中分析正确的是( ) A.车窗打开时,遮阳的窗帘总是往外飘是因为窗外空气流速大,压强小 B.汽车行驶时,发动机主要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方向盘属于轮轴这一类简单机械,使用时可以省距离 D.车内的破窗锤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 考点: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轮轴及其他常见简单机械;增大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 专题: 压强、液体的压强;气体的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简单机械. 分析: A、流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据此分析选项中描述的现象; B、汽车行驶中,是高温高压的燃气对外做功,因此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都是杠杆,而轮轴则是可以连续旋转的杠杆; D、增大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来增 大压强; 解答: 解:A、校车行驶时,打开车窗,遮阳的窗帘总是往外飘是因为窗外空气流速大,压强小,故说法错 误; B、汽车行驶中,高温高压的燃气对外做功,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说法错误; C、汽车方向盘的轮和轴可以绕着中心的同一个点连续转动,属于轮轴.而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 故说法错误; D、车内的破窗锤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的,故本选项正确; 故选 D. 点评: 本题以校车为例考查了几个物理学中重要的知识点,认真审题,明确每一选项中描述的现象所对应 的知识点,再做出相应的判断. 15.(3 分)(2014•常德)下面是某同学物理课后自己整理的笔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各种金属都是导体 B.利用超导体做白炽灯灯丝,灯将会更亮 C.航空器材常采用密度小、强度高的合金材料 D.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很远,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小 考点: 物质的基本属性;超导体的特点;分子间的作用力;导体. 专题: 粒子与宇宙、材料世界. 分析: 解决此题需要掌握: (1)容易导电的物体是导体,通常情况下常见的导体包括:人体、大地、各种金属、石墨、酸碱盐 的溶液等. (2)何导体中有电流时,导体都要发热,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超导体的电阻为零,电流通 过超导体时不发热. (3)航空器材需要质量小的元件,要想使航空器材质量减小,在体积一定的情况下,减小密度,一 般都选择高强度、低密度的合金、玻璃钢等复合材料作为航空器材. (4)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和分子间的距离有关.分子间的距离变化时,相互作用力就会随着变化, 分子间的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解答: 解:A、常情况下常见的导体包括:人体、大地、各种金属、石墨、酸碱盐的溶液等,故 A 正确; B、白炽灯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来工作的,超导体不能发热,因此不能制作灯丝,故 B 错误; C、航空器材常采用密度小、强度高的合金材料,故 C 正确; D、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很远,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小,故 D 正确. 故选 B. 点评: 此题是一类多知识点的综合题目,要结合相对应的物理知识进行分析解答,是中考选择题的热点考 题. 16.(3 分)(2014•常德)在物理实验中,往往要对物理量进行多次测量,有的是为了减小误差,有的是为 了寻找规律.下列四个实验中,通过多次测量减小误差的是( ) A.在探究“并联电路干路和支路的电流有什么关系”时,测量多组对应的干路电流和支路电流 B.在探究“液体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多次改变液体密度、深度,测量对应的压强 C.在探究“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多次更换电阻丝,测量对应的电流 D.在测量“某种物质的密度”时,多测量多组质量与体积
分享到:
收藏